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科圣手钱乙1


引子

风和日丽。

竹篱茅舍。

一个孩子手足抽搐,啼哭不止,哭声时断时续。

孩子的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全都心慌失措,焦急万分。

一个白胡子老者,问了几句话后,就交代孩子父母去农村找一种叫灶心黄土的东西。

这种东西只有农村烧火灶里头有。

这些黄土在灶内,常年经过柴火的烧练,变得一派温和。

孩子父母焦急地说,老大夫,你再看仔细点。

我们换了三家儿童医院,打了一个月的吊瓶,孩子现在抽搐都快抽傻了,连父母都叫不出来了。

站在后面孩子的爷爷奶奶都快流泪了。

一人生病,举家焦虑,尤其是孩子。

白胡子老者果断地说,用理中汤加灶心黄土。

五天后,孩子不再抽搐,胃口开,神志恢复,病愈而康。

竹篱茅舍又多了一张锦旗。

我的笔记本上又多了一个经典的医案。

1、钱乙之心

星空下。

四周静悄悄,唯有蟋蟀青蛙的声音。

竹篱茅舍旁,一老一少,坐在竹椅上。

他们都盘着腿,旁边燃起一堆火炉。

少年说,爷爷,用黄土来治抽搐,我没听过啊?

老者一捋胡须说,不知道,是因为书读得少。

见病无思路,皆因少读书。

少年说,难不成用灶心黄土治慢性抽搐,也有古籍记载。

只听那白胡子老者缓缓道来。

宋朝。

神宗年间。

长公主得病,一个乡野郎中,用药后,长公主病好。

长公主的女儿,又得了顽固的泻痢。

这乡野郎中再用药,又治好了。

朝廷里有一个皇子得了慢性抽搐。

皇帝非常焦急,国医莫能治。

长公主朝见皇上说,我知道有一个医生,但他起于草野,却有奇异的本事。

皇帝说,快请。

英雄莫问出处,良医何论山野。

这乡野郎中看到皇子眼皮耷拉下来,说话没力,就像蔫了的花朵。

遂用黄土汤,病愈。

皇帝不解问,何以黄土汤能治皇子的病?

这乡野郎中说,皇子风动是因为土虚,土虚则木摇,土实则木牢。

培土固木,木得其平,其风自止。

众太医用药如为山九仞,就快治好了,小民最后只多出了一点点力,皇子遂愈。

皇帝对这乡野郎中精湛的医术点头。

而这乡野郎中对答谦虚,不居功,皇帝听完后更是开心。

于是皇帝立马提升这乡野郎中为太医,赐给他一个紫衣金鱼袋。

这是皇帝给大臣很高的待遇。

这乡野郎中就是后世公认的儿科圣手,他叫钱乙。

钱乙其术愈精,其德愈谦,无论民间还是朝野,一超众医之表。

学者若能以钱乙之心为心,则善莫大焉。

2、一封信

爷爷说,儿科若要精通,有本书不得不看,有一个人不得不研究。

我说,哪本书?哪个人?

爷爷说,《小儿药证直诀》,钱乙。

我问,怎么研究?

爷爷说,到实践中去研究。

我说,可爷爷,我们竹篱茅舍,看的病人,不分年长年幼,不论男女老少,纯粹儿科的比较少。

爷爷说,你看这封信,是深圳梧桐山一个叫苗圃国学书院的校长写来的。

我一打开信。

原来信上先是一派感激,然后请爷爷推荐一个医生,到他们苗圃国学书院,去为那些孩子们保健治病。

爷爷说,这校长就是上次带那抽风的小儿前来看病的人。

我恍然大悟,难怪语气如此恭敬。

爷爷说,指月,你就去那里实践《小儿药证直诀》,研究钱乙吧!

说完,爷爷把一部古籍《小儿药证直诀》交到我手中。

他希望我能够顺利完成儿科的毕业论文。

在爷爷眼中,中医必须不拘一格,老少疾病,皆能诊治,但又要深入各科,不能浅尝辄止。

所以研究学习历代各科名家高手,品读他们著作,试效他们验方,就成为我接下来学医提升的主题。

我收拾行李,带上爷爷的一封信,踏上了去深圳的高速列车。

3、旅行家

北宋。

山东,东平县的一个小村落里。

有个叫钱颢的人,这人喜欢干三件事。

拿着银针扎人治病,喝酒,还有旅游。

严格来说,拿着针扎人治病不是他最喜欢的,而是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换点小钱,然后买酒去旅游。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虽然说有钱未必样样能行,但是没钱却寸步难行。

原本钱颢不打算成家的,但自古以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他结婚生子。

孩子不到三岁,钱颢的妻子就因病死去了。

原本钱颢无牵无挂,四处旅游,自从有了儿子钱乙后,哪里都去不了,因此他郁闷了三年。

最后钱颢决定,我要继续旅行。

可孩子怎么办,这是唯一的牵挂。

钱颢把行囊一收拾,带上酒壶,就狠心地把钱乙,还有所有家当丢给他姑姑。

钱乙还没来得及跟爸爸学点东西,爸爸就丢下了他。

钱颢想干什么呢?东游海上。

这是一个十足的怪人,不务农养家,不经商赚钱,不做官光宗耀祖,就喜欢到处旅游,还逢人就说男儿志在四方。

只要能够去各种名山大川,即使风餐露宿,饥饿吃苦,喘气流汗,劳其筋骨,他都再所不辞。

如果我们要给钱颢冠个职业,医生不是最适合的,应该是一个旅行家,不过他的旅行又带有一个奇特的目的。

就是寻仙访道。

说白了,就是要找高人,希望通过高人指点顿悟,然后自己也成为高人。

但是钱颢想不到,高人不在天涯海角,就在这里。

自己家里,自己家里就出现了一个绝对顶尖的高人。

这个高人将成为日后名震天下,影响万世的苍生大医。

人有时苦苦追求的东西,其实就在他身边,只是他不知道珍惜。

4、梧桐山

梧桐山。

苗圃国学书院。

谭明辉校长,边看信边点头说,你就叫指月。

我说,是的,爷爷叫我过来。

谭校长说,在我们书院里头,有幼儿国学班,成人传统教育班,保健养生班,有不好学生经常生病,影响到学业。

我说,在深圳不是有最先进的西医吗?

谭校长说,是的,一般感冒发烧,用西医效果不错,但是有些慢性病久病,我们发现很多父母都反映,孩子用上中药效果更好。

我说,那就可以请个中医在这里为大家保健啊。

谭校长说,现在中医比大熊猫还难请,一个是稀少,另一个是他们师带徒或大医院或诊所里头有大量的诊务,不大可能到我们梧桐山来。

我说,原来是这样,看来高新聘请,也请不到,世界上很多东西是金钱难以办到的。

谭校长说,所以我请你爷爷推荐个中医过来,想不到你爷爷把最得意的弟子给我介绍来,我们梧桐山孩子有福啊!

我说,不敢,不敢。

谭校长说,请个中医来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孩子平时有病身体不好,不用那么焦急地送往外面医院,可以先用自然草药来调理。

第二平时我们还有保健养生课,希望指月大夫能够给孩子们讲讲,保健养生知识,给大人们补补健康常识。

我点头,方才明白这才是爷爷叫我来梧桐山的目的。

一边研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边临证,一边传播中医文化,教育弟子。

我实践的机会来了。

5、枣树

东平县。

枣树叶子随着秋风慢慢飘落。

钱乙跟所有孩子一样,到了上学的年纪,就到书院里头跟孩子们一起读书。

但钱乙跟所有孩子最大的不同是,他读书之余,便开始接触中医,经常跟姑父一起出诊。

姑父姓吕,名尚仙,姑父吕尚仙把钱乙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

钱乙从小就沉默寡言,不大爱说话,一派冷酷忧郁的样子。

姑姑跟姑父都以为这孩子,从小失去父母,所以性格孤僻,真担心他长大后,不能跟社会相融。

钱乙有一个古怪的习惯,就是喜欢翻翻姑父架子上的那些医书,搬弄药篓子里头的草药,还有拿着姑父的银针,在一些树木上扎。

姑父问,小钱乙,你扎着这枣树干什么?

钱乙说,我看姑父在病人身上扎几针,他就好了,这树木落叶生病了,我在它身上扎扎,看看树能不能再长出叶子来。

姑父笑笑说,傻孩子,现在是秋天,是降收的季节,万物落叶是自然现象,不是生病,第二年春天它又会长出嫩绿的叶子。

钱乙哦的一声,才把针拔出来。

望着大枣树,长长舒一口气,露出了微笑。

原来枣树不是病了,而是要过冬。

看到别人病了,钱乙就感到难过,看到别人好了,钱乙就感到开心。

这孩子有点古怪,以别人苦为自己苦,以别人乐为自己乐,

姑父很开心,因为这颗心是做医生最重要的,也是读书人最重要的。

所以姑父平时带钱乙出诊,碰到一些疾病,姑父就将粗浅的医理讲明之,钱乙没有不听得入神的,他居然能听懂一些。

这样对学医的热情跟专注,渐渐替代了思念父母的悲伤跟痛苦。

姑父知道转移注意力可以让孩子成才,走出痛苦忧郁。

所以他选择用一条最好的方式来让这个小娃子尽快地转移注意力。

那就是学医。

6、流感

 

春天。

阳光明媚,万物滋生,而病毒细菌也潜滋暗长。

所以春天最多各种流行性感冒。

整个广东都刮起了流感的风潮,有些孩子因为救治不利,居然病重不治。

所以学校里头老师们都担惊受怕,家庭里父母们也受怕担惊。

一个学校如果有一个感冒的病人,整个学校很容易就蔓延开来。

深圳梧桐山,苗圃国学书院。

谭校长说,指月,有好几个老师都跟我反映,孩子们开始感冒发烧,并且有蔓延的趋势怎么办?你们中医有没有可以预防流感的办法?

我说,要到现场看看。

谭校长带我到各个课室去观察。

我发现很多孩子困倦乏力,精神不振。

原来春天多雨湿风气,孩子脾胃一不好,就容易感冒。

谭校长说,外面好几家学校都放假停课了,因为感冒发烧的孩子越来越多,如果我们不能抑制住这种疾病趋势,也该暂时停止教学了。

我说,谭校长,先不用担心,我们可以用些保健的中药,提高孩子正气。然后把广播体操时间延长,让孩子充分晒太阳运动,强健脾胃。

谭校长点点头。

我打开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看到钱乙关于流感的一些论述。

他认为脾胃虚衰,四肢不举,诸邪遂生。

看来钱乙对于外感邪气,也重视调脾胃,这跟《黄帝内经》的宗旨不谋而合。

《黄帝内经》讲,四季脾旺不受邪。

你能够保证脾胃一年四季不受到伤害,身体免疫力就强大,不容易得流感风寒。

钱乙这个重脾胃,防外感的医学观念,一直影响了。

金元时期的大家张元素、李东垣等人,甚至直接成为易水学派的学术源头。

而张元素这大家,一般都不轻用古方,处方用药不拘一格,唯独对钱乙的汤方最为推崇,而且不轻易做加减。

这钱乙可是宋朝时期医圣式的人物。

当我想通这个道理时,马上开了一张调脾胃的汤方,里面有山药、芡实、薏仁、山楂、麦芽、神曲。

原来这是脾三药,加胃三药。

胃三药就是助胃消食的焦三仙,即山楂、麦芽、神曲。

药膳房里头,一派蒸气缭绕。

原来他们马上用这汤方配好药物,煎煮了几大桶药膳,让孩子们当成饮料来喝,每天都喝上几次。

结果,这次为期一个月的流感,很多学校被迫纷纷放假,而苗圃国学书院,不单没有放假,而且孩子们很少感冒,更没有泛滥传染的迹象。

甚至很多家长都打电话来反映说,怎么孩子以前胃口不好,吃饭不香的,这一个月一回家就如狼似虎,吃嘛嘛香,学校究竟用了什么好办法,让孩子胃口这么好?

谭校长笑了,我也笑了,大家心照不宣。

原来这次流感,我只出了三招,除了汤药保健,跟运动锻炼外,还叫谭校长下一道命令,禁止孩子吃零食。

这样每个孩子都很精神,脾胃都很好。

保护脾胃,就等于保护了孩子的免疫力。

免疫力增强,普通感冒就靠近不了了。

7、立志

钱乙十岁。

小学的洒扫进退应对,还有《论语》《孟子》入门的传统经典,他都能够掌握自如。

一天钱乙的一个玩伴叫小熊,他突然发高烧。

医生用发汗解表烧不退,用清热解毒,孩子一下子像花朵枯萎一样,彻底没胃口,吃不进东西,还拉肚子。

小熊家七八个医生聚集在一起。

有的说要用理中健脾,有的说要用参附救逆,有的说要用风药止泻。

急性病,疾如风雨,就像作战现场瞬息万变,耽搁片刻,就容易贻误战机。

所以自古以来,都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说法。

可治病虽如打仗,一大堆医生各说各理,该任命谁为治病将军,家长完全没有辨别能力。

后来孩子晚上抽风,翻白眼,就死去了。

钱乙大受震撼,看到自己的好友,就这样没了,人怎么这么脆弱,病魔怎么这么可恶?

钱乙拉着姑父衣服说,为什么小熊走了?

姑父低下头说,因为病魔太凶了。

钱乙眼睛湿润了,说,为什么病魔太凶了?

孩子脑子里总有一系列的为什么,有时问得大人都哑口无言。

姑父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的医术不够。

钱乙擦干眼泪说,那怎么提高我们的医术,让病魔凶不起来呢?

姑父摸着钱乙的头发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钱乙说,古训在哪里,众方在哪里?

姑父从来没有看过钱乙如此较劲认真。

然后姑父从书架上拿下一个木盒子,打开这木盒子,一股浓浓的香味飘出来。

姑父小心翼翼地把木盒子里头的一部古籍请了出来。

钱乙看姑父庄重的样子,就这部古籍价值非凡。

姑父说,这是快要失传的《颅囟方》。

钱乙说,什么是《颅囟方》?

姑父说,《颅囟方》是自古以来,专治小孩子各种疾病的方书。如果好好研究这本方书,那么对小孩常见病就思过半矣。

钱乙说,为什么姑父不把这本书读完呢?

姑父叹了口气说,世间的学问无边,而人的才智有限,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皮肤,如果每一科要精通,即使姑父皓首穷经也做不到。

钱乙第一次听到姑父也有做不到的事情。

姑父说,如果有志于拯救这个世界的孩子,这部书就交给你了。

钱乙点头。

那刚毅的目光,如黑夜中的一道闪电,不用语言,姑父都能感受得到。

8、橘皮萝卜丝汤

小乖,六岁,咳嗽半个月。

老师提问,他白天一紧张,憋红着脸就咳嗽,跑跑跳跳,运动太剧烈也咳嗽,晚上吃饱点,半夜也会咳嗽。

谭校长说,我希望在我这国学书院的孩子都能健健康康地学习,一有小病,就可以用食疗的办法解决,这样既安全,又有用。

我说,校长,没问题。

孩子就像幼苗,下药重了,会伤到,用食疗安全可靠,又有疗效,是个好办法。

小乖脉象弦急,我一想,难怪前面用那么多止咳的药没治好。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开篇,小儿脉法里头就讲到:

脉弦急,气不和,脉沉缓,为伤食。

一般脉象弦硬偏急的,是气机紊乱不顺,好像没有人指挥的十字路口一样,车辆拥挤,容易堵塞,一堵塞大家都焦急,脑子经脉像弦一样绷紧,脾气就上来了。

而小孩子气机一堵塞,最容易表现的就是咳嗽。

谭校长说,那这种咳嗽该怎么办?

我说,很简单,饭堂有不少橘子皮,就用橘子皮,要带丝状的。

谭校长说,为什么,因为橘子皮里头,那些白丝样的东西,叫做橘络,橘的络脉能够通宣理气,让胸肺脉络气机顺畅,起到理气止咳的效果。

谭校长说,还要加点什么吗?

我说,孩子吃饱胀后,也会咳嗽,家里条件太好,孩子就容易有食积,用点萝卜丝,下下气。

很快一碗热腾腾的橘皮萝卜丝汤,就在药膳房里煮了出来。

苗圃国学书院,最大的特点就是孩子稍微有点不舒服,就有些食疗小汤方,迅速从药膳房端出来。

小乖吃了后,当天晚上没咳嗽,连续一周,咳嗽都没了。

小乖的母亲打电话来说,学校给孩子吃了什么好东西,怎么孩子回家既有胃口也不咳嗽。

谭校长说,这是药膳房的中医生调治的食疗小汤方。

小问题你不治,就会影响学习,一旦治好后,没有后顾之忧,就像把道路的障碍搬开,车辆顺畅行驶,大家都高兴。

学习是一个身心两把抓的过程,心智要发展好,身体更要好。

如果你一边老是小病不断,咳嗽,流鼻涕,头晕过敏性鼻炎,一边又想努力读书,那多么辛苦。

在病苦中学习,是件累人的事。

知道一些中医常识,就可以为你学业之路扫清不少障碍。

谭校长说,看来我们的儿童教育,还要加进一堂中医养生保健课啊!

9、目标

庭院静悄悄。

天上有行云在飘,地上有河水在流,村里孩子们跳绳踢毽子,玩得开开心心。

钱乙到哪里去了呢?

他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桌上除了《颅囟方》,还有《黄帝内经》《伤寒论》等。

可以说钱乙认得大部分字是从医书里来的,比如麻黄、桂枝、小青龙、上古天真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刚开始钱乙有些不解,直接去问姑父,姑父马上把答案告诉钱乙。

可随着钱乙读的书越来越多,他提的问题越来越深刻。

有时姑父要想上大半天才能回答,到后来钱乙的中医知识与日俱增,他再提出的问题,姑父很多都回答不上来了。

钱乙已经渐渐超越寻常医师水平。

姑父笑了,钱乙不解。

姑父说,钱乙,你超越我了,不过医学的提高,除了读书外,还有两关要过。

钱乙说,哪两关?

姑父说,一是临床,二是访师。

确实读书、临床、访师,一直被视为学医三个不可缺少的步骤。

可是姑父所有的医书都让钱乙读遍了,怎么办呢?

要知道一个乡村郎中,家中医书再多,也是极其有限的。

姑父说,你将来想要成为一代大医,必须进到国家图书馆去读书,那里的书籍是全国最多最全面,而且很多书籍,是我们现在花钱也买不到的。

对于古代来说,书籍太珍贵了,不像我们现在到新华书店,或上个当当网就随手买来了。

如果你懒惰的话,还可以直接在网上找个电子版,放在手机里看。

如果古人有这种便利的话,那么古代就不止出现一个钱乙了。

所以我们现在学医,还有学习任何东西,都太幸运了。

想读医籍,整部四库全书,医部全录,你可以全部购回家中。

想研究佛学,不用像唐僧那样花很多年去西天取经,随便去一些大的寺庙里头就有大量经书流通,恭请回家。

现在还有很多人说自己没条件,这叫身在福中不知福。

对于修学而言,古代信息闭锁,其实古人条件更差。

钱乙说,怎么进国家图书馆呢?

叔父说,两条路子,第一条是通过科举,成为皇帝身边的大官,可以直接出入国家图书馆。

那第二条路是什么?

姑父又说,成为一个最厉害的名医,最后由民间推荐,或官员选拔,直接进入朝廷,成为太医,服务于朝廷,这样也可以读到国家图书馆里头的书籍。

两条路子,不管哪条路子都难如登天啊!

一个穷乡僻野里头的孩子,没有名师教导,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凭什么能直接享受到最高的待遇呢?

姑父以为自己跟钱乙讲的只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不到钱乙却把这个梦当真,而且当成自己奋斗的目标。

他没有跟叔父说,但是他却用功得比以前更厉害了。

必须先临床,成为名医,然后再走出去,访师问友,进入国家图书馆,读尽世间医书。

10、中道

生日。

喜气洋洋,孩子高兴,因为能吃上平时最向往的生日大蛋糕。

可第二天孩子感冒了,头晕怕冷咳嗽不想吃饭。

生病,一家牵挂,父母担忧。

为什么快乐过后总是病苦呢?因为你放纵了欲望。

欲不可纵,乐不可极。

纵欲大吃一顿,就会吃伤了脾胃,就会生病,因而乐极生悲。

我摸这孩子的脉,双关部沉缓。

钱乙小儿脉法上讲,脉弦急,气不和,脉沉缓,为伤食。

谭校长说,这孩子现在感冒怕冷,头晕咳嗽,怎么办?

我一看,确实以前孩子脸色红润有光泽,怎么一个疾病过来,立马变得病怏怏,像田里禾苗没管理好,叶子都耷拉下来了,变成萎黄色。

孩子一边咳嗽,一边说大夫我觉得很闷,什么都不想吃。

我说,你昨天吃了什么?

孩子说,我吃半个生日蛋糕。

爽口味多终作疾,快心事后每为殃。

所以好吃不可多吃,小孩多吃了娇嫩的脏腑,承受不起。

于是我随手开了个香苏散,香附、紫苏、陈皮、生甘草。

谭校长说,就这四味药行了吗?

我说,外感风寒,内伤食积气滞,这香苏散,既能解表散寒,又可行气宽胸,消化积滞。

一剂药下去,孩子不咳嗽不怕冷了。

两剂药下去,孩子胃口开,憔悴的神情,立马变精神了。

谭校长说,指月,中医怎么这么快,我都没想到,我还以为,一般感冒用西医快呢?想不到中医也这么快。

我笑着说,只要对证用药,中医西医一样快,而且孩子生病有个特点。

谭校长说,什么特点?

我说,孩子脏腑娇嫩,所以稍微风吹草动,饱食过度,就容易不舒服。

但孩子脏气轻灵,随拨随应,你只要不让他乱吃东西,注意防寒保暖,然后稍微用点对证中药,很快就调过来。

谭校长说,原来是这样,看来蛋糕是好东西,但过量服用,却会导致生病,我们要注意给孩子灌输这个健康常识,好吃不可多吃啊!

我笑笑说,就像我们花园里种的小花小草一样,为什么园丁不一下子把大量肥料倒进去呢?

谭校长说,大量肥料一倒进去,马上就烧根了,这是种庄稼花朵的常识啊,所以要每次用一点点,庄稼花朵就能长得很茂盛。

我笑笑说,孩子过吃美味,就像庄稼过量施肥一样,旺盛之势都会变得萎黄病怏怏,所以父母真的疼爱孩子的话,就不能让孩子乱吃东西,或者吃撑吃饱。

谭校长点头说,中医太有趣了,不仅生病时有药物可以调理,还能抓住病因去预防,在饮食上面注意节制。

我笑笑说,谭校长你知道中医的中字是什么意思吗?

谭校长说,不是指中国的医学吗?

我笑着说,既是指中国的医学,更是指符合中道的医学。

谭校长说,什么是中道的医学?

我说,就像园丁给花草施肥,无过无不及,是为中道。

又像父母给孩子喂养,不饱不饿着,是为中道。

更像医生给病人调理,中病不霸道,是为中道。

本文节选自《小郎中学医记之钱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纯洁的心灵的苦难人生
姑姑照顾公婆十年,老人去世姑父提出离婚,如今他的墓地无人打理
特约作者张德荣:情醉满洲里(连载7)
日记616
中医不是慢郎中187:腺样体肥大只能切?...
爷爷的铜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