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辨证论治方法系列谈之三 辨证论治的过程步骤(上)--刘英锋

辨证论治的过程步骤(上)

导读

前面几讲我们讲解了辨证的核心目标与辨证的分类框架,这两个议题当然很重要。如何进行辨证?首先就是要明确辨证的核心目标;如何去追寻这个目标?便要建立一定的分类框架,而实现这两步还须要落实到具体的过程步骤中。所以今天我们谈第三个问题,就是承接前面两个问题的,也是紧接着必须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实施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步骤。

关于辨证论治的基本步骤,既往已有专家做过专门论述。

比如,建国之初的方药中老先生,他最早提出了辨证论治的七步诌议

第一步,脏腑经络定位;

第二步,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定性;

第三步,定位与定性合参;

第四步,必先五胜;

第五步,各司其属;

第六步,治病求本;

第七步;发于机先。

在这七步中,其中前三步是讲辨证的,就是定位、定性以及定性和定位合参,而后四步是讲论治的。可以说前面三步应该说目标相对清楚,而后边的论治,则往往让人难以理解。

此外,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中医诊断学专家就根据辨证的实际内容提出了七步骤:

  1. 探求病因;

  2. 落实病位;

  3. 分辨病性;

  4. 判断病情;

  5. 审度病势;

  6. 阐释病机;

  7. 确定证名。

在这七步中,对论治没有再进一步规范,虽然对辨证说的比较细,但是这其中有些概念之间存在交叉。

比如说,在阐述病机时就离不开病因、离不开病位、也离不开病性,这似乎有一定的重叠;并且判断病情又和审度病势是相关联的,再者此“辨证”七步骤,主要讲的临证思维中的七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辨”和“断”的过程,而对“诊”的过程呢?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

······

我们认为:其实中医的辨证论治过程,也叫中医的诊断治疗过程,事实上是由诊、辨、断、治四大块构成的。

所谓“诊”,就是诊察疾病信息,获得疾病的相关现象;

“断”是给结论,对这个病证名称或者证型给一个概括性名称;

而从信息中得到这个概括性名称,中间需要一个分析、鉴别,这个联系综合过程,这个过程是“辨”;

根据辩证取得的结果,确定治则治法、处方用药等的过程便是“治“。

因此,要完整的表达辨证论治这个过程,我们根据姚荷生老先生给出的辨证论治定义,总结出较为规范的辨证论治的过程,并把它总结为辨证十式,也就是辨证论治有十个基本步骤。

这十个基本步骤可以分为四大阶段

第一是诊;第二是辨;第三是断;第四是治。

诊、辨、断、治四个阶段,每一个过程中有其具体的内容。

首先,这个诊的阶段通常我们认为就是诊察,运用四诊来搜集疾病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驾驭呢?是望闻问切依次进行,还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加以选择运用,这些都会让初学者难以把握。那么,根据我们的体会呢,实际上这个诊察过程还可以细分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步诊察;

第二步,确定主诉;

第三步,定向诊察。

为什么呢?因为刚开始接触病人的时候,我们一般并不清楚病人的病情,所以我们一般简要询问“你那里不舒服呢?”“你怎么了?”等之类话语,然后尽可能的客观的让病人把其“所有的”疾病现象、“所有的”痛苦病证都呈现出来。而此时,我们一般只需要采取一些基本的观察方式,如望诊和闻诊可以在此时进行,尤其是对有经验的医生而言,此时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听病患的声音、语调等(包括闻病人的咳嗽声音)大有裨益;初步诊察的过程可以按照望、闻、问、切的顺序进行一个初步的病情搜集,在这个初步过程中,它的关键点不是去作专门的询问,而是需要病人的客观表述,就是说要充分体现病人对病情的反映。

当病人把情况反映出来以后,第二步我们就要在病人众多的叙述中、众多的疾病现象中,提住他的核心现象。这个核心现象并不一定是诊断的关键指标,而是要开展诊断的一个切入点,重心点,这就是主诉。

那么,主诉一经理出,就要围绕主诉,进行有意向地、有引导地、或者说根据我们的诊断目标(病证之因位机势),有目的地去深入诊察,这就是第三步——定向诊察!所以定向诊察,是以主诉为中心来逐项展开的一个操作,它对望闻问切是进行选择的,不一定按望闻问切次序,而是根据你鉴别的需要来加以选择,所以诊察过程要划分初步诊察和定向诊察,这两个意义和要求是不一样的。

注意点:

在初步诊察,最关键的点是要表现它的客观性,医生不要过多的加以人为的干扰,或产生诱导病人的陈述,而要病人把自己的感觉、需要说的话表达出来。那么,我们所观察的现象,所听的声音,往往集中在病人最显著的表现特征上,这个时候不在于精细,而在于显著,抓住他的基本状况,包括他的神气,他的情色,他的动态等基本情况。

那么,如何确定主诉呢?就要根据众多病症现象中,选择其中要紧程度最大的那个信息点,把它提出来,作为进一步指导我们去定向诊察的切入点和主要线索。

那么,在定向诊察中,这个时候就要完全根据鉴别诊断的需要,进行望闻问切的专门选择和联合使用。

比如说,这个人说胃疼,这是个自觉症状,是从问诊中得到的。这时你可以了解其疼喜不喜欢按以分虚实,这时你的手可能要上去按压他的腹部,试探其痛与不痛,这就是结合个按诊,鉴别这个疼痛的虚实了。又或者说病人说手心觉烧,你会拿皮肤触上去,看是否有热感的,还是冰凉的,这都是一种联合运用。

经文中的诊法联合运用以为鉴别的例子如: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伤寒论·56》)

附“诊”示意图:

附病案(部分)

右侧大腿疼痛

【初诊】   2013.04.09   

医生:李xx,是不?

患者:嗯

医生:什么情况?

患者:腿痛,右侧大腿后外侧痛

医生:多久了?

患者:几个月了。不能挑担。

医生:按得(脚)痛不?

患者:按不痛,就是有痠楚感。

医生:站起来看看。

患者:(起身站立)

医生:(观看右腿外观,无肿胀之处)嗯。

医生:就是这个情况吗?

患者:还有,以前就有腰不好,弯久了抬不起来。

医生:弯久了抬不起来,这个有多久呢?

患者:有几年了。

医生:几年了?

患者:嗯嗯···有7、8年。

医生:你现在多少岁?

患者:五十多岁了

医生:等于你四十多岁就有腰痛了,就是直不起来,会痛不?

患者:不太痛

医生:痛不太痛,休息休息会缓解吗?

患者:是的、是的!

医生:腿痛和天气变化有什么关系不?

患者:没有什么关系。

……

解读说明:主诉问及腿痛,按痛处喜按,观外形不肿——问诊+按诊+望诊,合参为不足之象,辨其为虚;主诉结合问既往病史和年龄,辨其为素体有虚,结合问诱因与天气无关,除外外感风湿可能。综合考虑为肝肾血亏,筋骨失养所致。可处以杜膝四物汤加减治疗。……

讲授 | 刘英锋

 文录 | 张志彬

责审 | 李富贵、丁明

微信编辑 | 丁明

公众号ID:LFZ-201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一个明白的病人 (描述自己病情的技巧)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十九)
医院网络在线咨询对话技巧
身体相遇:中医针灸中病人身体感的人类学考察(三)
中医哲学基础(六)
中医的现状与病人的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