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蒲城兴镇桑落酒史话
      在前一段时间,构思和写作《杨爵与蒲城》一文期间多方查找资料的时候,偶然发现杨爵好友原寀(嘉靖进士,官至员外郎)在书赠杨爵诗词中有这样几句:“抗节七年答圣主,孤风一代属英豪。三杯桑落乾坤阔,万觥山头日月高。”而桑落酒的出处桑楼村与万斛山一南一北,相距不过数十里,可以遥遥相望,而杨爵又号万斛山人,用故乡的美酒与高山,衬托杨爵先贤的高风亮节,形神兼备,可以说是神来之笔。而同样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蒲城寓居期间在《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中也写有“坐开桑落酒,却把梅花枝”,也提到了闻名遐迩的蒲城桑落酒。

杨爵塑像

       唐代时候因为唐睿宗桥陵建在了蒲城境内,所以改蒲城为奉先县,意思是侍奉自己先人的地方。而当时因为杜甫丈人家亲戚在蒲城任职,就把妻小安置在了蒲城,所以也多次来往蒲城与长安之间,也在蒲城有过多次停留,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篇。如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出自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而实际上据后世考证就是在蒲城写的。据史料记载,其在从长安到蒲城的路途经过临潼华清池,有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安于享乐不顾民生的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回到蒲城小儿子却因冻饿而亡,因为有了这么深刻和痛苦的感悟,才有了这样不朽的诗篇流传后世。

杜甫像

       而在历史上闻名遐迩的蒲城桑落酒到现在来说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偶尔发现也只是存在于历史记载和名人的诗作之中,不由使人感到遗憾。在小的时候,经常会听老人们说起'镶楼坊' ,当问到大人是哪里的时候,大人就说指的是桑楼村王宋家一带,直到现在,对于桑楼村这边的几个村子如王家宋家,老人们都还习惯以“镶楼坊”称之。而实际上在翻阅史料的过程中发现,实际字面应该是“桑落坊”,时间久了,人们念转音了,就成了“镶楼坊“了。经过查找相关史料,发现古时候里坊制度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据《蒲城县志》记载,金元时期蒲城为九乡四镇二十五坊,而坊的概念应该是相当于现在的居委会类的基层组织,管理几个村,管理一片地方,比村要大,比镇要小。而在蒲城富平两交界地带,称为什么坊的村名现在也都还不少,也应该这时候的古老行政区名称的遗存。如苏坊一带以前称为思武坊,山王,万家一带被称为安乐坊,而附近不远富平美原镇有五基坊,土木坊等村名,而桑落坊名称的由来应该还是会和在历史上流传千年的桑落酒有关。  

农具耧

      据传说,在古时候,九龙塬上,桑树成林,桑椹产量丰厚,人们摘桑养蚕的同时,利用桑椹发明并酿造出了味美甘甜的桑落酒,让远近来客品尝后广为传颂,普通人通过口口相传,文人墨客通过诗篇文章流传后世。小的时候,经常听邻居一位孙姓嬷嬷讲其娘家楼村的故事,她就讲,很早以前,她们村子南边的九龙塬上桑木成林,人们以摘桑养蚕和酿造桑落酒为生,后来因为战乱等多方面原因,九龙原上的桑树逐渐被砍伐殆尽,原下的她们村后来又主要以用桑木做耧而出名,所以就被称为楼村,又称桑楼。而现在整个九龙塬上除了庄稼地外已经没有了任何成片林木的影子,除了战争破坏外,也可能和后面的气候变化有关系,再加后世上人口的滋生,对于耕地大面积的需求,原有的森林和植被被破坏,塬上成片桑木林就逐步消失,流传千年的桑落酒古法酿造工艺也因为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失去传承,直到现在成为了历史名词。而据历史记载,在唐朝时期,唐玄宗拜谒桥陵后,曾在九龙原一带打猎,看到当地林木森森,有九道土沟纵横,气象万千,感慨自己给父亲选下的风水宝地后,御口亲封称之为九龙塬。而塬下的村子我们都一概称为坡底村,如坡底王家,高家,杨家,雷家等。而位于九龙塬西头的楼村,流传最广的还是桑落酒和桑落坊的传说和故事。    

山西桑落酒

        而在查找资料的同时,又发现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山西永济宣传说桑落酒是他们那里的,而且将桑落酒作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开设有酒厂专门酿造桑落酒,大打文化牌,其宣传就以杜甫的名句及其他几位历史名家的诗作作为桑落酒在其蒲州的历史长远的证据。山西永济古称蒲坂,又称蒲州,距离我们蒲城有三百多里,为何蒲州也有桑落酒,而古人的诗作中的蒲城桑落酒到底是说山西永济还是陕西蒲城。经过后人多方考证,认为山西永济古称蒲州,蒲坂,只在王莽新王朝短暂的一段时间改称过蒲城,新朝灭亡,后又改回蒲坂。历史上一般都把王莽的新王朝称之为伪朝,所以其对于地名及其他做的更改大家都不认可,所以其王朝灭亡后就纷纷改回,所以古人诗歌作中的蒲城桑落酒与蒲州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如欧阳修《楼头》吟道:“桑落蒲城催熟酒,柳衰章陌感凋年。”宋人晁补之《叙旧感怀呈提邢毅父并再和六首》其六:“赖有蒲城桑落酒,高楼条华慰人情。”黄庭坚的《送王郎》也很有名,其中有“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而最早的诗句是南北朝时期的瘐信写的:“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香”,灞岸是指长安边上的灞河边,蒲城也应该是关中的蒲城。除了诗句中提到的地名外,还有诗句名称,也是一个直观的证据,如杜甫和原寀关于桑落酒的诗句,可以十分肯定是指蒲城的桑落酒。关于山西永济的桑落酒也在历史记载也有很多,比如《水经注》等,也可能是历史上酒名的重名,也不能说其桑落酒没有根据。也有人传说是蒲城人流落到了山西永济,把酿酒技术带了过去,所以山西也有了桑落酒,这也只能算是一种传说,没有找到相关明确记载。另外一种说法讲古人诗歌中用蒲城代指蒲州,只是应用不是那么广泛, 这种说法也是有可能的,在现存古诗中也经常能看到这种形式。但我们蒲城人还是倾向于蒲州是蒲州,蒲城是蒲城的说法,不能混用。

清明诗配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大家都应该非常的熟悉。而据后人考证,这个杏花村很有可能是我们蒲城境内的杏花村。在翻阅《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稿》中发现,在蒲城吕原乡有杏花村,当时也没有和杜牧的古诗联系上,因为附近包括富平老庙北也有个杏花村,只是村名相同,没有想到会有什么联系。而据后人考证,该诗不是杜牧的作品,因为在杜牧的外甥编纂的《樊川文集》就没有收录此诗,所以后人考证,这首诗应该是许浑所作。唐代蒲城因为建有桥陵,改名奉先外,升级为直辖县,迁徙了很多朝中勋贵在此居住,杜甫也曾寓居,许浑所处时代比杜甫会稍微会晚一点,也可能跟着这个潮流,在蒲城寓居了一段时间,而许浑多次赴长安科考未中,全唐诗收录其的下第诗就有7首,其中就有一篇《下第归蒲城墅居》: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
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临翁亦抱孙。
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许浑像

      两首诗一对比,就发现说的情形和风格都差不多,是说许浑因为没有中第而愁闷,正想着喝一杯桑落酒解愁,就碰到了牧童,牧童顺手一指,前面杏花村就有卖。现实中杏花村在蒲城县城西南不多远,离桑落坊的桑楼村应该有三十里左右,可能因为当时蒲城以桑落酒出名,官道两侧多处都开有售卖桑落酒的酒坊,所以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很有可能指的就是我们蒲城境内的杏花村(现改名兴盛村)。这个研究发现也为桑落酒的神秘增加了另外一种历史意义。而山西的杏花村酒业也是以此古诗作为文化支撑,包装上以前都是以此古诗配水墨画,意思也就是说杜牧写的杏花村是指的他们的杏花村汾酒,在坊间也是广为流传。
      

      而现在山西永济研发售卖的桑落酒,只是保留了个名称,和桑椹酒没有一点关系了,配方也是八十年代后根据《天工开物》等古籍研发,制法多以优质的高粱、豌豆、绿豆等为原料,经蒸馏、发酵、品评、勾兑等各项工序,贮藏一年后,方成,是一种纯粹的粮食酒,和古桑落酒来说,也没有任何联系了。而借古桑落酒之名卖现在的高粱酒,也是山西人作为生意人的一种精明之处了。
       虽然位于蒲城兴镇境内的桑楼村早已没有了桑落酒的作坊,桑落酒的酿造方法也早已失传,但是桑落坊这一古称却流传了下来。让人们对于古人的智慧和当地曾经的辉煌有了无限遐想。也希望当地能够像山西一样,多打打这方面的文化牌,将当地的文化和经济产业带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蒲城县志》
《民国三十七年蒲城县志》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沃中条山的蒲城籍抗日英雄(一):王俊
距离西安一百多公里,关中东边竟有个“山西村”
国学常识:华夏几多“杏花村”
【职工文苑】老罕井
闲话蒲城桑落酒
邮票上的故乡-山西永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