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总有一些医学名词让让我们惶恐不安,尤其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我们在接受心电图检查时会遇到的一个诊断,且并不算少见。平素听到这个名词,自然不明觉厉,但是看到自己的心电图上有这样的诊断,难免大惊失色。那什么是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呢?

前文在介绍预激综合征的时候已经说过,我们的心脏是有一个传导系统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迅速传递信息的信息高速公路、或快速传递电信号电线,右束支就是传导系统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将电信号传达到心室肌肉部分,使其收缩。简单的说,右束支部分传导受阻,表现在心电图上,就被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而在心电图的诊断上达到一定的标准,就是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英文名称为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简称RBBB),就如同在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上,可以看到W-P-W综合征的字眼一样,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简写,RBBB


小知识-心脏传导系统(仅供一般性了解参考)

心脏传导系统是一组位于心脏内的特殊细胞和传导组织,负责产生、传导和调控心脏搏动。它起始于位于右心房上部的窦房结,以下是心脏传导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 窦房结(Sinoatrial Node,简称SA结):位于右心房上部,是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细胞具有自主性放电能力,它们产生电信号,引发心脏收缩。

  2. 心房传导组织:从窦房结出发,电信号经过心房传导组织,迅速传导到心房的肌肉细胞,使其收缩。

  3. 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简称AV结):位于心脏的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房室结具有延迟传导的特性,它能够将电信号缓慢传递到心室。

  4. 房室束(Atrioventricular Bundle,简称AV束,或称希氏束):是连接房室结和心室的重要传导通道。AV束将电信号迅速传导到心室内的分支。

  5. 左右束支(Bundle Branches):AV束分离为左右两个束支,分别称为左束支和右束支。左束支负责将电信号传导到左心室,右束支负责将电信号传导到右心室。

  6. 分支纤维:束支进一步分为多个分支纤维,将电信号传导到心室肌肉的不同区域,使心室肌肉收缩。

通过这个传导系统,电信号从窦房结开始,依次传导到心房(引发心房肌收缩)、房室结、AV束、左右束支和分支纤维,最终引发心室肌肉的收缩,完成一次正常的心脏搏动。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常见吗?

不算非常少见,在自然人群中,RBBB的患病率约为0.9%至1.7%。和许多心血管疾病类似,RBBB的患病率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老年人中,患病率可能更高,在70岁以上的人中达到约5%。有某些心血管危险因素或潜在的心脏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或心力衰竭的人,RBBB的发病率可能更高。来自台湾地区(1.4%)和日本人群(1.3%)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也显示RBBB的患病率在这个范围内。

国际上一些研究显示:RBBB在年轻人群(40岁以下)的发生率一般较低,从不到1%~2%,而中年人群(40-60岁)中约为2%~4%;老年人群(60岁以上)的患病率进一步增加,约为4%~10%或更高。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需要治疗吗?

简单说,单纯RBBB,不需要治疗。

单纯RBBB本身往往没有直接合并的任何症状,通常被认为是所谓良性的,并不需要针对所谓的这种心律失常进行专门的治疗。

但是,如果是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合并的RBBB,应针对RBBB的病因进行治疗。也就是说,RBBB可能与潜在的心脏疾病相关,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结构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应当针对病因或基础病进行治疗。这一点很重要。

在首次发现RBBB时,尤其是在没有任何特殊症状的情况下,仅通过体检或其他原因行心电图发现此诊断时,仍然建议到医学专科(一般是心内科)进行就诊,医生通过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接受下一步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有助于鉴别一些常见的心脏疾病。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平时心电图完全正常(尤其在定期体检或近期刚刚做过心电图时),因不适(尤其胸腹部不适)或甚至轻度不适接受心电图检查时,发现RBBB的诊断,也就是突然出现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应当予以重视,需要立即就诊,以明确是否有急性事件(如心肌缺血、炎症等原因)导致传导阻滞的发生,此时同样,真正具有意义的是针对潜在的病因,也就是器质性心脏疾病。

同时,和预激综合征一样,由于RBBB的存在,心电图上可能出现特征性的改变,有可能干扰一般医疗工作人员的判断,在无症状也无潜在的心脏疾病的大多数RBBB患者中,需要知晓自己存在这种所谓的心律失常,便于随时告知医务人员。

有人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说明心脏传导系统一半已经不行了,如果再来个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那就坏了,是吗?

这个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从医学上说,不是。因为即使是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完全性左束支(双分支阻滞)也不会对心脏整体运动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如果没有合并症状,也可以观察为主,同样如果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没有特殊病因,没有合并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同样无需特殊治疗。

但是,还要说但是,首先如果出现所谓的双分支完全性阻滞,提示心脏传导系统已经出现了问题,甚至可能出现进展,尽管双分支阻滞并不等同于严重的III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均需要治疗),但是并不除外可以继续发展为这类严重的情况,需要定期观察。尤其是在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双分支阻滞时,更要密切关注心脏传导系统问题的进展情况,需要定期复查心电图、24小时心电图等检查。其次,如果存在双分支传导阻滞,心脏整体的规律收缩一般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时,如果从事各种极限运动等情况下或接受全身性的手术时,心脏功能的耐受性可能较正常情况下减弱,存在这样的趋势。

顺便说一句,RBBB同时合并LBB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那么RBBB就是良性的,没事,对吗?

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的确是为了降低普通人的担忧。一旦发现RBBB不要怎么太担心,绝大多数无需处理,泰然处之即可,一般的确没问题。但是,对于上面这个问题的回答还是,不太对

因为什么事情是有前提的,对于平素所谓的健康人群而言,发现RBBB,的确绝大多数都不需要处理,仅参考上述知识即可。很多时候RBBB很多时候出现在已经有器质性心脏病发作的人群中。如冠心病的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人群、各种心肌病(还有略)的人群等,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提示,出现RBBB有时可与不良的预后有关,应当更为重视。而还有研究提示,在发生一些心血管事件之前即具有RBBB的人群中,发生心血管事件之后,也有一定可能合并相对严重的情况。当然,即使在此时,专门针对RBBB本身进行的治疗一般也是不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RBBB往往可能作为一种指标,一种marker,标志疾病进展情况,对是否需要更加强的治疗和护理提供证据,并对疾病发作的预后作出一些警示。

小结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心脏传导异常。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但是如果存在病因,应当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此外,RBBB也可能是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一个标志,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视。如果是短期内突然出现RBBB,还应当警惕是否存在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尽管大多数RBBB是良性的,但它有时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因此,如果存在其他心脏症状,如胸痛、头晕、呼吸困难或心跳不规律等,应当及时就诊。这有助于警惕传导问题的进展,以及排除或及早诊断可能存在的心脏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力行心声丨新发左束支阻滞 vs. 新发右束支阻滞:到底哪个更严重?
心律失常问题解答
QRS波为什么会增宽
请问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病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电图显示心脏不完全性右支滞障,这怎么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