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家泰:成功为了啥?

宋家泰读《资治通鉴》15

关于写这个系列文的缘起,点这里可见。


一个朝代的气数,可以从领导人的寿命和子嗣数量判断。东汉的皇帝,总体上处在寿命越来越短、即位年龄越来越小、少子化乃至无子化的倾向如光武帝28岁起兵,30岁为王,活到62岁,当皇帝33年,生10子。明帝30岁为王,当皇帝18年,活到48岁,生9子。章帝19岁为王,当皇帝13年,活到33岁,生8子。接章帝皇位的和帝只有10岁,当皇帝17年而死,由小儿子殇帝接班,出生3个月当皇帝,活到2岁死,无子;嗣一子,13岁安帝继位,当皇帝18年,32岁死,嗣一子为少帝,当皇帝8个月死,又立11岁之子为顺帝,当皇帝19年,30岁死,生1子为冲帝,2岁至3岁死,又嗣一子,为质帝,干了没两年被毒死了,又立桓帝,15岁为王,当皇帝21年,无子;灵帝12岁为王,当皇帝22年。下为献帝,9岁为王,当皇帝31年,活到53岁。


好多30岁左右就去世的东汉皇帝,由于没有亲生儿子,一定要过继一个,这叫嗣子,凡是嗣来之子,一定要小孩子,因为嗣子年轻,故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除了依靠自己娘家也没啥人可依靠,所以用外戚,或为外祖父或为母舅,这是汉朝的规矩。小皇帝慢慢长大,不高兴外戚控制,受宦官挑拨,外面的大臣也认为外戚专权,于是内外联合杀外戚,因此造成宦官专权,大臣再与外戚联合杀宦官。


以上就是东汉的政治发展脉络。本期我们介绍两位嘉宾。


为了胜利 犯下死罪


第一位嘉宾叫段熲(这字念jiǒng),是一位狠角色。他崭露头角是公元154年的辽东之战,鲜卑攻击辽东,段熲是义县的民兵司令,率兵迎击,我估计鲜卑一直在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之类的战术,段熲怕鲜卑这次又跑了,就伪造了一道圣旨,走官方快递通道让自己收到,说是中央要征召段熲去洛阳,段熲率军假装撤退,布下埋伏,鲜卑人不知道段熲套路这么深,就开始追击,结果中了段熲的埋伏,伏兵四起,被杀得一干二净。


虽然获得大胜,但是伪造诏书这件事却是死罪,功过相抵,段熲被判了两年徒刑。


从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段熲是一位为了胜利,为了成功,不惜任何代价的人。相当于地产公司一个员工为了公司的楼盘能尽早预售,个人私自刻了一个萝卜章,往各类规划图纸上盖,去拿预售证。


段熲刑满释放后,被任命为宫廷禁卫官副司令(中郎将),这时候农民起义越来越多,段熲复出后,率军大破变民集团,封都乡侯,被派往羌战前线,担任西羌保安司令官(护羌校尉),有关连绵不绝晓的东汉对羌战争的大背景,请见上周文《到底投奔谁》。当时羌军声势正旺,公元159年,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个羌族部落,攻击陇西(甘肃临洮)、金城(甘肃兰州),段熲迎战,击破羌军攻势,从甘肃追到青海,斩酋长以下二千余人,俘虏一万余人。


再TMD的坚持5分钟!


公元160年,烧何部落攻击张掖(甘肃张掖),段熲下马大战,从凌晨缠斗到中午,刀都砍断,箭也用光,对战双方都筋疲力尽,我们曾经在《命运的名义》中介绍,本朝元帅徐向前的指挥风格是,在战斗焦灼的时刻,拿个小马扎往前线一坐,下令全军,坚持最后5分钟!往往就赢了。如果有人问这5分钟坚持完还不胜利怎么办?答案是那就再TMD的坚持5分钟。


最后,羌人首先坚持不住了,撤退。段熲不是回去修整,而是马上率军尾追,且战且行,昼夜相攻,饿的时候吃战马的肉,渴的时候喝雪水,就这么追了40多天,出塞2000余里,抵达积石山(青海东南),最终斩烧何部落酋长,俘虏了羌人的残余部队。


公元164年,段熲击破当煎部落。公元165年,段熲击破勒姐部落。这年从春天到秋天,没有一天不在战斗,段熲转战山谷,穷追猛打,羌人诸部落崩溃,被斩杀二万三千人,俘虏数万人,一万余人投降,羌人受到重创。


公元167年,段熲在鸾鸟(甘肃武威南)大破诸羌,西羌被平定。但是东羌势头不减,他们向长安进攻,击溃东汉军精锐京兆虎牙大营、雍县扶风大营,斩杀一千多政府军。


本年汉桓帝刘志去世,年36岁。12岁的刘宏继位,为汉灵帝,是东汉的第12任皇帝。


除恶务尽 穷寇要追?


桓帝刘志去世前,曾经下诏问过段熲,对剩下的东羌部落,到底是招抚还是歼灭,段熲坚决主张打到底,理由是羌人狼子野心,天生凶残,很难恩德感化,总是翻来覆去的叛变,只有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才会服气。现在的局势对政府有利,还没有归降的东羌只剩下3万多人,而且无险可守,要是放着不打,他们势力逐渐恢复,还会扰乱内陆。


段熲算了一笔账给刘志,说第一阶段对羌战争,打了14年,花了军费240亿。第二阶段对羌战争,打了7年,花了军费80亿。段熲问皇帝刘志要5000骑兵,10000步兵,军费54亿,说3年时间一定尽破羌人。儒家学派的人只会讲大道理,但让领导进行决策,一定要用数字说话,刘志全盘批准段熲的作战计划,军费一毛钱都没削减。


公元168年,段熲率军,只带了15天的干粮,奇袭高平(甘肃固原),羌军比段熲军人多,战力也强大,段熲带的士兵心中恐慌,段熲下令,把三支长矛接成一支长长长矛,再配合强弩部队,用轻骑掩护左右,段熲跟手下的将士说:“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 说完段熲大呼向前,全军将士也呐喊着扑向羌军阵地,领导带头+新式武器+火力掩护,羌军崩溃,被斩首八千人。太后窦妙下召褒扬,擢升段熲为破羌将军。


段熲带着轻装军队,日夜不停的追击羌军残余部队,从桥门谷(陕西安定)一直追到奢延泽(内蒙鄂尔多斯),最后在灵武谷决战,羌军诸部落完全崩溃,只剩下4000多帐篷,逃到大山里。


要不要见好就收?


这时有个叫张奂的大将向桓帝刘志建议,段熲性情轻率而果敢,皇帝您应该考虑到胜败乃兵家常事,羌人已经一败涂地,差不多见好就收吧,以恩德招降剩下的羌人,可无后悔。张奂此人洁身自爱,比较喜欢以德服人,也是个对羌作战的老司机,在公元155年曾经带着几百人的部队,招降过诸羌部落,诸羌部落的酋长曾经送他战马20匹,金耳环8个。张奂全数退回,说  “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说即令给我的骏马像羊群一样多,给我的黄金像小米一样多,我也不要。羌人无不悦服。


除了以德服人,张奂也不是不会打仗,公元167年,西羌先零部落进攻长安,张奂带着董卓、尹瑞迎战,大破羌军,斩首加俘虏有一万余人,完全平定幽州(河北北部)、并州(山西)、凉州(甘肃)三州的动乱。按照功劳,张奂应该晋封为侯爵,可是他不会奉承宦官,没被晋封,中央只是赏钱20万,任命张家子弟一人当禁卫官(郎),张奂不接受这些赏赐,只申请把户籍从敦煌郡(甘肃敦煌)迁到弘农郡(河南灵宝),东汉法律规定,边郡人民不能迁居内陆,立了这么一个大功,就要求迁个户口,皇帝刘志特别批准。


鉴于张奂的这个履历,他认为见好就收,皇帝刘志很重视他的意见。


皇帝刘志下诏书问段熲的意见。段熲说张奂就是红眼病发作!此前他建议绥靖,我建议战斗,事实证明我的策略是对的!现在他又来说把羌人杀的血流污野,伤和致灾。咱们东汉中兴以来,诸羌部落危害最大,杀也杀不完,降而复叛,攻陷城池,抢夺民间财物,连坟墓都不放过,张奂带兵打仗多年,根本搞不定,现在又来说招降的屁话,请问招降之后,让这些羌人住在哪里?住在塞外,不好管理,住在塞内长安附近?相当于把毒蛇放进了室内,我建议斩草除根,杀光他们。之前每次诏书皇帝都说,对军事行动朝廷绝不遥制,我希望中央能贯彻这道命令,让我全权处理对羌战争。


当我看到《资治通鉴》这段故事的时候,我觉得段熲很像以色列的前总理沙龙,对异族毫无信任,手段狠辣,胆大妄为,习惯于用武力解决问题,被敌人称之为屠夫——最好的敌人,就是死人。


对羌最后一战


公元169年,段熲再率军攻击羌部落,羌军大营被击破后,退到射虎谷(甘肃天水西),据险死守,段熲准备一网打尽,派人修了一堵长达40里纵深20步的栅栏工事,相当于一道柏林墙,然后在某个黑夜派步骑兵7000人悄悄登上西山,步骑兵3000人悄悄登上东山,不知道这个作战方案,段熲反复推演了多少次,派了多少次侦察兵考察行军路线,反正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羌军没有发现,而且东汉军居然能攀岩上山安营扎寨。此举颇像二战时期德军翻过阿登山脉绕过马奇诺防线。等到天明,东西两军夹击,羌军走投无路,酋长将领被斩杀19000人,俘虏4000人。东羌平定。


给皇帝刘志立下三年搞定羌人的军令状后,段熲先后经历180次战斗,斩杀羌人38000人,费用花了44亿,战士仅死亡400余人。段熲在边疆十余年,没睡过一天安稳觉,与将士同甘苦,故皆乐为死战,所向有功。


公元170年,段熲到中央任职,担任宫廷随从官(侍中)。在地方公司业绩不错,把几个压力极大的地王项目做得名利双收,调到集团公司总裁办,这明显是前途一片光明啊。


东汉经典政变记录


段熲到洛阳任职前,中央刚经过了一次重大政变。我们前文说过,桓帝刘志去世,灵帝刘宏继位,皇太后是窦妙,按照外戚做CEO的惯例,窦妙的爸爸窦武执掌大权,他和大臣的领袖陈蕃密谋,准备铲除宦官。此前东汉的禁宫侍从宦官(黄门)、寝店侍奉宦官(中常侍),只是看个门,管理一下宫中财物,后来因为参与了几次皇帝反外戚的政变,曾经一次性封过十九个候,还有一次封过五个候,见《到底投奔谁?》宦官从此可以参与政治,掌握权柄,家人子弟布满天下,贪赃暴虐。


为啥宦官掌权,就一定是又贪又暴的呢?主要原因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因为小弟弟没有了,宦官自卑,自卑之后又对常人有仇恨和报复心理;宦官又没受过啥高等教育,就是因为穷才把小弟弟割了进宫当太监怎么有钱读书?宫廷生活非常狭窄和现实,因此宦官也没啥远见和伟大抱负,肯定也没节操,因为有节操的人,在宫廷中不能生存。


当时大将军窦武掌握着军权,太傅陈蕃掌握着政权,干掉宫中的宦官,不是什么难事,但最后却一败涂地。他们犯了两个重大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窦武一直试图走正常的手续。比如他向皇太后窦妙请示杀宦官,这次不同意,就再找个理由继续申请;比如要走正常的法律途径,抓了宦官之后要审讯,按照口供再抓其他的宦官等等;但是你死我活的时候,要的是速度,而不是正义。


第二个错误,是陈蕃扩大了打击面。出于知识分子的洁癖,他建议杀掉所有的宦官,不管这个宦官是不是犯过法,是不是有罪,这就制造了更多的敌人,本朝太祖的语录里,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更多人的支持”。解放后再镇反嘛。《孙子兵法》中有 “穷寇莫追” 和 “围城必阙” ,做事要留有余地。


公元168年9月7日晚,窦武下班回家。此前他派人抓了大宦官郑飒进行审讯,郑飒在口供中牵连到了其他宦官,窦武就奏请太后准予逮捕,奏章拿到宫里,被宦官朱瑀偷偷拆开看,发现竟然要连锅端掉这届宦官,朱瑀悲愤的说,宦官犯罪,当然应该杀,可我们这些没犯罪的,为啥也要灭族?于是就声称窦武和陈蕃在奏折里,要窦太后废掉皇帝刘宏,大逆不道。


这个谎言很有政治智慧,第一它听起来很真实,因为外戚干掉皇帝不是没有先例,比如霍光就废掉过皇帝刘贺,见《命运的名义》;比如梁冀就干掉过皇帝刘缵,见《到底投奔谁》。第二它政治性很正确,皇帝代表着权威,保护皇上不被干掉,是拥立大功,马上可以封侯的,此前的十九候、五候威风的样子仍历历在目。


于是宫中身强力壮的宦官,在大宦官曹节、王甫的带领下,收取全部印信,簇拥着13岁的皇帝刘宏到了前殿,紧闭宫门,挟持皇太后窦妙,发诏书召集军队,捉拿陈蕃和窦武。陈蕃不仅没有逃跑,反而带着学生门徒八十多人闯进宫,说宦官谋反,陈蕃当时已经80岁了,仍拔剑力战,最后被捕,被宦官猛踢,说 “死老魅!看你还能不能裁我们的员,降我们的工资?” 当天陈蕃就被处死。


窦武和侄子窦绍逃到了北军五营,这是洛阳的首都警备部队,两人率领数千将士准备反击,说宦官谋反,谁努力作战谁就能封侯。局面尚有挽回的时候,大将张奂正巧回京述职,我们前文说过,鸽派张奂因为说要招安羌军,被鹰派段熲斥为红眼病,中央觉得张奂你就别碍事,回中央汇报一下工作吧。张奂也不知道政变内幕,宦官曹节就假传圣旨,让张奂率兵讨伐窦武。


这时天已经渐渐亮了,宦官王甫把窦武没带走的北军五营部队、虎贲武士、羽林军都收罗在一起,和张奂会师,和窦武对峙。王甫向窦武的部队展开宣传战,说窦武谋反,你们本来就是保护皇上和皇太后的人,何故随反者乎!先降有赏!因为皇帝和皇后都在宦官手里,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优势,北军五营的官兵也搞不清楚状况,加上素来也对宦官畏惧敬服,于是纷纷投降王甫。


到吃早饭的时候,窦武的几千人几乎全部归降,窦武和窦绍只身逃亡,被各路大军追捕,二人最后绝望自杀,后被砍下人头,暴尸闹市。窦武的亲族、宾客、姻亲被全体诛杀。窦武、陈蕃提拔的官员、旧部、学生门徒,全部免职。朱瑀等宦官六人被封侯爵,十一人被封为准侯爵(关内侯)。于是群小得志,士大夫皆丧气。


段熲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来到首都洛阳的。


他会怎么办?


按照段熲个人性格,为了成功,不惜任何代价。他选择党附宦官。


公元172年,有人在皇宫门上写了一行大字,“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 这个大字报让宦官集团大为震怒,下令卫戍总司令(司隶校尉)刘猛抓捕,每十天汇报一次抓捕结果,刘猛认为这是老百姓发发牢骚而已,不是真的想颠覆国家,没必要重视,不肯加强搜捕行动,一个多月啥人也没有抓到,结果刘猛被贬。段熲接任卫戍总司令,大肆逮捕进步学生1000多人,他的工作成绩很受宦官帮的欢迎,公元173年,段熲被擢升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


段熲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他和张奂曾经就对羌人是剿还是抚有过争执,掌握刑杀大权后,准备收拾张奂,把他算成奸党,张奂听到风声后,给段熲递了一份签呈,哀求原谅。只有部属对长官才用“签呈”,既然张奂认怂,段熲也就放了张奂一马。


杀父之仇 不共戴天


段熲有个哥们,叫李暠,也曾当过卫戍总司令(司隶校尉)。李暠把一个叫苏谦的仇人杀了,苏谦有个儿子叫苏不韦,把老爸的尸体浮厝(这字念cuo)在地面上,不入土安葬,苏不韦改名换姓,结交豪杰,决心为父报仇。有次苏不韦躲在李暠家边上的草料库,挖了一条地道,直抵李暠的卧室,但刺杀之前李暠正好去厕所,逃过一死,苏不韦把李暠的妾和李暠幼子给杀了。李暠吓得要死,拿木板盖住家里的地面,生怕苏不韦从哪里再钻出来,一晚上换了9处地方。苏不韦没杀成李暠,就把李暠老爸的坟给刨了,砍下尸体的人头,拿到街市上公开展览,李暠虽然掌握刑杀大权,但就是抓不到苏不韦,愤恨+懊恼+屈辱+恐惧,最后李暠吐血而死。172年大赦天下,苏不韦才回到家乡,安葬老爸。


段熲想为李暠报仇,就邀请苏不韦到卫戍司令部当参谋官(司隶从事),要是苏不韦成了自己手下,将来再挖个坑埋了此人也不难。可苏不韦知道段熲想拉什么屎,说自己病了不当这个参谋官。段熲恼羞成怒,派了手下张贤去苏家,段熲给了张贤老爸一瓶毒酒,说你儿子如果搞不定苏不韦,你就喝下去!张贤只好去杀了苏不韦,由于担心出现下一个复仇者,张贤把苏家一门60余人,不管男女,无论老少,全部杀了。


儒家讲,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连女人和小孩都杀的苏不韦,是符合当时的社会风序良俗的。段熲的任性而为,建立在他对宦官集团的依附。


宦官崽子安得容乎!


曹节、王甫等宦官奸虐弄权,声势震动天下,连太尉段熲对他们都阿谀奉承,这帮宦官的父老兄弟,甚至侄儿辈,都当了州长,郡长,县令,布满天下,没有一个不贪污凶暴,王甫的养子叫王吉,在沛国(安徽濉溪)当宰相,尤其残酷,五年任期,杀了一万人,平均每个月都要杀100多人,每逢杀人,王吉都命人把尸体大卸八块,放在囚车上,张贴罪状,拉到沛国的各县展示,夏天的时候,尸体容易腐烂,肉体脱落,就用绳子把身体绑住,一定要周游一遍后,才准家属安葬,见者骇惧。


有个叫阳球的宫廷秘书长(尚书令),觉得宦官这帮杂碎实在是太过分了,经常拍自己的大腿,说要是我当卫戍总司令(司隶校尉),这种宦官崽子安得容乎!不久机会来了,阳球果然当上了卫戍总司令。


其实宦官帮内部也不团结。因为权力就那么多,大家都想进步,革命战友王甫和曹节关系就不怎么好,阳球的岳父中常侍程璜,他也是一个大宦官(至于宦官为啥有女儿,我也不是太搞得明白),程璜和王甫、曹节的关系也不好。阳球对宦官子弟的怒火,有多少是出于反腐义愤,有多少出于权力斗争,也说不太清楚。


公元179年4月1日,日食。东汉时期,天文一有异象,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公就得自我弹劾——肯定大家工作没干好老天才有日食嘛——不过这处分也都是象征性的。段熲就在自己宅子里等候处分。中常侍的工作时间,是做五休一,王甫那天也在家休息。趁着这两人都不在宫内,阳球进宫,向皇帝刘宏汇报王甫、段熲等人的重重罪恶,要求绳之以法,刘宏同意。


能不能给个痛快?


卫戍总司令部开始抓人。王甫、王甫的养子王萌、侄子王吉等,还有段熲,都被抓到洛阳监狱。阳球亲自主持对这些权贵的酷刑拷打,鞭打、棍打、火烧、绳捆、悬吊等五种酷刑全部用上,王甫的养子王萌也当过卫戍总司令,向阳球哀求,说我们父子犯法,死就死吧,只是看在咱们都干过卫戍总司令的份上,你能不能给我父亲一个痛快,让他死,别折磨他了。


阳球说,你算啥JB东西,罪恶无状,死不灭责,尼玛跟我套啥近乎?绝望之下,王萌破口大骂,说你以前巴结我们父子,跟一个奴才差不多,现在你叛主求荣,落井下石,将来你没有好下场!阳球命人拿泥塞住王萌嘴巴,鞭棍齐下,王甫父子被活活打死。


《资治通鉴》上没写段熲这位名将的末路细节,肯定生不如死,因为段熲最后自杀了。不知道他死前,有没有想起凉州群山之上的明月。


不能让狗来舔我们的血


阳球把王甫的尸体,寸寸剁开,堆在洛阳城门口,边上贴了张大字报,就四个字:贼臣王甫。王甫家产被全部没收,家属被放逐到了越南。


阳球造成的白色恐怖,把宦官们吓得懵逼,几乎不敢呼吸。曹节等人更是连休假日都不敢出宫回家,24小时跟着皇帝,生怕自己一走就又被告一状,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有天一个先皇的妃子去世,皇上带着文武百官都去送葬,经过城门的时候,曹节看到了路旁老同事王甫被剁碎的尸体,禁不住流下热泪,说 “我曹可自相食,何宜使犬舐其汁乎!” —— 我们可以自相残杀,但不能让狗来舔我们的血。于是曹节跟其它中常侍说,今天我们谁也不能回家,一起进宫见皇上!


曹节跟皇帝刘宏说,阳球以前是个酷吏,曾经被弹劾过,现在当卫戍总司令,属于带病提拔,建议皇帝刘宏调任阳球为皇城警卫军司令部(卫尉)。


从这个建议可以看出,曹节很有策略,他没有说王甫不该死,段熲被冤枉,否则就意味着皇帝刘宏错了,他只是对阳球的任职资格提出质疑,把他从关键岗位上先挪开。


刘宏同意后,曹节立刻宣布这项人事命令,要求阳球马上移交工作,一分钟也不要等。阳球求见皇帝,说我之前诛杀的王甫、段颎,只是小狐狸,如果您再给我一个月时间,我肯定让豺狼鸱枭各自有应得的下场,阳球叩头流血。宦官群唯恐皇帝刘宏变了主意,呵叱阳球,怎么你想抗诏啊!呵斥了两三次,阳球只好退下,接受新职。


曹节的势力再度抬头。阳球不甘心就这么失败,他联合了一些高官,比如宰相刘郃,宫廷秘史刘纳等人,准备再来次政变,重新当上卫戍总司令,这次一定要诛杀曹节。


阳球把这项密谋,告诉了老婆,老婆告诉了父亲中常侍程璜。他们都是一伙的么。消息渐渐泄露,曹节听到风声,拿了贵重礼物,找到了同样没有小鸡鸡的程璜,向他摊牌,估计场面就像杜琪峰拍的黑帮电影《以和为贵》一样,双方大佬坐在一起,如果你要火并,那咱们就火并,谁死还不一定,如果你不打,那利益一起分。程璜最后把阳球的计谋,以及他联合的高官,全部告诉了曹节。


曹节先下手为强,向皇帝刘宏汇报,说阳球和这些高官结盟,准备谋反。刘宏大怒,下令逮捕阳球和这些高官,在监狱处死。


今天我给李膺当司机啦!


如果说段熲是浊流的大将,那么第二位嘉宾李膺(这字念ying),就是清流的干城。李膺是颍川郡人,就是现在河南的许昌禹州市一带,虽然现在此地属于三四线城市,在东汉可是除了洛阳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大禹建都于此,也是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这可能也是后来曹操把汉献帝拉到许昌的原因。


李膺性格耿直严正,跟人很少交往,他师从当时的大儒荀淑。荀淑有八个儿子,个个全是一流人才,被称为颍川八龙。六子荀爽有次拜访李膺,顺便给他驾车,回来后向人喜滋滋的夸耀,说今天我给李膺当司机啦!可见李膺在清流心中的地位。


儒家都有进则兼济天下的雄心。后来李膺入朝当官,公元156年,李膺当北疆边防司令(度辽将军),李膺到职后,胡人望风投降,把以前抢来的男女俘虏,都送还到塞下。这跟同时期正在大破变民集团的段熲形成鲜明的对照。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李膺继续升官,164年当上了洛阳市市长(河南尹),当时有位叫郭泰的名士去访问他,相见欢,李膺说我见的名士太多了,但是没有一个人比得上郭泰,李膺说郭泰  “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  二人成为好友,郭泰名震京师。郭泰火到什么程度呢?有一天,郭泰行路遇到大雨,戴的布巾一角塌下,次日,路上行人都把布巾一角塌下,要拗成郭泰一样的造型。后来郭泰告辞回山西太原老家,洛阳的官员士绅、儒家大佬送他到黄河渡口,云集的车子有数千辆,郭泰说有李老师陪我过黄河,此外的客人就不要再送了,于是只有李膺和郭泰一船渡河,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从此这个故事有个成语,叫“李郭同舟”。


连厕所都撬走的贪官


165年,北海郡(山东昌乐)郡长羊元群,因为贪赃枉法,被免职回家,但他初心不改,走的时候连办公室的厕所都撬起来载回家乡。他胆子这么大,肯定上面有人,李膺弹劾羊元群,说他向宦官们行贿,结果李膺反被指控诬告,被罚做苦工,关入劳改营,大名士去工地搬砖了。


当时的大臣领袖陈蕃,屡次向皇帝刘志陈诉李膺是被冤枉的,再三恳求,甚至痛哭流涕,但刘志全然不接受,卫戍总司令应奉上书提醒,李膺当过幽州、并州等边境地区的边防司令官,长期把他关在劳改营,对前线军队的士气不利,李膺才被放出。


没多久,李膺当上了卫戍总司令(司隶校尉)。这个岗位,在我们此文中,出现了14次,权力极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


畏李校尉


当时禁宫贴身侍从(小黄门)张让的弟弟张朔,当野王(沁阳)县长,贪污凶暴,无以复加,一听李膺当了司隶校尉,畏惧李的威严,官也不当了,逃回洛阳,躲在哥哥张让家的夹墙里,李膺得到情报,带领武警,闯入张让家里,凿开夹墙,逮捕张朔,带回洛阳监狱马上审讯,审问完毕立刻处死。


张让向皇帝刘志哭诉,刘志质问李膺,说你咋先斩后奏,李膺说我知道闯下大祸,死在眼前,但我还是请求您再让我干5天时间,我一定拿下元凶,然后您就算煮了我,我也今生无憾。


面对这种猛人,皇帝刘志无话可说。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犯法,罪当死,跟李膺有啥关系。命李膺退出。


从此,宫内的黄门、中常侍都小心翼翼,都不敢出宫休息,皇帝刘志奇怪,说你们咋了,大家叩头流泪,说 “畏李校尉。” 当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只有李膺一个人,维持社会秩序,声望日高,知识分子有被他接见容纳的,称为“登龙门”——黄河在山西河津县西北,有个瀑布,传说只要鲤鱼能跳上去,就能变成龙。


天下模楷李元礼


《世说新语》上有个记载,说孔融10岁的时候去洛阳,听说李膺大名,就去他家拜访,但能进李膺家的,不是大名士,就是近亲戚,孔融跟看门的说我是李家的亲戚,于是就进去了。李膺一看是个小孩子,就问你跟我是哪门子亲戚?孔融说您的祖先是老子,我的祖先是孔子,他俩是师生关系,因此我跟您是世家通好。孔融确实是孔丘的后裔,但李膺未必是李耳的后裔,可别人说自己的祖先是太上老君,没人会不高兴。才10岁的小孩,就这么会说话,让李膺和众宾客莫不称奇,后来有个叫陈韪的宾客后到,大家告诉他这段对话,陈韪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马上被孔融回了一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搞得陈韪非常尴尬。几年后,孔融够胆收留逃亡途中的张俭,见《到底投奔谁》,可见长大了也还是牛人。


东汉很重视教育,设立太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当时洛阳有太学学生三万余人,东汉的官吏都从这里遴选,是非常重要的一支政治力量。郭泰是学生领袖,他们跟李膺、陈蕃等人相互褒扬标榜,学生们用校园民谣歌颂他们,说“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 李元礼,就是李膺。陈仲举,就是陈蕃。王叔茂,是王畅。这几万人引发一种“清议”的风气,就是对时世发表评论,臧否人物,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都争着跟他们结交。这也算是一种成功。


由此可见,大V们混圈子,互相表扬,互相投资,互相背书,搞排行榜,论坛演讲,接受采访,发微博,发朋友圈,自媒体发文针砭时事,品评人物,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


两次党锢事件


但大V、大号再厉害,在中枢面前也不堪一击。有个叫张成的人,精通卜卦,跟宦官们关系很好,有时候也帮皇帝刘志算算卦,张成算出政府马上会颁布大赦令,就让他儿子把仇家杀了,卫戍总司令李膺刚把张成父子逮捕,大赦令就颁布了,张成父子要被释放。李膺激愤之极,不管不顾,把张成父子处斩了。


这段故事,太像电影《英雄本色》了,小马哥、豪哥、阿杰三人和大反派谭成在码头枪战,小马哥中枪身亡,眼看着大反派谭成快被干掉的时候,警察蜂拥而至,谭成脸上冒出得意之色,准备向警察投降,子豪从子杰手中接过了左轮,一枪崩了谭成。


宦官趁机跟皇帝刘志说,李膺等蓄意培养大学生,结交各地到首都交流的知识分子,互相标榜,结成党派,专门抨击朝政。一个强项令,皇帝是不care的,有时候还可以当成利剑去砍砍人,平衡一下各派势力,可这个人一旦有可能成为反对党的领袖,哪怕是潜在的可能,都会被干掉。


于是李膺作为乱党,再次被捕入狱。


公元167年,在窦武、陈蕃等人的营救下,李膺出狱,遣送回乡,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久桓帝刘志去世。这是窦武、陈蕃为李膺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因为不久,他们在政变中都死了。


虽然李膺等人没办法在当官,但天下知识分子都希望跟他们结交,说陈蕃等人是三君(就是一代宗师的意思),李膺等人是八骏(一代精英),其它名士还有八顺(一代道德表率)、八及(一代导师)、八厨(一代侠士),这些称号,听起来充满了让当权者不安的气质。


公元169年,李膺再次被捕,之前有人跟他通风报信,让他逃跑,李膺说 “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 李膺到监狱报报到,被酷刑拷打致死。不知道他死前,有没有想起黄河渡船之上的清风。


无论好人,还是坏人,都没有好下场的时候,这就是乱世。


东汉即将瓦解,天下大乱后,将迎来三国时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桓帝刘志皇后窦妙—暗藏嫉妒心的女人
秦汉之宫廷政变(八十五)
东汉末年乱纷纷,外戚大将军窦武跟宦官火拼了!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176、宦官竟敢杀害大将军
党锢之祸的真相:士大夫咄咄逼人斩尽杀绝,宦官抱团取暖绝地反击
中国历史年表(14-2)2世纪中3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