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太重要了!当家长的千万要记得这样做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而大多数问题家长们不会太过在意,都会觉得随着孩子长大,这些问题都会慢慢自己解决。

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有的时候,正式因为家长们的疏忽,导致孩子可能产生影响一生的问题。

比如,心理问题。

一般我们很少听说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但是最近这样的问题却越来越多,而且有些心理专家发现,很多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都可以在心理学上找到解释。

其实,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过去就存在,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引起社会上的重视。

近年来这类问题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而要想帮助孩子避免心理问题,必须了解出现问题的成因。

那么,一个孩子会出现心理问题的成因是什么?

现在孩子心理问题的成因:竞争和孤独

有一位学者曾经指出,过去孩子会发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外部环境因素引起,而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成因则稍有变化,主要是因为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

高竞争感其实很容易理解,这个世界就是充满竞争的。因为整个社会充满了竞争的风气,从大人到孩子都参与到竞争的行列当中:从无数人想进入体制内工作的公务员考试,到每个高中生都想未来拥有一个学历的高考,再到每个都想进入优秀中学甚至实验班的中考、小升初。

由于孩子从上学的那一刻开始就要面临着未来小升初、中考、高考这一系列的竞争,压力这个因素就一直伴随着孩子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着的压力很容易引起严重的心理问题。

高孤独感的产生则是另一个引起现在孩子心理问题的原因,这种孤独感产生的根源在于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

在开放二胎之前,普遍家庭是一个孩子,这是社会上主要的家庭形态,大量的孩子没有亲生的兄弟姐妹,这就导致孩子是一个人成长,没有家庭内部的竞争,造成了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同时因为是独生子女,使得他们从小就有很强的思考能力,而且大人们又会过度保护,让他们不愁吃穿,那么孩子就会很容易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思考所带来的麻烦就是抑郁,因为他们觉得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竞争和孤独两个因素集合在一起就会使得孩子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比如学业上的焦虑,不认真学习,玩电脑,生活中表现出的自卑、怯懦、抑郁等等。

如何避免孩子的心理问题:给孩子更多的爱

面对孩子越来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一基本事实,作为家长究竟该如何应对?

答案无非两种:了解心理问题成因,对症下药;成为心理问题专家,防微杜渐。

上面的答案说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做为家长可能会有很多困难,而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孩子的问题最终还是要由了解孩子的家长来解决,而解决最好的一个手段,就是给予孩子更多的爱。

这种爱其实是一种感觉,也就是所谓的安全感。

虽然父母会从小给予孩子保护,但是随着孩子长大,父母要为孩子升学和学习等进行操劳和奔波,这势必会减少对孩子的关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

加之这个社会表现出的高竞争压力以及天生是独生子女的特性,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和家庭的问题,也是这个社会的问题。一个健康的家庭,一个幸福的家庭,给予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生长环境,而是一个温暖的心灵寄托之所。

说到底,孩子总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虽然原因有很多,但是作为父母是不能沮丧的,而要采取行动,给孩子健康的未来。

那么,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身为家长的我们有什么有效且具体的措施吗?

(一)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交流

现在,关于青春期教育的话题越来越引起家长的关注。令人尴尬的是,虽然太多的父母明白了要给予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关怀,却苦于无法与孩子进行正常交流。不过,确实也有不少父母,做得非常好,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形。那么,他们的成功经验是什么?我们不妨对林女士与其子沟通不良的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正面的有效经验。林女士说:“我这个妈妈当得真失败,母子俩连最起码的交流都成问题”,算得上“实话实说”。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以为主要在于:家长要有青春期意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青春期变化感到突然,没有思想准备,更不必说有预先干预的理念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了。这些家长由于没有青春期意识,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后知后觉,看到孩子不同以往的表现,只是一味强调孩子“不乖了”、“逆反了”等,情绪就会烦躁不安,进而直接影响对孩子无端干涉的频率、范围和方式,引起进入人生第二加速发展期孩子的强烈不满。青春期是个体长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年龄阶段,它虽是悄然而至,但却是逐渐进入的,且有明显的生理发育表征(第二性征)和心理变化的外部表现。父母如果有青春期意识,对家庭教育能够多投入些时间、精力和感情,是会及时捕捉到种种变化,欣然迎接孩子的青春期的,并坦然面对孩子对父母依恋的减弱,修整“以往的教育方式”。相信这样的父母,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就会自然、顺畅得多。下面向大家介绍个成功解决叛逆的案例,介绍时我就以作者口吻介绍。

(二)实现好两个过渡

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非常美妙、奇异、灿烂的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欣喜地体验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性意识的觉醒,体验着自己的长大,他们“变得有主意了”,就是因为他们自觉长大了,成人心态在他们内心正迅速膨胀。面对他们,父母必须逐渐实现从父母心态向成人心态的过渡。如果我们仍然抱着孩子还小时对他的那种“父母心态”,与孩子沟通,总是居高临下的态势,期望孩子还能像“以前那样乖”;一开口总是“教育”的口气,那么,孩子是不会向你敞开心房的。第二个必须实现的过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从权威的影响到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这点与第一点是密切联系的。对自觉已经长大的青少年,父母的权威在渐渐失落,当前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注重学习的家长,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的失落真有“一落千丈”之势。如果我们还一厢情愿地采用指令式、批评式的“教育”

,道理都懂的初中生当然不会买账。他们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设身处地的。

(三)要学会倾听

上述两个过渡,固然是家长和进入青春期孩子实现良好沟通的前提,但林女士与其儿子到了“甚至两人一讲话,就闹别扭”的“伤心”程度,则还有其它的原因在强化:她的沟通技巧有待学习与提高。干巴巴的道理不必唠唠叨叨个没完没了;讲话的语气不要咄咄逼人;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话。无论你多么不爱听,无论你多么想阐述自己的观点,你一定要记住,先学会倾听。倾听时要放下手中的工作,眼睛注视对方,倾听一定要认真,不时反馈一下要点。并且及时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诉说:非常感谢你的信任,告诉我你的心里话,放心,未经你的允许我不会告诉别人。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不愿意说,孩子说的时候你听了没有?所以倾听非常重要,当孩子看到你在认真倾听,就会意识到他得到认可了,会非常兴奋,自然愿意和你去交流。

(四)不要开口就下“命令”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不要开口就是下命令,“你应该„„”“你不能„„”如此一来,在孩子心里,你只是一个领导。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当成大人,要让他感觉受到了尊重。尊重孩子,把他们看成一个成人,看成我们的朋友。尊重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言谈举止,语气语调,都要真正做到尊重,少用命令,多用商量:你看你这样行不行……,咱们帮助一下他可以吗?这件事你说了算,虽然我十分希望你去,但是尊重你的选择,你可以不去……等等,士为知己者死,当孩子得到尊重,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会非常乐意的帮助你做事情,交流就更不成问题了。

(五)同一错误别老调重弹

对于同一错误,千万不能“老调重弹”,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在批评中要切中要害,简短数语指明问题,也要避免“廉价”的表扬,过多的表扬使孩子对表扬失去敏感性,就会失去激励作用,甚至怀疑表扬的真实性。

(六)投其所好。

和孩子的第一次交流很关键,寻找契机和突破口是我们非常头疼的事。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利用青少年表现欲和好奇,投其所好,来寻找交流契机的。比如:你的钢琴是几级?你跆拳道什么带?你会自己烧烤吗?咱们比赛看谁先到山顶,你知道为什么……等等。千万不要上来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要是考不上大学,就娶不了好老婆,就找不到好工作……”他们最烦说教,他们认为大道理自己都懂,不需要你来指导。

(七)冷静平和。

沟通的目的不是发泄怒气而是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去做该做的事,所以必须不能在带情绪的状态下沟通,

一旦发现自己怒气上升,马上深呼吸走人,消了气再谈,越不生气,谈话内容越理智,话语的威力也越大

(八)

善于多问。在倾听以后,我们依然不要去说教,即使孩子说的不对,我们还可以利用提问来交流。提问有三种:一是澄清疑问式提问,说说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你认为他做的对吗?这样的提问有助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二是商量式提问:这样做可以吗?我们先吃饭行吗?你可以帮助我做工作吗?这样的商量式的提问孩子容易接受。三是用苏格拉底式提问,针对孩子的错误观念,不直截了当地指出,而是

通过提问和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让孩子自己感悟,比我们单调的说教效果好的多。

总之,希望通过今天的探讨,家长朋友们能确立一个青春期意识,有准备,理性的科学的陪伴孩子走过青春期。使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也使我们收获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那个时候,你就会欣喜的发现:青春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无知。为了这个目标,让我们家庭学校携手共同努力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专家:我聊过8000多个孩子,他们心理问题激增的原因在于……
为什么现在儿童心理问题成几何级增长?—陈默专访
专访陈默:为什么现在儿童心理问题成几何级增长?
初二新生六大心理特点大揭秘
心理学家:中国的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为什么小学生都喜欢《孤勇者》?父母要看到背后的隐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