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年纪录3个年轻人:一个16岁嫁人妇,一个CEO,一个读书改变命运

前几天小编的同事给小编推荐了一部纪录片——《出路》。

从2009年导演跟踪拍摄了农村女孩子、小镇男青年、和大都市少女,看到三个不同阶层的孩子,如何完成各自命运的进程。


(从左到右)袁晗寒、徐佳、马百娟

一个是甘肃大山深处的小女孩儿,喂猪、做饭、背谷子,笑嘻嘻地走十几里盘山路,去读只有5个学生的小学; 一个是湖北的高三复读生,天不亮就从出租屋起床,在被书本、试卷围起的课桌上,紧绷着脸备战第三次高考; 一个是向往自由的北京女孩,高中退学后,画画、写诗,一边准备申请留学,一边自己做家具开咖啡厅。


2009年农村女孩——马百娟




甘肃白银市会宁县,野鹊沟小学。马百娟沿着土路步行来到学校。

老师是个农民,识一些字便抽空来教书。这间学校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教起来不是太费力。学生虽然少,但老师同样很认真。


“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那是马百娟父亲的看法。

结果马百娟在家呆到10岁,直到校长出面游说,她才背上了书包。 不用去学校的日子,马百娟已经是家庭劳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了。


拉扯麻绳,解扣,拎起桶,身体摇晃了一下又稳住,马百娟打上来一桶的水。野鹊沟的人一生只洗两次澡,水很珍贵。


装上新买到的自动笔芯,马百娟和同学们,蹲在山头画画,画出他们梦想中的一切一切。


马百娟念自己的作文,她说,“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因为面不够吃,还要挖水窖,因为没水吃。”


2009北京少女——袁晗寒



马百娟做梦才能去的北京高校,被17岁少女袁晗寒轻而易举地放弃了。

在央美附中留级一年后,仍旧有几门课不及格。妈妈告诉她,休学手续已经办好。可能有些事对于别人来说就是这么轻而易举!

她用书和电影打发时间。此外就是对着一幅已经完成一半的作品,妈妈在旁看了一下就走了,把私人空间留给她。


17岁,辍学,她逻辑清晰,并很快自己打破了这种局面。骑着自行车,她转悠到南锣鼓巷,一眼看中一间铺面,租金两万。

她租下了铺子。问妈妈为什么要给2万,让她去做一件打水漂的事,“就当交学费了。”

对于她的父母而言,爱好大过一切。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也总比别人教出来的要更实在。


说起未来,她没有想过会成为哪个阶层的人。“不会饿死就行了。”这么说的人,后面,都有一个家庭在为她兜底。

而她,也显示出了承担这份命运的决心。

袁晗寒背了一个足足有半人高的登山包,门口已经被漆成了大象巴士的样子,打开了JVC的音响,摆出“open”的牌子,弄好风铃。特别的葡萄奶18块,被摆放在显眼位置,小酒吧就这样开业了。

2009小镇青年——徐佳


徐佳,像是虽有青年中的大多数。

面对497分,和第一次高考一模一样的分数,他怀疑是命运的玩笑。497离当年湖北的二本分数线还差7分!

2007年,亲戚承包了一个山头,一天午后,吃完饭的父亲开着亲戚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栽下山去。

念大学是父亲的遗愿。徐佳选择第三次复读高三,希望能把大学通知书拿到父亲坟前。


徐佳和妈妈、表弟在备考的出租屋吃饭


他第三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2012辍学——马百娟


这个背对着镜头羞怯地笑的女孩子,第一眼简直认不出,是当初那个眼睛总是亮亮的马百娟。

转学的水车小学里,学生嬉戏打闹,马百娟在门口,眼巴巴看着里面感觉自己格格不入。面对镜头,也总是回避。

“我想打工挣钱,帮助家里,减轻哥哥负担。”


结束了小学生活,马百娟尝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她在街头游走,寻找务工信息。一间酒店几乎让她燃起希望,“工资1000多块”,正是她当时在作文里期望的,她眼睛重新亮了。

“你这么小,为什么不读书?” “你能做什么?”“我能扫地。” “这里的地面是地毯,不用你扫,前台需要会使用电脑。”经理不客气地告诉她 “你目前的状况,可能洗碗都没有人要你”。 几番对话,让她心冷下去。




2012留学少女——袁晗寒


小酒吧没开多久就倒闭了,2012年的袁晗寒,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就读艺术方向的硕士。

全世界顶级学者艺术家来这里讲学、开讲座,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资源,袁晗寒并不当一回事。


她说自己情绪不稳定,需要烟草、闲逛来消解,在阁楼上她自制卷烟,和妈妈视频。


2012年待业青年——徐佳


幸运降临,徐佳考进了湖北工业大学。


徐佳在互联网上海投了简历,反馈寥寥,一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通知他去面试。

找工作时在台阶上休息的徐佳


几经辗转,徐佳把自己“卖给”了中电技术——工作难找,徐佳和他的同学们没有太多选择余地。

2014年已婚少女——马百娟


这一年,马百娟家的门对摄制组关闭了。摄制组几经交涉,父亲说,“给上两万块,你们继续拍,给不了两万,就不要纠缠。”

听说摄影组花了300元租金包车,老爷子很生气,“你们租车的钱够我们家吃一个月了。”这一年是2014年,这一年大一新生都在用iPhone6。


对她的命运,似乎早就被盖章定论了。

“除 了嫁人,再没有别的出路。”16岁的马百娟,嫁给的,是表哥。



当大多数的同龄人孩子享受生活的时候,她已经挺着肚子谈论孩子、尿布和丈夫。


2015公司CEO——袁晗寒


2015年,从德国回来,袁晗寒去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实习。公司聚餐的时候,他们讨论哪个vpn更好用。


同年,她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像当初那个酒吧一样,家里人并没有指望她事业成功,只是自己喜欢就好。


2018新晋中产——徐佳


直到此刻,徐佳还在当初的电力公司工作。

大学、工作、结婚,这个农民工的孩子,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必须比别人走得更稳。

现如今,他在武汉有了房,有了车,终于在武汉站稳了脚跟,总算挤进了城市中产的队伍,足以让母亲在村里人面前挺直腰板。

虽然他奋斗的终点,虽然还远未到达袁晗寒的起点,但他扎扎实实是三个人中,唯一一个确实被读书改变命运的人。


农村孩子、小镇青年、大都市少女, 向所有人赤裸裸地剖开了代际传递的重要性

“真正的出路不在于要离开哪里,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对自身所处的这个文化有觉察和反省,并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或者说,如果有机会重来,会在年轻的时候好好读书,因为知识是谁也拿不走的,那样可以更有力掌控人生。



'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在如今这个越来越看重知识储备的时代里,学习永远是改变人生最好的捷径!

作为父母,别局限在自己的眼界里,你的高度、你的格局不一定决定孩子的高度,但一定能决定孩子人生的宽度。


《你的幸运不会从天而降》

南方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孩子说“不想上学”,让他看看这部纪录片:不读书哪里有出路?
跟拍富人、普通、穷人家庭的孩子,6年后惊人差距:那些不参加高考的孩子,怎么样了?
那个博士吃了多少苦,才从浩瀚书海里找到出路
一部纪录片告诉你:你越不努力,就越没出路
高考是否是唯一出路?中国阶级壁垒最残酷的一面
一部纪录片揭露残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没出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