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战国时期儒家的变礼思想6

  五.余论

  以上我们所论述的战国时期儒家关于变礼的思想,主要是关于政权转移的各种主张,如革命、禅让、王鲁等思想,以及通过射选而成为诸侯的选举说,都是很激进的主张,与过去通常所理解的儒家有很大的差别。战国时期的儒家对于社会变革,确实提出了一些特别的、甚至激进的看法,反映了儒家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哲学。我们把这些思想汇集在一起,可以看出儒家对于社会的变革、对于结束诸侯争霸的现实,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没有一条在社会中变为现实,但它们都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对于重新认识儒家,有很大的价值。

  上文所讨论的各种思想,过去一般都认为是汉代今文学的主张。但是,汉代的今文学是战国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汉代今文学的思想与战国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是不能分的,也是分不开的。钱穆先生说:“西汉《公羊》家言,纵非一一是孔子当时口述相传真如此,但亦并不能说是全无踪影,都由汉儒凭空所捏造。……西汉《公羊》家言也是自有他们的来历。” [26]我们结合《礼记》,更可以明确地说明,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就是汉代今文学的思想渊源。过去廖平作《今古学考》,划分了《礼记》当中属于今文学和古文学的篇章。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看法。只是廖平是从汉代经学的角度来看《礼记》,我们是从《礼记》的角度来看汉代的今文学。依据现在对古文献的看法,尤其是郭店楚简对《礼记》的年代有很大的改变,认为《礼记》基本成书于先秦,其中保存了许多七十子及其后学的东西。由此,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新展开与汉代的今文学思想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汉代的今文学是战国儒家思想的合理的展开与演进。因此,我们可以结合《礼记》,把儒家的变礼思想放在战国时代变革的社会中来考察,其中虽然涉及到一些汉代今文学的思想,但总体上来说,它们的思想源头依然在战国,把它们与战国时代的儒家思想放在一起讨论应该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由此可以丰富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认识,把儒家提出的各种新主张,看成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应作积极的评价;从而对今文学也应该作积极的评价。

  【注释】

  [1]参见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230页。

  [2]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46-47页。

  [3]钱穆:《孔子与春秋》,《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2001年,316页。

  [4]冯友兰:《中国政治哲学与中国历史中之实际政治》,《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401页。

  [5]顾颉刚:《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原载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集刊》第一期,1936年4月;收入《古史辨》第七册;后收入《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8年。

  [6]释文据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5页。下同。

  [7]孟蓬生:《上博竹书(二)字词箚记》,“简帛研究”网(http://www.bamoosilk.org)。

  [8]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页。

  [9]顾颉刚:《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8年,343页。

  [10]李存山:《反思经史关系:从“启攻益”说起》,《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11]李存山:《读楚简<忠信之道>及其他》,《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二十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270页。

  [12]顾颉刚:《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8年,345页。

  [13]《太平御览》卷146引,文渊阁四库本。

  [14]蒙文通:《孔子和今文学》,《经史抉原》(蒙文通文集第三卷),巴蜀书社,1995年,186页。

  [15]李存山先生也研究了这个问题。参见李存山:《反思经史关系:从“启攻益”说起》,《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本文对李存山先生的研究有所参考。

  [16]王葆玹:《今古文经学新论》(增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254页。

  [17]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839页。

  [18]蒙文通:《孔子和今文学》,《经史抉原》(蒙文通文集第三卷),172页。

  [19]杨宽:《“射礼”新探》,《古史新探》,中华书局,1965年,323页。

  [20]杨宽:《“射礼”新探》,《古史新探》,332页。

  [21]杨树达:《矢令彝三跋》,《积微居金文说》卷一,中国科学院,1952年,24页。

  [22]徐中舒:《井田制度探源》,原载《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四卷上册,1944年9月;收入《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中华书局,1998年,725-726页。

  [23]参见杨宽:《“射礼”新探》,《古史新探》,331页。

  [24]《魏书·礼志》也引了许慎的这段话,但文字简略。

  [25]王葆玹先生《今古文经学新论》第八章第三节“世卿与官僚制度”对此有详细的论述。

  [26] 钱穆:《孔子与春秋》,《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316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丰 | 早期儒家的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以战国时期的“文质”论为中心
王齐洲:对《乐经》文本的初步考察(《周礼·大司乐》即《乐经》辨之一)
顾颉刚先生与《尚书》研究
制造“三代”——儒家“三代”历史观的形成及近代命运
郑玄的教育思想
儒林经神——郑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