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心抗疫|我的“战疫”日记

我的村口“战疫”日记

作者:郭杨 应急处

编辑:魏琦

(一)

      4月25日,晴转多云,气温21℃,我们组在马坊村口“战疫”第二十五天。温榆河是“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工程中“五河”之一。作为北京为数不多常年有水的天然河道,是市区重要的绿色屏障和联系城市外缘绿色空间的重要生态带。马坊村就位于这条生态带旁,也位于二道绿隔地区。村西的两千多亩平原造林,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已经与河岸绿带融为一体,加厚了温榆河生态带,也加密了二道绿隔。成为城市森林布局中的一个亮点。

      温榆河滨水绿道的建设,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休闲的空间。漫步在林间绿道上,连翘、丁香、碧桃、海棠、棣棠等花木随季而开,处处绽放,杨、柳等高大乔木也洒下阴凉,鸟儿在林间穿梭,不时会有骑行爱好者从身边经过,清脆的车铃声在林中回荡。每逢假期,这里会吸引大量游人驻足休息。因为临近村子,停车休息、进村购物、问路等人员增多,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但看到我们的绿化成果,作为园林人心里充满自豪。这种自豪感也支撑着我们更要好好完成执勤任务,为村庄站好岗,守护我们的绿化成果,守卫这片绿色家园。

(二)

      4月26日,晴,气温23℃,我们组在马坊村口“战疫”第二十六天。村子的东南口内,有一座来福香油坊,每当微风拂过,就会传来阵阵芝麻香。熟悉的味道,也勾起了我的记忆。支上一口铜锅,再来二两麻酱,荤素食材在沸汤间翻腾,驱散了瑟瑟寒冬。一盘黄瓜丝,调上一碗麻酱,掺入过水凉面,便成了一碗麻酱面,驱散了炎炎夏日。香油更是提味神器,无论做汤还是拌菜,加上两滴,立刻四溢清香。村里人说,这个老油坊在这儿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村里都爱买这儿的香油。喷香四溢的油坊也吸引了十里八村的人前来购买。这种对味道的共同记忆,根植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中一代代传承。而共同的文化传承,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源泉,让我们在面对疫情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阻击疫情。也是这种共同的文化传承,让我们共聚马坊,为守护村民健康站好岗,守卫这片村庄,守着这抹清香。

(三)

      4月27日,晴,气温25℃,我们组在马坊村口“战疫”第二十七天。楸树是紫葳科小乔木,原产于中国,是经历中国史前地质地貌结构变迁得以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古老活化石树种之一。楸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因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木材坚硬,是良好的建筑用材,也可栽培作观赏树、行道树。其花可炒食,茎皮、叶、种子可入药,是集绿化、木材、药用于一身的“多功能”树种。历史上,楸树因其栽植广泛,花开艳丽、香气宜人而被文人墨客竞相诵咏,唐代文学家韩愈就有诗作《游城南十六首·楸树》,宋代诗人苏轼也留下“楸树高花欲插天,暖风迟日共茫然”的诗句。

      马坊村的老楸树已经有410年历史。虽然饱经风霜,但依旧繁花满树。透过被岁月揉搓过的厚厚的树皮,长出一屡屡新芽,展现出老树无限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在老楸树旁,又长出三株小楸树。小楸树在老楸树的滋养和呵护下茁壮成长,将这片绿色薪火相传。这种精神也流传在园林人身上,一辈辈老园林人用他们的默默付出和不屈不挠为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奉献着光和热,为一代代新园林人做好表率,指引前进的方向。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要在马坊村站好岗,保护好老楸树,保卫好老村庄,保存好这份园林人的精神。

(四)

      4月28日,晴,气温29℃,我们组在马坊村口“战疫”第二十八天。在村口执勤点旁,有棵大榆树。纷乱的枝丫努力的向天空伸展。一串串嫩绿的榆钱儿挂满枝头,随风摇曳,勾起了多少人难忘的回忆。榆钱儿饽饽拌杨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陪着人们挨过那艰难岁月。如今大榆树又用它如盖的枝杈轻轻搭在值勤帐篷上,撑起一片阴凉,陪着我们一起站岗。

      我们看着它吐露星星点点的绿芽,又陪着绿芽变成一串串翠绿的榆钱儿,再望着榆钱随风散落吐露新叶。而大榆树看着我们斗志昂扬走上岗位,又陪着我们战疾风斗骄阳,再望着我们离开迎来一班新人。执勤的人员一班又一班轮换,但大榆树却始终站在这里,撑着大伞,冬日遮挡寒风,夏日送上阴凉,用默默的坚守保护着村口的执勤人员,用随风沙沙作响的榆钱儿,时刻提醒着树下的执勤人员要提高警惕。榆树是最勇敢的战士,是最忠实的伙伴,陪着我们一起度过这个疫情中的春天,共同守卫着这个村庄,共同保卫着绿色家园。

(五)

      4月29日,晴,气温31℃,我们组在马坊村口“战疫”第二十九天。多日的执勤,我们组每个人脸上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一个清晰的口罩印。组里人幽默的称之为“口罩脸”,意思就是没有被口罩覆盖的地方,皮肤都被镀上了一层古铜色。而摘下口罩,口罩的形状还清晰的留在脸上。这个印记是我们长时间在阳光下战斗的结果,但回首望望身边的村里执勤人员,有谁的脸不是“口罩脸”呢?黝黑的皮肤,深深的口罩印,是我们这些在村口执勤的人的共同特征,也是我们同风雨共骄阳并肩作战的见证。

      经历了一个月的风吹日晒,我们的肤色更接地气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和村里人的心更近了。我们从彼此不熟悉,到熟悉,在抗疫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支撑着我们同风雨共患难,让我们相互支援,在村口筑起了一道防御疫情的铜墙铁壁。这张“口罩脸”是我们参与抗疫工作的荣誉,是见证我们工作成绩的奖章。我们将带着这枚奖章回到本职岗位,在园林绿化事业中继续努力奋斗,继续发挥光芒。

(六)

      4月30日,晴,气温33℃,我们组在马坊村口“战疫”第三十天。写完这篇日记,我的村口“战疫”生活就要结束了。30篇日记,记录了我们的工作机制、工作瞬间、工作感受、工作经验,也记录了村庄的美景、村里人和事、村庄的历史和现在,更记录了我们和村里人的情谊。这些日记将作为我们曾经“战役”的纪念,也将继续给后续下沉的同志们提供借鉴。

      回想三十天前,我们响应组织号召,斗志昂扬来到马坊,我们迎风沙、顶烈日,和村里的执勤人员一起战斗在执勤岗位上。小小的村口成了我们抗击疫情的战场,我们用默默奉献和无限忠诚诠释共产党员的担当。怀着共同的目标,有着共同的信仰,让我们一起谱写,“战疫”马坊。

      三十天寒去暑来,三十天村口守望,我们了解了村子的历史,欣赏了村子的美景,听了村里的老故事,看了村里的老楸树,认识了善良的村民,也守护了村民健康。组织的召唤让我们再回本职工作,虽然要告别这里,但对村里人的深情厚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已永存心底。我们和村里人挥手,再见马坊。

      疫情终将过去,春天还会再来。我们会用园林人的画笔将这里装扮得更加美丽。待春暖花开时,再来瞧瞧村里人,再来看看老楸树,再来听听老故事,再来闻闻那芝麻香。待我们相约,再聚马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故事:门前的榆钱树
小学生唐豆豆疫情日记之《谣言为什么这么多》
我的抗疫日记:口罩、口罩、口罩
日记:放开后的疫情心态
马云呼吁:认真处理废弃口罩并且合理有效使用口罩
3公分4公分5公分楸树的价格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