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研选题(下)——于信凤研究员教育科研方法系列讲座之三

(一)课题的类型

人们通常把教育考试科研课题划分为基础性研究课题和应用性研究课题两类。

基础性课题是那些以研究教育考试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揭示考试活动(主考活动、应考活动、管理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探索新的领域为主要任务的课题。其目的是丰富教育考试的理论体系和发现新的知识。如考试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自学考试教育规律方面的研究,考试史方面的研究,能力、能力倾向考核方面的研究,考试社会学方面的研究,考试管理理论、原则、方法方面的研究,考试制度及其创新方面的研究等。

应用性课题是把基本理论运用于教育考试实际,以解决现实问题,推动教育考试改革与发展为直接目的的课题。如考试标准化研究,自学考试主考体制改革与完善研究,会考标准研究,高考题库命题研究,新课程标准推行后的中考改革研究,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相关问题研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考试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等。

教育考试部门资助的立项课题,绝大多数为应用性课题。如果简单地将申报课题划分为上述两类,因为绝大多数都集中在应用研究这一类别当中,相当于没做划分。全国教育考试“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指南,把课题分为四类:政策与制度(高考的地位、作用及相关问题研究,自学考试制度创新研究,考试的公正、公平性研究,考试的标准体系研究,考试的法规制度研究等);考务与管理手段现代化(考试安全与监控体系研究,考务管理指挥系统研究,网上阅卷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考试管理现代化研究等);命题与测量技术、评价(题库及其应用研究,考试内容、形式改革研究,命题管理和质量评估,考试的统计与评价体系研究,评分误差的控制研究等);其他(考试的社会问卷调查,非学历证书考试的开发及相关问题研究,自学考试媒体建设研究,自学考试应考者学习规律研究等)。这是根据教育考试科研课题的特点,为方便科研管理所进行的一种课题类型划分。

也有人主张从应用性课题中把发展性研究课题和开发性研究课题分离出来,这样,教育考试科研课题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四类: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发展性研究课题,开发性研究课题。


课题的类型

按此种划分,应用性研究课题专指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运用于教育考试的那些课题;发展性研究课题则指以解决教育考试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难以准确指明运用哪个学科理论的那些课题,如自学考试主考体制改革研究,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研究,新课标下中考改革研究等;开发性研究主要指技术开发研究,如考务管理信息系统,通用网上阅卷系统,同时也包括项目开发研究,如某种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项目的开发研究(此类课题除理论和技术问题外,也包含机制和运作方面的问题)。

不管采用何种划分,其结果都是相对的:有些基础理论课题也包含有应用的成分,应用性课题之中也有基础理论研究,发展性课题、开发性课题、应用性课题三者之间的交叉部分可能会更多一些。

(二)课题的提出和形成过程

从根本上说,教育考试的科研课题均源于教育考试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没有教育考试的具体实践和发展教育考试事业的实际需要,就不会有教育考试的理论和相关的科学研究。但是,对于每一位具体的研究者来说,其课题的提出过程却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

从实际工作矛盾中提出问题。教育考试工作者大都是从实际工作遇到的种种矛盾中提出问题(工作问题),再经过提炼,转化为科研课题的。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要你留心,总会发现其中有些问题的解决并无成规可循,单靠以往经验、通过“拍脑门”来进行决策是有风险的。为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在关于“怎么办”的抉择之前,需要先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是怎样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就可能成为科研课题的“原型”。实际上,许多有重大实践价值和一定理论价值的教育考试科研课题,都是这样提出来的。

从理论矛盾或争论中形成课题。有些理论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习惯于从学科建设的需要提出并形成科研课题。教育考试的理论还远不够完善,已有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可能存在着矛盾,理论体系内部也存在着逻辑矛盾,学术界对于某些理论观点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争论。这些常常会成为理论工作者提出科研课题的重要缘由。

从以前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出发,形成科研课题。那些长期研究教育考试的研究人员,往往会在此前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进而产生新的课题,进行滚动研究。任何课题、特别是那些涉及教育考试某些基本问题的科研课题,都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全部矛盾;常常是解决了部分矛盾,又突出了另一些矛盾,甚至还会产生出新的矛盾,要求我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推动工作的发展和理论的进步。这样的滚动研究,最有可能通过积累而产生较大的突破。


另外,许多关注教育考试动向的研究者,还常常会在研读各类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中受到启发,产生探讨的兴趣,并进一步结合本人的理论与实践积累形成研究课题。这也是科研选题的一种来源。

或许有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申报规划课题,不是只能从管理部门提出的课题指南中选题吗?”这是一种误解。课题指南只是界定申请立项课题的研究领域和范围,而不是待选课题名称的集合。通常的情况是:准备申报课题的人员,大都通过上述不同渠道酝酿出若干选题方向,申报时,根据课题指南规定的领域和范围,选定符合要求的选题方向,并具体化为科研课题。一般地说,只要你准备的选题方向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特别是具有实践价值),总会包含在课题指南所列的范围之中。

当然,在事先并没有形成选题意向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本人的理论修养与实践基础,从课题指南中选择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再具体化科研课题。需要注意的是:课题指南所列的题目往往较大(是一个选题范围),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储备和兴趣指向,自己再拟定一个范围较小的具体题目,作为申报的选题。

一般地说,一个成熟课题的形成大致都要经历初步拟定研究课题、对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将问题具体化、撰写选题报告等过程。准确地说,课题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课题研究过程的一次预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园科研系列(10)||教育研究课题及其意义
一线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
学习《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读书心得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医学论文选题的重要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