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为何烦宰予?
○张开席
  在孔子眼中,宰予是最令他讨厌的学生。最恶劣的表现就是宰予竟在孔
子上课时睡觉,先不说孔子这课讲的是否精彩,也不说宰予是否身体不适。
孔子没有细问原因,不分青红皂白就大声怒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
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断言宰予是根朽木,是堵粪土之墙,对于这样的
人我还责备他干什么呢?孔子疾言厉色,甚至恶语相加,可想而知,当时孔
子是多么讨厌宰予。
  圣人既对宰予的“昼寝”给以痛斥,那么后世文人也就要尽力替孔子搜
集痛斥宰予的理由。朱熹在《四书集注》一书中有两段注解,一段是“君子
之于学,惟日孜孜,毙而后已,惟恐其不及也。宰予昼寝,自弃孰甚焉,故
夫子责之。”说宰予自暴自弃,不能孜孜不倦地学习,该骂。另一段是:“
宰予不能以志帅气,居然而倦,是宴安之气胜,儆戒之志惰也。古之圣贤未
曾不以懈惰荒宁为惧,勤励不自息自强,故孔子所以深责宰予也。”按现在
的话说,就是宰予大白天上课睡觉,没有远大志向,不能刻苦学习,不像是
古代圣贤的作为,所以孔子对其予以怒斥。
  司马迁的《史记》,为宰予安排了一个更为糟糕的结局:“宰我(宰予
,字子我)为临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就是说,宰
予出位齐国的临大夫,参与田常乱事,全家人因罪遇害,孔子为有他这样
的弟子而感到羞耻。前人已考证,司马迁这段记载与事实严重不符,当属“
伪证”。
  其实,宰予在孔子门下是很有成就的,是“孔门十哲”之一,《史记》
中说他,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孔子后来也承认,宰予是“言语”方面的高
才生。唐玄宗时,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代又被追封为“齐公”,明嘉
靖九年改称“先贤宰予”。
  对于这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孔子为什么因上课睡觉就予以怒斥而讨厌至
极呢?孔子的一段话可能说明缘由:“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
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意思是说,以前我对人,是听他
怎么说就相信他会怎么做,现在我看一个人,
除了听他怎么说之外,还要看
他怎么做。都是宰予让我变成这样的啊!也就是说,是宰予的言行不一,改
变了孔子对待他人态度。宰予这样一个言行不一的学生,在孔子心目中本来
就没有好印象,再上课睡觉,孔子不怒斥才怪呢。
  又是什么原因,使孔子认为宰予有“言行不一”的劣性呢?从孔子的性
格特征来看,他在口才方面可能不如宰予、子贡,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讷于言而敏于行”。不过孔子并不认为这是缺点,反而认为是美德,“刚、
毅、木、讷,近仁”。而宰予具有语言方面的才能,能言善辩,思想活跃,
很有创新意识,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敢于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学生
。《论语》中宰予与孔子的辩论主要有两次:一次是宰予到孔子门下拜师求
学,宰予见到孔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
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
其可已矣。”子曰:“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
,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
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宰予认为,行“三
年之丧”,足以使礼坏乐崩,旧谷子吃完了,新谷子已上场,钻燧取火的木
头一年四季也换遍了,守孝一年也就够了。更让孔子气愤的是,当孔子问宰
予:“父母去世一年如常你心安?”宰予竟平静回答:“心安。”“你能心
安,就去这么做吧”,反映了当时孔子的无奈与气愤。难怪宰予一退出,孔
子就痛斥:“宰予太不仁义啦”。初次拜师就给孔子留下了“不仁义”的印
象,你说孔子能不讨厌宰予吗?
  还有一次,孔子和宰予一块讨论“仁”的问题,孔子说:“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时宰予没有附和老师的说法,而是问了
孔子一个两难的问题:“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意
思是说,假如有一位仁者,如果告诉他井里掉进去另一位仁者,他是否也跟
着跳下去呢?孔子答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
不可罔也。”孔子的意思是,“为什么要这样呢?仁者可以去救,但不能让
自己陷进井里死掉。”宰予的问题使孔子陷入了一个悖论,是要“杀身成仁
”,还是保全自己。孔子此时有一种被宰予忽悠的感觉,但又辩不过宰予,
只好忍气吞声。
  对这样一个能言善辩,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孔子打心里讨厌,“巧言
令色,鲜矣仁”,大概就是孔子对宰予的评语。看到宰予上课睡觉,孔子不
借机敲打敲打他才怪呢?所以,“昼寝”,只怕是孔子痛骂宰予的借口,善
于思辩的性格特征,有违孔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美德”要求,不给老
师面子,才是宰予挨骂的实质。
  从孔子对颜回的赞叹也能看出孔子是不喜欢宰予的性格的:“吾与回言
,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句话的意思是
说,颜回每次听我讲课,整天不提反对意见或疑问,像是愚笨迟钝的人,可
是下课后,能把我讲的东西仔细揣摩领会,掌握要领,而且还能举一反三发
挥我讲的内容,颜回实在不笨。对照颜回的学习态度,孔子可能不喜欢宰予
的能言善辩的性格特征。圣人的喜好对国人的性格影响巨大,“沉默是金”
成为人们交往的重要原则,顺上听话,成为判断好坏的重要标准。
  假如,宰予不是拜师孔子,而是师从与孔子差不多同时代的苏格拉底,
那宰予善于思辨的“特长”又会提高到什么程度?说不定宰予能成为柏拉图
式的哲学大师。当然,这只是假设。孔子像是一位敦厚的长者,对人是敦敦
教导,娓娓而谈的都是人们所关心的人生问题,从衣食住行到修齐治平,举
凡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孔子莫不有所探讨。对于他所说的话,不要问为什
么,照他说的去做就行了。“子不语怪力乱神。”子路问事鬼神,孔子说: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敢问死。”孔子再次反问:“未知
生,焉知死?”樊迟问怎样才算明智,孔子答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
之,可谓知矣。”而苏格拉底的哲学起点则是:“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
我什么都不知道。”他虽然充满智慧,却又十分谦虚。因此,他到处找人辩
论,对一些确定无疑的事情进行质询。苏格拉底与人辩论的方式很特别,他
态度谦和,仿佛自己毫无成见,只是一步一步向你请教,结果你的无知便暴
露出来了。这往往使被询问者十分狼狈。最气人的是,他总是在嘲笑、质问
、反驳别人,否定每一个答案,但直到最后,他也没有拿出一个自己的答案
。许多人向他提出这一责备,他对此却辩解到:“神迫使我做接生婆,但又
禁止我生育。”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苏格拉底部分精彩辩论的实录。的
确,如何认识你自己?公正是什么?美德是什么?理想国又是什么?他给人
们留下一个又一个谜团,有的至今无法解释。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神和蛊惑青年罪,被雅典法庭判处死
刑。他比原告和法官更清醒预见到了结局,审判实质上是按照他的意志进展
的。他胸有成竹,一步步把审判推向高潮,似乎苏格拉底是有意赴死的。法
庭上申辩时的一句话,透露了他的真实想法:“没有人知道死后的情形,大
家却怕死,仿佛确知死是最坏境界。我本人绝不害怕和躲避好坏尚不知的境
界。”我们至少可以相信,他是怀着愉快的心情迎接死亡的。所以,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等西方哲学家,跟苏格拉底学会了怀疑,特别是怀疑那些信以
为真,确定无疑的东西,于是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最后再说一句,孔子后来对宰予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在“受业身通者
七十有七人”中,宰予也榜上有名。虽然孔子讨厌宰予,但宰予对自己的老
师始终敬佩有加:“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而且宰予始终跟随
孔子周游列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格拉底的著作有哪些?
唯有柏拉图没举手
孔子与苏格拉底二者的思想有哪些异同?
希腊最有趣的一群哲学家:穷就穷得人生洒脱,富就富得精神高贵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故事
(1)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的教学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