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毁掉孩子第三招:贴标签》

你知道你的批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吗? 

你知道不正确的表扬会害了孩子吗? 

你知道你的“标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假设我们现在是孩子,我们体会一下下面的话:

  • 你不行,不是那块料!

  • 你怎么这么没用,这么小的事都做不好!

  • 就你这样的,一辈子也不会成才。

  • 你看你,把东西放的这么乱,这么不爱收拾,懒死了?

  • 你看你做题这么马虎,太粗心了,简直没见过你这么粗心大意的。

  • 你怎么动不动就哭啊,真是个爱哭鬼?

听到了这些话,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想法?你会不会改变自己?

是不是觉得自己被否定,觉得自己没用,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可能被打击了,没有心思去改掉这些毛病了,所以这些毛病会越来越明显。

大家现在来想下你小时候有没有被贴过标签?你当时是什么感觉和想法,这个标签对你有什么影响?

(好好想想。。。非常重要)

其实爱哭鬼,懒死了,马虎这些都是在给孩子贴标签,为什么父母那么愿意给孩子贴标签呢?

 他们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做的跟标签相反,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但是却发现孩子跟标签越来越接近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使用了负面标签。

 你害怕孩子变成什么样子的人,你的孩子就会成为那个样子的人。如果你想让孩子变成一个胆小的人,就不停提醒他“你真胆小”,很快,他就可以变成真正的胆小鬼了!

那么为什么负面标签这么灵验?

 Part I: 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标签效应”呢?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那么我们想想生活中当我们经常用负面语言和标签批评打压孩子时,那么孩子是什么感觉?

 他们收到的标签是我不行,我很差,我不如别人,我做不好。有了这样的标签,他们的行为是怎样?他们的行为要去证明他们不行,他们很差,他们做不好。

 这一份份的负面标签贴下来,再坚强的自信是不是都会被泯灭,更何况是那可以挖掘的潜力。

 孩子人生的无数可能,是不是被这无意识中张贴的标签给悉数毁了?

 而他们长大以后,发现自己很优秀,很有用,就需要不断挣扎对自我的认知。

 我有个朋友长的特别漂亮,非常优秀,但是他爸爸就打击她,说她长得难看,什么也不会。

这个标签一直伴随她多年,直到长大了很多男孩子追她,她那么亭亭玉立,才开始改变对自己的认知。但是她不论做什么事,都特别需要肯定。比如她去买一个包,需要跟每个人说一下,等待别人说好看。

 她爸爸给的她不行,她不漂亮这个标签,她每年花几十万去学心理学,也很难纠正。而她的妹妹也是经常做心理治疗,想想可能是与爸爸的打压教育非常有关。

这样的标签让孩子挣扎一辈子,想想是不是很可怕?我们本来是想用否定的语言去刺激孩子一下,让他奋发图强,改变坏习惯,结果呢?竟然孩子跟中了魔咒一样越来越差。

 另外,从吸引力法则来看,家长经常会说的“不要磨蹭”,而人的潜意识是不接受“不”字的,只接受到不 后面的内容。就是说,你说不要磨蹭,你吸引来的就是磨蹭。你说你怎么这么粗心,你吸引来的就是粗心。亲爱的家长们,你们愿意让孩子变成你们最不希望成为的样子么?

 Part I I: 哪些标签还有毒

刚才说的都是大家非常容易看到的不好的标签,还有一些隐藏的标签

比如大家觉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个标签有害么?好,我从网上找到一副漫画来跟大家分享标签是多么有毒。

哈哈这时候我们发现这句话竟然有了两层意思,是什么?一个是早当家,一个是穷人。

大家读完漫画以后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是不是有时候我们父母认为很好的标签,最终结果也不一定是好的?

这样的例子比如给孩子贴标签:你最棒。那万一发现自己不是最棒怎么办? 是不是也备受打击?

 Part III: 如何不贴标签

 那如果不贴标签,我们又想让孩子进步,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用鼓励代替标签

描述式鼓励+感谢式鼓励+信任式鼓励,这三种鼓励表达形式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具体细节和事件的描述。

俊楠今年11岁,曾经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喜欢惹是生非。但是自从妈妈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后,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有一次,俊楠的作文成绩又不及格,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骂他笨,而是笑眯眯地对他说:“没关系,妈妈觉得你下次一定会比这次好。”下次,俊楠的作文成绩果然有了提高,妈妈还是说:妈妈相信你下次会更好。

慢慢地,俊楠的作文成绩提了上来。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可以积极地暗示他:“下次一定会比这次好!”当孩子不听话,四处惹是生非时,父母可以暗示他:“真正强大的孩子是在智力上打败别人的人。”这样,孩子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第二:正面语言

 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只愿意听到不之后的字,所以我们就用肯定性的语言。

原本孩子很胆小怯懦,学习成绩也不好,家长很想批评孩子。但如果换个方式,给孩子贴上“勇敢”、“坚强”、“学习努力”的正面标签,孩子就会因为家长的评价而高兴,进而为保全自己的“名誉”而尽量勇敢、努力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心理实验,证明孩子的成绩与教育者的期待是成正比的。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找到了一个学校,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

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鉴于研究的重要发现,这个效应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父母对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与期待,那么孩子便会成为优秀的孩子。而如果父母乱给孩子贴负面标签,事情则会与父母的愿望背道而驰。

第三:对事不对人

小宇和妈妈去舅妈家做客,期间舅妈家七岁的女儿不小心打翻了杯子弄湿了衣服,舅妈就带女儿去房间换衣服。

小宇很喜欢和姐姐玩,看到姐姐进了房间,就随手将门推开要跑进去。妈妈看到连忙拉住小宇,并对小宇说:“没被允许进入别人房间,你真没礼貌!”小宇被妈妈这样一说,顿时觉得自己不懂礼貌,结果一天都闷闷不乐。

因为这个不懂礼貌这个标签是针对人的,一下子对一个人定性了,对人具有强大的引导性。

但是如果妈妈只针对这种行为进行纠正就没有问题。妈妈可以这样告诉小宇“没被允许进入别人房间,这种方式是不礼貌的”,小宇就会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不对,需要改正,下次进入别人房间时要被允许了才可以。

 大家来看一下:“你真没礼貌”和“这种方式是不礼貌的”是不是效果会差别非常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还总在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吗?快纠正过来吧!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家长总说孩子""废物""?教子别轻易贴标签,""霍桑效应""给你科学解释
就是你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你还怪谁?
贴标签的“危害”
父母无端给孩子贴标签的后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