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探源(四十五):谁是甲骨文的发明者?
userphoto

2022.06.17 广东

关注

在《华夏探源》的上一期,我们通过重新解读古埃及的巴库坦石碑,破解了殷商王族的来源之谜,也理解了为什么安阳殷墟的马车会突然出现在中国境内而且和西亚高加索地区米坦尼的马车相同。

其实不仅是马车,商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元素甲骨文,也是在武丁时期突然大量出现在安阳的殷墟。

那么这两个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同地同时发生,究竟是不是偶然?或者说创造文字的方法会不会象制作马车的方法一样,也是在同一个时间点输入的呢?

(一)甲骨文是否源于陶文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字了,那么是否有更早的汉字,又起源于何时何地出于何人呢?

对此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其中一种比较传统也符合直觉的观点认为:这么成熟的文字必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其源头就是各地的陶符。早期的甲骨文大师们如郭沫若、陈梦家等人都持这一观点。

从考古发现来看,比较著名的有陶符有贾湖刻符(距今约8000年)、仰韶陶文(5000-3000BC)、大汶口陶文(4300-2500BC)、良渚陶文(3300-2300BC)、陶寺陶文(2500-1990BC)、二里头陶文(1800-1500BC)等等。

这其中不少都曾被某些学者或媒体仓促地冠以最早的汉字,号称比甲骨文早多少多少年,以佐证汉字的渊远流长。

然而,正如姜可瑜教授在《殷墟文字形成假说》一文所言:粗略地检阅 了从仰韶文化直到商代后期文化即殷墟文化相连接的这期间的许多环节之后, 可以 得出一 个初步 的 结 论, 那 就是: 除 了找到一些零星 的、 幼稚的、 简单的、 原始的刻划符号或“ 文字” 外, 根本找不着可与洋洋大观的殷墟文字相比次的链条!我认为: 实际上并不存在着这个链条。

这个论断是在1992 年作出的,但今天来看依旧并没有过时。

因为文字是个系统,其演化也是有痕迹的,并不能因为有几个孤立的字符像甲骨文就认为是其来源。

当然也有一些看起来特别像的,比如陶寺遗址曾出土过两个形似“尧”和“文”的陶符,还一直作为论证陶寺为尧都的重要文字证据。但是距最初的发掘已经过去几十年,整个陶寺遗址却依然只有这两个陶符。

从世界范围来看,陶符也是一个普遍现象,然而目前也没有任何一种文字被证明起源于之前的陶符。

此外还所谓东夷骨刻文也被某些学者视为甲骨文的前身,已经大批量发布在百度百科上,但其刻痕在微观上同比对组的草蚀、虫蚀痕迹,看不出本质的区别,亦从未见过释读出哪怕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样的所谓文字,哪怕单个字再“像”,也是不足为据的。

(二)最早的甲骨文和最早的贞人

关于甲骨文起源的另一种观点是反直觉的“突变论”。这一观点认为文字并非由古代广大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发明出来而是由古代的祭司(即甲骨文中负责占卜的“贞人”)在短时间内发明的。

这一观点得到了考古的支持:至少到目前为止,最早也是最多的甲骨文都出自安阳殷墟,而且是在商王武丁时期,主要用途是占卜(图为殷墟出土甲骨文最多的YH127坑)。

唯一可能的“例外”是一块上世纪年代在郑州二里岗文化发现的牛肋骨上的文字,被很多人视为是武丁之前的甲骨文。但这块甲骨的释文不知所云,更重要的是它并非真正出土于商文化的土层。所以这块甲骨的来历是极为可疑的(民国时期曾经有不少伪造的甲骨文)。

大部分甲骨文都刻有贞人的名字,通过对这些贞人的分组研究,人们发现最早的贞人是武丁时期的所谓“𠂤组”贞人,包含了王(即武丁)、“扶”、“勺”和“𠂤”。更进一步的细分研究又发现,其中的所谓“大字类”是最早的甲骨文,而与之相关的贞人只有两位,一个是王(武丁),另一个是“扶”。

因此从突变论的角度,李万福教授等人认为:甲骨文的发明人就是武丁和贞人扶

这无疑是一个大胆但又符合逻辑的推断。

但为什么甲骨文的出现偏偏会在武丁时期呢,而且又为什么是武丁本人参与了甲骨文的创造呢?显然这是难以问答的。

(三)汉字与圣书字的神秘联系

就象人们注意到殷墟的马车和遥远的高加索地区米坦尼的马车同源一样,学界已经注意到了从构造方法上中国的汉字和遥远的古埃及的圣书字有着某种惊人的联系。

古埃及圣书字,诞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直使用到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时代,此后成为绝迹死文字。从外观圣书字来是象形文字,但十九世纪经法国人商博良等人破译,认为是拼音文字,这样的文字怎么会和汉字有关系呢?

其实圣书字最核心的构造方式就是音符加意符,这相当于汉字的偏旁加部首这种造字方法。而所谓的圣书字是拼音文字之说,只是不去解“偏旁”,将它当作拼音字母而矣(参见博文“推翻商博良第四假设,还原古埃及圣书字真实面目”)。

汉字的造字方法是所谓“六书”,而更细深入的研究发现,圣书字的造字方法也符合六书的原则(见陈永生所著《汉字与圣书字表词方式比较一书》)。

可以认为甲骨文和圣书字的造字原理绝大部份都是相同的。这是偶然还必然呢?

由于中国和埃及两地相距遥远,历史上又无联系的记载,故目前学者还是认为两者造字方法的相似性是由文字发展的本身规律引起的。

(四)综合与结论

我们己经简要回顾了和甲骨文出现相关的历史和文字线索:

1、考古发掘告诉我们:甲骨文和源自高加索地区米坦尼的马车,几乎同时在武丁时期出现在安阳殷墟。

2、甲骨文断代的研究告诉我们:甲骨文最早的的使用者也是发明者为武丁和他的贞人。

3、汉字造字方法的研究告诉我们:甲骨文和古埃及的圣书字的在造字方法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粗看这些线索似乎彼此并没有必然的关联,但我们知道还有另外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我们曾在多篇博文中论述的: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就是商王武丁。

当我们将这一线索加入其中,就不难得出一个最有可能的结论:

甲骨文是在武丁时期,由武丁(即拉美西斯二世)等人参考古埃及圣书字的造字方法为东方的商族新创的一种文字。

所以甲骨文与圣书字内在的诸多相合之处,不是偶然,也不是文字本身发展的规律,恰恰因为甲骨文的发明者同时也是精通古埃及文字的人!

海色清澄在此留下两个推论,作为未来对此结论的进一步验证。

一、不可能找到甲骨文之前与甲骨文有着继承关系的汉字。

二、不可能找到比武丁时期更早的甲骨文。

2022年3月29日于海上九城...抗疫之中...

【大地的指纹】【华夏探源】【文明密码】【东土西土】系列用全新的视角揭开华夏文明的源头和相关的地理、历史、文字和东迁之谜。本文为海色清澄【完全原创】作品,如需转发或引用文中观点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的起源
殷墟出土一批甲骨,有关单位曾出悬赏,认出一个甲骨文重奖十万元
殷墟甲骨文生命力探源
李学勤 | 建国六十年来甲骨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印度河文明和安诺石印惊现古“汉字”!试谈甲骨文形成的历史逻辑
第二篇甲骨文 龟甲兽骨 孕育华夏文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