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陵国[西陵国]
1.国号商殷;周,起祖古公 亶 父迁于周原 ,国号为周。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可知嫘祖为西陵氏(或说西陵氏之女),其必为西陵国人,只是我们还不知嫘祖西陵国之所在。西陵为古国,史书有明载。如《史记·五帝本记·正义》说:“西陵,国名也。”《路史·国名记》说:“西陵,黄帝元妃,嫘姓之国。”《通志·氏族略》:“西陵氏,古侯国也。”等都说嫘祖是出自一个名叫西陵的地名或古国名。据此,我们可以审视以上诸地有没有“西陵”这个地名,以西陵地名、国名判定是否嫘祖之西陵氏之国,其中河南的开封、荥阳,四川的盐亭等地均无西陵地名。
2. 西陵之名必须在秦汉以前。湖北宜昌西陵,战国时已有(《战国策·秦策》);湖北武汉西陵,战国时已有(《史记·楚世家》);湖北浠水西陵,三国时已有(《三国志·吴志·甘宁传》);湖北安陆西陵,南宋时有记述(罗泌《路史》);四川茂县西陵,南北朝时已有(《水经注》引《益州记》);河南西平西陵,汉时已有 ( 《武威汉简·王杖十简》 ) ;浙江萧山西陵,为唐代地名。据此,秦汉以前仅存湖北宜昌、武汉和河南西平之西陵,而宜昌和武汉西陵,疑为一个西陵两地说:
宜昌西陵,《战国策·秦策》:“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史记·楚世家》:“(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
两地所说西陵引用文献同,所记事件都是楚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楚西陵”或“秦将白起拔我西陵”,《战国策》与《史记·楚世家》所记同为一事。由此看来,宜昌与武汉西陵,很可能是一个地名,两地使用,抑或史书记载有误。如两地西陵为一,则秦汉前仅存湖北宜昌和河南西平西陵。
3. 也是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两个西陵与黄帝所居轩辕丘及其他氏族所处位置,或者说,哪个西陵最可能与黄帝所居轩辕丘发生关系。战国《世本》说:“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氏之女,曰嫘祖。”《史记·五帝本纪》也说:“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历代史书从其说。既然黄帝居轩辕丘,娶西陵氏之女,西陵古国必距轩辕丘不远。轩辕丘是一个地名,在有熊国内,我们首先确认有熊国的位置。前述,黄帝有熊氏出自有熊之国。关于有熊国,历代史书记载十分明确,最早记述有熊国的是战国《竹书纪年》,说:“黄帝,轩辕氏,原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么地方?汉代《焦氏易林》说:“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汉代新郑属河南郡。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记述,新郑自西周初还称有熊。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在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说:“新郑作为'有熊氏之墟’和'少典氏之国’,这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经《史记》和《史记三家注》等记载下来,应该说,两千年左右的时间里没有人提出任何有力证据来怀疑这一点。”黄帝所居轩辕丘,史书记载也很明确,晋《帝王世纪》说:“黄帝授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轩辕丘在河南新郑县。《天下名胜志》说:“新郑县城内有轩辕丘。”《大明一统志》则说:“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在《黄帝故里文献录·序》中说:“由此足见,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所居在新郑,渊源有自,凿然可据。”上述,我们确定了有熊国轩辕丘的具体位置,不妨再看一下,当时与少典族、黄帝族发生关系的其他部族,即古国的所处位置。黄帝族世代与神农氏族发生婚姻的往来,黄帝的父族为少典氏,在少典氏时代,最早同太昊族发生交往,《元和姓纂》说:“太昊娶少典氏,其后袭封者以为氏。”太昊又称伏羲,都于陈。太昊之后是神农氏炎帝也居于此。晋代干宝《搜神记》说:“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女,世与少典氏婚。”神农氏炎帝也居陈,陈即陈丘,在今河南淮阳。由此足见,有熊氏黄帝与神农氏炎帝有交往。再看黄帝与有蟜氏部族的交往。春秋《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有蟜氏也是一个古国名。《帝国世纪》说 :“皇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即炎帝母家有蟜氏女,世与少典氏婚。”不仅黄帝的母亲附宝是有蟜氏女,炎帝的母亲也是有蟜氏女,并且是世代婚姻。有蟜氏之国在什么地方?据马世之先生《试析炎黄的发祥地》和其他专家考证,有蟜氏在河南河洛地带的平逢之山,即河南嵩县一带。最后,我们再看两个西陵氏之国,一个在河南的西平县,一个在湖北的宜昌市,将这两个西陵置于上述几个世代为婚的古国之中,可清楚地看出少典族、黄帝族在中原的中部,即今河南新郑,太昊族、炎帝族在中原的南部,即今河南淮阳。两个世代为婚的部族相去仅 150 公里。有蟜氏在居河南嵩县一带,在少典和黄帝族之西,相去约 100 公里,而西平之西陵,也在黄帝族之南,相去约 120 公里,这四地恰构成一个近似平行四边形,他们之间世代为婚是肯定的。而湖北宜昌之西陵远在长江中游,距有熊国相距约 700 公里,在黄帝早期是决不可能到千里之外的湖北宜昌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的。
4. 考古学文化的确认是判断嫘祖西陵氏之国的重要条件之一。多数考古学家、史学家及炎黄文化专家认为,炎帝和黄帝世代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为仰韶文化。而炎帝文化所对应的是仰韶早期文化,其考古学文化主要是陕西渭水流域的半坡类型文化;黄帝文化对应的是仰韶中晚期文化,其考古学文化主要是河南郑州新郑一带的大河村文化和洛阳地区的庙底沟文化。而黄帝居于中原地区的中心地带,黄帝文化应是中原仰韶文化的代表。 2002 年,由李学勤、张岂之总主编,郑杰祥主编的《炎黄汇典·文论卷》收录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于 1993 年发表的《古史、考古学与炎黄二帝》文章说:“黄帝的区域比较清楚,大家知道,传说他都于新郑,黄帝亦称有熊氏,新郑号称为有熊氏之墟,也就是黄帝居处的故址,这个地点刚好在中原的中央。所以黄帝可以代表中原是很清楚的。”而黄帝所居中原的中央恰好是郑州新郑一带的仰韶中晚期文化,即大河村类型文化,代表性遗址为大河村遗址、西山城遗址和新郑唐户遗址,而在中原的中央黄帝故里以南 100 多公里的西平县及其周围一带存有 20 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代表性遗址位于吕墟,即西陵乡(亭)的高台地带和董桥遗址,面积达 48 万平方米,裸露地表的石铲、石斧、石镰、石锛、石镞以及夹砂彩陶鼎、碗、罐、缸、壶等俯首皆是。这里的仰韶文化彩陶、器形特征与黄帝故里一带的仰韶器物同类,而湖北宜昌或四川盐亭等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是与黄帝文化所对应的仰韶中晚期文化不同类型的考古学文化,即大溪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东自鄂中,西至川东,南抵洞庭,北达汉水中游地区,其文化特征是一种以红衣陶为主,含有少量彩陶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它与中原地区的以红彩陶为主和小口尖底瓶等器物在彩绘艺术风格和陶器形制上有明显区别。有学者提出中原的彩绘艺术和陶器形制对大溪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不错,是有影响。大溪文化中含有的中原早期仰韶文化特点,这很可能是炎帝族由陕西渭水流域南迁湖北烈山一带,流传过去的文化;大溪文化中含有的中晚期仰韶文化特点,很可能是黄帝族统一天下之后,疆域拓展到达长江流域,传入的仰韶文化,似与嫘祖故里西陵氏之国没有多大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为何能得天下,原来是因为炎帝出了这两昏招|真知堂说上古史
黄帝正妃嫘祖:14个地方争其故里,到底在哪?
黄帝-
二 嫘祖与西陵氏
中华始祖黄帝 -
古代史【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