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首宋词包含三幅画面,将人这一生悲欢都写尽了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第一幅画面,少年时代,闲适浪漫不更世事,色调轻艳迷离。雨打笠帽,雨滴行人,雨溅屋瓦。诺大的街道上,众生接受着雨的洗礼。歌声在高楼响起,清脆、婉转。歌女的歌喉完美地释放出来。少年在旁,认真地听,仔细地看,看那如柔荑的手,如凝脂的肌肤,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眼。少年沉醉。雨作雨帘,在楼的四面垂下,楼内成了个封闭的空间。点着红烛,垂着罗帐。

楼外的雨声,只成了楼内歌声的伴奏。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第二幅画面,中年乃多事之秋,人在漂泊流转中,色调慷慨苍凉。广阔的江面上一点——孤舟。雨水不断侵入水面。躁动。江面俨然成了雨的乐器。风不断吹摇着舟。舟中人烦躁。已是壮年的舟中人掀开帘布。雨敲响船舷的木板。“咚”“咚”。云压低了远方的山,泛起蒙胧,一片灰蒙蒙。低沉的云中一点——断雁。雨水不断淋湿羽毛。振翅。 风穿插在羽毛的缝隙。雁仍继续飞——孤独地飞。

壮年何尝不是这样一只断雁。四处漂泊,有家不可回。“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舟外的雨声,令壮年无法入睡,无法做个归家之梦。

第三幅画面,而今正值暮年,词人由跋涉而停顿僧庐。阅尽世间沧桑,深味悲欢离合,参悟之下心境并未静如止水,尚有无奈痛苦之潜流,色调黯然低沉。在僧庐下看着外面的世界。江山易主。少年欢乐、壮年愁绪一一没了。看着墙上的四字:四大皆空。“人有悲欢离合”,它们是无情的。“滴答”“滴答”。只希望这“一声声,空阶到天明。”

词人匠心独运,以“听雨”为线索,并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下雨本自然现象,人力难违。词人借“听雨”寄寓人生历程多风雨之意,实迁想妙得。岁月匆匆,转眼已是人生暮年。人到老年尤爱回忆往事,此时深沉的情感乃其一生的积淀。于是,淅沥不断的雨声点点滴滴敲打着词人的心扉,他最终在隐退生活中发出了看似通达实则痛苦的慨叹:“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既对一生情感、生活进行了总括,也包含着历尽波折起落而对生命的执著。人生如梦,往事如烟,风雨之中细追寻。随着词人的渐悟,这首词也从感性渐至理性,并因其普遍性的意义终致耐人寻味之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 《虞美人》
听雨的禅境
精美古诗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一首描写听雨的宋词,道尽人的一生,当是古诗词中的听雨之最!
《虞美人·听雨》宋_蒋捷
笔墨诗抄 |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