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最出名的4首情诗,从初相见到终别离,00后也倒背如流

唐朝是一个梦幻般的年代,大唐的帝王是全天下的可汗,远在万里之外的国家派遣使臣来到长安,异族的人们通过科举在朝廷为官,百姓的生活也轻松而安定。文人们但有所思便挥笔成诗,纵然历经多年依然传诵不绝,下面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唐朝最出名的4首情书,说尽从初相见到终别离的绵绵情意,纵然是00后也滚瓜烂熟。

一《长干行》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是我们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的《黄鹤楼》基本上人人会背,当年李白就是因为看到他写的《黄鹤楼》而不敢再写同样主题的诗,可见其才华横溢。在这首《长干行》中,崔颢用一种船家女子的天真烂漫,描述出了青春妙龄的少女在第一次见到心仪的男生时,纯出于自然的反应,下意识首先问的是:“大哥,您是哪里人?”

其实在两个陌生的成年人之间,这种关于地域的问话往往是放在初次见面最后一步的,而如果是未成年人就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女子在下意识问出口之后,立刻就感受到了自己的突兀,于是立刻补救说:“我是住在横塘的人。”

这已经是女孩子开始主动透露自己的信息,同时也是尽可能有两人之间产生话题,这一份洋溢的热情已经是挥之而出,但是却一点都不显得娇柔造作,只是显得娇俏可爱。

而等到“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的时候,她已经从最初一瞬间的心动回过神来,用一种“我们可能是老乡”的问题来完美掩饰住了自己放在今天略有些拙劣的搭讪,比起男生在街头跟人说“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你”要好多了。

这一首诗并无华美之辞,纯粹是女孩子家下意识说出的四句话,但是却能够很轻松地打动人心,千百年后也让人心生同感,不觉一笑。

二《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所讲述的是新婚夫妻在结婚洞房以后的情境,女孩子初为人妇,第二天早上就要去拜见公婆,进行一些奉茶做早餐之类的礼节。她的心情尽管依然有新婚的喜悦,也必然有一些见家长的忐忑,于是在起床后对着梳妆镜非常认真地给自己化妆,又担心画得不好看,于是在化完妆后就很自然地问了一句夫君:“你看我这个眉毛有没有画粗了?”

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短短的问话,便将夫妻间那一种和意融融的甜蜜给表达了出来,与之类似的是苏东坡“小轩窗。正梳妆”,都很容易就让人感受到这一种极为美好的意境,那一幅让年轻人对婚姻心生向往的画面。

三《遣悲怀》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是唐朝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他的发妻在他极为贫穷的时候就已经嫁给他,陪着他从一无所有到天下闻名,一路上吃了无数的苦受了很多的委屈心酸。可是等到元稹功成名就的时候,发妻却因病去世,他在无限的思念中写下了这首诗,最后的一句“贫贱夫妻百事哀”成为千古名句,让无数因为经济因素而窘迫的家庭为之神伤不已。

四《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说的是离别,在某一个瞬间与某一个人劈面相逢,于是心中小鹿狂奔如战鼓雷鸣,认定此生就是此人。然而又因为种种因素而不得不与之红尘两散,待得自己因为心中那一份追念而回去时,所能够见到的便只是那相同的桃花,可是桃花下的人却已经不知何处去了。就像是每年六月以后,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彼此消散于红尘,从此再难聚首,有些人便再也不会见到,虽有万千念念,亦终难回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一种美,叫诗词里的遗憾!
《壮哉唐诗》第七讲元稹的悼亡诗--邱员太教育博客
光看写的诗,他是感动大唐的情圣,实则是负心薄幸的人渣
情痴元稹(下)
这五首唐诗背后的凄美故事,你都了解多少?
【读史札记】元稹是怎么当上宰相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