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杜牧偶遇一小女孩,说:十年后我来娶你,结果,十年之约成了悲伤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杜司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的“杜司勋”指的就是唐代诗人杜牧。此诗高度评价杜牧“伤春复伤别”之作,并称赞其诗歌高超的艺术水平。从这里的“唯有”二字中,不难看出杜牧在诗坛上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按李商隐的话来说:人世间值得推崇和赞誉的诗人,只有杜牧而已。

事实也像李商隐说的那样,杜牧不仅是个诗文出众的诗人,还是个才多艺广的“斜杠青年”,绘画、书法的水平都称得上的一等一的水准,算是个真正的艺术家了。不过,外人只知道他有满腹的才情,却不知道他还有满腔的抱负。

如果说,杜牧的故事是“人生逆旅”的话,估计有不少人会反驳。

要知道,历史上的杜牧在二十六岁时就考中了进士,而且,大半辈子都是养尊处优的官员,没有受过什么太多的磨难。重点是,他任职之处大多都是在江浙等富庶地区,不像那个悲催诗人——苏东坡,动不动就被皇帝安排到偏远地带,吃了太多的苦头。

确实,杜牧的生活看起来也是活得潇洒自在,年轻时,他就爱往风月场那边跑,已然成为常客的他,不但花天酒地,还写过不少以风流著称的诗句。所以,在很多人看来,他是人生的赢家,躺着赢的那种,哪有什么愁苦呢?他怕不是无病呻吟吧!

其实,杜牧在很小的时候,就是个根正苗红的官N代,光是他的出身起点,就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

从西汉御史大夫杜周开始,杜家一直都在不断地壮大之中,形势可谓是一片大好。到了唐朝时期,杜家更是出了不少官员,而且,一个比一个更牛,光是当过宰相的就有十一个人。而且,杜家人物中就有“房谋杜断”的杜如晦,还有杜牧的爷爷杜佑,有过撰写《通典》200卷的伟绩。不止这些,就连地方上的很多一把手都是从杜家出来的。

不得不说,杜家的基因真是太强大了。

所以,杜牧能出生在这样的“革命家庭”中,无疑是幸运的。而且,他的家人对他的期望也是非常高的,要按照接班人的标准来培养他。于是,小时候的杜牧,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早已精通了四书五经,对于诗词歌赋也是一点就通,甩开了很多同龄人一大截。

到了少年阶段,杜牧也和很多男孩子一样,对军事战争很感兴趣,还收集了不少有关于战争的书籍,就连孙子兵法也要研究一番,还有模有样的写了一本《孙子兵法》十三篇注解。都说实践出真知,杜牧明明没有接触过真实的战争,却研究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计策,还被当时的宰相李德裕采纳了,最后,居然还打赢了战争。

只能说,不会出谋划策的诗人不是好军事家。

可以说,如此一位聪明又早熟的孩子,不论是出生在什么年代,他都绝对是那个一班之长的最佳人选。

然而,从天而降的这份幸运并没有持续很久,在杜牧十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和父亲相继去世了。家里没了顶天柱之后,老杜家就开始慢慢的衰落了。小杜牧并没有因为这个变故而变得一蹶不振,他心里很明白,一旦自己意志消沉,还怎么成为杜家的新顶天柱呢,不然,到时候,杜家可能真的要垮了。于是,小杜牧更加用心的读书了。

他坚信“刻苦学习就会有好的人生”的理念,把家里几屋子的藏书全都看了好几遍。难得的是,他还继承了爷爷的史学基因,对历史和现状看得很是通透,不亚于他爷爷的水准。甚至,别人都夸他:“此孩子将来他长大了,一定是治国的大才。”二十来岁的杜牧,写下了一篇《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複道行空,不霁何虹?

... ...

这篇《阿房宫赋》,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有着深刻的含义。杜牧写下的这篇赋不到短短几日,就有很多人争相传阅,一传十,十传百,他也因为这篇文章的热度开始有了人气,在当时的社会,可以说是众人追捧,人们都称他是敢说真话的“公知”。

过了三年,随着杜牧在社会上的名声越来越大,达到了没有人不认识他的走红程度。

也就是在这一年,带有主角光环的他,参加了科举考试,最后,不出所料的考中了进士。只是,野史记载有说,其他竞争者有的说他是靠名门出身,还有的人还说他爷爷是个宰相,朝廷上肯定有很多人向皇帝推荐他。

但是,不管如何,即使有人铺好了路,最终,也还是要靠实力来说服的。

不出所料,杜牧靠着自己的能力考了全国第五名,进士及第。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玩。曲江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此时,晚唐诗人姚合曾大发感慨,赋诗说:

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

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

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谈起来。僧人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

谁知道,这位僧人面色平静,木然不知,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怅,遂现场赋诗一首云:

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

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之后,不知道是不是杜家已不再如当年辉煌的原因,朝廷只是让杜牧做了一名弘文馆校书郎,还是基层的那种,工作也没有多大难度,无非就是为皇家档案馆的典籍进行错误校勘。这也太大材小用了吧,朝廷居然把杜牧安排在一个无关紧要的职位上,实在有些可惜。

其实,杜牧生活的大唐,就像此时的杜家一样走向了衰落,早已不是当年气象万千的大唐了。由于“安史之乱”的破坏,大唐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一直都没能回到巅峰盛世的状态。眼看着皇帝换了一任又一任,宦官也开始嚣张了起来,试图操纵这个国家,胡作非为。

更让老百姓们绝望的是,一些地方的藩镇,总是一次又次的挑战中央的权威,完全不把中央的统治放在眼里,一度把大唐弄得生灵涂炭。

明明应该是朝廷官员们一致团结对抗外敌的时候,朝廷内部却反而分裂成了两个党:一个是牛党;一个是李党,也就是历史上的“牛李党争”,持续了很多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杜牧从小就熟读经史,知道这场牛李党争不简单,到后面肯定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不会轻易结束。

虽然,这场无声战争看起来犹如一个平静的湖面,实际上,暗地里早已暗流涌动。所以,杜牧当这个小小的校书郎,仅仅只干了半年,就主动向朝廷请求辞职了,随后,他跟着江西观察史沈传师,一同去了洪州。杜牧来到洪州后,开始了为沈传师当幕僚的日子。

大多数的时候,他十分渴望能够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好大展宏图一回。但是,宏图岂是他想展得开就能展得开的。

杜牧自己也没想到,这幕僚一做就做了八年,从洪州到宣州,后来,从宣州转移到了扬州,领导也从沈传师换成了牛僧孺。可以说,杜牧这八年来的工作生涯,把长江三角洲都走了个遍。不过,遗憾的是,他始终还是徘徊在政治权利的边缘,无法靠近中央总部。

这八年里,杜牧每天除了枯燥乏味的工作,就是被领导拉去搞社交,顺便喝喝花酒。时间一久,沉迷于花花世界的杜牧,渐渐默认了这种生活方式,既然浪费生命,那么,就尽情的浪费吧。话说,在此期间,杜牧经常往沈述师家中跑,听歌赏舞,蹭饭蹭酒,还对沈家中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

当初那名激情满怀的有志青年已经不见了,此时的他,已沦为一个意志消沉的颓废中年男子,只有喝一下鸡汤,才能勉强打起三分钟鸡血。甚至,半夜喝酒喝到失眠,此时,他才猛然发觉,原来,他自己所付出了这么多年的青春,不但,没能立下功绩伟业,到头来,还成了一个出入青楼的放荡浪子。

最终,他还是什么都没有改变,一心只想纵情山水,出入青楼寻乐子,俨然成了一个放荡子弟。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杜牧会变成这样,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他自己。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下他所任职的地方——扬州。这个地方的娱乐产业发展得比大唐还要好,非常发达,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杜牧内心深处狂野放荡的一面被激发了出来。

从那之后的他,成了一名风流浪子,每日只想着纵情诗酒,搂着无数美女的蛮腰各种亲昵,好不快活。

不过,身为领导的牛僧孺,出于担忧员工的人身安全,多次派人暗中保护杜牧,并细心记下他的每日行踪,不过,这些细节杜牧是不曾知道的。直到杜牧即将离开扬州的时候,牛僧孺才把他这些年来对杜牧的每日行踪报告都一一拿了出来。

整整三大箱,杜牧看着这三大箱的行踪报告,脸红了起来,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些年都干了什么糊涂事啊,真是丢人!

公元835年,也就是杜牧离开扬州的这一年,他已经三十三岁了,好在,这次朝廷想起他来,安排他去京城长安做监察御史。杜牧一听,终于能去京城长安任职,太好了!他的内心,此刻是喜悦的,以为这八年来枯燥的幕府生活,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

然而,命运有时候就是太无常了。

在赴京途中,原本晴空万里的天气一下阴了起来,阳光也再次消失了。这时,杜牧已经来到了京城城门的外面,但是,他还是隐约感觉到了长安城内紧张的气氛。一向对时局很敏锐的杜牧,预感到自己只要一进了城内,可能,就很难活着出来了。

于是,杜牧向朝廷请赴东都洛阳任职,头也不回地朝京城的反方向走了。

果不其然,一场君臣与宦官之间的权利之争还是爆发了。公元835年(唐太和九年),27岁的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以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最终,这次权利之争,君臣失败了,战败的下场就是:朝臣班子彻底被洗劫殆尽,全部换成了宦官势力。

因此,宦官们也更加猖獗了起来。大唐江山几乎摇摇欲坠,历史上也称这场战争是“甘露之变”。

虽然,杜牧再次逃过了这一劫,但最终还是遭受到了命运对他的捉弄。

到了洛阳的杜牧,和在扬州的状态没什么两样,一直过着有官无职的无聊生活。直到他重遇了在洪州结识的故人张好好。杜牧万万没想到,曾经自己想要迎娶的这姑娘,现今,怎么苍老了这么多。要知道,当年的她明明是那么的貌如天仙,多少人都拜在她的石榴裙下啊。而如今,她的姿容还是当年的姿容,只是没有了当年的神采。

在一番寒暄之后,杜牧得知她后来流落到了洛阳这里以卖垆酒谋生。就在这时,杜牧还想多问候几句,但是,张好好不愿再谈及自己的往事。就这样,两人只是互相应答了几句,待到离开之时,杜牧不知怎么的,就想任性一回,要为心爱的姑娘写一首《张好好诗》:

翠茁凤生尾,丹脸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晴江联碧虚。

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

吴娃起引赞,低回映长裾。

直到写完后,他的泪水早已沾满了衣襟,一抬头,才发现张好好已经离开,不见踪影了。

两年后,杜牧的弟弟突然犯了眼疾,而且,有加重的趋势,要去扬州接受治疗。杜牧一来为了更好的照顾弟弟,二来想要重温扬州,于是,请了一百来天假期,带着弟弟远下扬州。兜兜转转走了一大圈,杜牧发觉自己再次回到扬州的心境已经有些不同了。从前的他只是故作旷达,而此时的他内心反而沉淀了不少,再次面对花花世界时,他的心中已经没有任何波澜了。

之后,杜牧就从洛阳转到了宣州,做的依然是老本行——幕僚。只是,有些不同的是,这次,他做的是团练判官,时间相对自由。在这期间,杜牧把宣州名胜古迹走了个遍。一到新的地点,就会写下一首诗,就这样,他在不停游行的同时,写了很多反映其内心复杂情绪的诗歌,《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就是这一时期所做: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其实,这么多年来,杜牧的报国之心一直没有被浇灭。

到了838年,长安城又再次召他回来。这次的杜牧决定不再逃避,抱着坚定的决心,来到了京城,在朝廷的安排下,他填补了左补阙的职位,说白了就是史馆修纂。尽管官阶太小,但是,多少也算是个舞台,万一能让他发挥实力呢?思考了很久的杜牧,最终,决定留了下来。

此时的朝廷党争,还是没有画上句号,比起以往,进展的更是愈来愈激烈了。

不过,杜牧对此并不关心,他也无心加入任何一个党派。然而,在早年期间,他有得过牛僧孺的荫护,这让此时掌权的李党头目李德裕对他还是有所顾忌,尽管,杜牧对他曾有过照顾,但是,李德裕最终还是决定一纸贬书,把杜牧贬到了黄州当刺史。

就这样,从黄州到池州,再到睦州,杜牧辗转了三个地方,做了整整六年的刺史。话说,一次他到金陵出差,看见曾经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穷,便提笔写下了《杜秋娘诗》。这首诗当时脍炙人口,传唱大江南北,可能是因为大家对这个风云一时的歌女太熟悉了: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 ...

人生能有多少个八年、六年呢,又能经得起多少次坎坷与阻隔。在这六年里,杜牧只能将满腹愁肠一一化作了诗歌,因为,有了阅历的缘故,他写了不少极好的诗文,读过他诗歌的人都说,果然是感情充沛,言之有物的好诗文。

也就是在此时,李商隐与小杜结识后,称颂其“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但是,这一切并不是杜牧所想要的,面对现状,他也无可奈何。杜牧本想一心把全部精力都耗尽,为了家国鞠躬尽瘁。然而,他的这种想法越是强烈,越是得不到机会。岁月是无情的,那个曾经的翩翩少年,早已被这些年的时光摧残成了一名满鬓生雪的中年大叔。

多年来都是漂流在外,也没能娶上一个称心如意的妻子,此时的杜牧不禁悲从中来。一转眼,到了公元848年,已经四十六岁的杜牧第三次踏进了长安。

在长安的第二年,大唐军队终于解决了吐蕃内乱的难题,也收复了原州、秦州等地,大唐也算是扬眉吐气了一回。别人都以为此时的大唐还能恢复大唐盛世的盛况,唯有杜牧,知道大唐这一次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因为,朝廷还是那个昏庸的朝廷。

最终,杜牧对长安彻底失去了信心,一次次上书,请求将他外调至湖州。不过,杜牧这次外调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人说,京官俸禄太少,很难养活自己;有的人说,杜牧的报国心已经死了,只是想远离权力中心;还有的人说,他这次外调,是为了完成一个十年之约。

那么,这个十年之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青年时期的杜牧,起初在宣州做幕僚之时,有一次玩心大发,去了湖州游玩,他见到一老妇带着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不知怎么的,杜牧看到小姑娘的第一眼,就陷入到了花痴的状态,当即就与老妇人做了一个约定:十年后定来娶这小姑娘,如若没来,就让她另行嫁人吧。

杜牧正是想起了这个十年约定,执意要来湖州。

然而,来到湖州这里后,他才发现那个小姑娘早已嫁人了,并且,还生了三个孩子。之后,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杜牧责问道:“从前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违背诺言呢?”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这才出嫁的。”杜牧一想,确实如此,怪不得别人,于是,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

看着老妇人的身影,杜牧才发现,十年光景过得是如此之快,不禁感慨,于是,提起笔写了这首《怅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诗人杜牧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暗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此诗通篇采用“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含蓄自然,耐人寻味。

后来,流传中又有将这首诗的题目改为了《叹花》,原文改为: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又过了一年,白发苍苍的杜牧这次意外的升了官,任职考功郎中。然而,此时的他已经五十岁了,对很多事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于是,他最后还是辞了官回归故土,好好度过了这个晚年。到了公元850年,杜牧便因病逝世了,在死前,他强烈的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便自写了墓志铭,并将所写诗文一一收拾好,只留下了十之一二,而其余的作品,一把火烧掉了。

《咸宁县志·陵墓志》载:“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马村先茔,自为墓志。”其墓建国后尚存,在司马村西南,高约7米,面积约1亩,墓顶有一大树,60年代平毁。

纵观杜牧这一生,也算得上是大起大落的,享受过荣华富贵,也经历过潦倒落魄。青年的他,是美好的,渴望能够实现济世安民的太平;后来的他,出现了不美好的一面,也有留恋灯红酒绿的时候,只想着及时行乐。到底是他的诗酒风流影响了他的仕途,还是他的仕途失意让他不得不寄情于诗酒风流... ...这个谜底,大概也只有他自己清楚。

如果,杜牧身处盛唐,面对江山和美人之时,他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牧:我的风流是自赎
杜牧:春风十里不如你
赢得青楼薄幸名,他是史上最早的萝莉控?
夜读诗话:当风流已成为往事34下
杜牧:老子不干了!
除了《清明》诗,他还“嫖到失联”:心里想报国,身体夜总会的大诗人杜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