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PA2016报告 发展人文精神医学的意义

 

 

人文精神医学,是精神医学中与社会、文化、心理相关的一系列分支领域的总称,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医学心理学、社会精神病学、文化精神医学、心身医学、心理治疗学,以及精神卫生领域中重要但并未独立成为亚学科的交叉边缘领域,如伦理学、法学、哲学、文学与艺术、管理学、经济学等研究专题。

 

之所以应该强调人文精神医学,一方面是因为以上所提到的学术技术内容本来已经在世界精神卫生事业中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范畴,并形成与各个分支领域之间相对清晰的边界,而且在实践模式中得到体现,却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的分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们的相对薄弱和缺失,已经在我国的精神医学理论和实践中造成了实质性的后果,同时也形成了对我们理论和实践模式变革的“倒逼机制”。

 

忽视患者社会-文化-心理问题原因:

 

1.精神医学界在自我认同方面的混乱:一方面有雄心,追求成为“硬科学”中的生物医学分支,另一方面,东施效颦般追赶其他医学学科而不发展自己的独特性,轻视自己专业里的文化、社会、心理内容,体现了精神科自我认识及自信心不足。这样一种具有悖论性质的情况,实质性地削弱了精神医学队伍的专业认同,相对降低精神科医师的专业优势地位。

 

2. 高尚专业缺乏吸引力:精神障碍是生态、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与人的生物学、心理学内在因素互动影响的结果,专业人员对其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工作均需要人文、社会、心理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我国专科工作模式缺乏相应内容,有损于精神医学对于一些综合素质良好,尤其是对该领域人文现象感兴趣的医学生加入队伍的魅力。

 

3. 当前医学模式强调硬实力,却缺乏软实力:当前的教育培训中,人文、社会、心理相关内容偏少;有关制度缺乏对心理学人员、社会工作者大度包容的接纳,医学背景人员也缺乏与他们合作的态度,由此增加了精神卫生领域的离心力,不利于发展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大精神卫生”。

 

4. 服务与需求错位,但缺乏变革动力:国人医学知识、健康意识在迅速增长,需求多样化,求助行为日益具有公民社会、市场经济、高科技时代的特征,患者及其亲属对于全面、精致、人道的精神科服务抱有较高期望。但由于目前精神科医师在庞大人口中比例极低,服务供不应求,强劲需求之下有很多消极态度与应对方式,例如:不得不疲于应付,高效处理患者;没有从超负荷工作中得到应得报酬,医患关系紧张,士气受挫,甚至出现职业倦怠;有的机构病源充足、经营有方,收入待遇较好,“小富即安”;虽然普遍渴望学习,但更多对躯体治疗感兴趣。以上这些情况与对医学模式的转变缺乏动力有关。

 

忽视患者社会-文化-心理问题的后果:

 

医生不与患者充分交流,医患关系恶劣,自我削弱了疗愈功能;画地为牢,自我缩减、限制了精神科业务范围和市场,大量患者流向其他科室甚至到医疗机构外寻求非医学帮助。因为本来许多精神障碍,尤其是神经症性障碍,通过一般心理治疗、专门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或治愈,现在医生没有时间说话或者懒得说话,一味依赖药物治疗,但处方行为不被信任,导致依从性下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中产生的非特异性心理治疗机制减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不但积极的“安慰剂效应”减弱,而且还可能产生与安慰剂效应相反的,消极的“惊吓剂效应”,如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医源性心理压力、创伤,直接影响疗效、增加躯体治疗的不良反应。

 

心理学包括解释的心理学和理解的心理学。解释的心理学关注的是精神和精神病理现象发生的机制和物质基础,解释因果关系;而理解的心理学重点则在于精神世界内部的“有意义的联结”。在只强调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的生物医学模式中,精神科医师只关心精神活动的形式、机制,却并不关心精神本身。受到文化人类学成果的启发,系统思想指导下的心身医学与心理治疗,对3个生命层级上的疾病概念的意义进行了区别:“disease”——生物医学上可以客观化的障碍,“illness”——个人心理层面体验到的病痛;“sickness”——社会层面要通过人际互动才可被别人认识并产生人际意义的病态。他们分别对应着3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即:“生活着的生命”“体验的生命”和“叙事、讲述的生命”。其中,第一层生命现象主要使用解释的方法探究和处理,而后二者要用理解的方法来探究和处理。

 

目前,美国精神病学对文化的重视反映在DSM-5 中。在“Section Ⅲ:Emerging Measures and Models”里出现了一个新的临床评定范畴——Cultural Formulation。这个词组可直译“文化陈述”,但从其内容看,相当于大幅度增加了个人史中全面记述与个人心身发展、精神病理相关的文化因素,所以最好翻译为“文化史”。DSM系统出现的此项变化,突出显示了国际学术界对文化精神医学应用价值的肯定,是将文化精神医学界多年来成果的具体操作化。

 

我国精神医学迎来了发展的良机,也面临着压力与挑战。急剧变迁的社会需要全面、人道的精神医学。不研究处理社会、文化、心理,一味追求硬科学特质、生存经济学效益和社会控制权力的精神病学已经老旧,既落后于世界潮流,又不能满足广大民众巨大而且多样化的需求,前途堪忧。应该用大精神卫生观念,发展兼包并蓄、富于人文精神的新精神医学模式。

 

资料来源:发展人文精神医学的意义,赵旭东,中华精神科杂志20162月第49卷第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个人修养和基本素质——同济大学赵旭东教授与您一席谈
践行肿瘤心理关怀 捍卫医学人文之道
王一方:弗洛伊德的别样“复活”
当流浪的哲学家高宣扬遇见弗洛伊德
经历被精神病“支配”的一周,有些话不得不说
医学更应强调人文关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