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樊代明院士最新力作| 之一:医疗资源该重新塑形了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樊代明


中国工程院根据中央和国家的要求,启动了“全民健康和医学事业国家发展战略”的咨询研究,组织了80多位院士、近100名国家相关部委的管理干部、近1000名相关学者,分8个专题组,开展了为时两年的研究,将会写出一份较为完整的综合报告。


2016年新春伊始,樊代明院士针对上述报告,推出最新力作并授权给健康报·医生频道。据悉,该系列文章中的一些数据、材料参考了此项研究,但文章中的观点并非定论,欢迎读者提出不同意见。


面对医学研究风起云涌、日新月异,循证医学、转化医学、智慧医学、数字医学、精准医学……一个个相继粉墨登场,然而我们的医改一直举步维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患者承受经济压力,医生承受精神压力,医患纠纷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我们的医改似乎总在末端使劲,局部发力。这件事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稳定,关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件比天还大的大事。


谈到医改,不能不说到卫生资源和医疗资源。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平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40岁提高到现在的76岁。但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过于集中,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协调等依然突出。1979年至今的27年中,我国先后进行了多次医改,但看病贵看病难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二是资源分布结构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


现象
 医疗资源配置城乡差别巨大


在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类似现象:农村医院病人稀少,门可罗雀,人迹罕至,而城市医院病人拥挤,人满为患,病人来回奔跑在高铁上。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医疗设备。大城市三级医院集中了我国80%的高精尖医疗设备,而多数乡村卫生室只有老三件(听诊器、血压计和体温计)。比如CT,87%集中在大中城市,分布在县级医院仅占13%。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县以下医疗单位的拥有量不及市以上单位的40%。


2.医疗床位。1998年,城市每千人口床位数为6.08张,而农村仅有1.1张。随着近20年来城市大医院不断扩大规模,这个比例已出现大幅上升。比如郑大附一院,医院床位数对外公布已过7000张, 2014年医疗总收入达74亿元,据说2015年达到85亿。国内外贬其为世界最大的乡镇卫生院。说句公道话,其实全国的大医院都在扩张,只是不如它那么超大。


3.医疗经费。200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8659.9亿元,其中城市卫生费用占了72.6%,而农村仅占27.4%。时间过去10年,这个距离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拉大。

4.医护人员。与发达国家比,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相对较低,而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45%;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10%。而在我国农村,上述两个数更低。在大多数乡镇的卫生人员中,只有中专或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高中及以下学历者达81%,具有大专或以上学历者仅占18.7%。大中城市医院多以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为主。上述情况最近几年差距还在拉大。


解析


原因1  医改将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医疗卫生事业。这种做法其实是政府把本属公益事业的医疗卫生变成了市场经济。政府对医疗一是不给,二是不管。

所谓不给,不是说一点不给,即投入越来越少,甚至断奶。如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卫生总支出为1000亿元,只占医院总收入的13%,87%靠医院自己挣。医院,只能走自我发展之路。


所谓不管,不是说一点不管,即政府监管失控。为了养活自己、发展自己,不同医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了养活自己,拼命争夺人才,东部到西北引,西部到乡镇引。为了养活自己,想方设法购设备、变环境、推品牌。


这样做,大多数医院的管理者实际目的是为了多挣钱,最终把上述这些发展成本转移到患者身上,于是出现乱收费、高收费。医院要从病人身上多挣1元钱,病人要多掏4.3元。最后的结果是使医院的公益性大大减弱,甚至消失,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营性逐渐开始,并不断增强。在市场驱使下,政府管理失控,大量农村患者涌进城市大医院。


原因2  医院的等级评审。我国的医院等级评审始于1989年,1998年发现问题叫停,到2011年又重启,摇摇摆摆、是是非非27年。本意是想提高各级医院的水平,但最后却事与愿违。大家都不惜一切代价争评高等级医院,就是因为评审级别越高,收费标准越高,可以购优质设备,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病源。


在高度城市化地区,村卫生室的作用逐渐淡出,例如北京的村卫生室诊疗人次占比已从2004年的7%降低到2013年的不足2%。


原因3  农村人口由于经济改善,收入增加,舍得把钱花到治病上。过去是小病养,大病拖,现在有了钱,普通病也要到大城市医院去治。而且受世俗的影响,好像不将老人送到大城市医院看病就是不孝,到了大城市不到大医院也是不孝。有的还说,让亲人死都要死在大医院,送到那里死了也甘心。


思路
 明确医疗资源配置的核心目标


医疗资源配置的核心目标是医疗服务对公众的可及性,其政策制定和具体执行都要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来展开。其中在经济层面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1.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能否满足公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即对不对得上。比如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其产生的疾病谱和需求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资源的类型、数量、组织和运行模式都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或创新。


2.资源对于公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达性,即够不够得着。比如大规模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和城镇化,由此产生的医疗需求在数量、质量和区位等方面的分布也应发生变化;高铁等交通工具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拉近了公众与医疗资源的空间和时间,改变了过去的可达性。


3.公众(包括社会医保)的支付能力能否承受医疗服务及相关费用,即付不付得起。社会医保体系虽在迅速发展,但在使用率、可持续性方面已受到严峻挑战,很多地方医保基金已出现入不敷出,出现亏空现象,政策上推行的“分级检诊”成为“守门人”的体系,实行起来困难重重。


4.医疗资源配置、组织运行是否能被高效利用,即用不用得完。几乎所有大城市的CT、磁共振等大型医疗设备都供大于求,为了增加使用量获得效益,各医院使尽浑身解数,甚至争夺病人。


建议


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与公众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动员城市医生下乡多点执业或强行分级诊疗只是暂时的办法,而长久的战略应该是国家通过加大、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尽快下大力气改变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这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人群分布的正塔型与医疗资源配置的倒塔型,已很不相适应,倒塔不会稳定,时间长了会倒。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过来,这要下大功夫,要长期下功夫。其策略是塔尖要遏制,做减法;塔身要壮腰,做加法;塔基要夯实,做乘法;总体来讲是做好除法。


1.加大基层医院的经费投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软硬件设备。


2.提高基层医生的工资待遇,培训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能力,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


3.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医保要制定政策,引导按级报销,即同一疾病越是基层报销率越高。


4.限制大医院规模,规定大医院职能,大医院的重要功能应是诊治下级医院不能诊治的疑难重症;大医院的另一重要功能是搞好医学研究,为医学发展贡献才智;大医院的第三大功能应该是培养基层医院的医生,使之不断提高水平。


5.基层医院医生除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外,重要的是担负社区普通人群防病知识的宣讲。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辰院士:强支持公立医院,社会化诊所价低反有损丨新三医(下)
全科医生为何扎根难(图)
多角度看分级诊疗
你以为江浙沪只有“包邮”?让人眼馋的还有这些
《2017中国整合医学大会》线下观后感——史守良
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