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完了这篇——我怀疑自己接受的是假的教育




教条主义是真的教育吗?


你可能想知道这些跟chinuch——“教育”有什么关系。Chinuch意思是把一个人的内在美取出来,这种美是因为某种关系而产生的美。它意味着你和自己、和朋友们、和你的圈子、和整个世界,以及和那超越一切的存在(我们称这种存在为上帝)的关系有多好。通过关系以及关系中的和谐,一种内在美就会表现出来。


 “教育”这个词来自拉丁文educare,意思是“取出来”, “带出来”。因此,教育意味着把本来已经在里面的东西取出来,带出来。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你实际上应该对自己越来越了解。你成长,你转变,并且表现为真正的你自己。与简单机械地记忆一大堆知识不同,你吸收了从内在的你带出来的想法,并且将之带到各种关系的世界中。


因为你发现了自己带着恩典chen的内在美,你也能从我们所有人都共同拥有的内在联系中发现在所有人里面的恩典chen。教条主义却完全相反。教条主义希望把局限的所知塞给你,可是真的教育却尝试把潜在的新知从你里面带出来。



早教阶段,我们把我们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在希伯来文中叫做gan。幼儿园这个词来自德语,字面意思是“一个孩子的花园”(希伯来文gan的意思也是“花园”)。孩子的学校怎么用了这样一个名字?也许有更好的名字——工作坊,或者现代社会叫幼儿工厂更好。


不过如果教育与花园有联系,那么教育者就真的是一位属灵园丁。园丁与一粒种子互动。如果他有一颗梨的种子,那么他就把它认作是梨的种子,好让它能长成一棵梨树。如果他有一颗胡萝卜的种子,他就想要它成为胡萝卜。


教育者的工作是创造一种环境,这个环境能给你的心思意念提供各种营养,好让你的心思意念在某种程度上滋养你使你自己成长繁盛起来。一个教育者只想要你成为你自己。因此教育者就像一个园丁,而教条主义者则像一个木匠。木匠把他自己的设计理念强加在原材料上,园丁则根据他的种子来设定他的目标;不管你是什么,他希望你成为你自己。



教条主义就是强迫。它指的是把老师的价值观——愿望、身份和个性强加在学生身上,好让学生变得像老师,和他的老师一模一样。在教条主义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很容易发生冲突,因为老师想要学生接受他的某种观点,甚至不惜牺牲学生的独特性和个体性。因为这位老师也许在身体上或者心灵上比他的学生更强大,他能强迫学生服从于老师这个位置。


有一些老师在思维逻辑上很聪明,不过在他们的聪明上却很强制,而不去关心成长是否是从学生来的 。相反地,教育的过程始于真正的耐心,以及关爱学生的关系。



教育也意味着去沟通。沟通不是简单地两个人轮流说话。它可以是一个人听另一个人说。有什么区别呢?沟通这个词与社区这个词来自同一个词根。


在教条主义的实践中,老师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目标是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观点。


相反,在教育实践中,目标是与真理(深不可测的真相)进行交流。所以,老师的信息与学生从学生外面也从学生里面产生共鸣。学生所听到的信息,如果他愿意敞开,或者有人帮助他敞开,就是从他自己里面听到。



如果你听到真理,它在你里面产生共鸣,不仅仅是外面。有一些你里面的东西会告诉你其实你自始至终都知道它。教条主义就是去强加,教育却是去展现出里面的东西。教育者仅仅是分享真理。


一个真实的教育者尽他一切努力去沟通,如果你向这样的一个人学习,你就会逐渐明白知识正从外到里地交流启示给你。


一个真实的教育者,不可能把自己强加给你或者让你失去你自己。正好相反,会帮助你发现你未知的自己;引领你授权允许自己就成为真实的你,并且表达你的内在自我——就是你的内在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总结
小心,教育也会伤人!
班主任工作例谈之 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适当的方式?
正确理解和实施对学生的批评教育(转)
人格魅力是教师的第二生命线
一位大学老师的反思:每个学生都有义务好好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