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微话题│第5期


留言送奖品啦!


上期的微话题内容是“教师的教育自信从哪儿来?”,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话题现场吧!


@微笑

我认为教师的教育自信来自三方面。一是对传播科学知识的深深热爱;二是对学生前途命运的情怀担当;三是对自身成长的念念不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三者相互促进,成就教师的教育自信。

这三方面的因素从教师职业、学生、教师自身入手,准确指出了教师教育自信的来源。


师小北


@富松

教师的教育自信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对自身教育能力的高度自信,二是对教育前景的乐观!

“对教育前景的乐观”其实并不难做到,所以教师的教育自信也并不难提升。


师小北


@梵我一如

用爱心、耐心和智慧理解学生,引领学生,点燃学生的梦想之火,目送他们前行。你会不经意间发现,曾经的付出换来学生的成长。而梦想的火种是由你点燃的!

相信留下这段话的人,一定是一位拥有教育自信的老师。我们读得出这位老师的坚定和其对学生无限的爱。


师小北


@刘烨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教师的教育自信来自,为人师表的道德与作风,不断学习增加知识积累,提高素质与修养。总之,让所有的学生都喜爱听老师的课,而不是在课上低头看手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拥有绝对的教育自信。

这样的分析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支持,也有结合实际的现实表达。


师小北


@风雪夜归人

教师的教育自信最主要来自于学生的认可。我们的工作对象既不是学校领导也不是学生家长而是来自于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来自于学生们十年二十年以后的评判。十年二十年之后学生们觉得你的工作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大有裨益那带来的自信将会爆棚。

忽然想到一句话,“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当学生走出学校,在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之后,作为一名教师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均会陡然增长。


师小北


@Miss Zhao

教师的教育自信来自:教师扎实的知识,现任和已毕业学生的认可,家长和学校的支持。

简短但是明确、到位。


师小北


@小糊涂仙

教师的教育自信来自于独立的思想,自由的意志;来自于对教育终极目标的追求和实践。

“独立的思想,自由的意志”是关键,若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教育就会失去底气,自信更无从谈起。


师小北




本期微话题

谈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如今,社会上的不少热点话题都与教师、家长两者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究竟两者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怎样才能达到最和谐的状态?本期的“微话题”,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1

为何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存在阻碍?

@朱赛红 朱亚峰

加拿大学者文森特的研究表明,许多教师希望家长以支持者和学习者的身份同学校一起工作,但这种合作关系并没有触及教师职业的权威性,教师似乎并不希望和家长建立互相学习的伙伴关系,也不希望双方之间的学习过程是双向的而非单向的。安迪 · 哈格里夫斯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和中学教师会面的场合正式、时间短暂而且极不平常的话,那么二者形成某种学术上及“情感上”的互相理解就不可能,但中学教师同家长的沟通多发生于召开家长会和单独会面这类为时短暂的场合,而家长在自己的社交圈子会见教师时才会感到比较愉快。在教师与家长相处所需要能力的研究中发现,教师认为与家长相处仅需要说服及影响家长的手段,而不需要与同事合作时的相互理解、富有耐心、善于倾听等能力。在制定学校目标时,作为职业群体的教师并不希望参考学生及家长的意见,他们只是以一些非正式的形式向学生、家长作一些解释。

—— 《从配合到合作——论家长与教师的关系》

简言之,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障碍,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缘于两者间自认为的“责任划定”。明确的责任划定,使得教师与家长,既不愿意插手对方的责任范畴,亦不愿意让对方插手自身的工作。


@熊艳

近些年“临时爸爸”“临时家长”的报告屡见报端。落到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问题上,孩子请旁人去学校见老师肯定有这样一个认识前提存在:老师不认识家长,老师也不了解我的家庭。教师视阈中的家长是抽象意义上的家长——一位成年人。另一方面,家长对教师也不熟悉。一是家长出于一种“教孩子是老师的事”的心理,他们把孩子完全交给了老师负责,二是家长不知道应该怎样与孩子的老师打交道,尤其是一些在校表现欠佳的孩子的家长,他们害怕自己去学校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不敢去见。教师通常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以“传唤”的形式要求家长介入学校教育。家长也仅仅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与教师结成“战时”联盟。教师与家长只对眼前的事情做出反应:意即针对学生的当前问题进行偶发的、随意的、即时的、有所偏向的联系。由此可推知教师家长之间呈现一种相互疏离的关系。

—— 《论我国教师与家长良好关系的构建》

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若只是一种“战时联盟”,那么就意味着两者的沟通是短暂性的,目的是眼前的。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联盟是令人恐慌的。教师、家长、学生三者间的关系,便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

家、校之间应该是何种关系?

@张贵勇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主体不同、方法不同、内容不同,应该明晰分工。如果说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需要一次新的启蒙,那么这种启蒙一定是先从厘清家校关系、家校教育职责开始。要是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树,家庭教育承担的是帮助小树扩张根系、向上生长的任务,学校教育则是为孩子修枝剪叶、完成社会化和自我同一性的过程。

家庭除了要担起孩子衣食住行的责任,让孩子有安全感、幸福感,还要培养其品行、人格。学校则主要在孩子适应社会规则、掌握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学会集体生活等方面着力。例如,孩子品行不端,教师固然有一定的教育责任,但纠偏之责主要在家长;孩子对某些知识点不明白,教师首先应给予帮助,而不是由家长扮演教师角色。

但是,教育是复杂而立体的工作,家校关系不可能“丁是丁、卯是卯”。孩子学业受挫,既可能有认知发展、学习习惯的原因,也可能因为家庭变故、同学关系不好。不对症下药,一味抛给教师,家长不闻不问,只会激化家校矛盾。

……

话说回来,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根基,理应在孩子生活能力、学习习惯和心性培育上承担更多的责任。父母多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多在科学育儿上下功夫,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也有助于孩子更适应学校生活。如此双赢,何乐而不为?

—— 《家校关系不可能“丁是丁、卯是卯”》

家校关系不能“丁是丁、卯是卯”,需要的就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配合。毕竟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核心都是学生。


@穿夹板鞋的猫

人们说真正美好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的,那最美好的三角关系应该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

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请教老师,但老师不认识。于是,老师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你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不妨去请教他,老师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

第二天,孩子又来找老师:“爸爸说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称。他还说,老师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时忘记了。”说完,孩子顺手还把爸爸写的一封信交给了老师。

老师打开信,上面详细的写明了小草的名称和特性,最后还附着一句话:希望这个问题由老师回答,想必更为妥当。

这位家长的做法非常高明,他降低自己的身份支持老师,帮助老师塑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其实这也是支持自己的孩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怎样配合老师
论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晓米-中国教育人博客
十年后,我们将如何面对校园“三独”
家长不信任老师,甚至不配合老师工作,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再好的老师,也教不会不配合的学生!(再忙也要读一读)
切莫让教育变得不知所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