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月10本书:有个帝国江河日下,有个半岛沧海横流



 No.10



《在美国钓鳟鱼》

(美)

理查德·布劳提根


布劳提根终于引进了,朱岳在导言中写到布劳提根的“绝望语调”和怪异的幽默,但没有提到,一个写小说的人会被这样的作品所激励:原来只要写成这样就行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胜在有一个好点子上。“在美国钓鳟鱼”是一个具体的动作,也是一个符号,可以用作一个人的名字、一部戏的名字,等等。符号与实指的分离,当然是后现代的标志了。可以说,布劳提根开创了一种什么风格,但前提是——后现代打开了一个潘多拉匣子上的封印。




 No.9 



《烟霞丘壑》

(中)

尚刚


有一类作品,看上去是作者从其知识体系中原封不动取出来的一部分,这个体系及取出来的那部分组织都是定型的,有着严整的程序感。相声里有个术语叫“死纲死口”,意思是台词句句都不错,上台不随意改词;《烟霞丘壑》也是如此,如果让作者再写一次,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同一本。


书是好的,对画家的描绘和阐释,用于粗通绰绰有余,提升鉴赏也完全合格。不过,这本书的四字词、四字用法太多,多到让我觉得近乎一种思想的懒惰。四字词会带节奏,节奏带起来,意思究竟准不准,就会忽略了。举个简单例子:“党同伐异”一词好像可以放在无数古人身上,但是否妥帖呢?是否直接导致了解释框架太少以及对人的认识不深?进而,会不会导致对古人之作的理解不足?




 No.8 



《风暴中的哲学家》

(法)

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

从战后精神状况特殊的法国入手,观察几个哲学家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一个好题目,写得略有晦涩,但可以理解。第一章就写乔治·康吉莱姆,这位与世纪同龄的精神分析哲学家,目前在此间的知名度正在缓慢提升。

 

写阿尔都塞的自传《来日方长》,作者说“我们体会到一种和放映《西北偏北》、《惊魂记》或《艳贼》一样强烈令人不安的奇怪印象。”写到德勒兹,说德勒兹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最为‘反安全’的哲学家,最反对墨守成规、最具有腐蚀性、最不顺从所有破坏意图的哲学家”,这是精微到了一定程度了。即使不太明白,文字本身都构成了一个可以好好逛逛的花园。




 No.7 



《尤金·奥尼尔:

四幕人生》

(美)

罗伯特·M.道林


必须推荐。道林很很良心,写每一个片断,都有倾囊而出之感。但人家一辈子的心血,我若只用一两天读完,就实在太不仗义了。

 

奥尼尔前半生的魅力比后半生大很多,特别是1916年,普罗文斯顿海岬,跟特里·卡林等人混在一起排戏的那阵子。那真是意气好时光。在书里第一次看到卡林照片,61岁的无政府主义者,手摸礼帽,好不帅气。路易丝·布莱恩特相貌娇美,约翰·里德容颜辽阔,反倒是奥尼尔阴郁惯了,但那爱尔兰渔民的洗练轮廓也是越看越有味。那时的他正内忧外患,来到海岬上,卡林说了句“所以你可以在这里圆满”。幸运的奥尼尔,有这种可以“大笑三声”的时刻。




 No.6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美)

尼基尔·萨瓦尔


不容易喜欢起来的一本书,但我还是要为其中出现的唐·德里罗的句子而高兴:“整栋大楼好似在一张巨大的神奇吊床上摇来晃去……这恢复神智前的一小时,某些事物显得妙不可言。”

 

美国人来写办公室真是最合适,书中的摩天大楼、流水线、柯布西耶、《办公室》等等,因其细致,所以好像发生在一个一般人完全不了解的美国。它最大的缺点就是作者没有自己的态度,在看作者写到Google办公室,写到它每周要接到75000个职位申请的时候,真想帮他尖刻地讽刺几句。写作者如此克制,也真少见。




 No.5 



《武瞾》

(美)

罗汉


十分好看,让不太了解武则天的人兴趣大增。武则天一辈子真没睡上几天安稳觉,里边的争风吃醋,外边的阴谋颠覆,她都得提防。连改元时在天津桥挂块布都被男宠偷着给点着了。看得出史家对女帝有多不友好,出点什么事都给记一笔。

 

武则天的手腕厉害,不管是感觉到威胁后的提前行动,还是遭触犯后的反弹,总是过分,但她所在的朝代格局比较大、见识比较广,理解她的人其实也多。罗汉说了她从未跳出过儒家的框架,却对大局的感觉很准,尽了最大努力来保护武家的安全和李家的颜面,以及“尊时宪而抑幸臣,听忠言而诛酷吏”等等。对那块无字碑,罗汉解释说其时儒释道三家并立,所以“武瞾知道,如果她对自己做出定义,那么她在行使权力时就会受到限制”。嗯,很好




 No.4 



《石筏

(葡萄牙)

若泽·萨拉马戈


辛苦的写作。也许伊比利亚半岛顺水漂流,是小说家的地理想象中最美的一个,但要把故事讲下去,要把“石筏”的意象转化成叙事,可费了力气了。


《石筏》让我想到马季、赵炎《百吹图》里互相吹嘘饭桌上咬了什么的那一段。一个说我咽了勺子,另一个说我咬下了盘子,一个说我咬下了大碗,另一个说我咬下了铁锅,最后赵炎说“我吃着吃着把半拉桌面咬下去了——你还咬什么?”萨拉马戈跟别的作家说:我写着写着把半岛都给整走了,你们还能写什么?



 No.3 



《文字世界和非文字世界

(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哦耶,卡尔维诺。要是把他这本随笔、演讲、专栏集跟库切那两本文学评论集比较一下,会很有意思。卡尔维诺是有理工科思维的,但是他接近品钦,把理工科思维当作一种感伤的不可知论的表现手段,如同在《帕洛玛尔》中显示的那样。库切却相反,他的理工本色主要是纪律上的,他一本正经地欣赏那些作家和文本中的知。


这本书才华横溢,卡尔维诺关注的范围延伸到了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社会生物学等方面,但他无意于掌控知识界的宏观动态,而是一个游览者,有着《看不见的城市》那种以游览为征服的感觉。他其实也相当后现代,对他来说,写作多多少少是游戏,但也是唯一值得一玩的游戏。




 No.2 



《里卡尔多·雷耶斯离世那年》

(葡萄牙)

若泽·萨拉马戈


萨拉马戈的色彩是灰的。这都《失明症漫记》落下的印象。但是《里卡尔多·雷耶斯》巩固了印象。这灰是平涂的灰,写作是一个素描画家那样的动作,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气候,都在隔着雨帘看风景。

 

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诗文我已经不太感兴趣了,但是他是给葡萄牙定调的人,犹如爱默生(一个更无法卒读的家伙)给美国定调那样。这个调就是平庸,乏味,很少高声说话,从不放肆大笑,墙外的人视前方为城堡,墙内的人隐然觉得身处围城,不过双方都坚持着不去死。佩索阿离世那年注定也是平庸的。萨拉马戈以平涂来配这平庸,打通佩索阿之前和之后的葡萄牙历史,很少异军突起,不事加重,迫使人去欣赏这平涂本身。




 No.1 



《拉德茨基进行曲

(奥地利)

约瑟夫·罗特


感伤是感伤者的墓志铭。特罗塔一家三代人,打从爷爷那辈起就在谢幕,给奥匈帝国谢幕,也给自己家谢幕。可要知道老特罗塔那会儿才刚刚被封贵族呢,因为他鬼使神差地救了皇帝,皇帝,古往今来最善于打败仗的大牌帝国里的一位心事重重的皇帝。

 

约瑟夫·罗特是茨威格最好的朋友。他比茨威格晚生一轮,却早死三年。他看上去貌不惊人,可他的心事一点不比茨威格轻。在这本代表作里,罗特其实揭破了“世纪末维也纳”那种迷人的神经症的秘密。当失败变成了一种瘾,一种暗中的期盼,当贵族变成了一种不得不在后代的背离面前维护的身份,而一旦发力维护,又迎面撞上“我已年迈,看不懂时代”这堵叹息之墙的时候,活着就变成了时日的拖延。一拖就要拖很久,因为完成最全面的排除——不作为,不愤怒,不兴奋,也不焦虑——都需要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用一只眼愤怒,用另一只眼怜悯 | 人物·萨拉马戈|失明症漫记|若泽·萨拉马戈|修道院纪事|小说|马尔克斯
书评|《石筏》:断裂与新生——若泽·萨拉马戈的异化书写
卷一个春天,咬下一口鲜
历史上的今天——1922年11月16日,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出生
《修道院纪事》:永不绝望的信念,是命运对你最好的成全
若泽·萨拉马戈:虽然我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