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科秘传 | 林两传医师闲话当头棒喝的伤科心法(连载一)



随笔之一:看起来柔性的手法

许多人说,我的手法属于柔性的一派,跟其它人的刚性手法不同。这种说法隐含了一种意义,就是对同样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法。我想是不太对的,我之所以采取顺着身型,结构的动态,近乎不出力的(为了支撑病人的肢体重量,或真的太硬,还是要出点力的方式),是因为我对身体结构改变的认知方式和程度深浅有所不同。


 一般伤科的治疗是依着病人的主述,对照着既有的知识(而这知识多半是西医对疼痛的诠释),实行对付性的治疗,对病症的实际筋骨结构变化并未清楚了然于胸。所一般伤科治疗的过程和目的都是模糊不清的,而且都是依着病人主观的感觉及述说为依凭。


即使西方的整脊医学,也是依着骨架的定位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并未考虑骨架偏斜不正的各种软组织张力牵引的可能,只是依着强迫的外力,使骨架就位到外观较对称平均的状态,而不能仔细借着触诊,弄清楚骨架间肌肉筋膜的张力动态,是否能顺畅的运作。


而我的作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清楚看见(借着手的触诊)肌肉筋膜的翻旋转折,去归位骨缝,还原出槽的筋,挪动被牵引拉扯的筋膜,这过程宛如拉平皱折的衣服,不平的被子,只是用恰如其分的牵引翻旋动作。因此并非我选择了一个柔性的方法去治疗,而是我手下触见的结构变化使我在还原的过程之中,表现出看起来柔性的手法。


随笔之二:上课


在我学习伤科的历程中,约略经过了四个阶段。在经历了整脊(除了道听涂说四处乱学一通,主要还是传承黄家豪老师的手法)胡乱扯筋拉骨的阶段,到了第四年才开始真的会调动骨头,第五年感觉用手看见骨头后,才清楚触见关节上相邻骨头的来去互动及牵扯的张力。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在厘清了筋膜的结构特性和肌群的作用后,用手清楚感受到筋膜张力的转折,知道了要调整需要顺着筋膜张力转折去理筋整骨,这时候我要跟着学的学弟调整时手要看出去,就如开车手握方向盘,眼看着前方,眼看的地方才是要到的地方。所以在整骨时,手看着(感觉着)前方筋膜的张力,藉骨将张力调顺才是目的。这时才能谈到真正的调筋,出槽的筋和偏斜的整个肌群。

 

第三阶段在于清楚感受到一个肢体系统的细致动态,清楚看见肢体活动中各个部位在筋膜带动下各个不能动或动态不足关节或筋结。这时筋膜的张力走向只是一个势,调筋骨不能违反这个势,却要在阻断上下左右筋膜张力情况下去调整每个骨头完全无阻滞的活动在每个角度,这时才能解开骨缝间的微细粘连,真正的改变骨架,也才能摊开全部筋膜初步改变肌肉的质,做到粗略的蓄气、引气。这时调骨时就不能看出去,只能看当下手心中,而不违反势,已经有学弟快到这一阶段了。

 

第四阶段不能说太多细节以免予人太多想象,而致一些进步快的学弟躐等求进。到这阶段才能真正的理经络调气,理深层经络调整,走进内脏的路,隔着一个系统调另一个系统,找到内在深层的关连。我诊所的病人实在太多,多到已经不是我的体力能负荷的了,所以在诊所内,常只停留在第二、三阶段的状态在做治疗,只有在独自静心下才能进入第四阶段探索。


第四阶段也只有在练内家拳有些心得的人才能进入,只在伤科领域探求我想是进入不了的,这阶段还有些东西尚未完全厘清,我很好奇,下一阶段会是什么?愿上天给我时日! 

随笔之三


伤科是一种在动中求「定」的一门学问,跟禅宗行禅,念头生灭来去清楚看见有点像,置心一处念念不失。伤科调理时手下筋骨膜转折张力变化,在医者引动下,医者之手清楚看见,一无遗漏止而后观能生慧。手下不失才能清楚筋骨膜的变化转折,这时才知没有对或不对,只有顺或不顺。


修定还是方便修才容易累积功德受用。睡前躺着是最好的练功时间,随息观呼吸最简便。呼吸时心无旁鹜,静静感受息入息出时肋骨的变化,筋膜全身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身,一动周身无有不动,呼吸时肋骨的举动开合,肋骨会牵动全身筋膜,可牵动到全身,静心放松时可感受到牵动到所有手指脚趾的末梢,脊柱一节节的挤挪开合,如果那里感觉不到或感觉传不过去,便是没有放松,练习久了身觉才能清晰,才会明白自己身体结构的问题,也才能明了病人身上结构连结的问题与处理方式。


如再能配合心脏传遍全身的波动,慢慢便能掌握气走经络的初步现象。


随笔之四


记得我在伤科做了四年左右,已经有一段时间都是自己独立摸索,未再去找我通霄师父。在这段过程中,我逐渐弄清楚了筋骨间跨关节互动的原理,很艰辛的初步澄清了「骨错缝、筋出槽」的理论,也知道西医,一般中医伤科理论的不足(该是瞎说),于是在民国八十九年的农历过年前,先去给师父拜年,顺便请师父印证一下自己的心得。


依例问了一下自己比较大的困扰,请师父教我一下已经问了十次(问了十次,每次师父的答案都不同),尺骨怎么调,师父拿起我的手,剎那间我像触电般,彷佛懂了什么,在师父把我的手绕一绕,说就这样这样就好了的过程中,我直好想哭。原来我辛苦了四年,切都弄错了,原来师父的调整并未抓住骨头!就那刻开始,我才真正的会调骨,又过了半年,我在一个傍晚忽然悟道,种用手看见骨头的古怪感觉流遍全身,又过了好几年,我才有能力去厘清描述那种感觉。


原来师父在整骨时并未「抓住」骨头,只是顺势引带,骨筋膜是分开来动的。因为在一个动态中,骨旋转和筋延展及筋膜的动态三个是不等同的。如果调整过程中,把抓死骨、筋、膜三者,则调骨时筋会被带到过度至出槽的位置,膜也会被拉偏以至于前后或左右的张力会不平均。试着轻轻的把手掌搭在肘后,屈伸旋转肘部看看,便可知骨筋和膜三者的动态不同。所以如果调骨的过程中一把抓住所有东西,则骨会被膜限制回不去,强迫骨回去时便扯歪整个筋膜原本的力线了。


所以在调整骨架时,如何引带骨头不扯动筋膜,不抓死肌肉,就成了入门的第一个关卡。


随笔之五


农历年后在泰山师父处喝春酒,餐后一个师兄拿了个超大枣子笑嘻嘻的,来这是医药费,我的腰歪了,帮帮忙。我把他拉到师父面前,告诉师父说:“师父,我知道古代的导引是怎么一回事了,我做给师父看看!”

 

于是我要师兄脱鞋站稳两脚平行与肩同宽,我手扶其双髋处,依着脚底上来的力线,左右挪移,使其各个脚底上来的力线在身体各处畅行无阻,一两分钟力线重组完成,我说:“好了!”旁观众人大大惊奇,而该师兄前弯、后仰活动腰部后也惊叹说:“真的好了,而且开始全身发热!”

 

又有两、三个师兄弟争先恐后的要我“摇晃一下”来感受感受,每个人都不知道我做了什么,只觉得全身松解开来。师父说话了:“有形引,有经络引,有气引,你这形引引不进脏腑!”我说:“怎么不行,师父您站起来我给你试试!”师父说:“我正好偏头痛,来试试!”

 

师父跟我功出同源,调起来该更容易,没想到事情不然,师父年轻时练柔道摔伤腰椎,力线的引导变得颇为困难,挣扎了数分钟后才渐通,然后跟师父说:“督脉通了,再来引任脉,……,再来入肠区,……,再来入胃……。”在整个过程师父未再说话,只是微笑,最后告诉我:“头还痛!”我再仔细摸了一下,说:“喔!是师父手拉住了!”再把手放平一下子,让尺挠腕骨自然松开,气机流过,就好了。

 

师父说:“这不是导引!”

我大惊说:“怎么不是呢?”

师父说:“你之前就会了的,只是之前做得不够好!就是你拉手指的那个!”

我想了一下子才想起来说:“我明白了!”

师父说:“你之前因手不够润,所以做不来。”


我就拉了一个做推拿师的师兄过来,他的手师父说经络做坏了,所以僵紧,翻转不全。我说:“师父,我再做给你看。”我拉师父的手触师兄的背,师父说:“该远远的看才清楚的!”

 

我在师兄各手指末端开穴处,摊平各不平的筋膜终点,要师兄吸吐,然后各经络渐顺,背后肋骨一根根跳回,尺挠骨翻转松解,指间筋膜也轻微弹离!师父说:“这才是!”

 

于是我知道了,原本我是藉形松解让气机流过,而后来才能真正的控制筋膜经络的走向,实质依着医者的意念去走,而不是完全依病人自身的气去自己走回,而且细部还不一定走得通,会拐弯的。之前因我功未练足,手上阴气不足不润,不能细微涵摄经络,现在才是真正能非常微细的去调整。

 

我向师父说:“功力到时,也未必再病人吸吐气才能引动。”师父说:“是啊!但为什么要硬干呢?”我恍然大悟!于是师父又教我如何用鹿站远晀逐一引动经络的方法!


随笔之六
 


泰山师父处农历春酒后,好几个中医师及做推拿理疗的师兄弟,缠着问如何才能学会理疗,如何才能进步,进入堂奥!

 

我说:“关键在能舍!舍己从病人,舍才而能观,舍医者之主观意识而静观病人身体的形、气、质!在操作的过程中,完全不能用力,才能顺随病人身体的须要,依次第排列回病人的各种结构!如果依着医者的主观意识操作,与病人的自然结构有所违抗,而医者又不肯舍,自然会用力,用意去强行操作,就不是自然之道!所以医者不仅要舍力,还要舍意!能舍才是真正进步的开始,旧酒清除瓶子才能装新酒!”


师父在旁微笑道:“对!就是舍!”

随笔之七


骨错缝筋出槽只是描述肢体功能异常的结构性状态,实际在做调整时则所依并非筋骨的对错,而是动态的顺或不顺,也是在肢体的活动中,是否所有的骨头都能自如的依着活动的动线互动,没有额外的张力或组力去对抗或扯歪这个动线,如果有的话,那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就会是骨错缝和筋出槽。因为出槽的筋不能和肌群协同运作顺利而有额外张力阻饶力线。

 

因此自然的调整法是利用各种肢体的动态,圆弧形的伸展,将出槽的筋由肌群的动态引导归位,则骨亦就位。

 

就是把在动态中不能动的骨弄动,不能协同运作的筋,借着筋膜的伸展带开松解,其中没有须单独去对抗的骨或筋,没有须要施以顿挫力量的关节,只有伸展的力线,带领着力线的圆弧,凸出或凹入的圆弧,而所希望改变的结构就回的中心,自然陷入归位或凸出伸展开来。


随笔之八


有学弟问为什么可以有些功夫,而他却做不到。我说只因为妳们不如我专心一致罢了!当年我正在学整骨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晚上常会醒来,而醒来的前一个梦境都是在调骨头,醒来后继续在脑中想上一、二个钟头,才能再入睡,而第二天所做的便是前一晚所梦所想,而直到现在,也是每一、两周治疗的方法便会改变,永远在寻找着各种突破的可能。


我跟学弟说,如果那天你半夜醒来,发现前一个梦境是在整骨,那就接近了!


随笔之九


常有病人说:“医师!你又换招数了喔!这一招有用吗?”我常开玩笑回答:“这是我爸爸昨天托梦给我的!”


没错!在治疗上,我直不断的变换着不同的方式,我跟学弟们开玩笑说我至少发明过一百种以上的治疗方法,坐站走躺都有。其实每一种方法我都是在试图厘清身体上的某个结构或共构,在整个身体互动上所扮演的角色或功能。透过种种不同的方法去改变身体上各处结构才能逐步解开身体上许多结构与动态的谜,也才知道西医教科书对疼痛的荒谬。

 

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了人体有着无穷的变化与可能,因此在治疗上当因时因地制宜,法无定法。守着死法去对应同类症状只会坏事,所有的定法皆是笨法。

 

因此常对学弟们说:“你们要去跟任何老师学东西都要秉持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 那个老师所教的任何法,如果不能增进你对人体的理解,便不值得学,无论那个法有多神妙,如果你不能理解它在人体作用上的因果来去,便不要学,以免变成求医道上的障碍!


法无定法,一直是我在学习上的最高原则之一,我真的不能明白怎么会有人相信出现什么脉点就用什么方这回事!就像网球肘怎么会有固定的治法。


随笔之十


在我治疗筋骨结构的手法中,最动要的原则之一是圆弧的制造,而欲调整的结构就在圆弧的弧心。其中圆弧制造的要领是其势必须透贯全身垂直线,如坐时须包涵由头至坐骨,而站立时须包涵由脚掌至头顶,这样被改变的结构其势才能通透而不易回转,也才能真正的重组结构。其中造弧的关键便在「等候」二字。


常见学弟在做调整时未待弧完整圆透便进行动摇归位的手法,于是效果不佳,也不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便常在未能等候。


等候其实就是静观然后随势而动,依势而尽,至形饱满,至体圆融。因此这种静观等候的心是贯串于整个察病及治疗的过程。


能静观等候,才不会见一、二症候便鲁莽下手,也不会在势未尽便急于收手,更不会使主客体对抗而违反自然之势。


审病须尽症而观体,整骨须待势尽而圆融,行针须待筋膜翻透润泽而后止,调通气道须待气满而后进,导引须待经尽而后转。以此时时自勉!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紧张的肌肉都松开了,为什么肌肉还是痛?
伤科秘传 | 林两传医师闲话当头棒喝的伤科心法(连载二)
【台湾林氏伤科】_当代中医绝招100讲系列之六
解剖列车读书笔记(三)——筋膜及其生物力学调控
林两传老师谈伤科触诊练习
系统张力的转折-荐髂为例 林两传.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