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岭南名医司徒铃·上篇

岭南名医

司徒铃

  司徒铃(1914-1993),男,原籍广东开平县。司徒铃教授幼年因父亲久苦于水肿病,于是立志学医,14岁时他不仅博览儒家经典还涉猎医籍。1931年考入当时的广东省中医药专科学校(现为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在校时司徒铃教授勤奋学习,博览古典医著,成绩优异,考试屡居榜首。

  1936年毕业之际他以优异的成绩留校,成为附属医院的住院医师。1937年日军侵华,广州沦陷前夕司徒铃教授被迫返乡,在开平县一中医诊所执业,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又返回母校继续任住院医师,1948年起兼任教学工作。1956年起,司徒铃教授到广州中医学院(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任教。

REC

  司徒铃教授医德高尚,毕生精力都倾注于针灸事业,在针灸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成绩斐然,先后发表论文30余篇,还著有《刺法灸法学》(副主编)。他先后当选为广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担任广东省针灸学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卫生部针麻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等医药院校针灸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78年获“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司徒铃教授治学严谨,十分重视经典,对《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医籍研读颇深,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阐发。

  司徒铃教授的针灸临床和理论特色首先体现他对针灸取穴规律及针刺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认识上。1980年他以《灵枢》对针灸的相关记录为基础,结合多年的临床、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并提出了针灸组穴的规律,并发表《循经取穴针灸治疗处方原则》一文。

  文中司徒铃教授系统阐述了通过辨证分经进行循经取穴的规律,包括循本经取穴、他经取穴、多经取穴的针灸取穴规律,结合临床例证,强调在脏腑经络理论指导下加上循经取穴进行针灸治疗,对提高针灸疗效有关键的作用。1983年至1984年司徒铃教授带领学生在急诊科开展传统针灸治疗急诊常见病的临床研究,又为提高针刺临床疗效补充了逢时取穴的规律,他们对41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辨证逢时循经开穴”法治疗痛症的显效率最好。

  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因素除了取穴,还有针灸操作。《灵枢·经脉篇》记载:“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司徒铃教授认为,临床上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重视取穴与补泻手法相结合,主张针灸补泻操作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得气、注意补泻手法的选择与操作、判断补泻是否有效。

  针刺得气时,患者可在针刺局部有酸、胀、 沉、重等感觉,或有循经传导的感觉,医生手下当有“如鱼吞钩”的感觉。如果针刺之后没有立刻得气,则应行针催气或留针候气。得气是针刺的基本要求,得气后还应当施予相应的补泻手法,这是针灸辨证施治的具体体现。

补泻手法可选择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也可选用“烧山火”“透天凉”等复式补泻手法。司徒铃教授根据《难经·七十六难》指出“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营置气”的记载,提倡补泻操作应注意候气的部位,针刺的深度也应当与病位相宜,病浅当刺浅,病深则刺深。另外出针时,补法应注意按压针孔,泻法则需要摇大针孔再出针并且不需按压针孔。若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的虚实倾向,或虚实相兼,又或其疾病源于气乱,此时可选择平补平泻法。

  补泻是否有效的判断,一方面要询问患者症状是否缓解、是否有“针下热”或“针下寒”的感觉,另一方面则需要医者根据治疗前后患者的脉象来判断,正如《灵枢·终始》所言:“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坚如其故者, 适虽言故,病未去也。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夫如其故而不坚者,适虽言快,病未去也”。

  在评价针刺补泻效果的研究中,司徒铃教授与同事使用心电脉象仪对12名患者针刺前后的脉象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进行针刺补泻操作后,患者脉象图明显改变且与病症相符,这为针刺补泻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可量化的客观证据。

作者 | 于珺

排版 | 刘鑫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切脉针灸——论针灸切脉的重要性
张缙临床经验(对针灸感兴趣的建议收藏慢慢看)
万文蓉:针灸临床心悟
黄鼎坚教授针法心得 【中医针推外治版】
针灸概要——刘伟聊针【玉璞篇11】
姜揖君教授针刺手法经验节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