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表达技巧归纳( )
诗歌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二、表现手法
(一)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人、事、景、物抒情。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A.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B.触景生情(景——情)
C.以景结情(情——景)
D.缘情布景(因情选景)
E.融情于景(有景无情)
F.情景交融(有情有景)
(2)借人物形象抒情
(3)借事抒情(叙事抒情)
(4)用典抒情
(5)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6)托物言志
(7)借议抒情
(二)描写手法
1.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色彩,明暗
2.观察角度:俯仰、远近、点面
3.正侧(烘托)结合
4.动静结合
5.虚实结合
6.白描与工笔
7.细节描写
8.修辞:比喻、比拟
(三)其他手法
比兴
衬托(烘托与反衬,属侧面描写)
对比
渲染(属正面描写)
想象
联想
三、修辞手法(9种)
夸比比,代对排;加两问,一反复。
夸张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拟人
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比喻
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借代
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偶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气势,增强感染力
设问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反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反复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四、篇章结构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的重难点,一般认为诗歌的表达技巧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技巧、篇章结构四个方面,但有时候各种资料或各种试卷却又是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分得不甚了然,作为狭义的表现手法往往涉及的是抒情的手法和描写的手法,为使这一块知识在考试中更易于操作,作如下梳理。
具体讲解:
一、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如果设问的的是表达方式则应从这方面考虑,尤其注意抒情与描写的表达方式。
1、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
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嗅觉角度。
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等。
3、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如果题材是描写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表达方式更容易区分,如果是抒情、议论,就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写人、事、景、物,就是寓情于事、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如苏庠的《菩萨蛮。宜兴作》: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这首词的上阙寓情于景。开篇两句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温等方面烘托、渲染出凄冷的气氛。然而三、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感觉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栖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此景给人以舒徐宁静的感受。上阙就是这样写出了风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坛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下阙前三句直抒胸臆,开始写北斗星低垂于荒陂,点明方位。丹阳在宜兴之北,因而说“乡山近”。家乡既然很近,回去就比较容易,那写出回乡之思完全顺理成章。可是结拍两句却词意陡转,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词人的心意是:政坛既不可涉足,则只有借山而隐;宜兴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归丹阳?“石亭春满枝”以景结情,写的是想象之景,是虚写,它在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真是语浅情深,意味深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二、表现手法
(一)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情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词写梦忆江南,李煜降宋后,悔恨长伴,追忆不断“多少恨”直接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送魏万之京
李颀(qí)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①尾联直抒胸臆。 (2分) ②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2分)③表达了对朋友殷切关心之意。(2分)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指通过对某些景物、某个形象、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A.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a、以乐写乐
比如: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莺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b、以哀写哀:
比如: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c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谢亭送别
唐   谢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d哀景衬乐情: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 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B、触景生情(景——情)
是指人物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情因景起,先有景后有情。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首句从闺妇 “不知愁” 说起;第二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正是“杨柳”勾起了少妇的情思,触景生情,产生怨恨之情。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C.以景结情(情——景)
这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
1、“总是”二字,一下子点穿了军中狂欢的背景和实质,使读者的心和这些军人的心刻靠近了许多,理解了军人们企图用歌舞排解愁闷,同实际却是“撩乱边愁弹不尽”之间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抓住读心灵,使之感到震栗之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
D.缘情布景:
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其中也尽寓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次句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然后便缘情布景,以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花胜火。
登楼寄王卿
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
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
一郡荆榛寒雨中。
诗歌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此为情;三、四句便承一、二句而来,砧杵、秋山、荆榛、寒雨,缘情布景,是对“恨不同”与“思无穷”的形象展示,以凄清的笔调渲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抒情写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E.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只写景不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情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情景融为一体。
例1: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F.情景交融(有景有情)
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 ①梅花落:乐曲名。
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高诗寓情于景,由听到《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李诗直接抒情,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2015·山东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 算 子
张元幹[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用典,(明技巧)②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释运用)③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析作用)
(2)①寓情于景,(明技巧)②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释运用)③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析作用)
[白话诗歌]
我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我沾湿了衣服,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我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
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诗歌鉴赏]
一起句,词人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布景”的。“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小艇既已迷失航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这里词人借用闻鸡起舞的典故,既回映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2)借人物形象抒情
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是其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诗歌常常借助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表达其思想感情。
如果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那么,诗歌对抒情主人公语言、动作、行为等的描写就直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张籍的《秋思》、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等均是是如此。
如果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诗人塑造的形象,那么这个形象往往成为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凭依。如,李白《古风(其十)》中对鲁仲连的塑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周瑜形象的塑造,等等。
(3)托物言志(象征、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再如:
竹   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 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托物言志。②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其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③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4)借叙抒情(叙事抒情)
所谓借叙抒情,指诗人对某事或某人充满激情的时候,便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感情熔化于对具体事件的叙述中,借叙述来抒发自己难以遏止的感情。
怨词二首(其一)
崔国辅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这首诗借叙事表现了宫女的凄凉怨情。
(5)借议抒情
借议抒情,指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来抒发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依附于事理的抒情,诗人为了抒情的目的,“寓情于理”,其中的议论表现出诗人对客观事理认识感受后的情感判断和情感评价,与单一的议论不同,不重在摆事实、讲道理。
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中“无情最是台城柳”是议论,诗人说“台城柳”“无情”,是拿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朝豪华作对比,台城堤柳,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它堆烟叠雾,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在这里,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
(6)用典抒情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行路难(其一)》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诗用了如下典故:
(1)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
(2)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3)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和谴责。
(4)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这一典故,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5)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尽用人才的慨叹。
(7)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如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绣岭宫词
李洞
春日迟迟春草绿,夜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一位白发老翁唱太平曲,意在借古讽今。借开元盛世反衬僖宗的荒淫昏朽,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思慕,对危机深重,国势飘摇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高考抒情技巧设问模式
提问方式: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是如何(明确手法)来抒情的?
高考抒情技巧一般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给了明确手法的此步省略)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
第三步若是间接抒情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
赏析范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习题。
青 溪
王 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①逐:循、沿。②趣:通“趋”。③澹:安静。
王维在诗中是用什么抒情方式对青溪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①借景抒情。②直抒胸臆。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
①借景抒情。青溪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芦苇。
②直抒胸臆。最后四句直接抒情。
第三步若是间接抒情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青溪幽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青溪的热爱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①借景抒情。青溪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芦苇。诗人通过对青溪幽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青溪的热爱赞美之情。
②直抒胸臆。最后四句直接抒情: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到生命尽头。
(二)、描写手法
1、正与侧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也可以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2、动与静结合
在古典诗词中,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如高考题“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的妙处就有化动为静的作用,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又有化静为动之妙处。
2005年全国III卷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①这首诗以动衬静,以静显动,动静结合。②一、二两句以'水面平''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③这首诗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3、声与色结合(视听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如“六月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 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 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今古感慨。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明技巧)②诗人抓住山色之间飞鸟来去之态、秋雨连绵家家挂上天然雨幕之形、绿水之畔人歌人哭、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释运用)③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使形态与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析作用)
4、虚与实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5、点与面的结合
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6、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7、白描与工笔
白描,是指在诗歌的创作中,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如: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诗人既有大处落笔,也细处着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是大处落笔,“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是从细处落笔,“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景象。
8、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在人物刻画方面,它一般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
(1)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中运用细节,既凝练又生动。
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作者抓住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诗一开头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不待回话,即自报家门。通过这种不平凡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刻画了热情中蕴柔美,大胆中含羞怯,率直中寓婉曲的性格特征,在读者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可爱动人的舟女形象。可以说,细节描写达到了既凝练集中又鲜明饱满的艺术高度。
(2)表情达意重细节,表达真情实感。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诗人深夜约客客不至,孤独一人,下棋不成,所以“闲敲棋子”。诗句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然而在这个动作中,将焦躁而期望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些单调机械的动作。棋子本不是敲的,但此刻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寂中的苦闷;“闲”字说明无聊,而正是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的失意;“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也同样表现了诗人怅然、失望的情绪。诗的末句是一个小小的衬垫,却令全诗大为生色。细节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在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形下,诗人所产生的情绪,尽在不言中。
(3)细节反映思想内容小中见大,内涵丰富。
如2004年高考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3)细节表现诗歌主旨,含蓄隽永,意蕴无穷。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夜半前席”是一个有趣的细节描写,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觉移坐席向前而就之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并且承转的艺术处理得到了落实,通过细节的“承”把文帝由“求”贤而“访”而“赞”的“重贤”云梯升到最高处而“转”,至篇末方知“虚前席”的“重贤”,并非为国计民生,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不知真贤。这个细节写得准确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成了全诗的枢纽,起到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作用,加强了诗篇的讽刺意义,也有助于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反映唐代的社会现实——唐代帝王也正像汉文帝那样,表面似开明,实质昏聩无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9、借用修辞描写
比喻
拟人
夸张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问:词的上片划线句,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6分)
答:①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仰看俯察。②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
(2014·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①“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释运用)②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析作用)
[白话诗歌]
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诗歌鉴赏]
本词描写杭州市民暮春游览西湖的情景。清明、寒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纷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终于随着游人的船儿默默无言地归去了。词作抒写惜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蕙风词话》谓其“番腾妆束闹苏堤”句,形容粗钗腻粉,可谓妙于语言,天与娉婷,何有于“翻腾妆束”,适成其为“闹”而已。“闹”字值得玩味,“闹”是说“妆束”,相当于“闹妆”的“闹”,指花花绿绿、眼睛应接不暇的景象。“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有如见其人,如闻其身之感,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三)其他表现手法
1、衬托(烘托与反衬:属于侧面描写)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例1:“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例2:“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例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2) 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例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诗中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来衬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所营造的的冷寂、孤独艺术氛围。
例2:“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例3:“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写梦境,写梦中游上苑的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的美好景色。为什么这样写?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恨”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
例4:“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例5:“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例6:“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例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
例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例3:“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元代王冕《白梅》)
此诗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特别提醒
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
例1:“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
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衬托与对比都是两事物并提,有时易混淆。它们的不同表现在:
(1)它们的目的不同:衬托之所以言及甲事物,是由甲到乙的单向作用。对比则是甲乙二者同时突出,是甲乙之间的双向作用。
(2)修辞作用不同:衬托以宾衬主,揭示主体;对比是两相比较,呈现出差异。
【典型例题】
例题1、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问1、《采莲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问2、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技巧指要:
问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诗中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问2:陆游诗,“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例题2、 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回答诗后问题。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技巧指要: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句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例题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问: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技巧指要:
①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句中的“人已远”。
②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例题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指要: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例题5、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技巧指要: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着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问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指要: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 渲染 (正面描写)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4.想象(虚写)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如《望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5.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渡湘江①
杜审言
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③,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①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②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③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
诗中的“悲”“愁”情绪,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句做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手法。从“悲昔游”“不似湘江水北流”两句可以体会出来,前者是对比,后者是反衬。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分析即可。
答案: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第一句写往昔春日游园之乐,对比之下,更加让人觉得当前流放处境的“悲”;第二句写眼前春光烂漫、鸟语花香,这让人欢欣的景物,恰恰反衬出流放赴边途中“愁”的格外浓重。(意思对即可)
(2015·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歌助读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点出“闻说”二字,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
B.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诗人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反衬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C.“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不曾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D.尾联“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
E.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感。
解析:B项,“反衬”有误,这里应是“正衬”,可以直接用“衬托”;E项,“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感”有误,应为“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答案:BE
2.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句
道潜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ǎi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1)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参考答案:
①对比。诗中将无名鸟和百舌、黄鹂的形象、地位及人们对它们的态度作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专权者的讽刺和对无名鸟的同情。(3分) ②托物言志(或者象征)。诗人借助高岩鸟的形象塑造,象征了不被人容纳无人欣赏的高洁之士。(3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因为离别在即,若果管弦乐队再演奏出离别的曲子,自己难舍的内心情绪将控制不住,故希望演奏出悦耳的音乐。这个以喜相送反衬悲离的结句,传递出诗人与当地群众的深情厚谊。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屡次坚拒元朝征召。
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用典。“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语,都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诗人通过用典表现自己不与元朝合作的决绝态度。
下列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答: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的心情却不一样,从而体现了眼前的苦闷伤感。
(2016·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参考答案:
动静结合。(明技巧)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释运用)②寓情于景。(明技巧)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释运用)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析作用)
[白话诗歌]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好客的主人啊,我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访;照应门户的僮仆,也不要总把院门关上。
[诗歌鉴赏]
诗人起句便写端居室中,显得宁静安闲,不与世间接触。端居室中,并不封闭,他眼望室外,遥望远山苍云,与云山自然结合,表现一种恬淡适意的情怀。颔联使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除了对仗工整外,还采用了对面敷彩表现法,本为鸟在落日时飞上飞下,被诗人表现为“落日”在“鸟边”落下;本为人在秋原上心闲意静,诗人却说秋原在人心之外显得安闲。颈联表面上写自己只能看到遥远的山林,而不见自己的屋檐,实际上表达的是心胸宽阔,视野博大,寄情山水,早忘记了身边的琐琐屑屑,忘记了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达到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尾联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风道骨的境界,乘着明月,等着友人,门无须关,窗不必闭,一切适意,一切自然,何等闲适!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2018年全国卷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  歌
李  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B
15.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4.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15.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 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018年全国卷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4. D
15.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常见修辞手法及例析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清平乐·别来春半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砌下落梅如雪乱”是对景生情,诗人把落梅比喻成雪。阶下飘落的梅花,如落雪一样纷乱,写出了作者纷乱的情怀;把身上拂了又拂,落花又把全身落满。最后一句以春草喻离愁,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李煜在春天怀念远人不归,表达了对忆念之人的深挚感情。
2017年全国卷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4.BE
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比喻生动贴切(比喻修辞本身作用);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代白居易(白居易《琵琶行》);“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代指鱼,用鱼的特征代指鱼。如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
答:本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语言生动形象,新鲜奇特,表达了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对自己青春将逝的烦恼与苦闷。
3、夸张
夸张就是把事物夸大或缩小,它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但却很能表达作者游览此山、摆脱世俗的愿望。又如项羽在《垓下歌》中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并不是说项羽真有那么大的力气,而是以夸张的手法极写自己的盖世之奇才与命运之困厄,抒发了一种盖世英雄旷世悲凉的痛苦之情。
4、比拟
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例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明月能解人意,为友人传情达意。“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江水也知道依依惜别。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10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运用拟人手法,请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意义集中含蓄。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木桃”和“琼瑶” 相对。表达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是爱慕之情的表露。
如2005年全国高考题第8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诗人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
(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6分)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寂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感、凄凉之情。
6、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使用反问句式,体现了作者的傲岸,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杜牧“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7、设问
就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主要作用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内容,使文章波澜有变化。
开篇设问,可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可以承上启下;结尾设问,可以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阿鲁威的《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再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18年全国卷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4. A
15. 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所选的诗歌材料是一首七言古风,诗歌作者针对精卫填海这个古代神话中“精卫”这个人物展开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怀。对于阅读面广、知道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难度不大;但对于阅读面较窄、不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则有一定难度。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前三项分别就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后一项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其中,A项说法涉及诗歌第一句,从诗的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可知该项“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
点睛:解答此题,要注意几方面的结合。一是诗句内容的正确理解,二是作者通过全诗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三是对诗歌各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正确分析,四是对相关诗歌的正确理解和赏析。比如D项,就必须对白居易的《观刈麦》的语言特点有正确的把握。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设置开放性答案,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变化,对一些古诗的解读是可以多元的,此题可以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因此凡是能够言之成理的答案都可视为正确。这里介绍两种观点:
观点一:同意。原因有:(1)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精神的一种自我抒发;(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继承遗志,生命不息,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原因有:(1)这两句咏赞了精卫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表达了作者的赞扬和崇敬。(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自我之身,成全精卫之志。
点睛:这是一道主观性答题的试题。组织答案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题目要求对“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这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答案要明白无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含糊;而且都要说出具体理由。
8、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范例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
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问题】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解析】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人,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拟人手法写出了风雪交加的壮美,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排比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参考答案】
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人,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拟人手法写出了风雪交加的壮美,展现出湖上风雪翻飞的景象。排比表现出诗人高昂的诗兴,描绘出一幅壮观的江天风雪行吟图。
9、反复
如:“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酒醒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 《宋史·孝宗本纪》载,隆兴二年十月,金人分道渡淮,十一月,入楚州、濠州、滁州,宋朝震动,酝酿向金求和。这就是作此词的政治背景。
上阕写景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解析:本词上阕中“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写绝壁陡峭、直插云霄,运用夸张手法;“天际两蛾凝黛”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突出了山的秀美,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愁苦。
答案:①夸张,“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峭壁如削、倚天而立、直插江中的雄奇壮美之景;②拟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青山似女子蛾眉不展,凝愁带恨,寄寓了词人内心的愁苦;③比喻,“天际两蛾凝黛”句将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比作女子的蛾眉,突出了远山的秀美。
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区别与联系
1、联系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区别
(1)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2)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3、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对比和衬托既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因而,在解题时若问及表现手法时,也应当包括修辞手法范畴下的象征、比喻、对比、衬托、反复等。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四、篇章结构
古诗词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
赏析其结构形式要整体分析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和对诗词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
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除此之外,还应特别注意以下结构特点: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照应、情景分写、情景合写、小中见大、画龙点睛、起承转合。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一)其中心是景(事、物)与情(或主旨)的关系(顺序),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
1、先景后情(大多如此)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村行
宋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中首先细致地描写了秋天的景色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声胜有声”,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首诗的结句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这首诗的结句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醒来后只觉暮色苍茫黯淡,风雨迷蒙凄清,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这种以景语结情语的写法,更富意蕴,更有感染力,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 晚,山山黄叶飞。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二)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题柳亭送别图
明 徐渭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而出。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的。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3、过渡(即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4、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5、层层深入:
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
三、主旨的体现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主旨的
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目”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诗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4. 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
后四句表露想入仕,希望张丞相引荐之意。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3.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
答:本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看似是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的大主题。
4.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如: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用“乞祭余”却还向妻妾炫耀的齐人和甘愿在绵山中烧死也不愿出山的介之推相比,讽刺了向权贵谄媚,追名逐利的小人,同时,赞扬了受迫害也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5、先扬后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答: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先扬后抑。前两句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而贾生才情无与伦比,表现出汉文帝对贾生的器重;后两句写汉文帝夜半不眠,不是向贾生询问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询问鬼神的本源问题,极尽抑扬吞吐之妙。辞锋犀利,讽刺辛辣,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经典例题:
1、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越 中 览 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这是诗人游览越中,有感而发写下的。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这首诗歌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诗歌前三句极写越王战胜后的盛况,而第四句却笔锋一转,极写眼前的衰败和凄凉;这样,在结构上,前后对比鲜明(由古及今),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2、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②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③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④标。
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②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④“赤诚”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因此说是开门见山;而尾联又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望”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和次句中的“遥”相呼应,表明是同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3、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①。
锦帽貂裘②,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③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④。
注:①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②锦帽貂裘: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③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层意思。④天狼: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当时常侵入宋边境的西夏。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下片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上片以描述为主,主要描写了一幅热烈、豪壮的出猎场面;下片重在抒情,尤其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自己杀敌报国的愿望。上片的记叙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充分地铺垫。
四、温馨提示
有的题目问该诗或哪几句运用了哪些(几种)表现手法,那么这类题目怎么办呢?我们可以从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甚至篇章结构方面思考,针对具体的诗歌,往往会云开雾散,不至于找不着北。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做分析。
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作者以笼中莺自比,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
有的题目则是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时就要在所有出现的手法里进行权衡,从而确定最利于表情达意的那一种手法。
早 行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对于这首诗,谜底就在题目“早行”上,那么作者是如何来表现早行的呢?答案也就很好敲定了。
文章来源:本文由凌云语文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基础知识表解
诗歌鉴赏题型技巧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知识梳理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2
古代诗歌核心知识再回顾
诗歌鉴赏详细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