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家 | 倪振人:没有性情,搞什么艺术呢?!



 

我与倪振人先生相识多年,但未有深交。只知道,他是个画家,是吴䍩木先生的入室弟子。除此,了解甚少。


印象中,他善交际,似乎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比如画展、讲座、研讨会等等。他为人热心,朋友多,茶席酒会上常有他的身影。而我呢,属于那种单调乏趣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常会有莫名其妙的成见。梨子青的,定然觉得酸,不愿去多尝一口。同样,对于一个画家,一个搞艺术的,总觉得拙一点可爱。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高士都是隐在山里的。



随着阅历渐长,碰到一些事,常会检讨这种看法。其实也谈不上对错,毕竟秉性难易。不是流行一首歌,说每个人都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么,所以才成之为世界。但是,一个口味偏窄的人,容易错过机会却是真的。用佛家的话说,结缘难。



世事难料,某天随口的一句话,会引发一场误会。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故交也会反目成仇。那段旧事,现在想来是一地鸡毛。然而,在精神备受煎熬之时,有个不太熟的朋友不避是非纠缠,愿意挺身而出,为你讲几句公道话,为双方冰释前嫌不辞奔波,这自然就是仗义了。由此,我再一次认识了倪振人。


老话说,热心人招来是非多。但若不是他的热心,我们或许永远是点头之交,在茫茫人海中擦肩而过了。



过后我和倪振人有了些往来,彼此熟了,发现他不仅爱打抱不平,而且热心于公众事务,走在路上看见交通设施不合理,他也会打电话去反映。用苏州人的话说,欢喜当出头椽子。我好奇起他的热心肠,有一次问他,倪老师,您怎么有那么多精力?而且愿意花在别人身上。作为一个画家,两耳不闻窗外事,艺术生活过得纯粹些不是更好吗?


倪振人摇摇头,正色道:一个人,总该有点血性,有点是非观。没有性情,搞什么艺术呢?!



这是他的性格,他也是这么做的。我不止一次听他劝诫身边的年轻人,做人要积极,要入世,不能自扫门前雪,看见不好的东西存在就选择回避。你只有参与其中,才有机会去做些改变。都去独善其身了,坏的只会更坏。说这话,他当然是有所指的。



倪振人专攻中国画花鸟人物一路,画风不脱传统吴门画派藩篱,他自己说,属于兼工带写。我看过他不少画作,还是以工笔为主,总感觉与他的性格出入挺大。一个任侠好游之人,居然能静得下心,俯首低眉勾线描色,慢工细活层层渲染,每天对着光线仔细端详,这牡丹花头是否染得腻了,那仕女眉黛颜色可恰到好处……以他的性情,酣畅淋漓一挥而就的大写意画风似乎更搭。



倪振人习工笔,也是机缘巧合。上世纪80年代初,文革过后,文艺界百废待兴。为培养美术新人,在谢孝思先生主持下恢复沧浪美专,可惜只招收了两届学生。当时还在国营工厂工作的倪振人考入其中,被分到国画系人物花鸟班。倪振人说,当时可谓群贤毕至,众多名家如谢孝思、张辛稼、吴䍩木、刘振夏等都亲自来校授课,从这里走出了一批画坛中坚。



学画的都知道,由工笔入写意易,由写意入工笔难。在传统中国画范畴里,工笔是最见画家专业素养的。别看简简单单的一根线条,宣纸上一笔下去,有多长,有多直,有多细,乃至墨色浓淡,皆见功力。然而,工笔花鸟人物画费工费力,在市场经济年代,人心浮躁,不少同行为利益所驱,纷纷改换门庭,作大写意一路。



倪振人坦承自己也曾动摇过。美专毕业十年后,在一次画展上偶遇谢孝思先生,他对老校长说出了心里的彷徨。谢老当即劝他千万不能放弃。谢老说,唐寅画了一世工笔,我直到45岁还在写生。你想想,写意的画家没有工笔画的基础,造型怎么解决?你再看明四家的传世之作,是工笔的多还是写意的多?你应该趁现在年轻,视力好的时候多画些才对,把吴门画派的优秀传统工笔技法传承下去。


要做成一件事必须有恒心,一以贯之,坚持到底,不能三心二意。倪振人将自己的画室取名为“恒斋”也是这个意思。几十年来,倪振人的中国画创作之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去恒斋拜访倪振人,辞别时他都会亲自把我送到路口。从他家门口到马路有一段距离,有一次下雨,我请他留步,他坚持不肯,非要打伞相送。他说,不是只对你,来家的客人我都要送出来,这是规矩。特别是我的学生,看他们上了公交,我才放心。当年,我的先生就是这样对我的。


他说的先生自然就是吴䍩木。待人温厚是古风,更是骨子里的赤诚。恒斋的案头常年供奉着两张照片,一张是倪振人的父母,一张是吴䍩木先生。



吴䍩木先生逝世六周年之际,倪振人为策办老师的纪念画展多方奔走协调,不遗余力,并牵头组织编辑出版了一本个人画集。在画集的后记中,吴夫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我的先生吴䍩木一生潜心于艺术,他淡泊名利,很多年来只是平静地在他那艺苑乐土上孜孜耕耘,从未想过给自己开画展、出画集,平生所伴唯有画笔和残粒园,作为吴门画派的领军人物,这真是莫大的遗憾……(此次纪念活动的举办)是我晚年的一个最大心愿,我要特别感谢入室弟子倪振人先生,作为我的全权委托代表,代表我们全家不辞劳苦地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他对于先生无私而敬诚的态度,让我感佩不已……


这敬诚二字用得贴切。



热心人往往急脾气,在倪振人身上也不例外。恒斋的墙上挂了一块匾,上面两个字——制怒。他的脾气我也领教过,隔夜和你说话还是和颜悦色,第二天一个电话打过去,仿佛变了个人。或许彼时的他突发灵感,刚刚铺开宣纸,笔头蘸着墨正要构图,铃声一响断了思路。艺术家为寻找失落的灵感,莫说发火,发狂的都有,这一点也可以理解。就此我问过倪振人,几十年的工笔画修为,精工细制,好比练气功,难道对于平缓情绪没有帮助吗?


倪振人笑了,笑得无可奈何,说有什么办法,生来急脾气。现在年纪上去了,已经好了不少。所以请人写了“制怒”,时时提醒自己。



反过来说,一个从事艺术创造的人,没有脾气,没有性情,作品何以感人?


说到作品的感染力,相对工笔画,我觉得写意一路更易见性情。工笔画程式繁复,在创作表达上,远不如写意来得自由。而且囿于传统题材,多是千篇一面,难见独抒性灵的东西。反观明代吴门画派的兴起,许是特殊的时代原因,艺术家极度压抑后的情绪表达,以精湛的技法和兼工带写的方式在画作中得到了完全的释放,一切恰到好处。说到底,能感人的作品都有画家自己的面目。



我们在古人画作中常会见到某某制的落款,比如长洲沈周制、实父仇英制等等。这个制字让人隐约感受到一种气息,传统的,工整的,规矩的,精细的,敬诚的,有想法的,并非漫不经心的……我更愿意将这个制字,与恒斋高悬的“制怒”的“制”联起来解读,都是动词,一个是创制,一个是克制。人生无奈,有着太多的限制,创作的目的莫不是为了解脱和自由。



在倪振人的画作里,我见到过一种悲悯。我想,这一定与他的信仰和经历有关。他有一幅画,漫天飞雪,寒夜将至,两只绿头鸭躲在芦苇丛中。倪振人将之取名《雪芦怀旧》。那天,在恒斋画室,天色已近黄昏,我默默地看着那幅画,倪振人给我续了杯茶,转身坐下,他靠着椅背喃喃说道,天快黑了,雪越下越大,哪里也不能去了。还好,有一片芦苇荡可以暂栖。天好冷,它们只能互相依偎,它们是朋友吧,或者是爱侣,它们将如何度过这冬雪中的漫漫长夜……


他叹了口气,那些美好的时光都无可奈何地过去了。剩下的是什么呢?或许只有回忆了。有谁想过,它们从哪里飞来,又将飞去何处呢?


光线暗了下来,倪振人把画案上的台灯拧亮了。


原刊于二〇一七年《 苏州杂志 》第四期


倪振人

苏州人,1949年出生,中国人物、花鳥画家,毕业於苏州沧浪美专,为吴门画派巨擘吴䍩木老前辈入室弟子,擅长在生宣上作兼工帶写之人物、花鳥,作品造型准确、气韵生动。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兼职教授、洛阳大学美术客座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吴门中国画研究院院长、高级美术师、研究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苏州市政协联谊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推荐最具影响力书画家:朱秀坤
浅谈工笔画的用色
中国花鸟画发展历程及特点
黄均工笔画金针度绣,巨刃摩天
晁谷绘画作品精选集
浅析王叔晖工笔人物画。[图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