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著名养生专家因病逝世!享年59岁!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最近一篇《著名养生专家因病逝世,享年59岁》的文章疯传朋友圈,似乎在证明养生无用。就像用一抽烟老人活到92和一不抽烟年轻人得了肺癌两个例子,来证明抽烟无害甚至有益健康一样荒唐。

2019年614日下午,知名艺术家、学者梅墨生因肠癌辞世,享年59岁。梅墨生生于河北,是书画家、诗人、学者、太极拳家。

有人认为,既然梅先生酷爱太极,平日里又非常注重养生,按说不应该有一个早逝的结局。

其实,梅先生并不是死于养生,而是死于肠癌。可,这个世界上,谁又能战胜死亡呢?就连最尖端的著名医生,面对癌症,也一样会束手无策。据说,他被确诊为肠癌后,接受了手术,之后继续化疗,不到半年就去世了。坦白说,有些人身体素质好,对于化疗就可以挺过去,然后开始恢复健康;但对于身体底子不好的人,没准就会被化疗后的各种副作用淹没,最终生命终结。

再来说养生,很多人以为养生就是吃保健品,做一次运动、吃一顿营养餐、打一套太极拳等这么简单,答案是完全不是。养生是长期调节心情、食养、药养、节欲、作息规律、缓解压力等的一系列方法,以期实现人类健康、长寿的目的。

假如,梅先生的基因里显示40岁时肠癌爆发,结果梅先生自己养生得当,多活19年,直到59岁才因肠癌逝世,算不算养生的功劳?

假如,梅先生的基因里显示到80岁出现肠癌,结果梅先生过度养生,长期过度服用保健品,长期反自然规律的对待身体,减少了21年寿命,这是不是养生的害处?

虽然以上两个假如说明了养生利弊难料但是长期滥用保健品肯定不好!

现代社会,科技已经较为发达了,大家都学过基础科学的常识。那些所谓的保健品,打着营养、无毒副作用的旗号,却难超越能量守恒,那些过度集中的元素进入体,破坏体内自己的能量平衡,怎么可能没有副作用?平常饮食均衡,就已经满足了对各类营养的需求。比如,虽然维生素的副作用很少,超出计量单位的补充,长期破坏体内的生态平衡,医生说是安全范围,但医学真的到了读懂人体的层面吗?只是现有眼界制定的标准而已。你以为的无害,只是现在无法评估评估真实危害。

如何正确看待保健品?

有需要时再吃

我们的身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并非照单全收,间隔一定时间吃一次,不但可以减少食用过量的危险,也可补足身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当身体处于不适状态,对应缺乏元素症状,选择适合的膳食补充剂作为补充,可以缓解身体不适。一般具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也会选择相应的膳食补充剂来维持身体健康。

注意药物交互作用

维生素和保健食品经常会与西药发生作用,正常情况下心、肝、肾有问题的人使用前,会选择先和自己的医生讨论。常见药物相互作用有鱼油、大蒜、银杏与阿司匹林同用会有出血危险。因此最好先服用西药,等2、3个小时药物吸收后,再服用保健食品。

每两个月更换不同规格

吃营养品也需要分散风险的,每隔两个月更换不一样的品牌,不仅能够增强机体的利用率,也可以避免机体产生抗药性。但更需要注意其本身的还是换不同的规格,当你相信一个品牌之后,也就习惯于使用它的产品,因此也有很多人习惯于选择同牌子,不同规格的膳食补充剂

不要超过每日建议用量

补充适量为宜,过量使用未必就是好事,比如说:安全性较高的水溶性维生素B和维生素C,也可因排尿少而造成累积过量,如维生素B6太多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C太多会出现肾结石及头痛,因此吃维生素时要多补充水分。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取,最好在每日建议范围内,且选择复合维生素会比单一补充剂安全。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而现在对于保健品的认识,大部分人也是懂得其虽没有害但也没有治病的功效,只能说是辅助身体更健康。即便如此,大家也不要盲目跟风随便乱吃保健品。在选择保健品之前,一定要了解食用禁忌。如果本身就在服药,一定要提前询问医生是否可以跟特定保健品同时服用。

养生,绝对不是保命,而是惜命。

三餐七分饱,稍微准时准点,别饿死,别撑死,体内减少生理对抗,至少消化系统减少了患病概率。动不动就是辟谷绝食、坐禅修行,意志上可能自嗨了,但是生理累不累?微观上有没有异常,只有他们的身体知道。

能吃的不能吃的,稍微都尝试一点点,别克制,别贪嘴,身体对于营养元素和毒素有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免疫,才能张弛有度、进退有序。不要迷信保健品,不要相信自然健康无副作用,水喝多了都有副作用,何况乱七八糟的瓶瓶罐罐大丸子小粒子。

运动多了并不仅是提高生理机能,同时也加速身体老化。自然界里长寿的动物都有哪些?其实大部分都是运动量很小的动物,比如:龟、鹤。看看那些长寿老人,几个是运动健将?反观运动员的平均寿命,赢不了正常老百姓。

养生绝非无用,而是决定一个人寿命的因素太多了,不仅仅是养生这一方面。比如遗传基因、生存环境、饮食习惯、作息时间、锻炼占比等等。

放飞自我,顺应自我。高矮胖瘦喜怒哀乐,别绷着自己,开心就好。人,生来可能不平等,但是,死是人人平等的,别作死,适可而止。

作者:李小托(漫漫),材料学博士,现居新西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养生专家 因病逝世,享年59岁
著名养生专家因病逝世,享年59岁!
著名养生专家因病逝世,享年59岁,看完深思!
著名养生专家因病逝世,享年59岁,看完深思.....
著名养生专家因病逝世,享年59岁,看完深思......
著名养生专家因病逝世,享年59岁,看完深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