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诊学——津液辨证的要点(如何快速抓痰、湿、饮、水肿之间的辨证要点)(上篇)

1.津液的生成过程

津液生成主要靠脾胃的运化,脾胃将从外界摄入的水谷进行运化,一部分转化成津液,然后四散运输到全身各个脏腑(脾主运化);
同时,脾胃在将津液输送到肺的时候,肺还会对津液进行二次输送,输送到体表,如皮毛,肌肤等处(肺主治节,肺主皮毛);
 肺还会将津液输送给肾,肾进一步对津液进行清浊的区分,浊者下降归膀胱成为尿,清者返回身体(肺气肃降);
脾胃将津液输送到大肠、小肠,大、小肠进一步对水谷进行区分,回收一部分水分,返回给脾;

2.水饮

1.痰饮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中医中有痰证,有饮证,对于饮证有常常称为“痰饮”,无论痰或是饮,都是由于机体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即水液代谢障碍所致,因肺脾肾三脏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所以痰或饮都与肺脾肾三脏密不可分。
①狭义痰饮
特指四大饮证之一的痰饮证,即水走肠间,沥沥有声。
②广义痰饮
指四大饮证,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痰饮

饮停肠胃,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

悬饮:

饮流胁下,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

溢饮:

饮停肢体,身痛,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喘咳

支饮:

饮停胸胁,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平卧,其形如肿


2.辨证要点

饮证的辨证其实就是去识别四大饮证,而考研范围内的四大饮证考察全是按照《金匮要略》的原文进行的,所以熟背上面蓝色框框里面的饮证条文,便可以快速识别四大饮证,

饮证的鉴别也是整个水液疾病最容易鉴别的证型。

3.痰证

痰浊停聚或流窜于脏腑、组织之间,

1.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①有形之痰

包括寒痰、热痰、湿痰、燥痰,以及风痰、瘀痰之分,

即能够被看到的痰液,这些痰液堵塞在身体各处引发疾病;

②无形之痰

中医有“百病多因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而这些怪病、难病的出现,大多是由于无形之痰导致的,

无形之痰,即看不见痰液,由于肝气不舒,心神不宁等导致的忧郁,这些压抑的情绪在身体逐渐汇聚成无形之物,堵塞身体各处,

比如梅核气,

由于无形之痰阻滞咽喉,导致咽喉感觉咯吐不出,吞咽不下,

但这时候喉头其实是没有痰的,只是一种不出的感觉,

2.痰证的辨证要点

痰停在身体哪里,哪里就会表现相应的被“痰堵塞”的表现,

常见的痰证辨证的词是

咳吐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局部圆韧包块、

苔腻、脉滑、脉弦等。

注:

痰证的辨证要抓住痰多、身体局部的憋闷、苔腻的要点,

①凡是痰证,大多会有痰多的字眼,比如咳嗽痰多,呕吐痰涎之类;

②另外就是局部的憋闷表现,比如胸闷、头晕、包块等,但这些表现要结合舌脉和痰多综合判断,因为会造成憋闷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就是痰,也可以是气滞、血瘀等,

③再有就是舌脉了,舌苔腻是最典型的,排除了湿邪之后,苔腻只能是痰证了,另外常见的脉滑、脉弦也可以给一些提示,但是没有苔腻那么的精准

3.痰证的一些经典表现(要熟读哦)

①色白清稀→寒痰→寒邪阻肺[津凝不化];脾阳不足[湿聚为痰]。

②色黄黏稠,甚则结块→热痰→邪热犯肺[煎津炼液为痰]。

③痰少质黏,难咯咳

→燥痰→燥邪犯肺[耗伤肺津];

肺阴虚津亏内热[清肃失职,肺失润养]。

④痰白质滑量多,易咯出→湿痰→脾失健运[湿聚为痰]。

⑤痰中带血,色鲜红

→咯血→肺痨;

肺癌→肺阴亏虚[火灼肺络];

肝火犯肺[火灼肺络];痰热、毒邪壅阻。

⑥咯吐腥臭脓血痰→肺痈→热毒壅肺。

⑦痰浊阻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咯痰;

⑧肺气不利,则胸闷不舒;

痰浊中阻,胃失和降,可见脘痞,纳呆,泛恶,呕吐痰涎等症;

痰蒙清窍,则头晕目眩;痰湿泛于肌肤,则见形体肥胖;

痰蒙心神,则神昏、神乱;

痰结皮下肌肉,凝聚成块,则身体某些部位可见圆滑柔韧的包块,如在颈部多为瘰疬、瘿瘤,在肢体多为痰核,在乳房多见乳癖;

痰阻咽喉多见梅核气;

⑭痰停经络,气血不畅,可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痰湿体质原因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四味药,化痰祛湿,化解身体一切肿块,包块,疙瘩,建议收藏
痰湿让人过早衰老、变胖、上热下寒!简单1招帮你轻松清掉体内深层痰浊
白痰在肺,粘痰在脾,老痰在肾……这几个中成药,挖掉生痰的“根”!
五脏生痰之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