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氏族谱大全!权威发布!郭家人必看!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郭”,先点上面蓝字郭氏总群,再点关注,每天免费阅读.
郭氏家谱大全
1、郭氏来源
郭姓的起源主要有四支:姬姓、任姓、地名和外族的改姓。
1、源于姬姓。西周时期,武王封其叔虢仲于陕西宝鸡,称西虢国(虢通“郭”)。周平王东迁时,西虢迁于河南,改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后裔虢序北迁山西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即公元前497年前后),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西虢、东虢、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2、源于任姓。黄帝子部落禺虢为任姓,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公元前670年被齐灭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国。3、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也无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属。4、源自少数民族①回族,回族郭姓的祖先是西域波斯人伊本·库斯·德广贡·纳姆,汉名叫做郭广德。“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回族人汉字姓的由来。泉州和惠安回族以及迁居在各地的郭姓回族,多为郭广德的后裔。 ②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郭尔罗斯氏、郭尔罗特氏、郭齐里氏,其汉化姓氏均为郭氏。
③源于满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郭珲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贵益昆部落,汉义“钩子”,居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汉姓为郭氏。其他还有满族郭佳氏、郭勒本氏、托勒佳氏、郭齐里氏等。
2、郭字来源
《说文》说,郭是城墙外的城墙之义,后成地名用字。郭,专指古郭国都城“郭氏墟”,故地在今山东聊城西北。历史记载:春秋时郭国之君虽知道善恶之分,但是既不能重用善人,又不能斥退恶人,因此而亡了国。甲骨文和金文的郭字像城邑中高大房屋与其影子的连体图形,有时辰的意义,后来表示时间的词义逐渐消失了,转而表示为城外之郭,即城墙外的加筑的城墙。居住于此地域方位的人群以郭为氏族名,后来发展为国家,演化成了姓氏。
3、郭氏郡望
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晋阳。 汉初郭亭,战国末赵国晋阳人,秦末以连敖从起单父,属汉王,以战功封阿陵侯。亭玄孙孟儒,西汉左冯翊。又有西汉晋阳人郭越,汉哀帝时期贤士。东汉郭遵,太原晋阳人,官至兖州刺史、光禄大夫。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太原阳曲,生緼,雁门郡太守。緼生淮、配、镇、亮。郭淮,魏雍州刺史、大将军、阳曲侯。淮生统,荆州刺史、阳曲侯。统生正,雍州刺史,汾阳子。配,魏城阳太守,其婿有河东裴秀、平阳贾充。镇,魏谒者仆射、昌平侯。镇生奕,晋尚书、雍州刺史、平陵县男。郭绥,晋凉州刺史、侍中。郭彰,晋尚书,贾后从舅,郭配之侄。郭琦,晋武帝时贤士。郭颐,西晋新兴郡太守。郭容,西晋上党郡太守。郭宣之,东晋梁州司马。郭敬,太原邬人,后赵襄阳监军。郭殷,仕后赵累官至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郭敖,仕后赵,官至尚书左仆射。东晋郭澄之,官封南康相、南封侯。郭铨,字仲衡,东晋鹰扬将军。郭昶之,晋末江州刺史。魏大将军淮弟亮,亮四代孙庆,仕于前秦苻坚时期,以前秦游击将军屡立战功,升任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封襄城侯。庆侄逸,北魏徐州刺史,赠光禄大夫。逸子洪之。洪之生郭祚,后魏尚书左仆射、侍中、并州大中正、东光文贞公。祚生思恭、景尚、庆礼。思恭,并州主簿。景尚,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庆礼,著作佐郎。庆礼生延伯、元贞。延伯,魏骠骑大将军、将作大匠。元贞,北齐扬州刺史。祚曾孙士谦、士伦;士谦玄孙由为唐驸马。士伦,唐仓部员外、深州刺史。士伦曾孙珍,桂州都督。郭璟,魏大将军淮八代孙。璟生肇,北魏洛州安西府长史。郭恃,北魏青州刺史。恃生崇,亦大将军淮八代孙,西魏尚书右仆射、侍中、临淄公。崇生衍,隋左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嗣本,唐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灵州都督、怀仁县公。嗣本生肃宗、敬宗。释慧命,郭琦后裔,南梁名僧。郭定兴,北魏河涧太守。定兴弟安兴,魏强弩将军。郭苌,北魏东兖州别驾。苌生显,魏关西十州台使。郭昶,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昶生澄,唐初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澄生琰,朝散大夫。琰生义,唐郑州刺史。义生虚己,唐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剑南节度使。郭谦光,太原晋阳人,唐书法家。郭卓然,并州太原人,唐书法家。郭庭晦,太原晋阳人,后唐文人,作《广陵妖乱志》。郭谨,后汉检校太尉、侍中、彰德军节度使。郭守文,并州太原人,宋宣徽北院使、侍中、追封谯王。郭师禹,太尉、永宁郡王。郭文振,并州太原人,抗蒙金将。
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孟儒。郭孟儒,汉郭亭玄孙。郭虔,字君贤,池阳人,顺帝朝司空。郭典,汉末巨鹿郡太守。郭凯,汉末弈者。郭辩,前秦西戎主簿。郭将,前秦将军。郭质,前秦冯翊太守、平东将军。郭谦,西凉将佐。郭抱,后凉吕光佐将。郭抚,后秦司隶校尉。郭高,后秦教授。郭均,隋兵部尚书。曹魏雍州刺史郭淮之孙郭正,因官冯翊,亦居。太原郭氏裔孙郭彦,冯翊人,北周兵部尚书、陇右总管府长史。郭彦孙福始,唐绥州刺史。唐光禄少卿郭仁助,冯翊人,生茂玮,玮生崇礼、崇默、崇嗣。崇礼济州刺史,生震、观、豫。震左司员外郎,观拾遗。豫生图,图生降。降鸿胪卿,生同知、同节。崇默,襄州刺史,生恒。崇嗣生损,库部员外郎。
颍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颖川郭氏在东汉初年已是名门望族。西汉郭忠,以战功封成安侯,代居颍川。东汉郭躬,颍川阳翟人,法家。躬裔孙郭镇,汉尚书令。躬裔孙郭禧,汉太尉。禧子郭鸿,汉司隶校尉、城安乡侯。郭嘉、郭图皆汉末名士。又,唐郭孝恪,颍川阳翟人,以平定安西,加封阳翟郡公、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孝恪生待封,左卫将军、宋州刺史。又有北齐黄门侍郎郭育,颍川人,子处范,诸城丞。处范子待举,唐武后执政时官至平章事。生泰方,泰初。泰方生润、纳。润,起居舍人;纳,为给事中,陈留采访使。生贲、谟、霸。
京兆郡:三国时置郡,京兆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一带。开基祖为西魏右仆射、侍中郭崇,太原晋阳人,曹魏大将军郭淮八代孙。崇生衍,隋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斌、嗣本、俭。斌为隋武强公,生依宗。宗生袭庆、袭业。业生味丘,申州刺史。丘生液,驸马都尉。液生由峋。袭庆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贤。味先生景华。味贤生雄、儒华。雄吏部郎中,儒华校书郎。嗣本,司农卿,生绍宗、齐宗。绍宗徐州刺史,齐宗司农郎中、怀州刺史。曾孙求,商州刺史。俭生敬宗、肃宗。敬宗,濮州刺史,曾孙南金,硖州刺史。肃宗孙涣,荣州刺史。生佐殷、曙,殷剑州刺史,曙殿中御史。肃宗少子袭微,左拾遗。
又有唐朝工部郎中郭虚巳,太原人,工部尚书、剑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虚己生恕、弼、彦、枢。恕少府少监,彦锦州刺史,枢京兆兵曹、右骁卫将军。又,齐州历城人北庭都护郭虔瓘,其先亦太原阳曲人。虚己、虔瓘,皆居京兆。
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此郭氏为古郭国后裔。中山郭氏为古郭国后裔。夏有郭哀,大禹御。商有郭崇。战国年间,郭隗仕燕,有名当时。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皇后郭圣通,以及曹魏文帝文德皇后郭女王,其族人皆显赫于当时,皆中山郭氏分支。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颖川男郭正一,定州(中山郡)鼓城人,生忠,通事舍人。
河内郡:汉初置郡,治所在怀县,西晋将军郭默之族。
广平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广平。中山郭氏分支。
敦煌郡:汉武帝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郭瑀,十六国前秦、前凉时敦煌人。唐陇右节度大使、左武卫大将军郭知运,祖籍太原晋阳,封太原郡开国公。生英杰、英乂、英协等。英乂,剑南节度使,唐广德元年封定襄郡王。此支郭氏原为西平郭氏分支,而西平郭氏又为太原郭氏分支。
昌乐郡:唐朝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缊,缊生淮、配、镇。镇,昌平侯。裔孙居魏州昌乐。唐张说《郭元振行状》记载:“公名震,字元振,本太原阳曲人。”此支开基祖为唐齐州刺史郭庆善(太原郭氏之后,东汉大司农郭全,世居太原晋阳(阳曲)。《新唐书宰相表》以元振先代介休人,误,以碑记为准)。庆善生元振,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代国公。生晟,鸿胪卿、左骁卫将军。生箴,膳部员外郎。
西平郡:汉献帝时置郡,治所在西都县,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 开基始祖为西汉阿陵侯郭亭玄孙郭友。郭友于汉昭帝时自太原徙居陇西。其后,汉朝将陇西郡西都诸县划出分置西平郡,郭友后裔在当时又为西平郡名门望族。曹魏明元郭皇后,西平郡人。参见唐张说《郭知运碑》。
华阴郡:唐玄宗时置郡,治所在郑县(今华县)。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郡公郭荣,太原人,后居华州,生福善,唐兵部侍郎。郭荣生敬君(善)、弘道生广敬。广敬,左威卫大将军,礼部尚书。广敬生依仁,沁州刺史。郭子仪云其祖先:“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进子履球,进孙昶),美原尉。通生敬之,天宝中渭、吉、绥、寿四州刺史。生子秀、子仪、子英等11子。华阴郡汾阳堂郭氏: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子仪。以太原为故郡望,以华阴为新郡望,以汾阳为堂号。《元和姓纂》多误,特此改正。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华阴堂:以望立堂
汾阳堂:以封立堂,郭子仪封汾阳郡王,宋以来其后裔始著汾阳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广招贤才,他筑黄金台,尊郭隗为师。此举使乐毅、邹衍、剧辛等一大批人才前来归附燕国,燕国开始强大起来
4、郭氏图腾
5、郭氏祖训
●郭氏祖训
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
悉本义芳,仰绎斯旨,更加推详,
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
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
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
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毕张,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
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
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
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
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
分类相戕,不念同忾,偏伦异乡,
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
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
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
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
6、郭氏歌曲
郭氏家族
7、郭氏始祖
中文名:虢叔
民族:华夏族
主要成就:助周扩土、为周公老师、后人封西虢国
时代:华夏族
8、郭氏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宗祠楹联
北宫史表;
东国人伦。
上联典指战国时燕国大臣郭隗。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郭泰。博通坟典,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名震京师。
道学千士;
纲佐一人。
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郭忠孝,进士出身,靖康年间官永兴军路提点刑狱,金人侵永兴,他最终守城战死。下联典指唐代大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洛阳,因功官至中书令,后又晋封汾阳郡王。郭子仪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达二十年。
汾阳世泽;
虢国家声。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虢国为周诸侯国,后裔改虢姓为郭
金台师事;
竹马欢迎。
上联典指战国郭隗,燕昭王为隗筑黄金台,以招徕人才,乐毅、邹衍等闻风而至。下联典指东汉郭伋,有德政,民乐年丰,儿童数百,骑竹马,迎拜道次。
五言通用宗祠楹联
双阙家声大;
汾阳世泽长。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相国家声大;
汾阳世泽长。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汾阳家声远;
鄂渚世泽长。此联为湖北省汉口沿长江一带的郭氏宗祠联。
抱玉三朝楚;
怀书十上秦。此联为唐代诗人郭向诗句联。
阁连云一色;
池带月重光。
此联为唐代大臣郭震诗句联。
六言通用宗祠楹联
晋水功勋世族;
汾阳将相传芳。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共赏松石间意;
自谓羲皇上人。
此联为清代诗人郭麟撰书联
八言以上通用宗祠楹联
织女赐词,汾阳寿考;郭主好礼,真定芳徽。
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
见虏单骑,远祖忠贞昭日月;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汾阳诗礼传家,科甲名未即光绳祖武;晋水簪缨奕世,尽忠孝已涅克裕孙谋。
谱衍汾阳,念祖德之贻,谋世传忠孝;堂居晋水,承天朝之宠,渥罔替簪缨。
万里寻根乡关何处,黄河岸边虢国文明光华夏;千秋祭祀鼎豆所在,崤函大地郭氏宗裔遍寰宇。
9、你姓郭吗?
为了姓郭的人
传下去吧!
你身边有木有姓郭的人?
家人?
亲戚?
恋人?
朋友?
同学?
知己?
蓝颜?
郭姓人顶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郭姓略见
权威发布|大唐汾阳王郭子仪家族世系图(北魏至唐末、五代 )1.0版
从郭子仪家族世系探讨汾阳王祖籍、籍贯和出生地问题
郭子仪“六地”简述
郭氏与汾阳王
郭氏世系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