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遗项目】诗经文化与河间歌诗

河间的诗经文化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上,勤劳智慧的河间人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河间诗经文化便是其中最杰出代表。



图1. 诗经 风雅颂


初传《诗》多家,鲁、齐、韩三家《诗》失传,只有毛《诗》一家传下来,《毛诗》就是毛苌传下来的《诗经》。它的发祥地就在河间。毛诗由毛亨、毛苌叔侄二人所传,秦始皇焚书坑儒,诸家经典多遭焚,荀子的弟子毛亨来到河间国武垣县,也就是现在的河间市城北三十里铺一带,隐居下来。


图2. 毛亨像


他在整理古文《诗经》的基础上,开始作《诗经诂训传》,并授学侄儿毛苌。


图3. 毛苌立像取自明吕维祺编,崇祯刻本《圣贤像赞》


毛亨去世后,河间王刘德封毛苌为博士,在国都南建“日华宫”,北建“君子馆”。


图4. 诗经村



图5. 君子馆


元代至正年间,河间路总管王思诚奏请皇帝在毛公墓前修建毛公书院。


图6. 毛公书院 耿欣2001年绘


到了近代,毛公书院修茸得更加完备,陆续聘请学识渊博者担任主讲,毛公书院1928年以后改称“毛公学堂”,为社会培养出不少人才。


图7. 民国时期的毛公书院大门照片



图8. “汉博士毛苌公讲经处”石碑


毛公书院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没有在“十年浩劫”中幸免于难,所有建筑全部被毁,令后人为之扼腕叹息。


图9. 原“毛公学堂”匾额


河间自古就是诗经文化的传授研究之邦,更是诗经文化的发祥地。一代又一代的诗经学者大师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图10. 田国福在诗经斋


沧州市政协文史委副处级调研员、原河间市文化局长田国福是毛公墓修复和公祭的推动者,当了十年文化局长,他感觉做的这件事是生活中意义重大的事情。


图11. 毛苌墓



图12. 如今的毛公书院


2005年他主持修复了毛公墓后,每年春节、清明都要带着儿子驱车前来祭奠毛公,风雨无阻。



图13. 田国福编纂的《历代诗经版本丛刊》


田国福收藏历代各种版本的《诗经》700余种、近8000册,包括中、英、法、俄、日、韩等国文字,被吉尼斯总部评为收藏《诗经》版本世界之最,人称“中国收藏《诗经》第一人”。


图14. 基尼斯纪录证书  收藏《诗经》版本之最


为此他将工资和妻子开家具店的收入大半都搭了进去。如今,他这些珍贵的藏品移居新修复的河间府衙,向社会公开展览。

“我很庆幸做了这样一件事情。我在此过程中有幸得到诸多大家的支持,孙轶青、史树青、罗哲文、夏传才……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种使命、有一种力量驱使着我,这些专家的支持都是意外得到的。”在府衙诗经斋义务接待游客的田国福说。


图15. 周颖南题词




河间歌诗


河间歌诗是汉代以来汉族民间口头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当代《诗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始人可追溯到公元前212年战国末期大儒荀子的弟子——毛亨。毛氏设馆教授《诗经》305篇,当时学生都可吟唱。在《诗经》传播的同时,河间出现了歌诗。至今河间还流传着用古韵吟唱的《诗经》中的《关雎》、《蓼莪》等民歌。

河间歌诗流传于河间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的冀中平原腹地,因位于滹沱、中堡二河之间而得名(另一说为九河之间)。


图16. 河间诗经文化分布示意图

河间歌诗是代代口头相传而来,它以古腔、古韵的吟咏风格为特点,其声调有沧桑、悠长之感。在村里,闲暇无事的时候,老人们会凑在一起,用古韵做诗演唱,以二胡、古筝等乐器伴奏,自娱自乐。


图17.

裘孝信,河间市行别营村人,会用古曲歌诗,其中就包括《诗经》中的《关雎》等篇。据他说,《诗经》古韵是代代口头相传而来,他家是十六代官宦之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能用古韵演唱《诗经》,他从小就受到熏陶,自然而然就能演唱了。唐永辉,他说他歌诗是在两位上过是私塾的老先生那里学的,他被那抑扬顿挫极富韵律感的音调深深吸引,便悄悄地向两位老先生学习,就学会了这种独特的吟唱方式。

裘孝信的吟唱极具乡土味道,曲调之间有西河大鼓的韵味。我们无从探源毛苌是否就是用这样的音调教弟子们传唱,如果是,也不知道朝代更迭,战乱纷争,文化兴衰,几经断裂之后,又是如何流传至今?今人的吟唱与古人的唱和又有怎样的相同与不同?我们无从得知。可以肯定的是,诗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根,与河间的文化渊源、风土人情、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有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河间歌诗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史价值。

这一点,也有历史文献记载佐证。《诗经》中的每首诗在当时都是流行的歌曲, “风”是在民间传唱的民歌。毛亨毛苌设馆教习时,就是用“今韵”吟唱,即是“河间歌诗”的源头;《前汉书》有“邯郸河间歌诗四首”的记载,河间曾属赵地,说明这里曾有歌诗之风;《嘉靖河间府志》列举了“汉古歌”、“ 唐古歌”、“宋古歌”、“ 元古歌”等的传系条目,说明歌诗之风代有流传;

图18. 河间府志


元代至正年间,河间路总管王思诚奏请皇帝在毛公墓前修建毛公书院,讲究传授更为正规,明清之间“歌诗”之风更加兴盛。

另一种现象也可以作为河间歌诗的一种证明:因其吟唱时用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来伴奏,少量诗经的诗篇被称之为“笙歌”,裘孝信说他们有时吟唱也有笙伴唱。在河间的乡村间,最多的时候曾有七十多个“笙班”存在。“笙班”的这其中是否也与歌诗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据考,一些古谱很有可能即是来自 “河间歌诗”的曲谱。

此外,河间历代都有诗人出现,有名的如刘长卿。


图19. 刘长卿

诗人们著有诗集或词集,这些诗、词都是可以谱曲演唱的。历史上,每到清明、重阳等节日,以及民间庙会、官方仪式,都有行唱的习惯,其腔其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如今在河间流行的地方曲艺或戏曲形式,如西河大鼓。这也很有可能是源自“河间歌诗”的调式。

2006年,河间歌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20.

但随着一个个老诗人的故去,当地会唱歌诗的人不多了,为了挽救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文化部门近年连续选拔当地小学生组织歌诗培训班,并将裘孝信等人的吟唱视频资料录制保存下来。

图21. 国家级传承人裘孝信正在给小学生授课.  摄影:侯国忠


图22. 传承人王寿增正在给小学生授课.  摄影:侯国忠


图23. 传承人饶敬华正在给小学生授课.  摄影:侯国忠


图24. 国家级传承人裘孝信在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侯国忠


图25. 第六届河间歌诗培训班开班典礼.  摄影:侯国忠


图26. 裘孝信与歌诗爱好者交流.  摄影:侯国忠





沧州公共文化       微信号:czggwh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背后的故事
穆国联:《诗经》在河间的早期流传与“毛诗”
史说河间|河间村村有诗人
诗经发祥地喜添文化名酒新商标
姓名文化散说216毛公诗
【泊头记忆】毛三庄:毛苌公后裔的栖息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