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门级】晋国国君列表(修改版)
说明:
1.本帖以《史记.晋世家》(下面简称《晋世家》)的记载为基础,优先使用其中的谥号,名字。再附上其他史书的不同记载。

2.主要参考书目有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下面简称《年表》)
《史记索隐》(下面简称《索隐》)
《左传正义》
《国语》韦昭注
《资治通鉴.周纪》(下面简称《通鉴》)
清华简《系年》(下面简称《系年》)
《世本》茆泮林辑本、雷学淇辑本、秦嘉谟辑本(下面简称《世本》)
徐伯鸿《晋侯墓葬用鼎制度考》(下面简称《制度考》)

3.晋国爵位是“侯”。晋侯(唐侯)为姬姓(《晋世家》作“姓姬氏”),按照先秦国君“以国名为氏”原则,先为唐氏,后为晋氏。

4.因为史籍版本等原因,难免会有疏漏和谬误,还望大家不吝赐教。本来也想列下年表的,可是实在太繁杂,凌乱啊~~

1.统一时期

晋侯虞
字子于(有些版本误作“子干”)

其名字属于“以敌方首领之名为名”
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其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左昭元年(前541年)传

一说初封“应侯”
《梁孝王世家》褚少孙续: 故成王与小弱弟立树下,取一桐叶以与之,曰:“吾用封汝。”周公闻之,进见曰:“天王封弟,甚善。”成王曰:“吾直与戏耳。”周公曰:“人主无过举,不当有戏言,言之必行之。”于是乃封小弟以应县。是后成王没齿不敢有戏 言,言必行之。
【索隐】:此说与《晋世家》不同,事与封叔虞同,彼云封唐,此云封应,应亦成王之弟,或别有所见,故不同。【正义】:《吕氏春秋》云“成王戏削桐叶为圭,以封叔虞”,非应侯也。又《汲冢古文》云殷时已有应国,非成王所造也。

为周成王之弟,故排行为叔(长子与幺子之间的排行皆可用“叔”),也称为“太叔”。
在位时国号为“唐”,当称“唐侯虞”,其子在位时国号变更为“晋”,应该有追称其为“晋侯虞”。
常见称呼为“晋唐叔虞”。
  

晋侯燮
又称“燮父”,“父”是美称之词,不是名字的一部分
考古名“韦”

在位时改国名为“晋”,关于更改国号的原因,旧说是因为晋侯燮迁都之后临近晋水

据胡阿祥《司马氏晋国号考说》一文,则是因为唐叔因在宜于种植“禾谷”的封地得“嘉谷”,受到周成王与周公的嘉美, 而“晋”字的本义是“谷子生长丰茂”的 意思,与“嘉谷”之义相应,所以当其子代己就国时,为标志得“嘉谷”是立国根本,就称国名为“晋”,其子燮为“晋侯”。

箭矢说也有所依据
《国语.晋语.八.叔向谏杀竖襄》:平公射安鸟,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安鸟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


晋武侯(宁族)
有些版本作“宁旅”
谯周作名“曼旗”,《世本》作“曼期”


晋成侯(服人)
  
晋厉侯(福)
《世本》作“辐”
  
晋靖侯(宜臼)

晋僖侯(司徒)
《晋世家》避讳作“晋釐侯”,有些版本又误为“晋厘侯”(僖、釐、厘同音)
因为避讳,晋国愣是把官职“司徒”改成了“太傅”。和宋国因为宋武公名“司空”把官职“司空”改成“司城”有得一拼。
  
  
晋献侯(籍)
有些版本《年表》误作“晋献公”
谯周及《世本》作名“苏”
考古名“苏”,一说考古名“斯”
  

晋穆侯(费生)
有些版本《年表》误作“晋穆公”

其名字记载十分混乱,计有费王、费生、弗生、费壬、(氵费)王、(氵费)生这几种,而(氵费)又被误为“沸”、“晞”。
今姑且采用《史记志疑》,以“费生”为准,其他视为错讹。

《索隐》在《晋世家》“武公称者,先晋穆侯曾孙也,曲沃桓叔孙也。”句下的注解“晋有两穆侯,言先,以别后也。”一直令人摸不着头脑。按照《制度考》,则此“晋穆侯”为“晋前穆侯”,“晋殇叔”为“晋后穆侯”,可以参看精品贴“晋国有两个穆侯?”链接:http://tieba.baidu.com/p/2130760797

  
晋殇叔
按《制度考》此为“晋后穆侯”,且“殇叔”为“鬺叔”之误。《制度考》还提出之所以有“后穆侯”之称是因为晋殇叔自立为晋侯,与前穆侯、晋文侯父子并立。与《晋世家》不同。
《晋世家》:二十七年,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三年,周宣王崩。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晋文侯(仇)
一说名为“义和”

《文侯之命》:
1.王若曰:“父义和!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昭升于上,敷闻在下,惟时上帝集厥命于文王。亦惟先正克左右昭事厥辟,越小大谋猷罔不率从,肆先祖怀在位。“呜呼!闵予小子嗣,造天丕愆。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即我御事,罔或耆寿俊在厥服,予则罔克。曰:‘惟祖惟父,其伊恤朕躬!’呜呼!有绩予一人永绥在位。“父义和!汝克绍乃显祖,汝肇刑文、武,用会绍乃辟,追孝于前文人。汝多修,扞我于艰,若汝,予嘉。”
2.王曰:“父义和!其归视尔师,宁尔邦。用赉尔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父往哉!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

他和其弟成师之名都属于纪念战绩。
《晋世家》:穆侯四年,取齐女姜氏为夫人。七年,伐条。生太子仇。十年,伐千亩,有功。生少子,名曰成师。晋人师服曰:“异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雠也。少子曰成师,成师大号,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適庶名反逆,此后晋其能毋乱乎?”
左桓二年(前710年)传: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条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


前745年,晋昭侯封其叔成师于曲沃,晋国分裂为翼、曲沃两国,史称“二晋并立”,习惯上仍把翼国一系称为晋国。 


2.分裂时期



晋昭侯(伯)
《左传》孔疏作“晋昭公”,怀疑是传抄错误。
武叔懿子围郈,弗克。秋,二子及齐师复围郈,弗克。叔孙谓郈工师驷赤曰:“郈非唯叔孙氏之忧,社稷之患也,将若之何?”对曰:“臣之业,在《扬水》卒章之四言矣。” --左定十年(前510年)传
孔疏:《唐诗·扬之水》,剌晋昭公也。昭公分国以封沃,沃彊盛,昭公微弱,国人将叛而归沃焉。其三章云:“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注云:“闻曲沃有善政命,不敢以告人。”郑《笺》云:“不敢以告人而去者,畏昭公谓已动民心。”
  


晋孝侯(平)
《索隐》:翼本晋都也,自孝侯已下一号翼侯,平阳绛邑县东翼城是也。
《今本竹书.周平王.四十年》:晋曲沃桓叔成师卒,子鱓立,是为庄伯。(原注:自是晋侯在翼,称翼侯。)

《国语》韦昭注称之翼侯
《国语.晋语一. 武公伐翼止栾共子无死》韦注: 哀侯,晋昭侯之孙、鄂侯之子哀侯光也。初,昭侯分国以封叔父桓叔为曲沃伯。沃盛强,昭侯微弱。后六年,晋潘父弒昭侯而纳桓叔,不克。晋人立昭侯之子孝侯于翼,更为翼侯。后十五年,桓叔之子严伯伐翼,杀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 鲁桓三年,曲沃武公伐翼,杀哀侯,后竟灭翼侯之后而兼之。鲁庄公十六年,王使虢公命武公以一军,为晋侯,遂为晋祖考。 
  



晋鄂侯(郤)
“鄂”为地名,非谥号。
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左隐六年(前717年)传

《左传》称之翼侯
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左隐五年(前718)传

有些版本作“郄”
【索隐】:《世本》作“郤”,而他本亦有作“都”。
《年表》【索隐】:有本“郤”作“都”者,误。
  

晋哀侯(光)
《左传》称之翼侯
三年春,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韩万御戎,梁弘为右,逐翼侯(晋哀侯)于汾隰,骖絓而止。夜获之,及栾共叔。--左桓三年(前709)传

晋小子侯
有些版本误作“少子侯”
《集解》:《礼记》曰:天子未除丧曰余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郑玄曰:晋有小子侯,是取之天子也。
 


晋侯缗
《年表》有些版本为“湣”


曲沃国 简称“沃国”(诗经唐风、毛诗正义),伯爵之国。(晋国乃一介侯爵之国,居然可以分封出一个伯爵国!)

《唐风.扬之水.序》:昭公分国以分沃。
毛诗正义:别为沃国,不复属晋。

《国语.晋语一. 武公伐翼止栾共子无死》韦注: 哀侯,晋昭侯之孙、鄂侯之子哀侯光也。初,昭侯分国以封叔父桓叔为曲沃伯。沃盛强,昭侯微弱。后六年,晋潘父弒昭侯而纳桓叔,不克。晋人立昭侯之子孝侯于翼,更为翼侯。后十五年,桓叔之子严伯伐翼,杀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鄂侯生哀侯。 鲁桓三年,曲沃武公伐翼,杀哀侯,后竟灭翼侯之后而兼之。鲁庄公十六年,王使虢公命武公以一军,为晋侯,遂为晋祖考。案:「严伯」当作「庄伯」,注者避汉明帝讳改「庄」为「严」。下同。

有说法翼国方面之所以改称翼侯,是因为曲沃伯称晋侯了,竹书认为始自曲沃庄伯,《制度考》则认为始于曲沃桓叔。

《今本竹书.周平王.四十年》:晋曲沃桓叔成师卒,子鱓立,是为庄伯。(原注:自是晋侯在翼,称翼侯。)

《制度考》:翼人立其子孝侯于翼,只得更号为翼侯。孝侯何以要更号为翼侯?推测起来,此时曲沃愈加强盛, 孝侯比昭侯更加微弱,为了自保其身,只得放弃晋侯称号,屈称翼侯以示对曲沃的避让。
是时,桓叔便依仗自身的势力,堂而皇之地自称晋侯了。晋侯喜父器铭载:“隹(唯)五月初吉庚寅”,验诸《张表》,我们选取公元前739年五月历日与器铭历日对勘。查《张表》,公元前739年子正五月戊子朔, 初三庚寅,是月为小月,初三新月始出合于初吉,是年为平王32年,也就是晋昭侯七年。
《史记·晋世家》载:“七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桓叔败,还归曲沃。晋人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诛潘父。”

《诗经·唐风·扬之水》以文学的语言从另一个侧面记录了这件事。
《唐风·扬之水》透露,此时,桓叔已穿起了红边衣领的中衣,俨然以诸侯自居,并暗中发布了政变令。 恐怕就在这个时候,桓叔铸造了晋侯的礼器,并自称晋侯了。自此,晋国二侯并立,事实上已二国分立,所谓“别为沃国,不复属晋”。
  
  
曲沃桓叔(成师)

  
  曲沃庄伯〔鱓(鱼单)〕
《国语》韦昭注避讳作“曲沃严伯”
有些版本作其名为“鳝”或“鲜”
    
    
晋武公(称)
也称“曲沃武公”,严格来说这个称呼是错的,其在位时晋国已经一统了,其死后安可再称“曲沃”!
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左庄十六年(前678)传



3.再统一时期
前679年,曲沃并翼,统一晋国(武公代晋、曲沃灭翼、曲沃代翼)


晋献公(诡诸)
《左传》作“佹诸”
甲子,晋侯佹诸卒。--左僖九年(前651)经

一说其名为纪念敌方首领
 初,晋武公伐夷,执夷诡诸。蒍国请而免之。既而弗报。故子国作乱,谓晋人曰:“与我伐夷而取其地。”遂以晋师伐夷,杀夷诡诸。周公忌父出奔虢。惠王立而复之。--左庄十六年(前678)传

奚齐
按照“既葬成君”的理念,则其未成为国君 

《晋世家》: 于是遂属奚齐于荀息。荀息为相,主国政。秋九月,献公卒。里克、邳郑欲内重耳,以三公子之徒作乱,谓荀息曰:“三怨将起,秦、晋辅之,子将何如?”荀息曰:“吾不可负先君言。”十月,里克杀奚齐于丧次,献公未葬也。荀息将死之,或曰不如立奚齐弟悼子而傅之,荀息立悼子而葬献公。十一月,里克弑悼子于朝,荀息死之。
左僖九年(前651): 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


晋侯卓
一说谥号为“悼”
一说名“悼”

春秋三传《秦本纪》《齐世家》《鲁世家》《年表》作“卓子”,而《晋世家》《系年》作“悼子”
《秦本纪》【集解】:徐广曰:一作“倬”
《齐世家》【集解】:徐广曰:史记“卓”多作“倬”
《鲁世家》【集解】:徐广曰:“卓”,一作“悼”
《晋世家》【札記】志疑云:「秦紀、年表、世家皆作『卓』。徐廣於秦紀云作『倬』,古通。此或『倬』字傳寫譌『悼』。」
关于其名之辩,可参考精品贴“公子卓还是公子卓子?”链接:http://tieba.baidu.com/p/1622347378
    
  
晋惠公(夷吾)
  
  
晋怀公(圉)
夏,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梁赢孕,过期,卜招父与其子卜之。其子曰:“将生一男一女。”招曰:“然。男为人臣,女为人妾。”故名男曰圉,女曰妾。及子圉西质,妾为宦女焉。 --左僖十七年(前643)传
  

晋文公(重耳)
《左传》有一处作“晋重”(很可能原作“晋重耳”,流传抄写导致缺字),可做为“国君以国名为氏”的例证之一
晋文公为践土之盟,卫成公不在,夷叔 ,其母弟也,犹先蔡。其载书云:‘王若曰,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左定四年(前506)传
  
  
晋襄公(欢)
  
  
晋灵公(夷皋)
《年表》有些版本作“蜴”,《系年》作“高”
  
  
晋成公(黑臀)
《年表》有些版本作“黑臋”
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曰:‘使有晋国,三而畀驩之孙。’故名之曰‘黑臀’,于今再矣。--《国语.周语下.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 》
  
  
晋景公(据)
《左传》作“獳”

晋景公是历代晋侯里唯一一个退位的晋侯
晋侯有疾。五月,晋立大子州蒲以为君,而会诸侯伐郑。--左成十年(前581)传
十九年夏,景公病,立其太子寿曼为君,是为厉公。後月馀,景公卒。--《晋世家》

 
晋厉公(寿曼)
《左传》作“洲蒲”,杜注: 州蒲,本或作“州满”。
《释文》作“洲满”
  
  
晋悼公(周)
【集解】:徐广曰:“一作‘纠’。”
为晋侯子孙,也称“孙周”

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国语.周语下.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 》
  
  
晋平公(彪)
《系年》作“晋庄平公”
  
  
晋昭公(夷)

  
晋顷公(去疾)
《年表》有些版本作“弃疾”

晋定公(午)
《系年》作“晋简公”

卫大子祷曰:“会孙蒯聩敢昭告 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郑胜乱従,晋午在难,不能治乱,使鞅讨之。蒯聩不敢自佚,备持矛焉。敢告无绝筋,无折骨,无面伤,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大命不敢请,佩玉不敢爱。” --左哀二年(前493)传
这是诸侯国国君“以国名为氏”的又一例证
  
  
晋出公(凿)
《年表》作“错”,《世本》作“鑿”
  

晋哀公(骄)
《赵世家》《世本》作懿公,《竹书》《系年》作敬公
  

晋幽公(柳)
  
  
晋烈公(止)
《世本》作“晋烈成公”
  

晋孝公(颀)
《竹书》作桓公,《韩非子》作桓侯
《年表》《竹书》《通鉴》作“倾”
《索隐》说《世本》作“倾”,但查《世本》却是“倾欣”
  
  
晋静公(俱酒)
《通鉴》作靖公,
《韩世家》《竹书》作悼公
《世本》作“俱”,《汉书.古今人表》作“任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记四库本卷三十九
春秋左传—桓公二年:若论给篡位找黑锅,我最服晋国了
说说赵国那些事儿,讲述两百多年的苍凉和辉煌——赵氏第一个封邑
读《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荀国到底凭借什么, 胆敢挑战晋国曲沃
晋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