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京剧非要用男旦模仿女人,直接用女演员不可以吗?-福州禅武的回答

在中国的戏剧长河当中,京剧只是一种年轻的戏种,其中的男旦,也是沿袭古代戏剧表演的传统作法,并不是京剧的创造。只不过,以梅兰芳为代表的近代京剧艺术家通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把这一种精深的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古代戏剧的历史悠久,从唐戏弄、北宋杂剧、金院本、宋元戏文到明清戏剧,种类颇多。其中的主要角色基本生、旦、外、贴、丑、净、末等。

“旦”和“贴”都是女性角色,“旦”又写作“妲”。齐如山在《国剧艺术汇考》中说到“旦行”,称:“国剧中凡假扮女子者都名曰旦行,这个名词,自元朝到现在,无论弋腔、昆腔、梆子、皮簧始终沿用未改。”

古代文献中有“装旦”,后来也写作“妆旦”,指的是戏剧中年轻女性角色,扮演者既可以是男性伶人,也可以是女伶人。

到了明代,南方的昆腔、弋阳腔等戏种当中,这类角色通常由男伶来扮演,这些人因此被称为“戏文子弟”。

明代男旦盛行的另一个契机是:明宣宗宣德年间,右都御史顾佐大力整顿吏治,严禁官妓。官员们不敢狎妓,北京城中逐渐开始流行小唱。

最初在北京城中表演小唱的都是一些浙江宁波人、绍兴人。把东南流行的男色之风带入北京。《万历野获编》中说,欣赏小唱、进尔狎玩男色成为一种风尚。以后北京的小唱形成风气,需求大增,男伶的来源不再限于南方,邻近北京的河北地方的贫家小儿,争相习练小唱,以为谋生之计。

明亡清兴,南方的许多戏班子进京,北京的戏剧进入繁盛时期,北京的男旦也渐渐多了起来,并且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这当中,当然也伴随着许多丑陋和下流的勾当。

京津一带把这种男伶称为“像姑”,也称“相公”,受欢迎的称为“红相公”。

清代不同时期都出现一些红相公,比如清初的王稼,字紫稼,一作子玠,又作子嘉,是唱南曲的。

乾隆年间的四川人魏长生,又称“魏三儿”、“魏三官”,是唱秦腔的,是当时最有名的男旦,女人扮相,梳水头,在戏台上一副小脚的作派,风骚媚人,“足挑目动,在在关情。”

其他的,像道光年间的林韵香,同治年间的梅巧龄,光绪年间朱霭云、田桂凤等人,再后来就是梅兰芳那一代男旦了。

除去传统的影响,男旦流行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比如一些戏班子要四处流动演出,旧时代裹脚的女子行动不便。古代戏剧一般是在戏园子表演,戏园子嘈杂混乱,对伶人的体力和嗓音都有很高的要求。与女性相比,男旦的身体更强健,音色更响亮,演出的效果更好。

男旦本身也有一种独特之美,雌雄同体,亦阴亦阳,令人迷惑。现代社会当中,审美越来越趋向于中性,俊美的女子、柔美的男子更受青睐。近年来李玉刚走红,也是这种审美观的体现。

展开全部
创建于10-09 16:16 95条评论
分享
112

京剧男旦模仿女人,跟旧时代禁止女演员登台的封建道德律令有关。

京剧“男扮女”现象的原因之一,跟旧时代禁止女演员登台的封建道德律令不无关系。尽管女伶演戏在元明舞台上曾一度活跃(尤其是元代),但到了清代,随着礼教意识强化,由于统治者明令禁止女子演戏、禁止蓄养家班,京城等地梨园竟成为清一色男演员的天下。康熙以来,几乎每朝都有相关禁令,甚至连女子看戏也严加禁止,

在此背景下,早期京剧界“全男班”盛行,从编剧、演员到乐师、化妆师,台前幕后,各色人等无不由男性担当,而剧中人物无论男女老幼,也均由男子来扮演,至于女性则被排斥在大门之外。

“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成现实”,在写意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华夏戏曲,更是如此。举个例子来说,传统戏曲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借符号学的说法,其作为孤立的“能指”什么也不是,但随着剧中人出场,在表演者的唱做念舞中被赋予规定情景中的“所指”,时而是桥,时而是山,魔术般地变幻出审美时空的气象万千。都是在演员虚拟化的表演动作中“暗示”给观众的。没有实物性的对象,只有虚拟化的表演,但观众丝毫也不觉得有何不妥,因为戏曲是艺术,而艺术是假定性的。

中华戏曲尤其看重舞台时空的心理化写意化,把时空营造依托于演员拟象写意的虚拟化表演,并不刻意追求独立于人物表演之外的自然环境写实,离开表演者的唱做念打,舞台上就只剩下一块仅有长、宽、高空间三维却没有任何审美意义的空白场地。戏曲舞台上,时空环境是随着剧中人物的活动不断变化的,让时空流动服从于人物表演需要并通过后者获得具体规定性,景随人走,境随情迁,戏曲演员常常讲要“带戏出场”,便道出个中奥妙。舞台时空处理如此,人物扮演也是这样。

文章转自;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李祥林

展开全部
创建于10-09 17:47 3条评论
分享
63

用男旦是传统,用女演员是进步,并非一定要用男旦不可。对旦角来说,用女演员肯定更加自然,更有利于演员的发挥。如果京剧放开男旦的限制,男女都可以演,相信同等级别的演员,女旦要比男旦演的更好。

我这样说,可能有些保守主义者不同意。他们喜欢讲保持传统,不允许改变,否则就是糟蹋艺术。这样下去,传统艺术就越来越不受年轻人的喜欢,再过几代人,观众和从业者就会越来越少,他们坚持的传统艺术也就寿终正寝了。真正的热爱一门艺术,不是让它保持传统不变,而要让它焕发生命力,能吸引一代代的人,才能长久不衰。

其实,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它的形成有当时的社会背景,它的发展也要顺应时代的改变,做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改变,才能让它保持流行,这门艺术的生命力才旺盛。保守者说的几百年上千年都不变的传统,其实是因为封建时代社会发展停滞了,艺术形式和艺术传播方式都比较受限制,艺术一直没有发展而已。

有人说要保护传统艺术,保护不如去掉它的禁锢。为啥不说保护流行音乐呢?因为这么流行,不需要保护啊。京剧在百年之前还是流行音乐,现在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转变了,现在改变还来得及,别被保护废了。相声也类似,喜欢郭德纲的有几个喜欢他唱太平歌词的,这是相声艺术的传统和经典,郭德纲唱的也不错,但是大家都觉得还是更喜欢听他讲于谦的段子。热爱传统艺术的人,都来想想办法,传统可以不丢,但是也不要拒绝改变,不管形式是新的还是旧的,能吸引更多观众就好,现在新的形式过上几年,也就成了新的传统。

展开全部
创建于10-09 18:05 18条评论
分享
64

从社会原因分析,当时封建社会固有的礼教,不允许正统家庭的女子从艺(艺与妓类同)、另,戏班用女演员,存在一定的风险(被权势强占等,不赘述)。从艺术角度分析,男旦经过倒苍变声期后的嗓音,相对音域更广、音色更美、外形扮相也相对稳定,更能耐受追求戏曲艺术更高层次的艰辛。男旦艺术青春相对长一些。如,张君秋先生婉转甜润的嗓音,他的女弟子能模仿但尚未发现超越者。[个人见解,不妥见谅。谢谢!]

展开全部
创建于10-09 19:31 3条评论
分享
61

封建社会本来唱戏的就是下九流,并且男尊女卑,女人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老话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说的女人不能随便见人的,电视剧里演的古代片女人满大街疯跑那都是胡扯的,根本不现实,另一个原因过去女人都是裹脚,走路不方便,不适合唱戏

展开全部
创建于10-10 08:33 0条评论
分享
21

在中国,古代封建礼教对女性的生活和思想是采取封闭式的禁锢方式,女性是不能在公众场合公开露面的,更别说登台表演了。

现在,艺人,演员,歌手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社会地位也比较高。但是,在古代,从事演艺工作的人,都称之为戏子。戏子的称呼就带有严重的贬义,可想而知,戏子的地位那是相当低的。

不要说,男人戏子地位如此之低,女人从事演艺工作更是遭人鄙视。

所以,基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以及社会地位的因素。古代女性从事演艺工作的非常少。

但是,演艺工作又有女性角色,就出现了反串,男人演女人。

展开全部
创建于10-10 17:48 0条评论
分享
7

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比较长…首先南北方习惯不同…南方人洗澡喜欢单间…北方人洗澡喜欢大澡堂…这其实一直是南方人的误解…北方人其实也喜欢单间…讲究一些的大澡堂搓澡淋雨的地方仍然是单间…只不过有一个比较大的公共场地和浴池…这是吃饭喝茶娱乐的地方…是的…社会各各个阶层的人在一起…不分高低贵贱…不用再装体现自我…本质上和西方的化装舞会没有区别…是很高雅很纯粹的…现在大澡堂里最差也是个电视…好的有巨幕电影…那以前怎么办?没错…找相声演员…二人转演员…京剧演员进来演啊…并且北方的艺术形式主要都面向澡堂…给上流社会演的能有几次机会?能有几个团队?…在澡堂子里全是裸男…所以女演员根本没有戏路…自然传统京剧传统相声传统二人转都没有女的…最近当然都改良了…澡堂子也提供浴袍了…

展开全部
创建于10-10 13:21 0条评论
分享
0

用男性扮演女性角色并非中国戏剧的独创,世界上很多民族的文化中都有这种现象,比如早期的意大利歌剧、日本的能剧、印度的舞蹈等等,直到现在,仍然有一批男性演员致力于演唱意大利歌剧中的女高音,这些人称为假声男高音,而日本的能剧则继续坚持男扮女装。异装扮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不是仅仅用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就可以简单解释的。从表演的审美上来说,有一种理论认为,男性扮演女性,因为没有天然的性别支撑,反而使得演员对表演的追求达到极致,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风格。另外,舞台表演,无论是京剧,还是其它国家文化中的什么剧,如果要把整台的剧目演下来,对体力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女性常常难以胜任,尤其是在二十世纪以前,人类摄取的食物营养等远不如当今,女性的体力也比现在弱得多。

展开全部
创建于10-27 21:32 0条评论
分享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应重视京剧男旦艺术的传承
历史沧桑,她们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批女戏剧演员
在梅兰芳的时代,为什么“四大名旦”都是男旦?
“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典雅——访著名京剧演员、《金锁记》主演魏海敏
杨磊:大雅承云起 从容载歌行
【文化漫谈】京剧艺术的继承与探索(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