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经管EMBA名师 |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沉静领导》,辩证的领导力思考(附视频)

清华经管EMBA
清华大学副校长、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经管EMBA名师杨斌教授为大家视频解读其翻译的《沉静领导》一书。杨斌教授说,读这本书,是要带着你自己管理实践中的考验一起去读。有的人越读这本书,问题不是越少,而是越多。而真正成熟的管理者,是头脑当中有两种相左的意见并存却仍然能够有效行事、有效行为的管理者。
一起来看精彩视频吧。

视频导读


1视频要点

我现在仍然记得,我当时在波士顿的冬天翻译《沉静领导》时候的样子。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思辨的过程。它把我带到在很多时候难以简单地说出黑白对错的管理情境。只有那些一线每天都在拼杀的现场管理者,才会意识到“做对的事”这四个字很不容易。你要面对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复杂性、动机的复杂性和后果的复杂性。所以说,尽管十二三年过去了,今天这本书,针对现在这个环境,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它好像过时了。它尤其提醒那些初入职场,或者越来越多有机会面对复杂人力情境、领导力情境的管理者,能够更为辩证、更重视外在功过和内心是非的平衡,去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很伦理很纠缠在一起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走过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的管理者,如果还想未来有更长足的发展,更是要对自己在伦理上更有追求,也因此更多时候愿意选择以沉静的方式发挥自己的作用。


所以,我很高兴现在还有人推荐《沉静领导》。这本书本身,是要带着你自己管理实践中的考验一起去读。有的人越读这本书,问题不是越少,而是越多。而真正成熟的管理者,是头脑当中有两种相左的意见并存却仍然能够有效行事、有效行为的管理者。所以我一点儿也不怕它把你弄得更复杂。希望大家读的时候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并且因为这本书而保持一个伦理的方式来看待你所面临的管理选择。我很愿意和大家做一些这方面的交流。



2嘉宾领读


(张力军 清华经管学院图书情报中心主任)


领导力可以说是最近十几年在管理学、组织学方面的研究热点。这本书读完之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想问这是领导吗?估计可能好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中美文化环境非常相像,我们都有一种英雄情结,觉得那些领导、英雄都是在做常人不能做的事情,遇到一些困难,尤其遇到跟自己利益有冲突的事情,会为了坚持原则,把自己的利益,甚至生死都扔到一边去。而这本书当中的所有故事里没有一个这样的情景,反而是普通的日常现场的工作。我们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经历以及职场的经历,有时候你处理的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貌似是一个小问题,如果没处理好,也会影响大局。


这本书中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点是指出了普通人的复杂动机。不论经济学也好,管理学也罢,为了把人的行为描述得更加透彻,一般把人的动机给单纯化了,把人性都抽象和简单化了。但是现实当中,作为普通人却复杂得多。比如某个人平时比较自私自利,一有事的时候都只想着自己,不想着集体,不怎么招大家的待见,但是这样自私自利的人也会做出大公无私的事情。我们很难简单地把一个人就归到某一类当中,归类是为了简单化,是为了我们研究起来更方便。因此我想,既然组织当中的人如此之复杂,那么如何塑造一个环境,让大家发挥人性光辉的一面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在现实当中要去处理的事情。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塑造组织价值观,塑造组织文化,塑造组织气氛。


书中还有一个关于圈内圈外的故事。在组织政治中,要正确估量自己和对手的力量,尤其做组织决策的时候,理是一方面,人情又是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是圈内人,就算你占理也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所以,政治手腕也很重要,既要办事,又不能伤了自己,如何建立一个政治同盟显得异常关键。

 

关于领导力,我还想给大家推荐另外一本书——《权力的要素》,作者特里 R.培根从理论框架上把权力分析得非常好。先讲个人权力,一个人之所以能影响别人,这个影响力的根源来自于什么?五个方面:知识、口才、人际关系、魅力、人格的力量。接着分析组织当中的力量,一个组织和一个个体的力量是有区分的,组织的力量好比你的职位、角色决定了你分配资源的权力,快速得到核心信息的权力,建立非正式社交网络的权力以及享有一个好声誉的权力。这本书把影响力的要素区分、归类得非常清楚,对大家可能会是一个好的启发。


3读者分享

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领导力是有迹可循的。我第一次在《沉静领导》这本书中间找到了认同感,很多传记都是伟人传记,这些传记是伟人的历史观,但我作为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欲望,有自己的生活,我也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其次是岗位的认同,不管从公司的战略制定层面还是经营层面来讲,实际上70-80%的决策都是中层领导在做,最后领导拍板。这本书让中层领导们获得了更多的认同感。第三,我本身不是一个张扬的人,沉静领导带给我安全感,也让我对领导力有了一个重新的思考。

 

4延伸阅读:一个“沉静领导”的故事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斯隆教学楼(东51)的三层,有位在国内做企业的朋友发现了一幅比较特别的画像——一位很年老的女士坐在那里很和善地笑着——介绍文字不多,只知道是“米里亚姆小姐”,曾是斯隆学院的职员,便想问个究竟。


我知道他好奇也好奇在介绍中“职员”这个字眼上。我们在商学院里头走,画像看了不少,哈佛商学院的名教授、捐赠者,斯隆的历任院长们、还有管理家斯隆本人——大都是常识中觉得该在墙上有幅画像的大人物们。为什么这儿单单放了一幅“职员”的画像在墙上呢?

斯隆的一位副院长把这个故事说给我听,以解我们心中疑窦。原来,这位米里亚姆小姐乃是斯隆学院的一位“历史名人”。


米里亚姆小姐1936年从RADCLIFFE学院毕业后,在欧洲又学习了一年,然后就作为职员加入了斯隆前身——所谓的第15课程组。1952年在第15课程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斯隆管理学院,她就一直是斯隆行政事务中的一位骨干。硕士项目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从注册、成绩到排课、财务资助,甚至帮助学生去规划选课,帮他们设计未来的职业生涯。那时米里亚姆的形象,斯隆的院长回忆说:“她经常手里拿着一个拍纸簿,上面列满一长串要做的事情,不断跟学生谈,越谈,这个清单拉得就越长。每做完一件,就划掉一行。”有时候,为了给那些带着小孩子的学生们有个机会能外出几个小时,她还帮他们带孩子。


1988年,她从斯隆退休,1995年80高龄过世,身边只有一个侄女。不!绝不是只有一个侄女。在她服务斯隆这51年里头,每当毕业生回到斯隆聚会的时候,大家相互之间最熟悉的一句问话就是“米里亚姆小姐在吗?”“我得去看看米里亚姆小姐”——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说起自己和她之间有过的一些接触或一点感受。1981年,麻省理工学院校方在一个非常隆重的场合颁给她“JAMESMURPHY奖”,以表彰其“对大学精神的贡献与对承诺的忠实,特别是在对待学生上”。1984年,当1959届硕士班毕业生25周年聚会时,作为一个礼物,她的画像挂到了那里,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了那个三层大厅——那个面对查尔斯河阳光明媚景色宜人的“米里亚姆厅”。并且,每年学院还会颁发米里亚姆奖学金给一位对斯隆这个大家庭做出突出贡献的、即将毕业的硕士学生。而在学生看来,这是一项极高的荣誉。


这就是米里亚姆小姐和她的画像的来历——她生前老说“那个画像太让我不安了”——51年的人生故事我知道的很少,转述得很短。


米里亚姆小姐是不是一位领导者?她的经历中有没有闪耀着领导之道的光芒?故事的情境下,你也许会同意地点头,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得到这样的同意恐怕并不容易。


……


借着这三个故事(另两个在此省略,编者注),我想试着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本书在副标题中用“非正统”(UNORTHODOX,也可译做“离经叛道”)来形容本书所讲述的领导之道。我以为,本书内容中称得上“非正统”的地方很多,作者用笔较多的,则是对三个观念做的深刻思考——分别是“领导”、“私利”、“政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EMBA学习实践】从经验到领导力塑造
解密清华EMBA变革领导力档案
为什么成功的管理者不是因为会做事,而是因为会管人?
中高层领导力培训:34页领导与领导力,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做到这几点,可以大幅度提高自己的领导力#领导力 #领导 #企业管理 #管理 #管理者
管理者成长的四个层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