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商用车将会成为自动驾驶落地的“先行者”?

自动驾驶乘用车与商用车是“伪命题”与“真刚需”吗?

关于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商业线路之争从未停止过。政策的逐渐松动、资本的持续注入、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为自动驾驶技术创造了良好的落地环境。那么,在“伪命题”与“真刚需”的对战中,乘用车和商用车谁能最先落地呢?

如果参照传统汽车行业,产业链企业既做乘用车又攻商用车,是产业成熟后水到渠成的选择,但在自动驾驶技术并未完全成熟、试错成本高昂的当下,是选择专注于商用车赛道,还是乘用车领域,抑或是乘商并举、两条腿走路,主要看各个企业的认知与选择。虽然在底层技术上,乘用车与商用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用的,但由于具体场景不同,会呈现出显著不同的技术要求和商业模式。

诸如Robotaxi、巴士等,场景复杂、技术难以实现,法律法规的成熟度也相对滞后,业内包括资本圈都认为落地的时间周期会在10年以上,现在谈及落地可以说是一个“伪命题”。所以我们更愿意将目标放在更垂直、可控的一些场景,包括港口、矿山、环卫、无人配送等这些“真刚需”上,同时,商用车落地所面对的Corner case较少、数据和场景密集度高、更易打造 “边-端-云”协作等优势,法律法规支持度高,并且,从安全性角度而言,载货优于载人,所以商用车会成为自动驾驶落地的“先行者”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趋势,直接做Robotaxi的企业普遍遇到了商业化的瓶颈踟躇不前,而专注商用车无人驾驶的企业已经开始盈利了。

有人说,商用车的市场空间并没有那么大,即使它能够最先落地,但是专注于商用车无人驾驶真的有前途吗?

可以说,商用车无人驾驶有着理想的落地场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相比Robotaxi领域的人声鼎沸,商用车领域看起来略显低调,但是商用车领域丰富的应用场景及快速的落地能力,带来了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未来。在理想落地场景和巨大市场空间的诱惑下,商用车领域已云集了众多自动驾驶玩家。商用车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七个领域:干线物流、港口场景、物流园区、矿区场景、机场场景、末端配送和无人清扫。在半封闭的园区、景区、矿区、港口等场景,由于有着环境相对固定、交通流量小、行驶速度较低、ODD运行设计域相对简单、不需要大量测试数据支撑等特点,自动驾驶技术量产化、场景规模化比较容易。

商用车自动驾驶L4赛道的比较

上图给出了商用车自动驾驶L4赛道的比较。就矿区场景而言,不同矿区差异巨大的,包括金属矿、井工矿、砂石土料矿等,因此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场景;此外,矿山的信息化刚刚起步,因此依赖自动驾驶独立完成矿山智能化显得捉襟见肘。就农机场景而言,市场份额较小,一般分布在新疆和东北大平原,而且农机种类多,并不能很容易地完成标准化和批量化;末端配送和环卫赛道比较接近,都是无人驾驶小车,且都运行在城市小区、景区和公开道路上,但是这两个场景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会有很多的公共元素会影响产品化落地,不可控因素较多;不难看出,不亚于Robotaxi的复杂场景,不标准的业务范畴,大大限制了上述赛道自动驾驶的落地。干线物流未来可期,有着万亿级的广阔市场体量,但当下三个商业化要求都不满足,因此还处于小规模测试阶段。只有港口,是最适合商用车自动驾驶L4落地的。

港口自动驾驶:一个被低估的商用车自动驾驶迦南地

港口看起来是个很不起眼的应用场景,其发展前景其实被大大低估。我们考虑的就是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如何把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商业化,选择可落地的场景是一件优先级非常高的事,我们选择了港口赛道,是因为自动驾驶的落地必须要满足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国家法律法规的支持;二是技术要满足无人化的需求;三是车辆符合场景要求。

其中技术的需求最为严苛,由于港口场景简单封闭,已经能够实现无人化商业运营,可以减少和消除长尾效应的影响;产品通用化、标准化,可以在各个港口中直接复制,快速规模部署;港口场景下,下游客户对技术的认知,场景自动化的程度高。

港口赛道完美满足了这些条件。

港口行业是非常标准化、产品化和市场化的行业,早在1980年开始全球就开始自动化港口的设计和构建。中国从2000年开始进入港口自动化的阶段,上海洋山港四期、青岛前湾港就是经典的两个样板间。其中顶层信息化TOS、垂直运输、水平运输是三个最重要的板块。顶层信息化TOS,之前由国外Navis公司垄断,近些年我国各个大型港口集团已经自研成功,包括上海港、宁波港、中远海运、招商港口等。垂直运输包括机械部分和自动化部分,前者主要由振华重工、海西重工、徐州重工等重型工业机械集团提供,而后者则由ABB、西门子等公司掌控。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一样,也包括机械部分和自动化部分,之前主要由振华重工提供机械部分,国外厂商提供自动化能力。

港口自动化/智能化架构设计

垂直运输相对成熟,但水平运输刚刚起步;AGV的缺陷不言而喻,造价贵、基建要求高、运营要求高,所以中国20年只有上海和青岛两个码头部署过上述水平运输系统,据统计,港口水平运输市场自动化渗透率还不到2%。

因此,水平运输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转型尤为重要,无人驾驶在港口承担的角色就是解决港口水平运输智能化的难题。

无人驾驶不仅可以解决这样的难题,港口的很多痛点也倒逼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落地。

首先,港口是高危场景,安全事故频发。卡车盲区多,碾压、碰撞事故隐患多、危害大;垂直+水平运输有更多的安全风险存在;港口的安全生产责任重大,提高生产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稳定生产是港口的KPI。

其次,港口面临着全新转型升级的需求。政府工作计划和港口将智慧化、绿色化、碳中和列入发展要求;作为中国新一代名片,全自动化港口对一带一路、新基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驾驶员稀缺,劳动力可持续性堪忧。港口驾驶员须持A2级驾照,需要至少6年的驾驶经验,人才稀缺;港口工作环境差、强度大,51.5%的司机年龄在35岁以上,新生力量不足;人口红利消失,用工价格逐年上升。

第四,效率是港口关系的重中之重。有人驾驶面临瓶颈,需要无人驾驶和其他作业设备的高度协同,才能不断提升效率;新冠疫情、交通管控等各种问题限制有人驾驶,影响港口正常生产作业。

与此同时,港口市场规模也是非常大的,具有非常优秀的延展性。港口内包括封闭区域的集装箱、干货和散货的运输。其中,集装箱市场规模约为60亿/年,干货和散货市场规模在240亿/年,整体市场规模大于300亿/年,并有望在2023年前完成大规模落地。以港口为起点,可以很容易辐射到周边的工厂和园区。

因此,下一步,1200亿/年的厂区、港口-厂区、以及口岸等短倒和接驳业务能够走向全面落地,预计2025年实现批量商业化;最终,物流重卡将走向万亿空间的开放区域,包括干线物流、城市配送等,预计2030年实现大规模落地。

商用无人驾驶渐进式L4路线是自动驾驶落地的最佳路径。

目前,中国市场干线物流的落地环境和时机尚未成熟,现阶段中国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发展只有两条可行的路径:L2增值和L4无人。

L2是高级辅助驾驶,比如特斯拉的模式,它是一个增值功能,为的是带来更好的体验,降低能耗,通过降低事故率来获得更多的营收,但是收益比很低。

而L4是提供服务,是刚需,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真正的无人化。那么L2能否渐进式过渡到L4呢?其实问题可以这么来看,当你辛辛苦苦地把L2的技术问题攻克了,过段时间后,算法升级了或者传感器改变了,那么曾经辛苦积累的数据就没用了。从L2到L4,除去数据不能互通外,软硬件架构也存在巨大差异。目前来看,L2到L4的跨越式道路是行不通的。

直接走向L4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法律法规存在延迟;二是技术上还没有做到传感器和线控的完全冗余,面临巨大的真空期;三是批量化能力欠缺。所以实现L4需要设计一个好的路线,帮助无人驾驶逐步落地。

渐进式L4路线是商用车落地的最佳路径。自动驾驶的落地,应该遵照从封闭场景到开放场景、从载物到载人、从商用到乘用的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规律。从封闭场景到开放场景,可以实现技术上的渐进发展;通过载物到载人,可以实现安全性与政策支持上的渐进发展;通过从商用到乘用,可以实现商业模式的渐进发展。通过这样的渐进式滚动发展模式,自动驾驶企业能够快速实现商业闭环、数据闭环和模式闭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快速的落地与盈利。而率先实现商业化之后,运营模式更是成为自动驾驶企业的一大优势,与只卖技术方案的公司对比,持有重资产的运营模式看起来有些“笨拙”,但长久来看,运营模式可以使得自动驾驶企业在一次次作业中掌握更多一手数据,通过大量数据来喂养算法,推动算法的不断迭代,以适应更广泛、更精细复杂的应用场景。

对于当下的赛道玩家来说,选择商用车还是乘用车赛道,技术分级也并没有那么重要,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与变现才是核心。

很显然,已经在商用车领域赛道深耕的公司,能越早开始规模化应用,在保持和扩大赛道上将占据先发优势,未来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来源:斯年智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技巨头争相布局 无人车“驶入”黄金赛道
自动驾驶拿掉安全员 科幻大片现实上演还有多久?
自动驾驶是“画大饼”还是真有搞头?
计划新增落地1000台无人车-酷哇无人驾驶商用进程再提速
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副总裁:无人驾驶出租车5年内别谈盈利
2023年上海车展:Robotaxi集体“隐退”,自动驾驶由谁代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