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华曹军威领衔5位大陆学者参与LIGO引力波成果发布

2月11日,LIGO科学合作组织向全世界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并且首次观测到了双黑洞的碰撞与并合。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已经于2月12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笔者对该文的署名作者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文的作者共计1011位。从国别分布来看,分别来自四大洲共计18个国家和地区,人数分布分别为:美国(422)、意大利(131)、英国(109)、德国 (101)、法国 (76)、澳大利亚(43)、印 度 (36)、荷兰 (22)、韩 国(14)、俄罗斯(11)、匈牙利(9)、波兰(9)、巴西(7)、加拿大(5)、中国大陆(5)、中国台湾(5)、西班牙(5)和比利时 (1),可谓汇聚了全球的“最强大脑”。从机构的分布情况来看,加州理工(79)、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72)、格拉斯哥大学 (55)、利文斯顿天文台(36)、麻省理工(33)在文章署名作者当中占据了比较大的份额。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团队对该研究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贡献。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是LIGO最为主导的两家机构。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首席科学家是来自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韦斯。韦斯教授作为全球顶尖的实验物理学家,在推进基础理论与实验结合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尽管麻省理工对该项目所贡献的人数并不是最多,但却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加州理工学院的索恩教授是推动引力波探测研究合作、搭建整个研究理论框架的关键人物。而加州理工邀请来的主持国际直线对撞机项目(I LC)的巴里什教授则负责组织实验工作。如果将麻省理工的韦斯教授比喻做这场“引力波大剧”的“导演”,那么加州理工的索恩教授则是该剧的“编剧”,而巴里什教授则是该剧的“制片人”。

据索恩教授的弟子、LIGO核心成员、加州理工学院陈雁北教授介绍,国际合作机构在引力波探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美国的佛罗里达大学主要提供了光学技术支持,威斯康辛大学主要提供了数据分析支持;英国的大学对 LIGO镜子悬挂系统做出了重大贡献;德国研究机构提供了激光技术;澳大利亚的大学运用了光学压缩态的实验方法;法国和意大利推出了LIGO-VIRGO探测器。2009年LSC( LIGO科学合作组织)接受清华大学为正式成员。据了解,研究团队着重采用先进计算技术提高引力波数据分析的速度和效率,参与了LSC引力波暴和数据分析软件等工作组相关研究。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LSC理事会成员曹军威是清华大学LIGO工作组负责人,其他四位成员署名分别为:Z. Du、X. Fan、X. Guo、X. Wang。

大科学是美国科学家于上世纪60年代早期首先提出的概念,意指投资巨大、参与人员超多、需要先进复杂的实验设备且研究目标宏大的重大科学计划或工程。研究原子弹的美国曼哈顿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空间站计划、大型强子对撞机计划都是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典型代表。LIGO科学合作组织也是大科学组织的代表。

除了LIGO科学合作组织,中国研究人员也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和大型强子对撞机计划(中科院高能所、山东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南京大学组成的ATLAS中国组),但是自主提出并牵头的大科学工程还没有起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提到“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由我国主导的大科学工程有助于汇聚国际一流科研人员到中国开展科研工作,有助于占据国际科研主导权,成功的大科学工程必将为中国在全球科研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打开局面。

(本文由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缪巍联合撰写,来源:文汇报,有补充、修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现引力波团队中有湖南师大附中的优秀校友
跨越数十年的接力:捕捉引力波的中国力量
“捕捉”引力波的中国力量(1)
科技文摘——致敬!聆听宇宙涟漪的科学家们
专访 | 引力波探测:“世界级难题”背后的清华团队
曹军威:引力波背后的“中国力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