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麻醉主任对话院长】

如何消除麻醉医师的“职业耗竭”现象?

如何解决麻醉科人员短缺、后继乏人问题?

如何加强麻醉医师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如何落实国家七部委的“加强和完善麻醉科临床医疗服务意见”?

麻醉科主任如何与院长碰撞出火花?  

医院院长怎样解决麻醉科发展瓶颈?

且看第一医学频道医疗管理栏目《麻醉主任对话院长》之“华山医院马昕副院长与麻醉科王英伟主任的精彩对白”!

一、华山医院概况和JCI认证带来的改变

持人:

今天我们来到拥有百年历史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非常荣幸将华山医院医疗副院长马昕和麻醉科主任王英伟请到第一医学频道医疗管理栏目《麻醉主任对话院长》。我们将根据国家七部委21号文件,探讨如何推进改善华山医院的麻醉医疗服务。华山医院是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我国首家通过JCI认证的部属公立医院。请马昕副院长介绍一下华山医院概况和JCI认证带来的改变。

马昕副院长:

华山医院是个百年老院,迄今有112年历史,现在是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在全国拥有一定声望。在我国历史上每一次重大事件中,华山医院都响应国家号召,派了大量医生护士到前线去。华山医院面积很小,但是前辈们居危思危,十几年前医院领导班子就制定了一个目标,在管理上要向国际精品医院学习。做什么呢?做JCI。现在全世界一千多家医院获得JCI认证,推动国际医疗品质发展,并且JCI也获得了WHO认可。从2007年启动到2019年一月,我们共做四次JCI,也深刻感悟到JCI对医院文化带来的改变,国际医疗品质的理念融入到华山医院每一个员工的血液中。刚开始做JCI,感觉是为了做JCI而做JCI,后面几届慢慢觉得JCI是管理的大事,是管理的抓手,每一次的JCI都是我们医院的一次凤凰涅槃,是不断攀升的节点。JCI不是刻板的条文,而是一个框架,督促医院在管理上不断发展。

二、华山医院麻醉科的概况

主持人:

接下来请谈一下华山医院麻醉科的概况。

王英伟主任:

我们全科有107名麻醉医生,承担了全院的手术麻醉及安全保障,三、四级手术麻醉的比例在上海是第一。麻醉科的发展离不开院领导的支持,以及外科的支持。全科同事在人员紧缺情况下,众志成城,为保障顺利完成医院的医疗任务做出了贡献。按照JCI的管理要求,我们麻醉学科分十个组,有医疗组、安全组、同质服务组和科研组等,每个组有2个组长,负责麻醉科日常工作的管理和自我检查,每个月进行一次自查,调动全科工作人员积极性,增加大家责任感。另外,实施亚学科管理,根据麻醉专业特色,形成心胸麻醉小组、神经外科麻醉小组等;围绕着提高病人满意度和病人舒适度进行JCI项目自我检查和纠正,使用多模式镇痛的方法,努力促进病人快速康复。科研分成两大块,一个是临床科研,另一个是技术科研。临床科研,就是利用强势项目如清醒开颅手术、肝移植手术,做一些科研工作。麻醉科的临床科研涉及科室较多,但麻醉科的基础科研要一枝独秀,有两个大方向:第一个是研究药物对神经发育的影响,第二个是研究疼痛的发病机制;去年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也获邀成为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Pain》的编委,说明我们的疼痛机制研究得到了国外专家的认可。通过临床科研和技术科研把麻醉科打造成能够在全国起到引领作用的(学科),这是我终身的奋斗目标。

马昕副院长:

麻醉科对华山医院来说是一个支柱学科,实际上也是参与学科。JCI要求:疼痛非常重要,是第五大生命体征,每天都要进行监护;很多医院病人的监控是呼吸、心跳、心率和血压,华山医院还有疼痛监控。麻醉科医生不单要负责所有手术病人的麻醉,还要负责全院病人的镇痛、镇静,这是麻醉医生应该去做的,而且麻醉科做得非常好!现在麻醉科已经走出手术室,所有的门诊都要有麻醉科参与,无痛胃肠镜每天都有。在快速康复外科(ERAS)过程中,麻醉医生起到了很大作用!现在的ICU做得非常不错,日间手术就要靠麻醉科的支持!

三、落实七部委21号文件,加强麻醉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主持人:

国家七部委21号文件要求加强麻醉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华山医院麻醉科将怎样发展呢?

王英伟主任:

麻醉科主要存在的比较迫切的问题,就是住院医生较多,而主治医生偏少,我就非常担心安全隐患,因为麻醉医生是一个高风险行业;麻醉医生如何应对风险,如何提高在麻醉情况下处理危重病人或抢救病人的能力,非常重要!我们麻醉科在大力加强这方面培训;另外,如何提高麻醉医生待遇,如何给年轻麻醉医生以美好的工作愿景、使其在学术上面能够发展进步,从而引导年轻医生热爱麻醉学专业?我想在人员稳定、梯队配置合理之后,可以做更多事情,使麻醉学走向围术期医学!我算了一下,华山医院麻醉科目前还缺60到70名麻醉医生。我们科目前有3名博导、2名硕导,22名主治医生,15名副高,所以大部分都是住院医生,只有12名麻醉护士。在我刚来华山医院时,麻醉科只有3名麻醉护士,这几年已经增加不少了,但从麻醉学科发展角度看还远远不够,至少还需要两倍于目前数量的麻醉护士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因此目前很多工作还是由麻醉医生承担,也降低了麻醉医生职业的幸福指数。华山医院麻醉科有很多特色,第一是清醒开颅麻醉,脑外科病人术中唤醒技术全国领先,去年我统计了全国三百多家教学医院,华山医院数量第一,很多教学医院到我们科室来学习清醒开颅麻醉技术。第二是可视化技术。第三是肝移植麻醉做得非常好,去年华山医院有三百多例肝移植麻醉。这是目前华山医院被全国同行认可的技术。智慧医疗也很重要,这次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换届改选,我非常荣幸担任人工智能(AI)学组组长,AI肯定会走进手术室,成为麻醉科医生的好助手。我们小组群讨论如何让AI走进手术室,可能未来五到十年,AI麻醉护士会出现。

马昕副院长:

麻醉科是医院的支柱学科,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麻醉医生流失或麻醉医生技术提高对外科发展的影响。近几年华山医院麻醉医生数量有较大增长,王英伟主任就是作为人才引进的。四年前我院麻醉医生只有三、四十人,现在已经超过一百人了。华山医院非常重视麻醉学科建设,四年前启动计划,每年从全国进行招聘,实行待遇留人、事业留人。麻醉医生以前在华山医院待遇不算高,现在每年都给麻醉医生调整,希望能留住麻醉医生。给麻醉医生良好的待遇,这点非常重要。麻醉医生的工作比其他医生相对枯燥了一点,工作强度也是比较大的。除了待遇之外,很重要一点,在评优、评先进方面要给他们政策倾斜。急诊科、ICU、手术室、麻醉科都是医院重点的科室,这些科室员工的饱满工作热情至关重要;出国培训申报的人大致符合要求的都会优先考虑,让他们有发展前景,对他们给予关爱和鼓励,非常重要。我们医院的工会做得非常好,有员工关爱计划;医院发展,不仅要医疗院长冲在前面,职能部门也要参与到这里面,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再苦再累不能累了我们的急诊医生、麻醉科医生!外科医生在外面无限风光,在后面是麻醉科医生在默默支撑着。

很多的辅助工作如果都交给麻醉医生去做我觉得是一种人才的浪费,麻醉医生应该集中精力做其擅长的。四年前我与王英伟主任就有高度共识,重视麻醉护士队伍建设;这次在落实国家七部委21号文件上,我们华山医院已经走在了前面;在未来几年,麻醉学科将会实现腾飞!麻醉科还需要人工智能(AI)技术方面的支持。通过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节约一些人力,也方便管理和进行同质化服务。七部委21号文件是一个春风,对我们麻醉学科是一个肯定,对我们医院管理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我作为医院分管医疗的副院长,衷心希望麻醉科在王英伟主任带领下再接再厉,不断攻坚克难,像其他学科一样让麻醉科成为值得华山医院骄傲的名片!

主持人:

通过刚才两位专家的精彩讨论,我们看到,为了推进落实国家七部委21号文件、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好推动改善麻醉医疗服务质量方面,华山医院做了很多工作。相信有国家七部委21号文件的保驾护航,麻醉学科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是上海市最早独立于外科系统的麻醉学专业科室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院正式建立了麻醉科,并同期开设了癌症镇痛门诊。通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麻醉科队伍逐步壮大,拥有合理的人员梯队、规范化的管理、雄厚的技术力量以及先进的麻醉设施,目前已建设成为一个在管理、临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齐头并进的规范化科室。

麻醉科现有员工107名,常规开展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心脑血管手术麻醉、移植外科手术麻醉、婴幼儿手术麻醉等高难度手术的麻醉,其中, ASAⅢ级及以上的疑难重症病人麻醉比例一直名列上海市前茅。科室拥有各类先进的麻醉设备和专职的设备管理员,设备包括:高端麻醉机和监护仪、经食道心脏多普勒超声、自体血回收仪、快速加温输液工作站、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可视光棒、便携式B超、肌松监测仪、连续心排量监测仪、电生理监测仪及全自动血气电解质分析仪等。科室整体人员结构和设施配置都已位居国内先进行列。

在历任主任徐振邦教授、潘银英教授、梁伟民教授、周守静教授以及现任主任王英伟教授的带领下,麻醉科开展器官移植麻醉、困难气道处理流程、婴幼儿气管内低流量禁闭麻醉、术中神经功能监测、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喉罩全麻等技术项目。科室本着“安全、同质”的医疗理念,大力提倡率先意识和创新意识,相继设立了唤醒麻醉,心胸麻醉,普泌麻醉等亚专业学组,积极开展各项新技术和新业务,包括:新入路的神经阻滞技术、术中唤醒麻醉、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磁共振麻醉技术、自体血液回输节约用血技术、围术期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重症患者肝移植麻醉等。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术麻醉量以每年8%的速度稳步提升,本科室医疗工作的质和量一直稳居国内前列。

麻醉科学科带头人

王英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全国神经外科麻醉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任《Mol Pain》(IF:3.58)杂志编委和中文版主编,《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副总编,《中华麻醉学杂志》常务编委,《Anesthesia Analgesia》等SCI收录杂志审稿专家。曾留学美国华盛顿大学3年并获美国医师执照。以通讯作者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著4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863重点攻关课题1项、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包括国自然重点项目等。荣获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银蛇奖”等荣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业界新闻】1963年!中国医生已经开始用分娩镇痛技术
刚刚,这位退休老教授突然拿出1个亿!他藏的可太深了......
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专访
不会后悔的医学专业,“麻醉学”专业浅析
一个医院医疗水平好不好,看看这个科就知道了
第七十一讲:麻醉医生如何阅读胸部CT片、X线片(冯霞、范淼教授)(附70讲高清录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