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你的故事,限制了孩子的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参与了思维过程。想象力贫乏,思维就狭窄,孩子的智商就难以充分发展。想象力丰富,思维则灵活,创造力就高。


对于10岁以前的宝宝,最主要的早期教育不在于提前学习多少课程知识,也不在于提前了解多少很深刻的科学道理,更重要的是保护并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作为妈妈,有什么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最好、最快地发展想象力?


讲故事+编故事+写故事就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


故事对于孩子总是有特别的吸引力。


在妈妈讲故事的状态下,孩子都会睁着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妈妈,竖着耳朵听着妈妈接下来讲述的每一个细小的情节,小心情跟着故事小主人公的每一次变化起起伏伏。


大部分妈妈,在这个时候一般都会习惯性地顺着孩子关注不断地往下讲,一路讲到孩子睡着。而且因为时间稀缺,许多妈妈在讲故事的时候还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一心关顾着讲完故事,导致忽略孩子的问题。


可是,事实证明,如果在故事特别动人的某一处停住,让孩子想接下来的情节,续写故事,孩子的想象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1

1

1


“狗尾续貂”:让孩子续故事


上海一位成功进行早期教育的网友妈妈说,她的策略就是每次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在讲到故事结尾前停住,让孩子去想,故事会怎样发展。等孩子想好自己的结局,第二天就由孩子先讲“他的故事”,等孩子自己再讲原版的故事。


比如,在讲“乌鸦喝水”故事时,讲到因为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面的水不多,乌鸦喝不着的时候,妈妈就会问孩子,故事里的乌鸦是衔来小石子扔进瓶子,用让水位升高的办法喝到水,那乌鸦还有其他什么办法喝到水吗?


这时候孩子就会联想到生活里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妈妈——


它可以用吸管,我喝汽水就是这么吸的;它可以扔一块布条,喝沾了水的布条的水;它可以叫来可以爬进瓶子里的昆虫小朋友帮忙;他可以像司马光那样砸缸,只要在砸缸的外面放好棉花,因为棉花会吸水……


就这样在妈妈刻意的教导下,孩子不但自发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想象力明显超出同龄小盆友、对于阅读、写作的兴趣更是大大增强。


现在随便给孩子一个命题他基本都能轻轻松松编出好几种乃至几十种故事结局,有一次甚至在学校里给同学们讲了整整一节课的故事。


孩子超强的想象力和知识存储量一下子让他家宝宝受到小伙伴的青睐,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就在“故事”中悄悄地得到了提升。



1

2

1


编故事更是激发想象的好帮手


在DR·魏的家庭教育方式中,他曾经提到过“续故事”这种启发孩子想象力的方式。


他在《大脑“暗能量”,打开创造力》一文中曾提到过,他常常和他女儿玩发散性思维游戏,这种游戏其实就是“编故事”的1.0初阶版。


比如,可乐罐可以做什么?

假如你是妖怪,你要怎样才能吃到唐僧肉?

假如,你认识天上的神仙,你希望从天上掉下什么东西?

……


问题如果停留在这,就是给予孩子发散性思考的启发,足够激活孩子的想象力、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


不过如果继续往下引导,让孩子开动脑袋,脑补出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就更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动力,充分挖掘孩子对于未知的好奇。


以“可乐罐可以做什么?”为例,妈妈可以循着这这个问题,继续问宝宝——现在有只小猪叫哼哼,他喝完可乐之后还剩下这个可乐罐,它想用这个可乐罐帮助它的好朋友,小鹿斑斑,小鸟啾啾,小狗星星,你帮哼哼想个办法好不好?

……

这样,孩子就会在妈妈的引导下,以可乐罐为线索,串起一个属于他的小故事,故事里不但融汇了他掌握的各种知识还有他对世界的认识,比如友情、亲情等。


别小看这样的多此一举,孩子在编故事中动用的思考能力,恰恰是我们成人世界中常说的优秀人才具备的特质——“跨界思维”“多维联想”


在这样一个“编”的动作里,孩子实际上运用到了归类、联想、类比、记忆等多种大脑活动,这种思维调动想信息量是极其巨大的,比任何的学习软件、培训班、课程都管用。


DR*魏曾提到过,他朋友和他6岁的儿子曾经针对蚊子讨论过“有多少种方法,可以处死这只蚊子?”的问题。


在他们最后想到的40多种方法中,孩子想到的方法就非常明显充分调动了他现有的各类知识储备、理解认知、想象能力。


比如,孩子说,可以把蚊子发射到太空,太空中没有氧气;可以把蚊子放到篮球里,给篮球大气,这样用高气压把蚊子给压死……;


因为孩子喜欢航天故事,他就能快速联想到太空无氧;因为孩子喜欢打篮球,他就会快速联想到,孩篮球打气的原理……


在问“可乐罐能做什么”的时候,事实上,孩子就用了本能的思维进行解剖。


从物体的形状、材质、大小……他会在这样的游戏里自觉地学会根据物体特质去和一切看似不相关但他熟悉的、可联想的、具有共性和差异的信息进行匹配和连接,然后根据他想象的故事主线进行串联,安排故事发展走向。


这样自如联想和把控的状态,不但让孩子拓宽了想象力的边界,也让孩子增强了对幸福的感知能力。


未来,在孩子长大的时候,这种多维度知识的跨界联想和运用、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对生活的平衡把握能力能为他们带来不同的新机遇和幸福感。


而这一刻,妈妈们要做的就是,保护并发展它们。


1

3

1

写故事就是故事3.0的高阶版


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想到的故事写下来,并“出书”。


在卫东老师所著的《我在美国当baby教师》一书中曾提到过一个有意思的事例。


一位叫Lianna的6岁小女孩,单词识不了多少,“书”倒写了7本,让人特别惊讶。


Lianna“随意拼写”摘录)


Lianna的书中,全是小女孩用自己的语言写的“流水账”,这样的故事除了孩子、父母,外人基本是看不懂的。


作为注重基础教育的典型中国式老师,卫东老师当时的心里充满了惊讶也带着几分担忧。


这样错误连篇的幼儿写作,在孩子给父母念的时候爸妈没有纠正吗?而这样的错误老师也默许没有纠正,难道不担心会延续影响到孩子未来的阅读?


Lianna的带班老师却告诉卫东老师——这种”随意拼写“,不但不是对孩子的放任不管,反而恰恰是对孩子最新的有效教育。


  1. 如果过分要求孩子的“正确率”会让孩子丧失写故事的激情好奇与热情,没有了好奇与热情的孩子又怎么会热爱阅读呢?

  2. 她用自己的书面语言可以完成与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任务,孩子会很自豪很骄傲。过分在乎“正确率”会让孩子忘记掉“文字只是工具”的本质,是舍本逐本的矫正。

  3. 对于孩子而言,就像画画一样,这是她“自个”的作品,如果擅动孩子自个的东西,孩子会很不开心,本质上这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那这样看似不牢靠的基础到底会不会影响孩子后期的正常学习呢?


这点其实也不需要过分担心。这种拼写错误的出现源自于孩子“口语和听力发育在前,书面语发育在后”的自然发育状态,等到孩子逐渐成长时这种问题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


孩子在5岁的时候,语言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但书面语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口语和听力走在前面、书面语发展落后的时候,自然孩子们们会用自己对语音系统的了解和判断,凭借“语音”进行”写作“指导。


这样的拼写,虽然错误,却有孩子们自己的规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阅读的增加对视觉记忆的帮助,孩子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运用耳扣延脑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孩子会根据自己对语言系统的了解和判断,慢慢地把错误的拼写淘汰替换掉。


就像小孩子学走路说话画画一样,不会有人担心年幼的孩子把2只眼睛画在额头上。随意拼写也逐步退出孩子成长的舞台。


“随意拼写”虽然不正确,却是帮助孩子们学“写”的过程减少障碍和困难的有效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孩子的自豪感保护孩子的想象力。


不在乎正确与否,只关心孩子是否写完故事,这样的习惯有悖于国人对于基础教育的传统认知,但未尝不是一个全新的思路。


有兴趣的妈妈们不妨可以试试,让孩子在续故事、编故事之后,也尝试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把故事写下来,并帮助孩子编订成书。相信这样从小“出书”的孩子,无论从想象力或是自信心都更加广阔扎实。



对于妈妈而言,本身懂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带孩子们去学习“学习的方法”。


在美国的儿童教育中,一直特别注重孩子的想象力保护。让孩子自己编故事,教师们的教学计划隔着孩子感觉走是很自然的事情。


在国内,即使大部分学校达不到这样开放式教育的状态,但是妈妈们的教育可以尝试这样的“学习探讨”方式。


想象没有边界,只有想象才能最大程度让孩子把组块知识链接成为新事物。


儿童时期的孩子,抽象思维还没发育完全,更多的是对具体事物的相关联想,彼此间的差异不会特别大。而长大后仍然拥有丰沛想象力的他们,在更多理解世界的工具帮助下,“独具慧眼”的他们无疑将比一般人有更多发现新机会的可能。




优秀妈妈和孩子的成长驿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时,“忽悠”孩子不是错
哪些绘本可以推荐给五岁的小朋友阅读?
我们为宝宝准备的故事大集
给孩子一片想象的天空
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六大好习惯
超强创造力孩子的典型表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