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哪是我們的心
          哪是我们的心?


作者:苏树华

 

     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想,等等,它们只是我们的心理现象,而不是现象的主人。何以见得?以听觉为例。我们听到一个声音,在我们的心里便会出现一个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听觉,佛教称为耳识。这个声音消失了,相应的听觉也就不复存在了。然而,这个能听的能性,它却不会随着声音的消失而消失,也不会随着声音的产生而产生,它是一个永恒当下的觉性,过去的声音是它听到的,现在的声音是它听到的,未来的声音也是它听到的,它是觉察一切声音的主人公。它究竟是个什么?还见得么?见即当下见,思则永乖疏。

      我们再以视觉为例。我们见到一个色相,在我们的心里便会出现一个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为视觉,佛教称之为眼识。这个色相消失了,相应的视觉也就不复存在了。然而,这个能见的能性,它却不会随着色相的消失而消失,也不会随着色相的产生而产生,他是一个永恒当下的觉性,过去的色相是它见到的,现在的色相是它见到的,未来的色相也是它见到的,它是觉察一切色相的主人公。它究竟是个什么?还见得么?见即当下见,思则永乖疏。

       再以我们的思想为例。我们生出一个念头,以这个念头为刺激缘,又会生出一个念头。前念后念,钩锁连环,念念不断,佛教称之为意识(我们要把这个意识转成妙观察智,不要把身家性命埋没在意识里)。后来,意识这个名称,被哲学、心理学所借用。念头也是生灭的,前一个念头消失了,相应的思想也就不复存在了。然而,这个能思想的能性,它却不会随着前一个思想的消失而消失的,也不会随着后一个思想的产生而产生,它是一个永恒当下的能性,它能生出一切思想。它究竟是个什么?还见得么?见即当下见,思则永乖疏。

      这个能见、能闻、能思、能想的能性,它究竟是个什么?它,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鼻能嗅,在口能谈论,在手能执捉,在脚能奔运,在意能思想。它,在处不同,显用有别,归元至本,唯此一心。世人谁能识得心?若能识得心,释迦在目前,万物在心中,古人所谓“天人合一”是也。

      莫把释迦当做他,释迦原来是自己。世上谁人识得己,呼声捉响昧主人。

      佛法的宗旨,是找回真实的自己,不是去找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传习录》是一本练习手册(二)
昨天、今天和明天
起心动念其实就是在分散你的能量
​【实证基础知识】 无相 无我 无念 心动
烦恼的根源
我已经离开,爱已不复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