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精髓儒家思想之仁爱(下)

原创 智鹏创业智慧 2017-11-22 10:23

按语:我滴个神啊!你的关注就是神助!10个月每天一篇原创文章,60万字的人生创业智慧,智鹏老师陪你用自己成长的速度震撼身边的每一个人。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的实践上就叫做“有教无类”。在战国时期,办学都是官府的事情,普通老百姓都没有受教育的权益,孔子就开始开设私学,他收学生不会问你的出身贵贱,也不会问你到底是聪明还是迟钝,都可以来受教育。所以孔子的仁爱是身体力行的。

仁爱,在政治上强调的就是以德治国。德治的基本精神,其实就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仁”的基本内容就是要爱人爱他人爱众生。这种爱人就是推己及人,不只是爱身边的人,爱自己的亲人,更要爱天下大众。爱人就是要有仁德之心,也就是佛家讲的慈悲之心,尊重人、关爱人、帮助人。孔子认为,爱人就是要将家国天下紧密联系在一起。孔子的仁爱学说,奠定了后世儒家仁政学说的基础。所以后来孟子强调仁政统一天下,同时通过“仁”来治理天下,叫以德服人,反对以武力使众人屈服的霸道政治。孟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政治清明,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孔子对大同世界有自己的向往与憧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就是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究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所以做为人不但要抚育自己的子女,还要奉养自己的父母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让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幼童能顺利的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和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这就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所以孔子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意指真正仁爱的人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一个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也不要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仁爱的本质就是孝悌,这是为人的基础。儒家认为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且应着重于对父母的尊重,因为如果一个人缺乏孝敬之心,不能赡养父母,甚至把赡养父母等同于饲养犬类,就是大逆不道!没有孝道,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敬畏。“孝”的本质就是长幼有序,就是伦常。其实这也是中国过去几千年来社会结构稳定的基础,因为“孝”客观的结果是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儒家的思想认为,如果父母有过失,儿女们应该婉言相劝,力求其改正,但又并非对父母绝对的服从。

“孝道”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如果还健在的话,子女的义务,就是要多陪伴父母和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门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一定会很厉害,但是也不能反对一个有了明确目标的人外出去奋斗。

悌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兄弟姊妹之间的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和做学问的根本。它不是一种教条,它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

有子(孔子的弟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把孝悌上升到为“仁”的根本的高度,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就不会触犯上级,就不会造反,这就是基础,这就是本,把根本、把基础做好了,自然就会生出“仁”道,这就是仁爱之道。

今天解读儒家的仁爱思想,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和中国都面临着生态环境的问题、人类生存困境的问题、和谐家庭的构建问题,包括新时代人的自我进化的问题。可以说仁爱的思想仍然具有普世性价值,如果这个世界大家都用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大同世界也就实现了,这就是仁爱的现实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人者 人恒爱
孝了,你就顺了【论语心得】第18集
韩星:儒家仁爱的五个层次和四个方面|儒家|仁爱
三智师说 | 徐小跃:诸子思想概述——孔子思想:仁
仁爱
儒学源流:仁者爱人,由己推人,天下大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