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证辨证的一点体悟|仲景学术
 庄严的<<姜附剂临证用药谈>>可以让大家探求到更深层次的体质的本质,或者说是高层次的深层的药证理念,!总之,中医的黑箱理论模式是很难准确构建的,一定要在自己试药体会或者亲人的长期追踪关注用药的变化基础上,慢慢逐渐探讨,黄煌老师的经方理论是我最好的构建材料!

我是自学中医,我没全面严格的病案.

但我因病学医,一直自己试药,看书,实践.

  我讲讲我的试药的一些经历吧!我不善言谈,讲不好,只希望大家理解我的本意,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出生15天就得病,家乡叫小儿惊风,西医是束手无策,是一位中医家传的老婆婆(专治小儿惊风)
      救了我.15天的幼儿竟喝20付和大人同量的汤药!我从此和药结了缘!我是多病的身体,
   我喜欢中药的滋味,不愁吃药,家乡人都知道我是最难养的病孩,小病不断.长大的我,体质还是弱,
   我先后患了鼻炎,痔疮,消化不良,很严重,也很难治,我开始了自学中医.在外出打工的时候,我用工资买了4000多元书籍开始自己吃药实践,看书思考学习.我开始吃明清温补学派的药,没任何感觉变化.我吃中成药为主,有地黄丸系列,补中益气丸,建中丸,理中丸.天王补心丹,健脑补肾丸.还有解毒泻火系列人参健脾系列,.......吃药没效果,书也是成了纸上谈兵,很明白,又很困惑,中医药该怎样取效呢?

我又开始苦读苦闷内经,我精读细读,也和别的书交叉读,再苦苦思考,理解,读了4边,还一边吃药找组方治病取效的方法,很少用经方,因为中成药没经方.结果是雾里看花,中医给我的感觉很近又很远!
内经很苦燥,我开始伤寒论与金元名著的学习,对伤寒论,开始无法深入,泛读几遍,只明白一些术语.因为书太简炼,我以为太简单,又去看金元书籍.这些书和内经联系多,我精读过内经,对这些书的方药理论能深入思悟探索,但方药效果或有效或无效,苦思冥想,有些隐约模糊的感悟认识,认为方药奥秘不在明清应去内经,金元以前古典探索.,又回到伤寒论,我又买了伤寒参考书籍,放弃伤寒论学校教材.看中医高级伤寒论研究丛书,觉的对伤寒论能读进去了.加深了伤寒的认识.其间也读了很多现代名医的学医,治学资料,知道了经方,时方,经典,温病等概念.我开始注意经方书籍,同时,我自己用药继续,没用经方,我还是无法在试药中找到组方用药治病规律.还是门外汉.本草也看了几遍,只熟悉了药物.不知其所以然.但我的试药依然坚持,我对自己试吃药保持很大兴趣.在试吃药中书和实践结合.
  一次在书店看书,看到了火神书籍,随便好奇的买了本,但因很难懂的易学理论,我没看进去.又试着买了庄严的书籍,结合火神三书,突然对中医方药临床有了明朗的认识.我重新全心投入到内经,伤寒,的学习中.对中医学习提高了层次.慢慢知道还有个经方学派.我陆续收集经方明家书籍资料.这段时间,我跟据庄严老师<<姜附剂临证经验谈>>的附子理中丸和桂皮来实践感受探求方药规律.从2007年秋吃,到2008春.有5个月,收获很大.我高兴的发现我`找到了学习方向.我要攻读伤寒论,经方派,火神派,但苦于书籍难求.我学习很慢!
  从2008年初到现在,我开始试吃汤药,以经方的桂枝和附子相关方药还有一直就吃的桂皮,附子理中丸断续吃,因为吃汤药了.我吃药.量很少,附子理中丸1-4粒,正常是6-8粒.我一般吃2粒.身体经过半年吃药,鼻炎,痔疮,脾胃病出现明显效果.我对经方坚定了信心.实践是检验理论最可靠的标准,
       我又读了伤寒质难,伤寒求是钩玄.李克绍论文,伤寒研究集成,对伤寒论的理论认识有了质的提高,对方药临床理论学习进度还是很慢.只是实践吃药效果显著.我因此也对学习很有信心.

    2008年夏.我先后买到了扶阳讲记,期盼以久的黄煌教授的50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经方的魅力.还有中国汤液经方张仲景用方直解,火神派探讨,我对经方方药用药理论体系学习开始了大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我的实践用药也因读书.药效.出现提高,开始有自己的用药思路,有了自己的组方用药经验和感悟.能够把药,方,人,体质,症,证,自我试药吃药感受,变化联系起来,有了自己的用药理念,不再被动去吃药用药,自己去主动找方组药,换药,加减,我的身体也因此而变的很好,体弱多病全身经常不舒服的现象不知不觉的消失了.我试着给年老多病的母亲吃中药.2008年夏天,我因打工,做建筑重体力劳动,身体劳累过度,因买书,生活费紧张,饮食很差,高温酷暑,身体变的虚弱,一次回家,洗头后,虽然夏天,但感到受凉,开始出现感冒症状,我没在意,到晚上,开始发烧
身体沉重,呼吸有些累.脸热呼呼,干烤,但心里不难受,头还清醒,不很头痛,脖子发挺,发硬,第二天早上全身无力,发紧,不冷,我晚上没吃药,脉一直很弱,很细,似有似无,没有浮,没数脉,我一直脾不好,胃很好,没病,我没吃感冒药,头也开始由脖子发展,感到沉重,没飘,有些晕,身体内部一直没热的感觉,我以前经常大便稀,现在也没啥感觉,还是怕凉的感觉,心理不难受,而是全身肢体酸痛,沉重,我体温36.8-37.5逐渐升高.消化系统没啥感觉.吃饭很少,不恶心,喝不下水,不想喝白开水,喜欢喝淡附片(1-4片),炙甘草,干姜(拇指指甲大),好像加过白芍(几个).煮出的药水很清,几乎无色,偏淡淡的炙甘草色,口感不苦,不很辛,不很甜,象白水,我一杯杯的喝,频繁小便,小便白色,我高烧38时,全身骨骼,肌肉难受,很沉重,头有顶的感觉,心里不热,有凉气怕凉的感觉,喜欢喝热汤药,不停的喝,半小时一杯,晚上二小时一杯.,不喜烫,只感觉头烧烧的,口不干,口淡,舌是脾湿那种,有齿痕,舌不黄,不干不涩,舌没黄厚苔,我难受,有些支撑不住,母亲很着急,担心象白水是的溦量的汤药会治愈38的大发烧,我有庄严老师的理论支持.有自己吃药试药的感悟经验,不慌,我心里很平静,只是想睡,晚上脑子乱,头不清,头有些晕沉,有烧的感觉,全身酸痛,难忍,有些昏昏沉沉,我喝药,可以自己起身,当时喝药间隔时间长会病情加重,我看着时间,不断测量体温做记录,对照庄严的书籍理论,我没用书上的方药,而是我凭一年来试吃附子类方药和经方学习的认识,还有自己试药试的药量规律,自己吃的四逆汤,以附子为主,自我认为是增强体质,改善衰弱的机体运行状态,回复正常状态.


我无法预测时间何时结束,由于高烧难受,我忍不了,就看<姜附剂临证经验谈>,查看一般病愈期,我了解道一般两天,我就忍受着,不停喝汤,我心里不渴,但却很爱喝,象喝茶,喝不下白水,凉水不敢喝,心里不想喝,

  我平时没有身体内部病患,只是滑精,下体肚子都有阴性体质特征.因为鼻炎(消炎药不起作用,感冒经常引起鼻窦炎,头痛厉害,鼻子怕凉气,不敢呼吸,鼻炎药吃了,有时全身不舒服)经常流清水,)痔疮肛裂流血,有时便血,稀便和硬便球都有


我通过溦量用药以附子理中丸加桂皮,病患消失!外痔流脓的肿球回复,(留下稍突的软块)大便不再稀稠不调,饭量大了,精液不再凉了,不滑精

因长期用附子,对三阴药有了信心,有了经验

我感冒发烧就自然考虑选用四逆汤.

家人很担心把人烧坏,但我不害怕,我以看了伤寒质难,对经方,对伤寒有了很深的认识.

37.5-38的大发烧经过一个反复下降又回升后,在第四天不知不觉回落,身体在第二天晚开始舒服,身体精神好转,第4天还是有些烧,由于几天的折磨,我无精力去看体温了,精疲力尽了,但人没有虚脱,先是精气神好转,体温才随后回落.


这是我用经方的转折点.

以后,我精读了黄煌教授的著作,开始扩展经方使用.黄师的书籍的方药体质理论思想让我加减经方,熟悉别的经方提供了临床依据,加深了方药,人病的理解,黄师在我中医学习中,给我第二次飞跃发展的台阶

我的家人也开始认可我的成绩

我开始为家人开方开药

是庄严老师让我找到中医的门,黄师的理论使我对中医开始入门.

体质辨证,药证,及治疗病了的人,不是人的病,让我找到中医的感觉.

2008年夏,母亲膝部出现急性的肿大,变形,痛痛,医院治疗无效,偏方没效,我考虑母亲长年胃病,这4年加重,不愈,身体下凉,上热,体虚,多病,仔细看黄煌十大类方.50味药证,还有经方传真,庄严中医理念,开了真武汤和四逆汤,轮换试吃,最后以真武汤治愈,十天好转,一个多月恢复,我是根据母亲的病史及体质判断开药的.没脉诊,当时的脉是急大紧吧,我摸不准,我不会摸脉,如果按脉下药,我不敢用附子,那不是附子脉,真武汤和四逆汤的脉好象也不符

我对自己的成功用药很欣慰,我总算能治病了,而且一个刚对中医有感觉的人治愈医院治疗无效的疾患!我坚信经方!

2008年,母亲因不喜吃药,身体体质还是很差,经常腹痛腹泻,肠炎,还有肝寒的急泻,秋天西医治疗多次,还是反复不停,一直吃药抗,我在外打工,无法开药,

2009年,元旦后,我回家了,春节半个月时间,母亲因受寒,开始出现感冒,很快病倒,我但心附子诱发母亲的胃炎,没敢用附子了;理中丸,也没用真武汤,以受寒治疗,用桂枝汤,小柴胡汤少,颗粒(少)加了点细辛,症状减轻,母亲不喜喝药,刚变轻就停了,而又出去购年货受寒,病情加重,咳喘,口干,不喜喝水,(三阴体质)舌白淡,鼻干,发烧,头痛,(受寒感冒症状)脉急大有力不浮不沉.呼吸道干,喘,流清涕,开始困难的咳白粘痰,很难咳出,憋的脸红.我先用桂枝汤加附子,效果慢,还反复,5天后症轻,但因停药一天,又发作而且加重!我不在用桂枝,决定用真武汤!我看了黎庇留的一则医案(P73页,咳症阴虚阳虚必辨!)我又慎重读了黄煌教授的芍药药证,附子药症,白术药症,自己理解为:附子加强改善三阴状态,增强体能,白术改善腹部寒凉不适,也推动水汽运行,干姜(没生姜)也不想用,),茯苓(口干,呼吸道干,虚火生痰)白芍治咳喘,母亲夜里突然加重,我开始认真查书后,确定三阴病为重点,咳喘很重.却是标!母亲这几年病很重,体质很坏,西医名中医都治过,很容易反复,我中医刚有感觉,不感乱开药,我也没经验.但我确信母亲应以阴病为主方.夜里1点,我起来熬好药,母亲吃了,几分钟就没动静了,我不解,药效这么快?还是.....?我喊了母亲,她说困极了,不咳了,都好些了,喝药没反应,很舒服,我方心下来!我心里想,我又成功了,(治病不必盯着当前的症状,要治病了的人!!!!!!!!!!!)严格说,西医治人的疾病,中药调养病人!不是治病,是调理病!要熟悉药证,体质与药的关系!病与体质相联系,体征,身体有规律的某些状态,表现和用药联系,这是我现在的认知水平.我的学习方向是在熟悉药证体质方证基础上再以易学和道家思想及内经建立药,方.证病,人体质的用药组方的思路构架,让药方病的关系更清晰!

   我母亲的胃部不适四年了,去我姐那东营市油田中心医院西医检查了,刚回电话,胃没病,而透视发现肝部有黑色变化.我要加速学习,为母亲的建康尽力吧!母亲去时,她的脉寸尺弱,很似无,而关脉很有力,独大!我不懂脉!我无语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证是打开经方宝库“金钥匙”
论方证对应中证之内涵
病机与临床·下篇·第一章·圆机活法
李克绍治学方法及临证方药经验
【经方学堂】黄煌:我的中医之路(中)
名家教你用成方,大大提高临床疗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