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器材杂货铺】蔡司SUPREME PRIME全球首次技术测试


卤化银得到了蔡司官方支持,并且参与Supreme Prime全球首测,有这等好事卤化银当然要给大家谋福利啊!提前发出来让你们过过瘾。


不会占用大家他多时间,本篇文章三个部分:

  1. 镜头测试样片【Zeiss Supreme Prime / Cooke S7/i / 2AGBR FF】 

  2. 镜头测试分析【数据&参数分析 / 成像分析 / 卤化银找专家约了稿】

  3. 全画幅未来趋势及应用【优劣势对比】



废话不说上视频




ZEISS SUPREME PRIME 25MM





ZEISS SUPREME PRIME 85MM



ZEISS SUPREME PRIME 50MM vs COOKE S7/i vs 2AGBR FF



由于公众号只能发三个视频,所以COOKE S7/i 和2AGBR的测试样片可以通过历史信息查找到...


镜头的评价很难,个人偏好会影响大家判断,所以卤化银不做主观的评价,大家自己品味吧...


第二部分是约稿,不代表卤化银个人观点...


4K H264 版本

https://pan.baidu.com/s/1ykz0M4dy11PCiSNp0ACcSg


1080P高清版本

腾讯视频搜索:2AGBR






“承蒙卤化银老师错爱,有幸参与Zeiss Supreme Prime系列电影镜头的中国地区首次技术测试,并撰写本文简述Zeiss Supreme Prime与Cooke S7i ,2AgBr T2等镜头的测试感受...


众所周知,影响一只镜头成像素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光路设计,膜系设计,机械结构设计。


1.光路设计决定了球差,慧差,像散,场曲,畸变和色散,前四项影响成像的锐利程度,畸变影响了画面的第一印象,色散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画面的色彩表现。


2.膜系设计则影响镜头的眩光表现,反差水平,色彩表现。


3.机械结构设计主要针对镜头的呼吸效应,不过这是不严谨的说法,具体原因后文详述。


依照上述逻辑关系,描述本次测试的个人感受。



光路设计的分割线




因为本次测试的时间和设备限制,我们无法读取准确镜头MTF数据,而是采用了逆投影的形式目测lp/mm,因此球差,慧差,像散,场曲这四个小项合并为锐利程度测试,全部测试基于各只镜头的最大光孔,焦段选择了三组镜头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24/25mm,50mm,75/85mm。受条件限制,并且Zeiss Supreme Prime和2AgBr T2系列镜头还处于样机状态,本测试仅为初步的定性分析,并非定量分析。


锐利度测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心分辨率,第二部分为边缘分辨率。中心分辨率部分直接截取自RED DMSC2 MONSTRO 8K VV,边缘分辨率来自相机拍摄的逆投影结果。


首先我们来看广角焦段,左侧为2AgBr 24mm T2.1,中间是Zeiss Supreme Prime,右侧为Cooke S7i。


截取自Red Monstro 8k VV的画面中心结果显示三支镜头很难观测到明显的锐度区别,三支镜头的中心分辨率都能满足8k画面所需要的解析力,但这并不代表三支镜头的实际中心锐度没有差别,逆投影的测试读数显示Zeiss Supreme Prime 25mm T1.5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录得200 的lp/mm,是三只广角镜头里最好成绩。

边缘分辨率方面2AgBr 24mm T2.1镜头率先翻车,在逆投影的测试环节中能观测到光轴偏移问题,这里就不放图了,有兴趣的可以移步卤化银老师的视频测试部分观看详情。关于光轴偏移导致的边缘分辨率下降的问题,老实讲,这并不是一个新鲜问题,我会在本文的结尾部分单独描述。


Cooke S7i 25mm镜头的边缘表现略逊于Zeiss Supreme Prime ,但个人见解是并不会影响正常工作。




在50mm这个焦段,中心分辨率的截图就不放出来了,手机上看图,即使有差别你也很难观测的到,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三组镜头的中心分辨率都没有问题,跟25mm焦段的结果一样,三组镜头都完全满足8k电影机的需求,在逆投影上读数最高的我以为是Zeiss,但结果并不是,也不是Cooke,而是2AgBr的50mm T2。


进入到边缘分辨力部分,有意思的事儿来了。

Zeiss的这只50mm镜头特别有意思,Supreme Prime 50mm前组第一片是一面负镜,也就是内陷的,算是典型的反望远结构第一片设计,Zeiss前作Otus 55 1.4和Master Prime 50mm都是类似的设计,极高的中心分辨率和极平坦的场曲让人印象深刻,但Zeiss这只Supreme Prime 50mm似乎没有延续这种风格,因为Supreme Prime 50mm的镜组非常短小和精炼,更像是双高斯的结构?因为没有看到结构图,所以我也不好妄自揣测,我甚至怀疑是不是我记错了。多说一句,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情今天就不过去了,如果有朋友今天会到发布会现场,麻烦再帮我确认下,谢谢。


后来测试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的疑惑,2AgBr 50mm T2的分辨率从中心向边缘呈线性的衰减,基本在我的常识理解范围内;Cooke s7i 50mm T2中心分辨率中规中矩,但场曲的表现非常出色,即使是在极限边缘处也录得了很好的成绩,整体上和Cooke S7i 其他焦段镜头的场曲风格接近,一致性做到这种程度殊为可贵。2AgBr和Cooke的50mm镜头的边缘分辨率衰减表现都不错,而Zeiss Supreme Prime 50mm的表现非常神奇,详见下图。



 


从左至右依次为Zeiss Supreme Prime 50mm的距离画面中心约30%,60%,90%时的pl/mm读数。


我们可以看到距离画面30%的次中心处,Zeiss Supreme Prime 50mm表现的并不是非常锐利,在距离画面约60%处,画面的锐利程度达到了极值——140pl/mm以上,在画面的极限边缘,依然保持了非常优秀的分辨率。

这种不是很常规的设计完全出乎我个人的意料,经过咨询朋友,朋友的看法是这种设计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是一种更强调立体感和风格化表现的设计,跟之前Zeiss电影镜头的严谨精确成像风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区分。

也许是时候改变我们对Zeiss的一些刻板印象了。






来到75mm焦段,有意思的事情更多了,这次的主角换成了Cooke。 


 




以上分别是画面中心和全画幅极限边缘分辨率测试结果



左起2AgBr 75mm T2,Cooke S7i 75mm T2,Zeiss Supreme Prime 85mm T1.5


Zeiss在焦距上稍微占了一点便宜,整体分辨率读数的成绩也是最好的,即使是在全画幅画面的极限边缘,也录得了200lp/mm的成绩,2AgBr 75mm T2紧随其后,中心分辨率无可挑剔,但边缘输Zeiss一筹。而Cooke的成绩可以说是非常的放飞自我了。当时我和卤化银老师基本是大眼瞪小眼的状态,我知道有些镜头设计师会刻意的降低75/85mm人像镜头的锐度,以配合导演和摄影指导的镜头表达,但做到Cooke这种极端情况,确实比较少见,以至于我们一度打算再找一只Cooke S7i 75mm镜头做对比测试。




这个时候就必须上人像部分的主观测试了。 

左起2AgBr 75mm T2,Cooke S7i 75mm T2,Zeiss Supreme Prime 85mm T1.5

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Cooke S7i 75mm T2的设计风格非常突出。偏软的画面,最低的反差水平带来的是柔和的画面风格,还有最好的辨识度。需要指出的一点是:Cooke S7i 75mm 在光孔收到T4时,会很快恢复到和其他两只镜头接近的锐利程度。


以上就是我关于锐利程度测试的全部感受了,我本不想过多的强调锐利程度测试的内容,现在的内容已经超过了我的原有计划,我更想说的是通过这第一阶段的测试,已经能初步感受到各家不同的设计风格,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



畸变测试的分割线




老实讲,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非常严谨的畸变测试,而且现在后期技术的持续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放宽了人们对镜头畸变的要求。

我们目测的结果是Zeiss Supreme Prime这三只镜头有着最好的畸变控制。

2AgBr T2系列表现中规中矩。

Cooke S7i系列的畸变最大,但跟之前S4i时期的畸变风格非常接近。


我个人的感受是,如果你对畸变有非常严谨的要求,比如涉及到大量VFX场景的情况,我推荐Zeiss Supreme Prime;如果你需要适当和统一风格的畸变来帮助导演实现某些特定的镜头表达,那就选Cooke S7i;如果你认识卤化银,那就有机会选2AGBR FF T2...



色散测试的分割线




色散分两种,轴向色散和倍率色散。

在焦点处出现的紫边或者彩边(Color Firing),一般是轴向色散引起的。

在焦点前后,景深范围之外的彩边,一般是倍率色散引起的,典型的情况是焦点位置前后偏紫和偏绿,而色散的消除主要由光路设计和硝材的选择决定。



这次测试因为时间原因,我们没有做非常完善的色散测试,下面会贴一些图来简单展示三组镜头的色散控制。 

左起 2AgBr 50mm T2 ,Zeiss Spureme Prime 50mm T1.5 ,Cooke S7i 50mm T2


 

左起 2AgBr 75mm T2 ,Zeiss Spureme Prime 75mm T1.5 ,Cooke S7i 75mm T2



第一张图主要展示焦点位置轴向色散的控制水平,第二张图主要展示焦点之后倍率色散的控制水平。


综合来看   Zeiss Supreme Prime和2AgBr T2的表现要更好一些。




膜系设计的风格线


Coating是镜头制造的重要一环。

膜系设计几乎完全决定了镜头的反差水平。

膜系设计和镜头内部消光措施一起决定了眩光的表现。

膜系设计和硝材的选择一起决定了整个镜头组的色彩一致性表现。


我个人更偏爱低反差的镜头,眩光表现看项目需要,色彩一致性是评价电影镜头素质重要指标。


具体的测试片段可以看卤化银老师的测试视频,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但从膜系设计和工艺角度看,我个人认为Zeiss Supreme Prime的膜系设计和工艺没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侧壁消光的处理更不用提,Flare纯净而锐利。


Cooke的膜系设计使得画面反差比Zeiss要低,2AgBr的设计比Cooke更为激进,反差水平和眩光表现没有优劣之分,全看个人风格和项目需求,但还是那句话,技术层面上,Zeiss的工艺明显要更高阶,也更难模仿。


给跪。





机械结构的分割线




机械结构的设计对镜头的成像素质有着重要影响。

Cooke的cam-type结构,Zeiss Master Prime的双重浮动合焦结构都曾荣膺奥斯卡技术进步奖。其中双重浮动合焦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镜头的呼吸效应,但在某种程度上,MP的复杂结构也使得镜头体积的急剧放大,Zeiss Supreme Prime是否也采用了双重浮动结构在我们测试的时候还不得而知,但当时测试五只镜头的呼吸都很自然,没有太多突兀的感觉。

在这里额外多说两句Arri Signature Prime,为了减弱Arri Signature Prime的呼吸效应,Arri的策略是采用了远心设计和放大卡口直径,跟MP的双重浮动结构是两条技术路线,但有利就有弊,不过因为我至今没有摸到过Arri Signature Prime,所以孰优孰劣还不好评价,不过老实讲,很期待卤化银老师搞个ZSP和ASP之间的PK。


机械结构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配合光路设计和装配工艺流程设计一起缩小装配工差,提高装配精度,三者需要紧密配合,互相妥协,既所谓的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DFMA,针对制造和装配进行优化的设计。这一点上三组镜头是三个不同的层次,Zeiss无疑站在三组镜头的最顶端,尽管我们测试的只是工程样机,但已经把量产成品和定制产品远远的甩在身后,在逆投影的光轴测试和虚化方向性测试上,Zeiss都有着最好的精度。


没话讲,跪了。



要去睡觉的分割线




稀里糊涂说了这么多,似乎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不少。

其实还有些测试内容和素材没有放进去,但再过一会儿发布会就要开始了,得给卤化银老师交稿了。


如果有机会也有时间,也许我会把剩下的内容更新上去。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测试,我似乎看到了Zeiss在风格化设计上的趋势,Cooke Look对业界需求的深刻理解,还有卤化银老师的努力和恶趣味。


最后,时间仓促,能力有限,如有疏误,还请指正。”



卤化银给上文一个总结,他的意思就是蔡司镜头很牛B!




全画幅优势:


  1. 更加精准的镜头语言

    正如《敦刻尔克》的摄影指导霍伊特·凡·霍特玛曾提到过IMAX摄影机肩抗运镜时,镜头动势更大。【适合大画幅拍摄的类型如下:动作片,战争片,科幻片,史诗类型片。在纪录片或者特种摄影如航拍】


  2. 追究极致的透视关系

    全画幅拍摄相对于S35画幅有一个1.5倍的比率,全画幅的透视关系可以帮助透视压缩【带关系镜头可以在原有的构图下有更好的亲密度】


  3. 全画幅40mm相同物距时等效S35的25mm,更加接近于人眼【人眼透视接近于40mm镜头,但是幅宽可以达到25mm】在追求真实感强的题材上可以有所突破。之前为了单纯的得到25mm的幅宽,我们可能要牺牲画面的整体质感,选用变形宽银幕镜头拍摄,但是现在可以使用全画幅镜头进行拍摄,更加逼真,而且不会因为变形宽银幕镜头而失真。【变宽有变宽的特点,这里不是说变宽不好,而是说有了更多的选择,假如不希望有特种炫光效果话,或者使用ARRI MA镜头也能避免不必要的畸变和变宽的炫光】


  4. 物距更有戏剧张力

    镜头语言的变化还要体现在物距的变化上,我们为了得到相同的构图,拍摄时会比S35更加贴近拍摄主体,这样的拍摄会让摄影更加融入故事的情节之中,让戏剧张力更大,更好的完成各种情绪运镜。让摄影师身临其境,成为演员的表演支柱,更好的互动。


  5. 全画幅机器可以使用S35的变宽镜头

    我们可以使用S35的变形宽荧幕镜头进行拍摄,因为裁切后的6:5或者4:3的画幅比会比


全画幅略势:


  1.  焦点更难跟

    因为像场变大,为了构图我们会离拍摄主体更近,所有镜头的近焦焦点都很浅。对摄影大助的要求更高。到底有多难,卤化银就不吓唬你了...


  2. 灯光需求更大

    因为光孔大不容易跟焦点,所以等效S35的全画幅光孔都要缩小两档左右,所以这样的设置会导致主流的ISO800的摄影机变成ISO200或者更低。


  3. 打灯难度加大

    由于拍摄全画幅会更加贴近拍摄主体,所以打灯是更容易上影,换而言之,更广的幅宽会带到更多的场景,所以对于灯光设计的要求更高。



  4. 镜头色散

    全画幅镜头对光学要求更高,过时的镜头设计不能运用到新的全画幅拍摄,球面镜很难满足像场边缘的画面质量。由于像场变大,数字感光器没有深度【胶片有厚度,假如胶片上层不成像,胶片底层可以补救,《敦刻尔克》使用IMAX,也是因为15-perfs的胶片有厚度,假如使用数字的65mm机器很难得到纯净的画面,画面或多或少会有各种光学问题,焦点问题同理】


  5. 摄影师更难驾驭

    假如习惯S35拍摄摄影师很难适应新的镜头语言,透视,物距,打灯方式,焦点都会困扰拍摄节奏,移动组也是如此。【对于习惯S35变宽拍摄摄影师更容易上手】



全画幅是一把双刃剑,对行业洞察力最强的百年企业ARRI也加入了全画幅的变革,而且带来了两款巨婴产品。纵观历史,每一代摄影技术的变革,ARRI都做出了丰功至伟的贡献,我们现在主流镜头卡口PL就是ARRI公司所研发推广的,如今的LPL虽然没有完全推广,但是对于一个百年服装品牌,一定是有所预见的...


全画幅镜头的硝烟已经悄然开始...






历史文章传送门:

  GEMINI是烧你家房的一根小火柴!

【审美灯下黑】银翼杀手2049 镜头语言分析(三)

【审美灯下黑】银翼杀手2049 镜头语言分析(二)

【审美灯下黑】银翼杀手2049 镜头语言分析(一)

【审美灯下黑】BSC采访大神ROGER DEAKINS特辑

【审美灯下黑】ARRI采访灯光师BILL O’LEARY特辑

【审美灯下黑】西方美术史中的灯光师

【器材杂货铺】卤化银永远比你知道的早一天!

【器材杂货铺】学习S M新姿势

  2018年跟着卤化银开启新世界大门

【器材圈】及智慧和美貌于一身的卤化银要搞事情啦!这次很牛逼!柯南上身!

【技术圈】RED 七宗罪

【艺术篇】生拉硬扯的能力我就服ARRI!

【摄影圈】画质之王—ARRI

【租赁圈】ARRI发布会总结

  祝ARRI新机器大卖




2AGBR可能是你见过最野的公众号


据说关注我的人都变TMD有文化了


楼上是世界上最美的化学式,没有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细数缔造了奥斯卡影片的电影镜头
解读4种电影镜头的特点,教你如何用镜头讲故事
遍赏各国“佳丽”——玩家侃老镜头 [复制链接]
历史上的电影镜头四大家
传统大画幅镜头把玩推荐(转)
ARRI大拿强势评测:终于摸清楚了胶片镜头与数字摄影机镜头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