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氏清暑益气汤合三仁汤化裁治暑湿高热

        冯某,女,9岁。
        患者因“发热1天”于2015-08-30至十三行国医馆中医内科就诊。患者平素易感冒,1天前空腹食雪糕后不慎淋雨,昨晚出现发热,体温骤升至39.5摄氏度,自服退热药后汗出热稍退,今日上午仍高热不退,刻下体温39.5摄氏度,恶寒,少汗,鼻塞流清涕,四肢厥冷,肌肉震颤,全身酸痛,疲倦乏力,前额头痛,口干喜热饮而不欲多饮,咽痛,偶咳,痰少色白,纳差,恶心欲呕,大便正常,小便黄。舌淡苔白厚,脉濡数。

        此为暑湿初起,外邪郁遏肌表之证。暑湿袭表,闭阻卫分,则见恶寒,邪正交争而为身热。暑性炎热,故其身热较高。暑湿遏阻经络肌肤,则身重肢节酸楚、头痛、少汗。湿邪内阻,气机不畅故纳差、口干不欲多饮。舌淡苔白厚,脉濡数皆为暑湿在表之征象。

辨证:暑湿袭表,中阳不足

立法:扶正祛邪,透邪达表,涤暑化湿

方药:李氏清暑益气汤合三仁汤化裁

黄芪15  北杏仁10  苡仁20

厚朴10  藿香叶10  佩兰15 

葛根30  土茵陈15  苍术15

郁金10  苍耳子10  甘草6

三剂,水煎服,服后温覆休息静养。

复诊,患者服上药1剂后即汗出热退不复燃,3剂未尽而诸症皆退,遂拟六神汤调养脾胃善后。

        分析:此案虽发于处暑之后,岭南暑湿犹盛,此时气候炎热,暑气既盛,雨湿亦多,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湿热合而为患,患者平素中气不足易感冒,加之嗜食冷饮雪糕之物以及不慎淋雨,外感时令之湿,内外合邪而发病也。该患者发病较急,初起见有高热恶寒、头身困重疼痛、纳差等症候,属于暑湿。

        《温病学》中关于湿温、暑湿、伏暑三者的区别多从季节划分,笔者则较赞同民国岭南医家钟少桃对暑温、伏暑、湿温证的论述,认为它们是“同源而异流”。钟少桃指出《温病条辨》“原注谓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句,似不尽然,盖土寄旺于四时,但凡湿中有热,热中有湿便是,不必拘泥何时”。且谓“不得因非其时隔不久,遂谓非其证也”,认为湿温病不拘于四时,暑湿伏暑毋须划分的结论。在辨证上因其“两邪相兼,必有偏胜”,故“只须实际上辨识某气兼某气,某气偏多,某气偏少,而不必拘于名目及条文以求之”。钟少桃强调辨析湿热轻重,执简驭繁而又切合岭南温病的临床实际。

        叶天士曰:“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何以故耶?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叶氏明确警示医者治疗阳气不足之湿温病人,应时时注意顾护阳气,以免寒凉过度,重伤阳气,出现湿热虽去而阳气衰亡的危象。

        本病之根本在于中阳不足,复感暑湿之邪,湿邪内困,更伤脾阳。治法以扶正祛邪,透邪达表,涤暑化湿为主,“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方中黄芪、苍术扶助正气,北杏宣上,厚朴畅中,苡仁渗下,藿香、佩兰、土茵陈、郁金芳香化湿,苍术、厚朴理气燥湿,葛根解肌涤暑,苍耳子透邪达表,甘草调和诸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气机畅通,表解里和,暑湿得以清化,随后以调理脾胃善后,可正安而愈。(十三行国医馆  中医学硕士  程桂生中医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暑益气汤
黄金昶讲义7
李东垣《脾胃论》结合时令用药心法(下)
白虎加苍术汤合清暑益气汤治疗中暑高热一例
【《先君温病笔记》(19)暑温辨证(四)】
【高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