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谷松讲授《伤寒论》温里剂摘录

●温者,温其中也,脏受寒凝,必须温剂。纳凉饮冷,暴受寒凝侵者,当温之。体虚挟寒者,温而补之。-《医学心悟》。虚寒,虚寒,温而补之;实寒,温而散之。

●脾胃宜温 脾胃者,四脏之母,母气亏败,四子失养,脉见真藏,则人死焉。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

若专用清凉滋润,助阴伐阳,以败中气,人随药殒,百不一生。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急升降之枢纽。

●甘草干姜汤: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29)
2.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金匮要略》第七篇)

【组成】炙甘草四两 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 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辛甘化阳,使中阳得复。2:1

 功能:主治脾肺阳虚。治肺用炮姜,治脾干姜,治胃生姜。

●临床发挥:辩证要点:足冷,烦躁,吐逆,眩晕,多涎唾,口淡不渴,遗尿,小便频数。

●病机:中阳不足。

●温中复阳。

●理中丸

《伤寒论》适应症有二:▶治吐泻而不饮水的寒性霍乱;▶治大病瘥后,胸中有寒的“喜唾”之证。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饮水者,理中丸主之。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表里痛病,里证为虚者,应先治里,后解表。急则治其标。

 理中丸是治疗以虚为主的虚寒证,不是以寒为主的虚寒。务须辩清虚与寒,是寒多还是虚多。

♦用法:渐加剂量法,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加减:若脐上筑(肚脐上有跳动感)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下多者,还用术;

 悸者,加茯苓二两;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药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理中丸适应症:脾胃虚寒证;寒霍乱;阳虚失血;小儿惊风;病后喜吐涎唾。

 湿为主用苍术易白术。吐利初起,可先用老生姜嚼之,不觉甚辣,便可用理中丸无疑。

●四逆汤: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太阴篇)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组成:灸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

温阳必须注意扶正!  比例:灸甘草6 干姜4.5 附子3

●四逆汤临床发挥:辩证要点:脉微细,但欲寐,吐利口渴,小便色白,四肢厥逆。            

                                              病机:肾阳虚衰,阴寒内盛。

                                              治法:回阳救逆。

♦主治:三阴寒证,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剂。凡疾病发展到三阴阶段,心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的严重阶段,如太阴病之腹痛下利,完谷不化;少阴病之恶寒厥逆,脉微细,但欲寐;厥阴病之表热里寒、手足厥冷等,均可用本方。此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寒淫于内,治以辛热,佐以苦甘,以咸泻之。”之意。

●理中丸、四逆汤均属于温里剂,皆由甘草干姜汤加味,理中丸主虚证,四逆汤主驱邪。

●吴茱萸汤:证属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或肝寒犯胃,或肾寒犯胃,浊阴上逆。

                   治以温中散寒,和胃降逆;或暖肝温胃降浊。

                   功效: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主治:善治胃寒而有痰水的呕吐。主要应用于头部及胃肠道诸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六经辩势方证“结构联络图”(2)
三皮讲闻诊之呕吐
病症用药(温里药)
国医经典解读2:回阳救逆四逆汤现代化运用
理中丸
赵进喜精讲临床用药经验——干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