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父母老去,养老院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吗?



我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看电影,听演唱会,读书,都有泪奔的可能风险。但还是第一次,看一档综艺节目,看到眼泪不能自抑。



相信??这期《奇葩说》和“父母提出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我该不该支持”的论题,这几天应该刷爆了你的朋友圈和各大公号。


前天看完这期节目之后,我一直在想,如果是我设身处地,会如何回应?如果谋大人遇到这样的问题,又会怎么办?


我想,和这期《奇葩说》中的正方一样,谋大人大概会为我们描绘一片养老院的美利坚虚幻蓝图,可是就像这一季新加入的罗振宇说的那样:


他们口中的养老院,不过是“中产阶级的中年人,为自己的老年生活虚构的假象。


养老院真的就像我们想象之中那么和乐融融,是老人得到悉心呵护身心愉悦的地方吗?


曾经我和母亲也都这样以为过。那时候,母亲总爱开玩笑跟我说,将来年纪大了,她也不要给我添麻烦,就搬去养老院住。


直到五六年前,我在北京的一位姑母,真的住进了养老院,我和母亲一起去探望她,才发现,现实远比梦想骨感,甚至是凄凉。


姑母住进的,是小汤山一个已经算是中高档的养老院,我和母亲早晨出发,从东三环转乘四趟公车,到达养老院时,已经临近中午。


是炎夏的中午,可是当我走进养老院时,还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那是知名房地产公司打造的号称疗养型养老院,环境不可谓不优美,空气不可谓不清新,设施不可谓不先进,同伴不可谓不众多。


可是,到处弥漫着一股死气沉沉的压抑,和难以驱散的暮气。


对于老年人,我没有任何歧视的成分,因为任何一个的我们,都会老去。但不可否认,老人身上,都有一种接近暮年的气息,让人感觉压抑,心情沉重。


而老人群居的养老院,这种气息,更加凝重,更加挥散不去。


不仅是我和母亲感觉到了,姑母也并不如入院前振作和健谈,只是翻来覆去的重复说一些话,感觉得到,进入养老院,她并没有得到期待中更多与同伴的交流和沟通,相反的,却要面对更多的活生生的死别,就发生在眼前。


姑母面无表情的说着,隔壁房间的住客,如何中风,如何搬走,新住客如何连续在一个月内离世,仿佛这些,都与她无关。


她所在的房间,类似于酒店标间,每天有专人打扫清理,但老人习惯堆满太多杂物,还是显得凌乱。尽管拥挤,却又显得空荡荡。


临近中午,姑母带我们去餐厅,点了些菜,我问她是否平时也这样解决一日三餐,她略苦笑着说,食堂和餐厅都是需要另外收费的,她有时候就自己在那个拥挤的房间里,煮点粥,吃些点心算了。


是啊,这里的一切,都是需要额外收费的,一日三餐,日常打扫,额外的看护。因为说白了,养老院也是一门生意,一门经济,没有人会为你奉献爱心,而只是当成一份工作来做。


老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爱啊。


是承欢膝下,看到下一代,和再下一代,健康成长,感受他们带来的生命和活力。而不是在一座死气沉沉的院子里,等待命运降临。


而那些以为父母进入养老院就是减轻负担的,我也只能说,太天真了。姑母这家养老院,因为品牌知名度高,住入前需要一次性预存至少四十万,然后每个月,住宿费,饮食费用,看护费,保洁费,各种七七八八加起来也有好几千。


如果要来养老院探望,花费的时间成本,在任何一座大城市,也同样是可观的。因为要环境安静优美,就决定了选址一定至少是在近郊,即便开车,往返也要两三个小时。


再后来一次对姑母的探望中,因为急事赶回城里,打车就花费了两百多。


无论金钱成本还是时间成本,养老院都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多快好省,这也决定了,姑母每个月得到儿子的探望,只能是有限的几次。


既然又费钱,又见不到心心念的子女,又压抑,为什么姑母还是在姑父去世火化下葬之后,第一时间选择了养老院?


因为她感受到,在这个家庭里,她不再是被需要的了。


姑母宣布要去养老院时,我也在场,当时她一脸故作的轻松,仿佛宣布的,是她要去马尔代夫度一个长长的假。


这样,子女才会安心把她送去养老院,而不必为自己逃避应付的责任,而感到良心不安。


就像马薇薇在节目里说的那样:


也许我们不排除,在我们这一代,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接受西方亲子关系的,也许会主动选择养老院,觉得那是更好的一个选择。


可是,在我们父母这一辈,依然传统的他们,依然坚守着家庭信仰的他们,当他们主动提出要去养老院,即便是有口中的老伙伴作伴,他们真的是心甘情愿去的吗?那就真的是对他们而言最好的选择吗?


我只知道,在一起去养老院探望过姑母以后,母亲再也没有提过一次,即便是开玩笑时候,说老了以后要去养老院的事。


唯一的例外,是我们有时候争吵,或者我做了错事,伤了她的心。


昨天晚上,我在电视机前面,看了这一集《奇葩说》,偷偷用手捂着眼睛,哭的跟个傻逼似的。母亲在隔壁房间,依稀听到辩手们的说话,最后我看完节目,关了电视,她突然有些担忧的跟我说:


“以后我是不会去养老院的。”


我偷偷擦了擦眼泪,压着还没退下去的哭腔说:


“妈,你放心,就算你想去,我也不会让的。”


将心比心,如果当我年老,以目前条件的养老院,我是绝对不会选择去住的。我又怎么可能,怎么忍心,让母亲去一个我自己都不想去的地方呢?


我很喜欢这一季的《奇葩说》,因为很多的话题,不那么的奇葩了,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更能够触及我的内心,也更能让我们,和身边的人,一起观看,一起哭笑。


而这些,都是父母老去后,在养老院,所无法得到的。


amor27



我没有了解过美国的养老院的状况,但是,从“养老院暮气沉沉”这个事实,而推导出“父母要去养老院,我不同意”这个结论,再加上几个泪影婆娑的小故事,呵呵,不好意思,我不吃这一套。


来,让我说出这一句喜闻乐见的话:别听马薇薇,哦不,amor27,瞎J8扯淡了。


刚好,去年我读过美国医生阿图·葛文德写的《最好的告别》,一本很不错的书,豆瓣评分9分,里面刚好也讨论了美国的养老院和善终服务。


其中,这位医生一直在讨论和反思美国的医疗体制。他认为,美国目前对老年人的医疗体制和体系,都远离了衰老和患病的人在精神上的追求,一直在呼吁,“姑息治疗”的机构,都需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追求。


他说:“即使正在衰老的人,也需要尊严、以及实现自己生活存在的价值。”他在书中阐述了一些姑息治疗体制需要作出改进的地方。例如,一家养老院引进了一些小鸟和小猫,老年人需要每天去照顾它们,这样的试验,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价值,暮气沉沉的养老院逐渐充满活力了起来。


好,说到这里,这件事情的意义就明了了。


养老体制,本来就是这个社会并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不能说,现在的养老院制度不完善,父母想去,就阻止他们去。正如社会里的医疗、教育体制一样,如果你觉得医院不够好,学校不够好,难道就不看病了?不上学了?


诚然,一个糟糕的养老院,我也不太想我父母去住。但是,如果这是父母的需求,我会去关心,以及监督养老院这样的机构,在管理方面,有什么可以调整,可以变得更好。


同样,你该做的,应该是去反思,以及促进养老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说起来,这是一个遥远的庞大叙事,但是这仍然是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需要去努力的方向,因为我们所有人的父母,都身处其中。


而这个事情,和《奇葩说》第一期中《是你,会不会做单身妈妈》有着相似之处。我更喜欢说的,就是张泉灵在这件事中谈到的“社会性”。


很多都说,现在中国的社会,对单亲妈妈,没有准备好。但是:


如同单亲妈妈、同志权益、医疗状况、教育制度、房价一样,养老院体制,在中国也许还并不完善,还存在各种缺陷,但是,这不是我们规避并且阻止父母去养老院的理由。


不去改变,还在抱怨,还要把情感强加于逻辑之上,这样的眼泪也太廉价了。


谋大人

☆☆☆

明天上午10点-11点

谋大人和amor27会作客UC出品的“问啊”

打开UC,在UC头条页面,添加“问啊”频道即可围观

我们会在线答疑解惑

等你来撩


☆☆☆

贱嘴和好东西的第一本书

《日常烦恼的答案》

已经全面上市

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购买


为你日常的烦恼,带来一些答案


☆☆☆

人生理想、娱乐八卦、股市天气、月经不调……

请提问!

ask@andgoodstuff.com

 

☆☆☆

塞黑钱,打广告,狗皮膏药,商务合作……

请询价!

biz@andgoodstuff.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些辈分称呼你知道吗?
“母亲要去养老院,我怒了”丨16个大孩子对父母的猜疑
我国各种辈分称呼的知识集锦 【珍藏】
文穴读书会|面对死亡,眼泪是苍白的
奇葩说:父母老了要不要送他们去养老院?
UC头条:一次性喝6斤冰水, 一顿吃60个包子, 不听医生话, 只活到35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