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年的12月

十二月的尾巴依稀望得见,这个月的事情此起彼伏,倒不枉年终结尾的寓意。

最近的流行词是“佛系青年”。望文生义,起初以为“佛系青年”是指专注参禅修行、具有佛家气质的青年,后来明白“佛系”不同于“佛学”。

但将错就错,反观如今修心为口号的佛学话语的流行,似乎这个“佛”不怎么接近安全阀,倒更像安慰剂。虽然修行的“术”释放了紧张情绪,并转移焦点,能维系秩序,然而安全阀发的“气”、放的“压”,是向外的。

安慰剂就不同了,时时有个“我”:客观上“我”遇到了坎,主观上“我”要改变,结果是“我”去找安慰剂。但是“我”的主动、自觉和能动,又隐隐合谋于系统性矛盾下的个体叙事逻辑,“我”成了社会象征暴力投射出的影子。但另一方面看,“佛”也是行动者积极创造意义、解释生活世界的话语资源或框架。

这样,“佛学”就回到了“佛系”:不争不抢,怎么都行,善哉善哉。评论多把“佛系”等同于“丧文化”,难掩忧思。可是,为什么在(时空)压缩的现代性的语境中,仍然要用“生产之镜”来考评一切呢?

不是说佛系青年就一定不是消极地应对失范(即一定不“丧”),而想说概念是为了认识、标签便于分类,佛系青年做到了自己生活的自洽,制造着自己的意义,只要不触犯底线,何妨抱着有趣与尊重的态度,评价之前,先多听听呢。不然,不就剩下了“怼”么。

“怼”被列为年度关键词的候选。这字造得有趣:心中以为是对的。刺激来了,经过觉得自己对的观念释义,引发怼回去的行动。

那观念虽属于所谓理性的范畴,但既然是从心而出,就难免有了立场决定观点的色彩。这在今天的互联网中见得太多,从不绝如缕的群体极化到网络暴力,公共空间之于认同型塑、开放可能的意义被阉割,这样的“公”,与“私”又有何异?

除了关键词“怼”,Google的发布也很有趣。2017年,Google搜索栏中键入最多的单词是——“How”。借着这个与行动有关联的词汇,最后说说由那场大火和背后的意图引发的清理行动。

继紧锣密鼓地清理了地下商铺后,学校最近在再接再厉地“围剿”寝室里的“违章”电器。相比于“运动式治理”,在锦标赛体制的激励下,是不是可以说,有些行动更像“强奸式治理”:为了自己一时爽(动机),违背对方意愿而施行淫威(实质),侵害对方合法、合情、合理的权益(后果)。并且会反映出双方的不平等地位和不对等关系,而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在再生产这一格局。

九五年的清理,没有逐走浙江村,今天呢?潮流冲刷过河床、也可能改变河道,但总归不是后者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知远对话李诞:顺从世界会活得更好吗?
请让内心小孩,伴随着我们一起长大
佛音佛语
佛系青年进阶必读书单(3)
学点佛
玄幻小说素材之人生佛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