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资料收集,我要带你摆脱两个误区,教你三种方法

戴上耳机让男主播陪您学习 来自老踏科研联盟 07:59


 

老踏编者按

 

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另一篇玉哥的原创科研文章,前面的一篇,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今天这一篇呢,是根据玉哥在我们主办的论文写作私训营第三期中开设的科研讲座整理出来的,绝对是良心之作、诚意之作、掏心挖肺呼天抢地之作,感动得我们的学员啊(也包括我)不要不要的,恨不得当场就以身相许了(主要是我),哎……

 

而且,像玉哥这种自投罗网的人,还真是难得——玉哥是主动请战加入我们团队的,他有多强大,大家可以看一下文末的作者简介。我当时就惊到了,心想这玉哥会不会是来砸场子的啊,天啊,啊啊啊……然后,所有的疑惑和顾虑突然就释然了,因为玉哥说:

 

我想用实力帮助更多的人。

 

另外,人家玉哥可是有号的人哦,

欢迎大家关注他的公众号

【零点法学】

ID:lingdianfaxue)。

 

 

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一下资料收集的问题,我想讲两个关于资料收集的误区,以及三个收集资料的实用方法。下面是交流提纲:

 

一、资料收集的两个常见误区

一)把参考文献当论文资料

(二)把资料文献不归纳分类

二、资料收集的三个实用方法

一)以本职工作为中心收集资料

(二)以兴趣爱好为中心收集资料

(三)用好学生资源收集资料



 

好,我们开始。

 

第一个问题:资料收集的两个常见误区。


001 把参考文献当论文资料


很多人觉得把参考文献当论文资料,这其实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但事实上,很多人确实是这么做的。威宁老师(我们写作私训营的导师组成员)在群里就说过,通常来说,一篇能发CSSCI期刊的论文从写、修改、打磨要半年之久,前面你可能要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去学会读书,后面再写。在实际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看别人的论文,都是起到把思维往名家上靠的作用,为的是文章能够顺利发表。但归根结底,必须要自己的、独到的资料。

 

好的文章的选题,不是看别人的文章得出来的,是看了别人的文章,加上自己的资料,然后写出来的。所以,现有的参考文献,必须消化吸收,然后写文章,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独到的资料。

 

002 资料文献不归纳分类


 

还有一些人是把资料收集起来了,资料一堆,就放在那里,没有及时的分类和归纳。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到了需要用的时候,找不到了,白白错过了好的选题。因此,大家在收集资料的时候,一定记得要把资料分门别类,一定要放在自己能够及时找到的地方,这样的话,文章写的就非常快。每一个资料都用自己看得懂的方式来存放,可以用电子版,也可以用文件夹。

 

给大家介绍几种我自己常用的资料归类的方法。

 

我的QQ说说,是把自己平时的一些小感想,及时的发出来。当然在发之前,前面一定要有一个,关键词放在最前边,这样的便于自己做检索。我通常会十天左右,把QQ说说做成电子文档,打印出来,专门放一个文件夹。我有两篇文章,就是把QQ说说里面的内容串起来发表的,因为这些看起来不经意的想法,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在QQ说说上发表观点,会受到发表字数的限制,这样,平时我们每天实际上锻炼了自己的遣词造句的能力。

 

微博对作者灵感的随时激发作用,不容小觑因表达方式的灵活、快捷,不论你用手机,还是直接上网,不时可将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思所悟随时发布。在微博的世界,作者和读者间可以随时实现即时互动和灵活交流,进而在不同学术观点间迅捷地展开商辨和交锋。

 

特别在微博世界,绝大多数博主匿名注册,因而不会因和你认识与否,给你抬举、给你面子。只要博主心有所想,便可借匿名优势,畅所欲言。此种形境,对专嗜学术的作者而言,是与读者互动,并从中真正体味“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的难得良机。学术论证即使在此无法充分展开,但也可以深化。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有想法,可以说出来,你没有想法的时候,可以尝试让别人说出来,让他人的思想为你所用。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举多得。

 

QQ空间主要是用来放法条或典型案件的。朋友新的经典的案件,新的法条出来,我通常会把它第一时间放在QQ空间里面。这样的话,能便于学习,有的时候学生看到后,大家还可以共同学习交流。

 

重视博客的作用。我是比较早的在检察日报的正义网”上办的法律博客上开博客的。大概是2006年左右开始开的,这个博客里面主要放一些自己对热点事件的想法。这个博客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法律圈子里的人,基本上都在里面。方便大家交流。还有一个好处是《检察日报》经常会从法律博客上选文章,这样就等于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发表的机会。当然,现在博客用的人了,但人少了以后,文章更精了,编辑用选用文章的可能性就大了。

 

公众号我在公众号里面主要放一些,自己对法学方面的一些反思,一些思考。比如学生,有的学生取得比较好的成就,那么它就可以放在里面,然后对自己也是一个展示,记录一下优秀学生成长的历程。公众号里面的,我主要存放一些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便于自己也方便别人查找。

 

第二个问题:资料收集的三个实用方法。

 

001 以本职工作为中心收集资料


我觉得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是最好的,很多人觉得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论文是论文,是应该分开。其实大学里面的工作、学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工作当中的问题,把他高度提炼,把它学术化,实际上是有很好的学术空间的。工作当中,有很多特殊的资料来源,这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

 

我刚开始做兼职律师的时候,做的刑案比较多,那卷宗越来越厚,开庭的时间越来越长,被告人的也越来越多,有的庭审要持续三四天左右。但实际上,每个被告人讲话的时间有限,每个辩护人讲话的时间也有限。

 

后来我就发现,在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庭审过程的时候,实际在这其中也可以写很多东西的。我根据庭审当中的观察思考,就在卷宗的这个背面写了很多自己的一些总结,后来我就通过这些卷宗,靠着这些感想,发表了几篇文章。

 

所以我的感受是,平时做的工作,获得资料最为便利,思考也较深,适当提升学术性,撰写文章、申请课题应该比较顺利。

 

002 以兴趣爱好为中心收集资料


还有一些人,工作和生活,是相分离的,工作做的很好,但生活中的兴趣爱好较多。可以从爱好中发掘出学术点。

 

003 抓住学生资源收集资料


 

学生是最宝贵的资源。充分运用毕业学生或在读学生收集资料,做问卷访谈,可以很快出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带文科研究生的“研究”起步
导师吐槽:这届学生我想退货
一起分析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 ,这些干货你一定要懂!
论文摘要四个误区,八个案例讲明白!
破除“唯论文”要谨防哪些理解误区?
如何快速查找医学文献全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