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突破人生瓶颈,查理·芒格给出六字箴言:多元思维模型

当今人类正生存在一个空前复杂的世界,而我们与这个世界最大的矛盾之一,就是总想用简单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01

假如有人问你,要想在一个领域中取得卓越的成就,或者成为行业内的顶尖高手,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有一个答案相信你一定不会否认,那就是——专注;就连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都是这么说的。

没错,专注的确很重要,像激光一样专注,是做好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

但很多人对“专注”这个概念有一个错误的理解,以为专注就是“单一”:

想成为一流的经济学家,就认为只学经济类的知识就行,其他书根本不用看;

想成为编程高手,就认为整天和机器打交道就够了, 不需要人际关系;

想成为艺术家,就认为只要才艺好就行,文化课根本不重要......

专注和单一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你看人家巴菲特老爷子一辈子专注于投资事业,但绝不是只掌握投资学的知识,他几乎所有领域的书都读。

有狭窄专长的人有时的确能够在狭窄领域内做得很好,但长期来看,戏路过于单一,往往会面临严重的局限性和人生瓶颈。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每个专业都有清晰的界限,数学就是数学、英语就是英语;

可现实世界的问题不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恰巧落在某个学科的范围之内,它们会跨越多个学科的界限,而且越是高端、有价值、开创性的问题越是如此。

在面对这些复杂问题的时候,倘若你只有一两个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会出现什么状况呢?

查理·芒格是这么说的:

“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

就像马克·吐温的那句名言:“手里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

这也是“专家”们常犯的错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本能地使用自己专业领域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形成“专业偏见”,资历越深,就越容易盲目自大。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只懂营销,就说明你不懂营销;如果你只懂一个领域,说明你并没有真正弄懂这个领域。”

02

那怎样才能避免成为“拿锤子的人”呢?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最权威性解决方案,是由查理·芒格提出的:

必须把经验悬挂在头脑中的一个由许多思维模型组成的框架上,所以你必须拥有许多学科的思维模型。

也就是:多元思维模型。

多元思维模型如果用好了威力相当惊人,来看一个案例:

2001年,美国制药企业——礼来公司,为了解决医药行业的科技难题,创办了一个网站,

任何医药企业都可以把自己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公布在网站上,向全世界的民众征集答案;

网站上所有的问题都对外开放,任何人只要注册就能提供解决方案,一旦方案被采纳就能拿到一笔高额奖金;

网站上线没多久,问答双方很快就聚集了起来,截止到2005年,已经有8万名来自170个国家,不同年龄、阶层、背景的问题解决者到网站注册;

发布在网站上的问题都不是小问题,而是一些连业内专家都束手无策的技术难关;

据当时统计,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并且发现了一个规律:

问题吸引来的人越是来自不同领域,被解决的可能性就越大;

假设某个问题吸引了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化学家和一个分子生物学家共同解决,就比只吸引了化学家的问题更容易解决。

另一项统计发现,很多学者都研究过“个人以及组织如何取得重大突破?”这个问题。

得到的答案都基本一致: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你会发现,事实的确如此:

爱因斯坦将空间与时间相结合,提出了相对论;

哥白尼将天文学与物理学相结合,提出了日心说;

拥有物理学和化学博士学位的可立克,若不是遇到了动物学博士沃森,DNA分子结构到现在能否被解开,还是个问题;

艾伯哈德若不是一个喜欢跑车的环保主义者,也就不会有特斯拉电动车;

如此种种,都是不同思维方式碰撞出的火花。

既然多元思维模型如此重要,那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普通人怎样才能掌握多元思维模型?

03

关于如何掌握多元思维模型,我想给你以下三个建议:

第一、只学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

也许有人会质疑,只学一个学科就用了好多年,哪有时间学那么多?

这里并不是让你学会各个领域的全部知识,你只要掌握每个学科的基础概念和思维方式就可以了,也就是通识部分,所以难度并不是特别大;

而且,查理·芒格说:“掌握八九十个模型就差不多能让你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而在这八九十个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

第二,先精深、后宽广

多元思维模型,最好是建立在对一两门学科足够精深的基础上;

当你在一个领域深耕多年后遇到瓶颈,或者很难再有重大突破和进步的时候,再去搭建跨领域、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已故华人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在一次公开课上讲,他每次上飞机都会听一门完全陌生领域的课程,由于知识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新学到的知识很容易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并且你涉足的领域越多、知识面越宽广,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就越快,这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体验。

第三,问题导向,而不是学科导向

斯坦福大学有一位教授叫马奇,他既是商学院教授、又是社会学教授、还是教育学和政治学教授;在斯坦福大家都称他为:一切学问的教授。

曾有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马奇说自己的兴趣领域其实很狭窄,多数时间只对几个问题感兴趣,比如人是怎么做决策的,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可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就必须精通很多学科。

以学科为导向,一门一门地啃,不是不可以,但往往会因为动力不足而难以为继,最好的办法,是选择一个与你工作相关的课题,成为它的专家;

因为一个课题通常会涉及很多领域,一旦你成为这个课题的专业人士、行家里手,自然也就学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查理芒格受用终生的思维方式:多元思维模型!建议每个人都了解
如何建立多元思维模型,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查理·芒格的“赢家”密码:多元思维模型
《穷查理宝典》建立多思维模型
掌握这6种思维方式的职场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97岁富豪查理芒格:想要变富要有多元思维模型和逆流而上的斗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