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想当个无用的人

最害怕听见类似的论调:你做这件事,有什么用呢?

你花钱买这个值么?

似乎我赚来的钱,通通要换算成商品房里的几块地砖,新车的几枚轮胎,还不存在的孩子的几罐奶粉,而我吃进肚子的美味、看得见的风景,根本不值得消费。

而都市人的时间,都要用金钱换算,才足够理智成熟。你都二十多岁了,干嘛还要去画画/学语言/周围浪?这个时间段,不好好结婚带娃,也该好好赚钱才是。

▲ 《我,准时下班》

社会生活总是被“有用”的事情包围,也被荒谬的事情包围着。

比如星巴克里隔壁桌的商务人士时不时就谈几个上亿的项目,有一些听起来就像脑子进水才想出来似的。有什么意义呢?对面的人说“这不浪费资源么”“只要上市,套了一堆人的钱,还说什么资源”。所以市场在源源不断生产伪称为“创意”的垃圾。

什么是有用的生活?

白花花的钱啊,上市公司,升职加薪,财务估值,财富榜,珠江新城的房子,玛莎拉蒂。所有值得炫耀、可以衡量价值的谈资。

再不然,你得提前习惯一种安稳的生活,“选择一份工作。选择一个家庭。选择一个无聊至极的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镭射音响,还有电动开罐器。选择小心保养自己的身体、低胆固醇和牙科保险……”

▲ 《猜火车》里的丧青,上面那句是电影里的经典台词

无趣,可有用。钱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我更想赞美无用而有趣的事情。不必太多,一点点足够滋养生活即可。

我偏爱“无用”的事。比如买只负责好看的花瓶,谈不知道结果的恋爱,看一部五十年代的电影,把赚来的钱去旅行看展。

前不久去上海看展,宝龙和东京富士博物馆合作的《西方绘画500年》。网上见过雷诺阿的红衣女孩好多次,但还没有见过真身,那天看到了。

▲ 《年轻的红衣女子》雷诺阿

看到一段时间没见的莫迪利亚尼。总觉得他拉长变形的肖像画像非洲古代雕塑,古希腊克里特岛的石像,他画的是抽象了的优雅,尽管在他的时代并没有多少人懂得。

▲ 《保罗·亚历山大医生肖像》莫迪利亚尼

重新认识了柯罗。以往只看过他的风景像,一片雾蒙蒙的质感。没想到,柯罗画人,同样也也是雾蒙蒙的,像电影里的场景,忧郁的少女站在雾丛之中,低头思索着什么烦心事。

▲ 《忧郁的少女》柯罗

要记得当下的每个时刻。那是极度有钱都不一定能看得全的财富。

有时世界著名博物馆会办百年一遇的主题画展,把一个画家原本散落全世界的作品都呼叫过来,有些甚至是私人收藏,根本没机会在博物馆看到,可为了“百年一遇”的聚首机会,得到主人的应允之后,他们漂洋过海到达红色的展厅,完成百年之后的团圆。

▲ 去年在奥赛博物馆,毕加索的特展

谈论艺术似乎总是昂贵的,出入高级画廊、艺术拍卖场所,像是上流社会的勋章。可其实艺术品根本没有那么昂贵——想想呀,博物馆们花那么多的成本,将可爱的名画们收入博物馆,而有时所需支付的也不过一点点门票。或者说,仔细算算,我花的成本简直超值。

艺术其实也并没有那么触不可及。

比如看纪录片。拍纪录片是真昂贵,漫长的时间成本,研究、取材、寻找有趣的角度,而且拍纪录片几乎不赚钱,可以说是公益事业。

又比如看书,国内的书价真心很便宜。都说外文书多贵多贵,其实是国内书价实在过分便宜,算算作者的知识和时间成本、编辑、整合营销、宣发,国内的书价真的不贵。

▲ 朋友送的画册,出版社叫taschen

不久之前有读者问我,如果想系统性地学习艺术,应该怎么入手?应该看什么书?我没有怎么犹豫就说了《艺术的故事》和《詹森艺术史》。

可后来又想,读两本书系统性是有了,可对初学者来说,将这样的大部头从头读到尾简直是项马拉松般的艰难任务,也太为难人了吧。

这几本更适合想要了解艺术的入门者,它们没有一板一眼地按时间和流派梳理艺术,但都角度有趣,是我觉得十分适合推荐的书目。


《现代艺术150年》威尔·贡培兹


这是一本几乎快被我翻烂的书。如果只看书名,大概觉得和其他艺术史书一样隆重和难懂,但事实是,它足够有料又有趣。

威尔·贡培兹沉浸艺术界多年了,在泰特美术馆工作过,后又去BBC做艺术频道的主编,不过他最优秀之处是讲故事的能力。与其说这是一本艺术专著,不如说是一本私人纪录,他将这些年的艺术界逸闻趣事都记在他的小本本上,并且将150年的艺术史都连结了起来,是我们期待的易懂又有趣的写作。

比如杜尚是怎么买小便池的,毕加索又怎么和马蒂斯较劲,马列维奇为什么会和塔特林争场子……读得很过瘾的艺术史八卦。如果你想来一次有趣的艺术史引入,不妨先看这一本。

▲ 看了马蒂斯的非洲木雕之后,毕加索画了《亚维农少女》

《丑的历史》翁贝托·艾柯

大家都在谈论美,但很少去谈论“丑”的价值和意义,更别说去谈论丑的历史。所以很想跟你们推荐这一本。

即便是艺术史里面,美与丑也是相互转化的。比如当年伦勃朗给荷兰画的《克劳迪乌斯》因为太过“暴力”“粗野”当时被阿姆斯特丹的精英给拒绝,后来却因为对真实和质感被列为艺术史的里程碑。

而这本书里,有很多古怪的“丑人”,怪物、死神、魔鬼、地狱、女巫。除了像卡拉瓦乔那样已经成为经典的,很少丑物会被艺术史记载,而翁贝托·艾柯将他收编了进来。

其实光凭翁贝托·艾柯这个名字就足以看书了,他是个写小说的意大利人,同时也是哲学家、美学家、符号学家。同一系列他还有一本《美的历史》。

▲ 《陶醉的抹大拉马利亚》,卡拉瓦乔。卡拉瓦乔是个真·杀过人,又画过死亡的画家。

《艺术的力量》 西蒙·沙玛

几乎每去一个国家或看主题展览前,就会翻一堆博物馆的纪录片来看。而《艺术的力量》、《新艺术的震撼》和《文明》是BBC出品的相当不错的纪录片。他们也出了中文版的图书。

《艺术的力量》的主讲人是西蒙·沙玛,英国作家、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的艺术史教授。她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如果说《现代艺术150年》是将150年的时间面全部打通,那么西蒙·沙玛则更在深度层面有更多功夫。

这本书想要捕捉的,是出于创作的戏剧之中、高度紧张的瞬间:在剧烈的压力下所创造的杰作。看完它,绝对会对卡拉瓦乔、伦勃朗、透纳、梵高、毕加索有更深层的理解。那为什么要买书呢?因为可以做笔记、看高清图和常看常翻呀。

▲ 《克劳迪乌斯·西威利斯率领巴达维亚人谋反》,1666,此为原画局部,现藏与斯德哥尔摩的国家博物馆

上周六是国际博物馆日,在后台看到有朋友催更:F,博物馆日不来一发么!成为一个在博物馆日会被想起的人,感觉真的不错。

但正如告白不一定要在520,我不只在博物馆日谈论博物馆。美好的东西可以常来常往,而无用之事,不妨也多做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翁贝托·艾柯《中世纪之美》:中世纪的审美感性
巴黎的艺术博物馆
毕加索罕见的水彩作品,你可曾见过?
8部纪录片,带领孩子快速了解西方艺术史
拿去!史上最全艺术类影片合集(内附全部资源)
用一部9.3分的BBC纪录片来告诉你,艺术究竟有什么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