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证据在哪?良渚古城发现者刘斌在央视的这场演讲,讲清楚了!

Jul.

7

非常欢迎大家有机会去良渚看看。

当地时间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良渚古城遗址”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良渚古城发现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曾登上《开讲啦》讲台,跟大家分享了他发现良渚古城的整个过程。如果你对良渚文化、良渚文明还不怎么了解,那么就来听听刘所长的考古故事吧!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证据在哪?

演讲者:刘斌

考古是读地下的书,我们要一层一层地去研究历史。

对这样讲解的方式,我可能不是特别习惯,因为我们考古不是讲故事,考古是一个类似于咱们现在说读图的时代,我们是读物的。那么考古是读地下的书,我们要一层一层地去研究历史。

我们现在知道地球上人类的历史有300多万年,大概在距今1万年的时候,我们人类开始进入到定居和农业的一个时代,那么大概在5000年左右的时候,我们开始进入到一个产生国家的时代。都比较熟悉的,比方说古埃及,古埃及是5000年左右产生的国家 。那我们说到古埃及,我相信你们脑子里边一定会有金字塔、法老、狮身人面像。那我想请问一下,哪位能够回答:说到中华5000年文明,你们脑子里边有什么印象?我们说到中华5000年可能只是个概念,那么我们史书上记载的大禹治水,我们知道大概在4100年左右,跟人家相差1000年。我们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中华文明,我们的国家起源能不能到达5000年,这个就是要靠我们考古来实证,没有实证,光靠传说,那么实际上得不到世界公认。

反山玉琮王作为一个神像的载体,它不是一个装饰品,这个就改变了我们以往对于良渚玉器功能的认识。

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到后年就整整有100年的历史,但是前面80年代以前,我们挖一个东西,是比较朦朦胧胧的,就像盲人摸象,你不知道它的定位是什么,我们都是在做文化圈的谱序,就是在认哪个区域内是长什么样,哪个年代是什么样,得把它整个排下来。那么良渚的发现,从1936年开始,当时认为是山东龙山文化向中国南方传播的一支。到1959年的时候发现了大量南方的遗址,发现跟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不太一样,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到1959年的时候才正式命名为良渚文化。但是真正的对良渚文化的认识,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1986年我们第一次发掘到了最高等级的、也是良渚文化早期纹饰最精美的反山墓地。那么我比较有幸是1985年到浙江工作,1986年参加反山的发掘,我的技术还比较好,王明达老师就让我负责挖第一个大墓——12号墓。

去年的《国家宝藏》里面看到的反山的玉琮王就是我挖的。反山的玉琮王实际上它不仅仅是比较大,反山的玉琮王的发现实际上第一次解决了我们对良渚玉器的功能的认识。1986年的上半年把它挖出来,实际上上面的阴刻纹的这一部分这非常小,像个硬币这么大,看不清楚上面到底刻了什么。直到下半年的时候,有一天我们所里面的摄影师,在看底片的时候,非常激动跑来跟王明达老师说:“我发现这个人了!你们看这个手!

那么为什么发现这个人的图像会非常激动,因为我们原来完全不知道良渚人到底是什么打扮,是什么样子,当你在一个器物上面发现一个人的形象 ,哎呀你就突然觉得说我看到古人了,它是上面戴了一个羽冠,像印第安电影像里的酋长一样戴个大的羽冠;底下是这样两个胳膊、这个手指头;然后下面是一个兽面,再底下是一个鸟的爪子。那么在这个古人造神的过程当中,神像不能完全跟人一样,完全跟人一样就不稀奇了,也不能完全跟兽一样,所以所有的神它都是半人半兽这样的状态。这个就是玉琮它是作为一个神像的载体,它不是一个装饰品,这个就改变了我们以往对于良渚玉器功能的认识。那么这个神像的特征,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在良渚文化的这个范围里边都一模一样的。这样的话,我们就相信这个文化它是一个非常高度统一的、集中的一个文化。

良渚古城的发掘,证明我们文明的高度,我们社会组织的高度,是不亚于古埃及的。

所以1986年发现之后,我们中国考古界就开始讨论,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在5000年左右,应该是在文明的门槛,所以当时用了个名字,叫文明的曙光。文明的曙光,就是说你还不敢断定这个已经进入国家门槛,因为按照文明的定义来讲,国家产生,国家文明,有三个标志,一个是大型的城市出现,城市标志着人之间的一个区分,第二个是文字的出现,第三是金属的出现。我们的金属的出现是在4000年左右,我们成熟的文字,在商代殷墟甲骨文,是非常成熟的文字,那个是3000多年。但是,通过我们良渚古城的发掘,证明我们文明的高度,我们社会组织的高度,是不亚于古埃及的。

考古像推理小说探谜一样,凭借一层石头,发现了良渚古城!

2006年的时候,我们在良渚瓶窑镇这个位置,我发现了一条南北向的良渚时期的古河道,古河道里边出了大量的良渚的文物,我想当时人应该生活在岸上,怎么样就把这些垃圾都丢到河道里面去,所以我就把岸边解剖了一下,就发现在三米多高的黄土的下面,铺垫了一层石头。说实话在刚刚发现的那一两天,也没有太多的感受,石头肯定不会有人当宝,这一堆黄土也没有人把它当宝贝。那么后来我就在设想,这个石头是有棱有角的,不是河里面随便捡来的,是开采来的石头,会不会在整个这个村庄下面都有呢?这个村庄有一千米,有五六百米宽,第二天就去问老乡,我说:“你们家打井有没有出过这样的石头?”后来问到两家说:“我们打井有这样类似的石头。”这个就给我增加了信心,我当时就在想应该非常大的一个工程,越想越兴奋,想得晚上睡不着觉,然后就觉得我这有大的发现了,那我就去探索。

刚才出现石头是这个位置,这一条都找出来了,这一条有五六十米宽,一千多米长,我很快就把这个一千米都找到了,那么找到两头都没了,北头找到这儿就没了找不着了,找到南头是一个自然的山也没有了,这个没有了之后不能就这样结束了。那么我就要回答一个问题:它的分布到底是城墙还是古代大堤?

我们就做两种设想,作为大堤来讲,我应该往哪边去找;作为城墙应该往哪边找,所以我设计了好几条路线,就带着技工去钻探。最后在北面的这个位置钻下去发现石头,在这找到我们就沿着钻探,找到这儿了稚山,找到这儿又没了,还是没有回答问题,那么万一是大堤呢,就应该往这边继续找,如果是城墙呢,可能从这儿拐,那我们设计了好多条,到10月份就在这儿发现,你就非常非常兴奋,因为发现两面的时候,完全可能是大堤!当发现这个的时候,我说:“那没问题了,这一下是城墙百分之百了!”东城墙找到之后,南城墙很快也找到了,这一下子就封闭起来。

考古像推理小说探谜一样,当你发现的时候就非常兴奋。现在的良渚是我们目前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保存最好的、规模最大的一个古城址。这个古城发现有多大?南北长1900米,东西长1700米,总共是300万平米。我们大家都去过故宫,故宫是78万平米,300万平米就是4个故宫这么大!所以你想,5000年发现一个城有四个故宫这么大,那么当时也有很多人不相信这个事情,那么中间的这个宫殿区多大呢?他的面积有30万平米,房子不是很多,那么当年的宫殿已经非常大,最大的房子有900多平方米,在几个主要的宫殿区中间,用沙土铺的广场是当时主要活动的一个场地。我们现在经过10年的考古,我们对于它的城内情况已经非常了解了,所以从2007年到2018年,11年时间我一直在那个地方。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考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考古也是跟我们整个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工作,考古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2007年发现古城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我有些思考,然后去顺着追,那么近十年来,我们发现之后,我们对它内部的认识也用了很多的科学手段,比方说我们对良渚人的生活,对各个方面。比方说碳14测年,我们知道比较准确的年代,那么现在还可以做DNA,知道它从哪来的,你比方我们现在用的卫星图,用了好多个时期的卫星图,我们可以大距离地观察地貌。

2013年,我们发现了这个堤坝,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发现了11条水坝,通过地图分析、现场调查,在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个14平方公里的水库,通过这个水库,可以把水引到这个位置,从这儿可以流到古城来。也就是说良渚人在设计这个城的时候,同时设计了上游的一个水利工程。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就是通过这个水坝,然后到这个古城,整个区域两山之间,我们地图上算一下一百多平方公里,这么大一个体系我们就可以想象,良渚这个国 ,它这样一个首都,有一百多平方公里这样的一个规划,城市加上中心的宫殿区,这么大的一个东西,我们设想一下,可能在80年代以前,我们的城市规划还没那么大,现在城市比较大,还没有说放那么大的眼光去规划,而且它这个土方量总共是一千多万立方,埃及的胡夫金字塔,那个最大的金字塔300多万立方,当然它那个石头比较艰难,那个石头做起来比较艰难,但是这个土方量差不多 ,我们这个一千多万立方。一千多万立方你们自己可以去换算一下,古人如果有一堆人,在那边去挖土,然后有一拨人在运,还有一拨人在这堆,在这修筑,那么我估计得三个到五个人,比方说一天能够完成一方的土石方量。那么一千多万立方,咱们如果说以三个人一天完成一方的话,那么就是3000多万工吧,3000多万工如果你同时用一万个人在干活的话那也得干十年,那么我们可以想象这个社会组织能力是多么庞大,我们证明我们文明的高度,我们社会组织的高度,是不亚于古埃及的。

经过30多年的考古,从我早期认识遗址的位置,到我们后来发现贵族墓地,到后来再发现宫殿区,然后再发现城址,我们证明它是一个国家的区域,这个大家就公认,这个是已经进到国家门槛里面去了,已经是一个成熟国家了。

我们用考古去解决更大的问题,去理解我们的今天、我们的未来,如何去走好人类后面的5000年,考古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借鉴。

在2013年我们上海世界考古论坛里边,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参加,我们良渚的发现,被评为当年的“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那么大家都非常地认可说,中国在5000年前,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早期的国家阶段。中国考古人用了100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中国的一个长的历史的景象。那么在现在,我们全国的国家文物局,有个新的课题叫“考古中国”,我们用考古来解决更大的问题,放在一个大的人类的历史文化长河里边去理解当今的事物,然后我们放到一个大的环境变迁里边去理解我们的今天、我们的未来,如何去走好人类后面的5000年,考古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借鉴。

良渚在2019年将参加联合国申遗的评选,现在我们整个良渚遗址公园里边的城墙,还有很多的水坝,他有不可移动的部分,那个是我们申遗的部分,你一定要到现场去体会,非常欢迎大家有机会去良渚看看,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古人员在浙江杭州发现五千年前古城
让中华真正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中)
干货|超详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参访攻略,开启一场五千年文明之旅
水落石出!一座史前水城证明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遗址考古故事:神奇“玉琮王”如何发现?
良渚博物院 ——典藏五千年前的文明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