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悟《管子》四篇20课:白心·八

解悟《管子四篇20

白心·八

【原文】

()

(dào)(zhī)()()(tiān)()广(guǎng)()()()(zhòng)()(shí)()(qīng)()()(mín)(zhī)(suǒ)()(zhī)(zhě)(guǎ)()(yuē)()(dào)(zhī)(jìn)(ér)()(zhī)()(néng)()()()(jìn)(ér)(jiù)(yuǎn)()()(fèi)()()()(yuē)()(ài)()(shēn)(xiān)(zhī)()(qíng)(jūn)(qīn)(liù)()()(kǎo)(nèi)(shēn)()()(zhī)(xiàng)(nǎi)(zhī)(xíng)(qíng)()(zhī)(xíng)(qíng)(nǎi)(zhī)(yǎng)(shēng)(zuǒ)(yòu)(qián)(hòu)(zhōu)(ér)()(suǒ)(zhí)()()(xiàng)(jìng)(yíng)(lái)(zhě)(jīn)()(lái)(zhě)()(dào)()(dào)()(qiān)()(yǎn)(mìng)(nǎi)(cháng)(jiǔ)()()(fǎn)(zhōng)(xíng)(xìng)(xiāng)(bǎo)()()()(èr)(shì)(wèi)(zhī)(dào)(jiāng)()()(zhī)()()()(duān)(ér)()()(suǒ)(shǒu)()()(wǎng)(lái)()(zhī)()(shí)(suǒ)(zhī)()(tiān)()(zhī)(wéi)()()(shī)()()(nǎi)(néng)()(zhī)。”()(yuē)()()(ruò)()(míng)(zhī)()()(míng)(zhī)(míng)(fēi)(ài)(rén)()()()(tóng)()(xiāng)(cóng)(fǎn)()(xiāng)()()()(chá)(fǎn)(xiāng)()()()()(zhī)()(cóng)(zhī)(tóng)()。”

【解释】

① 道,之大如天:其广如地;其重如石;其轻如羽:

动词,指修道,修身的氣化实践。

:动词,走,行动,此处表示经过氣化实践修身而达到某个境界的过程。

:人得一贯谓之大。此处指修道、修身的氣化实践所达到的境界,修道至于此境界,则人得一贯,人与天地乃至大道合一。参见《管子·心术上:经四解四》解释①,《管子·心术下:经五》解释②。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从随也从随卽随从也,随从必以口。“从女”者,女子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故《白虎通》曰:“女者,如也”,引伸之,凡相似曰如,凡有所往曰如,皆从随之引伸也。“从女,从口。”动词,到达,此处解为:达到…,与…可以相比较,与…到了一个境界级别上。

:此处指天地尺度的氣化,也指天地尺度氣化深层的道,乃至大道。

之大:修身、修道达到合一于天地乃至大道的境界。

如天:修身、修道的氣化实践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精氣神接近天地尺度上的精氣神,从而可以与天地尺度的精氣神相感应而得到其校正。

道,之大如天修道深入,达到了大道一贯于我而与天道相参的境界。

:代词,指自己的精氣神,此处特指通过深入的氣化修身实践而已达到接近天地尺度精氣神境界的自己的精氣神,此时深层的元神得到较全面的深入地开发,性命得以完善至很深的境界,其元神所主持的精氣神的神(精氣神的级别)已经可以与天地尺度的道氣之神相感应而得其校正。

广:此处为古字“廣”的简化字。而非古“广(读yǎn三声)”字。

:《说文解字》“殿之大屋也。从广黄声。”段玉裁注:“覆乎上者曰屋,无四壁而上有大覆葢,其所通者宏远矣,是曰廣。引伸之为凡大之称。《诗 六月》、《雝传》皆曰“廣,大也。””即,廣,是框架大、格局大之意。

《说文解字》“元,氣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段玉裁注:“元者,始也。《阴阳大论》曰: “黄帝问于岐伯曰: 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大(注:读tài)虚之中者也。黄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氣举之也。”按: 地之重浊而包举乎轻淸之氣中,是以不坠。”),万物所陈列也(段玉裁注:“敶,各本作“陈”,今正。《攴部》曰“敶者,列也”,凡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者,如万虫,终古叚借为“千万”,虽唐人必用“万”字,不可从也。若本有其字,如叚“陈国”为“敶列”,在他书可,而许书不可。地与敶以双声为训。”)。从土也声(段玉裁注:“从土”:地以土生物,故从土。“也声”:坤道成女,玄牝之门为天地根,故其字从“也”。或云“从土乙力”,其可笑有如此者。”)。〖注〗埊、

、嶳、埅,亦古文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将《说文解字》原文“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校为“轻淸昜为天,重浊侌为地”,有深意:阳,阴,有耳刀旁,分别指阴、阳的过程,状态。而侌、昜,则指阴、阳发生与转化之处,之端,之初倪(参见台湾学者朱壁修先生《字以载道》)。又指出:“地以土生物,故从土。坤道成女,玄牝之门为天地根,故其字从“也”。”

则悟:此处,地,指宇宙发生过程中,道(氣)由太极而阴阳,经氣化聚散的阴阳机制聚散发生天地,发生形质,形质初成时,精氣依托形质而再酝酿氣化返回中和之氣根的形质发端窍要。即,此处的“地”,是《黄帝内经》言“地氣上为云,天氣下为雨,云出天氣,雨出地氣。”的“地”之意义,也即《黄帝内经》所言“精依形生”的发生精氣之“形”处。

故,此句中的“地”,指天地尺度上的能酝酿产生精氣神积聚升级的形质关窍及其依托此处而发生精氣的机制,并且此时的氣化实践所深入而涉及到的该关窍的格局是能够参与修身达到提升自己的精氣神至于天地尺度境界的关窍格局。

其广如地修身实践实现到自己的精氣神深度混沌合一,尽性致命实践到性命的格局宽大广阔而深邃,从而可以与大道氣化聚散当初形成天地宇宙、凝成大地时的神-氣-精-形聚散伸归的氣化过程与内景内机相感应而得到对肉身的最终校正。此即古传“尽性致命”实践的实际体验。

重:《康熙字典》“〔古文〕

”。《说文解字》“厚也。从𡈼東声。,“重”的古字,是上“壬”下“東”。

壬,《说文解字》“位北方也。阴极阳生(段玉裁注:月令 郑注:“壬之言任也,时万物怀任于下。”《律书》曰:“壬之为言任也,言阳氣任养万物于下也。”《律历志》曰 “怀任于壬”,《释名》曰“壬,妊也。阴阳交。物怀妊。至子而萌也。”),故《易》曰:“龙战于野。”(段玉裁注:坤上六爻辞。)战者,接也(段玉裁注:释《易》之战字。引《易》者,证阴极阳生也。《干凿度》曰“阳始于亥,干位在亥。”《文言》曰“为其兼于阳,故称龙。”许君以亥壬合德。亥壬包孕阳氣,至子则滋生矣。)。象人褢妊之形。承亥以子,生之叙也(段玉裁注:故举坤上六爻辞,坤上六在亥。)。与巫同意(段玉裁注:巫像人两袖舞,像人腹大也。)承辛,象人胫。胫,任体也。”故知:壬,乃“亥合德,亥包孕阳氣,至子则滋生矣。”传统称此为“天心”,“道心”,正所谓“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邵康节语)。

東,《说文解字》“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段玉裁注“木,榑木也。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

故,東,指万物在内在精氣神(即阳,即日)氣化生机驾驭下而依照五行之木以行其生升过程之象。

则,重,此处按中华文化传统的氣化论,乃是指万物的发生,背后的机制奥妙,是内在的精氣神从壬位的氣化节窍上发生而按照五行之木行生化。故,此“重”字之本义,即《易》“剥极而复”,道家丹道火候又谓之“天心发动”,“道心发动”,正如《西游记》第一回提纲指出“灵根育孕源流出”。读者可参读悟元子刘一明先生《西游原旨》对《西游记》第一回的解释。

:《增韵“山骨也”,《释名》“山体曰石”,杨泉《物理论》“土精为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春秋  说题词》“石,阴中之阳,阳中之阴,阴精补阳,故山含石。”《西游记》有言“仙石包涵日月精”。

故悟:石,指氣形一体的自然万物,其氣化与形质二层存在的交接处,是以氣化存在的“精”(“土精为石”)而上化于氣、统于神,下聚散主舍于形质。

其重如石:修身的氣化实践,深入到生命氣化深层,达到了体会到并把握住氣化聚散在精-形质之间的变化奥妙,精氣内在的天心发动一阳来复而运化,精聚形、形化精,精-形相缠如同“形质骨架”发生、变化、校正、驾驭着形质肉身。于是在实际的氣化功夫运用上就达到兑现了“切中肯綮”、“提纲掣领”功夫的境界

:《说文解字》“轻车也。从车巠声。”段玉裁注“轻本车名,故字从车,引申为凡轻重之轻。”《广韵》“重之对也”,《集韵》“疾也”。

车,“车”的简化字,《说文解字》“舆轮之总名。…象形。…

,籒文车。…〖注〗
,古文。”段玉裁注“…析言之则惟舆称车,以人所居也。故《考工记》曰“舆人为车”。…古音居。…《释名》曰“古者曰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今曰车,车,舍也,行者所处若屋舍也。””《左传·僖五年》“輔車相依。【注】輔,頰輔;車,牙車。【疏】車,牙下骨之名也;或又谓之頷車。輔为外表,車为內骨,故云相依。”故,車,从中华文化的氣化论传统而言,本义是变化运动中的万物,是由精氣神这样的氣化存在在内里居住主持着来运动变化着的。

巠,《说文解字》“水脈也(段玉裁注:巠之言濥也。濥者,水脉行地中濥濥也。故从川在地下。)。从川在一下,一,地也(段玉裁注:会意)。𡈼省聲。一曰水冥巠也(段玉裁注:冥巠,水大皃,今字作溟涬,司馬注《莊》曰“涬溟,自然氣也。”)。

,古文巠不省。”即,巠,从中华文化的氣化论传统而言,本义是万物形质内里的氣在形质中如水脉一般的濥濥流动。

故悟:轻,是“輕”字的简化字,輕,从中华文化的氣化论传统而言,义指:变化运动中的万物,是由如水脉一般的濥濥流动于万物形质内里的精氣神这样的氣化存在在内里居住主持着来运动变化着的。此处意为:真氣在形体的隧道中涓涓地运行,绵绵地渗透交织于形体,带动着形体的运动变化。

:《说文解字》“鸟长毛也。象形。《晋书乐志》“舒也,阳氣将复,万物孳育而舒生”。参见《管子·白心:六》解释④。此句中为:像鸟长上羽毛一样具有了飞升能力。

其轻如羽氣化修身的修炼实现到体内的精氣神在形体的隧道中涓涓地运行,绵绵地渗透交织于形体,带动着形体运动变化,已经臻于可以霞举飞升的境界与能力。

本句意为:修道深入,达到了大道一贯于我而与天道相参的境界,达此境界,有如下的氣化内景为证:自己的精氣神深度混沌合一,尽性致命实践到性命格局宽大广阔而深邃,从而可以与大道氣化聚散当初形成天地宇宙、凝成大地时的神-氣-精-形聚散伸归的氣化过程与内景内机相感应而得到对肉身的最终校正;深入到生命氣化深层,达到了体会到并把握住氣化聚散在精-形质之间的变化奥妙,精氣内在的天心发动一阳来复而运化,精聚形、形化精,精-形相缠如同“形质骨架”发生、变化、校正、驾驭着形质肉身;氣化修身的修炼实现到体内的精氣神在形体的隧道中涓涓地运行,绵绵地渗透交织于形体,带动着形体运动变化,已经臻于可以霞举飞升的境界与能力。

② 民之所以知者寡”

:虚词,强调句式,表示此处的“民”,是指民当中“所以知”的民。

所以知:与“所知”相对(可参阅《心术·上》解二),即人通过自己的氣化感知渠道(即元神)来感知天地宇宙万物内的精氣神的认识方式。

本句意为:世人当中,能够做到“所以知”的人太少了。

③“故曰:何道之近而莫之与能服也?弃近而就远何以费力也。”

:疑问词,为什么。

:第一个“之”,虚词,表强调,可译为:这么。第二个“之”, 代词,指道。

道之近:即“道近”。

:转折连词。

:否定词。

:陈鼓应先生《管子四篇诠释》引安井衡说,释为衍文。

:能够。

:顺服,遵从。

:凑到一起,向……靠拢。

弃近而就远何以费力也:此句为倒装语序,正语序应为“何费力以弃近而就远?”采用此语序是为了强调“弃近而就远”。

:指上文,采用“所以知”认识事物,即通过氣化实践实现了返观体会到氣化,的认识方式,从而实现了能够从氣化层面认识到事物是由其内涵的氣化决定其形质现象运动变化特征的这样一种认识实践方式,这样的认识与实践,可以直接深入洞悉事物之所以如此,因而是距事物近的。

:则指远离或舍弃氣化实践,而仅仅从形质层面认识实践于事物的形质现象层面,由于如此认识与实践不是直达内涵,往往有多种可能的途径,而且都是停留于表象,却不能直达内涵,故“远”,传统上称谓“多歧路”(参阅《列子·杨朱篇》)。

本句意为:为什么道这么近,可(人们)却不能遵从呢?舍弃近路而去就远途,又是多么费力(而不讨好)啊!

④ “故曰:欲爱吾身,先知吾情:君亲六合,以考内身。”

:欲望,此处指期望,译为要,要想。

:爱惜,对……好。打算建设……之意。

:即我。我,以识神把握自己。吾,以元神把握自己,即“元神用事,识神退位”(元神主导、识神辅助)。吾,本义是生命内在的元神主导、识神辅助的生命自主持的元神-识神机制,同时也是一种认识状态,更是一种生命境界。在此境界状态下,直接认识与实践氣化的元神渠道打开,生命以元神直接认识氣,并通过元神从氣化的不同层次境界上实践人生,识神则是起到解悟元神返观的氣化内景,辨证地判断、权衡、取舍而引领元神去操作氣形一体的实践。当修身的氣化实践深入到“吾”的境界时,则开始醒悟并实践到自己在天地宇宙中的人生位置与人生使命。达到了这一境界,才可以称为觉悟了“我是谁”。当然,这样的解释只是停留于文字理解上,真实的知行合一的体悟,则是要在修身实践的深入中达到切实顿觉,是之谓解得“秘义”。参见《管子·心术上:经四解四》解释⑦,《管子·白心:七》解释⑦。

吾身:氣化的生命,即精氣神之“身”,传统称为“元身”。此处指生命内在根本。

吾情:自己精氣神之“身”的氣化内景。

六合:上下、左右、前后,合称六合,是事物整体的不同侧面,要整体认识与把握事物,必须从事物整体的不同侧面来全面认识,并对这些不同侧面的认识综合权衡,这就是传统的辨证认识方式。

君亲六合:人生的六合,即天、地、君、亲。天,指人生命生活中的氣化层面,氣化在形质现象上体现出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具有时间节律性。地,指人生命生活中的形质层面,形质层面以空间为其特征。君,指人生命生活的社会层面,朝代特色,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方式、认识方式、实践方式(是君主制度,还是民主制度,是氣化层面的返观认识为主导,还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从形质层面认识为主导);亲,指生命中生养我们的父母、我们养育的儿女,一起生活的夫妻、兄弟姐妹。氣-形(天-地),社会-个人(君-民),人-我,从三个角度构成三对阴阳关系,成为人生的六合。

:因果连词,译为从。

:考校,考证,比较、对照从而得出结论。

:《说文解字》“入也。从冂入,自外而入也。”,内,与外对,中华传统中,内,指氣化,即精氣神;外,指形质,肉体器官及其生理病理现象。内,此处做动词,从内(氣化)认识与实践。

内身:从氣化认识与实践自己的生命。

本句意为:中华古传教下说:要想建设自己生命内在的精氣神之“身”,先要通过修身实践于氣化,达到返观到精氣神之“身”的内景。还要从氣化(天)与形质(地)、社会(君)与个人、自己生命的来源及亲情环境(亲)这人世六合来权衡印证氣化实践的返观内景,才能对生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能据此来从内在的精氣神之“身”来彻底完善自己。

⑤ “以此:知象,乃知行(xíng)情;既知行(xíng)情,乃知养生”

以:根据,依照。可译为:因。

:指上文“先知吾情,君亲六合,以考内身”。即以氣化返观(内身)与考校君亲六合而行权衡辨证从而形成全面认识,比较当中则是以氣化返观为主导(以考内身)。

:氣化中的内景。是事物的氣存在层面中氣化聚散所酝酿,而在事物的形质现象层面则以此为主导形成结构并完成运动。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人之步趨也步,行也;趨,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謂之行,統言之也。《爾雅》“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析言之也。引伸爲巡行,行列,行事,德行。“从彳亍彳,小步也;亍,步止也。”由上训诂,可悟:行,是传统对事物的生命节律性运行的总括,以及整个生命运行节律过程的其中一个节段的表述。此处,行,指生命的节律性运行背后的氣化存在之运化过程的阴阳五行机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人之侌氣有欲者董仲舒曰“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礼记》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左传》曰“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於六氣。”《孝经 援神契》曰“性生于阳以理执。情生于阴以系念。”“从心,靑声”故,情,是人体内精氣神的运化而呈现出的本能的特征及其变化现象。

行情:指事物的运行所表现的情形及其背后的氣化层面的五行内机内景。五行,水曰润下,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作为天地人整体中的人,天地氣化与人体内氣相互感应而均依照五行行情运化。五行作为氣化机制,在形质现象层面表现为格局特征及其节律周期性变化与制约平衡机制。

本句意为:据此,修身者是依据返观实践到的氣化内景来懂得自然界与自己身体中氣化五行运行所呈现的情形的。只有懂得了生命的运行情形及其背后起决定作用的氣化层面的五行内景内机运行,才能真正地懂得如何去养生。

以人生中形质现象时空中六合的多角度情形与决定之的氣化内景的返观认识相参照,而最终确证氣化内景的指导来修身以完成人生使命、实现立于天地人中之人的人生价值,这样才知道自己此时生命的五行行情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懂得了生命的五行行情,才真正知道自己此时如何养生。

⑥ “左右前后,周而复所。执仪服象,敬迎来者。今夫来者,必道其道,无迁无衍,命乃长久。”

左右:此处指氣运行的不同空间方位与趋向。即古传所谓“左升右降”。 参见《管子·白心:四》解释③。

前后:此处指氣运行的空间上的特征与时间上的变化与呈现次第。即“前降后升”。

左右前后,此处指生命的精氣神在时空之中运行的空间方位与时间次第。

:《说文解字》密也,从用口。

,古文周字,从古文及。〖注〗
亦古文周。”基于中华传统的氣化论,口,指形质存在,周,指自然事物的形质现象由其精氣神来组织、主持、运用。故而,自然事物从整体上才表现为具有空间上的全局的与时间上的全程的有组织、有秩序,即有机性。

周而复所:生命的全局的秩序要落实到其内在的氣化运行这一根本,生命的全程则要溯源到其内在氣化节律周期为根本起始。

:执持。

:通“义”,宜也,生命的正常运行的规则仪轨。

:顺服,服从。

:氣化内景。

执仪服象:指遵守坚持生命的仪轨规则是对应着对生命形质现象背后的氣化内景的服从顺应的。

:恭敬,敬从。

:迎接,走上前来接待。

:指天地乃至大道的氣化。

来者:来的东西,指天地乃至大道的精氣神对人身体内氣化过程的感应校正。

敬迎来者:恭敬地迎候天地乃至大道的精氣神对我们每个人体内精氣神的感应校正。

:语气词。

:此时此刻。

今夫来者:此时此刻那天地大道的氣。

:第一个道,动词,取道,遵行。第二个道,精氣神氣化的道路与过程。

:指“今夫来者”。

必道其道:我们必定要遵行此时此刻天地大道给予我们的精氣神内景内机演化的道路来养生与修身。

:无形无相,指氣化存在。

:改移。

:迁”的程度,扩展(或收缩)的范围。

无迁无衍:按照此时此刻天地大道的内景指示来修养、调摄我们自身的精氣神,修养调摄的程度,要依照此时天地乃至大道的内景指示来做。

:传统上指生命出生时内在的被天地大道赋予的最初的精氣神(称为元精、元氣、元神)及其所规定的特征,表现为初生时的天时、地利、父母、社会的特征组合。

:空间上的伸展。

:时间上的延展。

命乃长久:生命才会在时空中存在得长久。

本段意为:生命尽管是表现为时空中的形质呈现,但其最终要归根于其内在的氣化运化。人生中遵守礼仪规则,背后的道理是对生命内在氣化内景的顺服。这种顺服,是对来自于天地大道的氣化对我们自身的精氣神的感应校正的恭敬遵循为基础的。此时此刻的天地大道的精氣神的内景内机,我一定要遵循其内景内机的指引来修身做人处事,唯氣化指引行止并遵从其来把握行止的分寸,不敢丝毫改移,更不敢妄动妄行,我的生命之根的精氣神才能长生久在。

⑦ “和以反中,形性相葆。一以无贰,是谓知道。将欲服之,必一其端,而固其所守。”

和,中:《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都是描述精氣神内在状态的,和,是氣运化的符合节律,五行协调;中,则是氣“和”深层的神得中。“中”造字为“口”中间为“一”所贯通,指精氣神处于其神与天地乃至大道的精氣神之神保持在“得一”、“一贯”的状态。

:通“返”,返回。

和以反中:指具体生命的精氣神由“和”而返回到合一于、统一于天地乃至大道的精氣神为依据。

:有形有相,此处指生命的肉体。

:与命相对而言,指生命所被天地大道赋予的精氣神的内在特征,《性命归旨》“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命。”

:相互。

:通“保”,保护。

形性相葆:肉体与精氣神层面的天赋自性相互彼此协调,相互保有。

:唯一,一贯,合一。此处做动词,统一,归一。

一以无贰:无,否定词。贰,两个,此处指分离。合一而不分离。

知道:懂得道。此处指做到了与道合一时的体会。

:指上文的“是谓知道”的状态。

将欲服之:打算要通过修身而实现顺应道做人、养生、做事。

:指生命的“形性相葆”,“形神相抱”,《黄帝内经》称为“形与神俱”,《道德经》称为“负阴而抱阳”。

:指生命及宇宙天地的开端,即氣化聚散初始的源泉——大道。

必一其端:一定要(通过修身于氣化实践而)做到归一、合一达到天地万物开端前的大道。

:转折连词,表示因果,译为然后才,然后能。

:巩固,坚固。

:指生命。

:守卫,守护。

而固其所守:然后才能真正巩固好自己所持守的生命。

本句意为:修身的氣化实践,要达到氣层面的“和”统一于神层面的“中”,生命的肉体与精氣神内在的自性才能相互保有。要做到人与天地在精氣神层面的“得一”,而不是人与天地精氣神不统一,这才能有与天地大道一体同行的体会。这才叫做切身懂得了道。我们要想实践体会到与道合一与道同行,一定要将我们自己的精氣神提升到合一于天地宇宙万物开端时的大道精氣神,这样才能实现巩固作为我们自己的生命基础的内在的精氣神。

⑧ “责其往来,莫知其时,索之于天,与之为期,不失其期,乃能得之。”

:指天地尺度的氣化,乃至大道在今时的趋向。

责其往来:探究天地之氣,乃至大道氣化的今时的趋向及内在氣化缘由。

:通“漠”,即《道德经》“我独昏昏”,“我独漠漠”是入静下识神抑制的状态,在此前提下,我们认识氣化的元神渠道才能打开。

:此处指此时此刻的天地乃至大道的氣化趋向、火候、节令。

:求索,思索,索取。

:代词,指天地尺度的氣化、乃至大道在今时的趋向。

:此处指天地尺度上的氣化存在的内景。

索之于天:从对天地尺度的氣化内景的返观照察中解悟天地氣化乃至大道的今时趋向及其火候节律。

:《说文解字》“会也。从月其声。

,古文期。从日丌。

与之为期:跟着天地的氣化内景而同步协调自己的精氣神于天地氣化,在天地氣化的同节律中与天地乃至大道相会合。

本句意为:探求天地氣化乃至大道运化,要在入静而使得识神昏昏默默中实现开启了元神的返观渠道来懂得其运化趋向与节律时令。必须从对天地乃至大道的氣化内景的返观中敬请来求取,跟着天地的氣化内景而同步协调自己的精氣神于天地氣化,在天地氣化的同节律中与天地乃至大道相会合。细致地体察不要错过了火候,这样才能得到天地乃至大道的氣化补充校正,升华我们自己的精氣神。这样才能得道。

⑨ “故曰:吾语若!大明之极。大明之明,非爱人不予也。同则相从,反则相距也。吾察反相距,吾以故知古从之同也。”

故曰:古传教下告诉我们。

:我,此处指生命的精氣神深处的元神(见本节上文对吾、我的解释)。

:说,告诉。

:你,指识神。

吾语若:元神告诉识神。此即“明心见性”境界的元识神关系。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文从日云古“文作明”,则“朙”非古文也。葢籒作“朙”,而小篆隸从之。干祿《字書》曰“明通,朙正。”颜、鲁公书无不作“朙”者。《开成石经》作“明”,从张参說也。汉《石经》作“眀”。

明,造字左日右月,日月并行也。日,阳也,此处指性之阳,即元神;月,阴也,此处言性之阴,即识神。元神识神并在,义为元神渠道开通,识神渠道顺应,元神识神相互协同匹配,即实现了“心领神会”,日月并行,性圆也,尽性也。

大:人通过自己的精氣神而与天地乃至大道的氣化相一贯,谓之大,此处,做动词,实现大。做到大。亦可解为:通“达”,达到。

大明:通过氣化修身达到了一贯于天地乃至大道,并且这一贯实现了自己的元识神相协同匹配合一于大道,即实现了“明心见性”。从而能跟从天地氣化乃至大道而实现自己如《大学》所言之“其命唯新”的状态境界。即修道达到了明心见性并从天地乃至大道中获得氣化校正与加持而尽性至命的依从无为(氣化之为)而修道的境界。

:动词,到达。

:极点,端头。

之极:达到氣化最深处的道。

故曰:吾语若!大明之极:古传教下:(你自己的)元神把返观到的氣化内景告知给识神,(这是)达到了元神识神相协同相匹配了,也即实现了“明心见性”了,也即实现了“尽性”,从而开始走向认识并实践合一、归一于天地氣化的最深境界—大道的实践,也即开始实践“致于命”的彻底实践并完善自己的天命的道路。

大明之明:通过修身而将自己的精氣神校正、归一于天地氣化乃至大道,从而自己的元神渠道彻底打开,识神修养实现了完全匹配相应于元神,元神识神相匹配而明心见性,这样,就实现了“明心”。

:爱,《说文解字》“行皃。从夊㤅声。”《正韵》“仁之发也。从心旡声。

爱,繁体写作“愛”,造字由上到下由四部分组成:爪,冖,心,夊(反文)。爪,实为一横“丿”,下三“丶”,横“丿”象天之动,三“丶”象日月星三光。“冖”象房舍,指人身体。夊(反文),反向的纹路,指回归氣化根本的实践。《正韵》“仁之发也,从心旡声”,意为:愛,是人体内的内丹(仁)所发出的,由心主持的(从心),氣层面的韵律(旡声)。

故“爱”字造字:大道的精光,与人的氣化修行实践,在心中辉映贯通,是谓爱。

爱人的“人”字,应为“仁”,象人有上下丹也,上丹为性,下丹为命,故,仁,性命凝聚成丹之谓也。

非爱人不予也:倒装语序,非仁爱不予也,即修身的氣化实践没有达到炼就了自己的性命二丹,并以自己的修道与大道的“道修”交相辉映于天地之心中的深度,明心见性就不会实现。

:相同,共同,人的精氣神,与天地的精氣神,越是在深层,越相同。

同则相从:指实践氣化深入到可以与天地乃至大道的精氣神相比较,则人的精氣神就会与天地大道能较好地相顺应。

:不同,不一致,相反。

:通“拒”,抵制。

反则相距:人的精氣神与天地大道的精氣神不同而相反时,彼此就会相互抗拒。

吾察反相距:元神返观照察到自身精氣神与天地大道精氣神的不一致与氣化中的相拒之情。

吾以故知古从之同也:倒装句式,以故吾知从古之同也。元神依据照察到的精氣神不同的氣机,懂得了顺从古传教下,其内景依据是人与天地大道的氣化级别与属性的“同”。

【体会】

(以下体会来自2017410-416日,管子四篇学习群成员部分交流原文摘录,仅代表学员阶段认识,供参考)

1.《白心》八读悟

旅敬静:读了《白心》第八节,才真正明白了《论语》中“仁者爱人”是什么意思:

人与人之间,彼此精氣神的在各自心里交相辉映,流淌,共鸣,这是一种称之为“爱”的美好,是古今中外滋养人类的生的甜蜜。

但,爱,是有前提的!

这个前提,就是每个人都要修出自己的“仁”,在上是性光圆满凝聚成丹,在下是命华充实凝精结果,性命相葆。

这个“仁”,就是道家的丹,佛家的舍利子。

今日社会,“爱”被嚷嚷得沸沸扬扬,其实,是“爱”乏了!

试问,还有多少人修行出了圆满的性丹命果?

人间的爱,缺少人生性命精氣神的支撑,“爱”之光芒……淡了。

旅敬静:谁?能够甘心淡漠,苦守良心,养出自己的性命之丹,让爱,重放光明!舍我其谁!舍我们其谁!!!

谢谢大家感谢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厚爱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并肩!建设自己!从此开始滋养人间的精氣神!

隐龙在渊:看了老师的讲解才发现中华文化传统真的是至真、至善、至美啊!因为这种真善美已经超越了物质时空,超越了人类的心灵,而到达了人类所能企及的极致。

“谁?能够甘心淡漠,苦守良心,养出自己的性命之丹,让爱,重放光明!舍我其谁!舍我们其谁!”

在这无比让人困惑物欲横流的时代,依旧有温暖的烛光照我前行。

蓝云儿:老师为这个天地呐喊,舍我其谁。“我”我们每一个有觉醒人,“我们”指一群觉醒的人。不知我理解的是不。

旅敬静: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觉醒,醒悟我是人,是中华儿女,立于天地之间,得天地氣化之精神,故为万物之灵,则当履行人为天地之镇的人生使命。

天然:今日方知我是我。

旅敬静:我们这一群人,则承载着复兴中华民族,传承中华祖先教下的文化传统,以为引领人类文明开创人类新文化的使命。

仁静: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是一切的根源。一切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我对一切的发生负100%的责任!我正了,世界就正了,我安了,世界就安了。正已才可以化人,自度方能度人。

每个人做好小我,天下太平。能听到老师与众不同的精微讲解,是我的福氣,紧跟老师的步伐进步!

蓝云儿:天地之镇肯定不是小我,我感觉应该是舍小我,无我!没有无我,生出的都是小我。小我知与故不除怎会飘溢出本我,天地之镇的本我之内的氣化链接天地和大道。

2. 学友间关于“氣化”、“抽象概括”等感知方式的讨论

如是无非:@旅敬静,老师,《白心·八》这篇里讲了既要知行情,还要知时索之于天,与之为期。

那么在没有感知到氣化之象这吾身行情及天之期又怎么判断呢,河图洛书的数理是不是对氣化演变的抽象逻辑概括?

旅敬静:@如是无非,首先,要逐步行来,前面讲过,上之随天,其次随人。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随。这里面,已经告诉我们二层方法,体会返观到氣,则直从之,在未开悟之前,则采用印证,参悟,证悟之法。

其次,河图洛书,确是讲的数理,但是不是抽象概括。抽象概括是哲学方法。但河图洛书绝不是哲学方法的抽象概括得来的。而是氣化实践深入后,人的元神对生命的“形与神俱”中的氣化机制内景的直接洞悉。

如是无非:明白了,要用元神去感知而不要用识神去思索。

天然:思索又是感知的起点,不能只思考,感而不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蓝云儿:通过白心学习,反复体会老师的心法解读,还有前段时间文心老师的指点,以往在静坐时后背左肩有氣息窜动时大概不通的缘故常有疼痛点隐隐作痛,最近竟然畅通无阻,疼痛消散不见,很是惊喜,只是右手臂还不能如左手臂活动自如,修心之法与虚心静坐修身相结合,真可谓可免于罪。

以前读过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遇到了“没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与实修实证做指导,无从修的自己”。这次跟着文化传统学习背诵《道德经》,《管子四篇》,尤其管子学派体证心印的氣化实践理论,践行于站桩静坐,让我重新确立处世为人之行为准则,希望在后续的学习中会迎来新的机缘!

文化传统科学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让我们这些迷途困惑的羔羊获得雨露滋养,心生无限感恩。

3. 学友间关于学习方式的讨论

修缘:读经,静坐,站桩让我受益。

南山:有受益则感念中华祖先,感念道生德蓄。不在群里过多发感恩的话,这里共建共享,每一位参与者都因真诚参与而彼此受益。

蓝云儿:南山,受益是应该感恩中华祖先,问题是我们因为文化教养的缺失,根本就无法读懂象管子四篇这样的祖先教下的文章,也无从获益。如旅老师这样一字解读一大段,四个字解读一篇文章的高人我也今生仅见。没有旅老师,我们听不懂祖先的言啊?我认为适当感恩与仪式感是必要的。感恩的情怀一旦滋生,两相呼应,至中和。上午油然而生感慨后,抚琴而乐,竟然有海阔天空之感,顿悟琴师一句话练琴不练功,到头一场空。我发觉由心而发的感恩之情竟然可以得到神助。

天然:高尚情操,博大胸怀,爽朗性格,这个是@旅敬静老师的切身体验。氣化的传承来自我们的祖先,对祖先心怀敬意,也是和他们能和的前提。既然是心怀咱们也不用时时挂在嘴上。

更重要的是去做。

其实我也能理解初始的兴奋,激动,每次的跨越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提醒自己,沉淀,平静,这也是我们的心量氣量不断增大的过程。

水多了就要增大碗或者换成缸,而不是把水泼出去。没什么,也是一种体验,让大家见识见识。

智泓:个人认为学习就是要多多分享,而道是自己的精进,是一点点的去掉自己不符合“道”的地方。学习也是氣场,交流才能使这个氣场“冲氣以为和”。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4.“自知”“知人”各种角度剖析

永~无敌:“自知曰稽,知人曰济”与《道德经》中“自知曰明,知人曰智”其义更深,是吧?老师能比较着解一下这句吗?

旅敬静:@永~无敌 问的好!

传统讲性命双修。

《白心》“自知曰稽,知人曰济”,是从修命的角度说的,是讲人既要存养修炼自己的精氣神,又要用精氣神去帮助别人。

自知,自己返观体悟到精氣神。

知人,返观体悟到别人的精氣神。

曰稽,运使自己的精氣神在自己体内积聚凝炼。

曰济,运使精氣神济助别人。

《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从修性的角度说的,是讲认识的提升,视角很重要。

知人的视角,是不必完全依赖于深入的氣化实践的,智,“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故,了解别人,只要你能把握住全局视角,就可以做到,这只不过是人世间的“智”而已。

自知,是要回答“我是谁?”,究竟自我,了脱生死,实践人生价值的,因此,只有深入氣化实践到极致,达到“穷理尽性以致于命”,方才合格。

所以,自知者,是达到了明悟自性的人,是实现了明心见性的人,是实践着“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的人。

个人觉得,《白心》“自知曰稽,知人曰济”,与《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二个境界,《道德经》要深得多。

永~无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中这段话相比境界就逊色了。可就是人生能做到此已经不易了!发心得仰视古圣先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手的处世智慧
人到中年,收起你的人情世故
想要明月般的爱人,先把自己的心修成一汪清湖
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放纵他“及时行乐”(深度好文)
有钱人不外传的“赚钱铁律”
这个世界,99%的人都是来祸害您的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